断层解剖头胸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440339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PPTX 页数:61 大小:17.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断层解剖头胸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断层解剖头胸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断层解剖头胸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医学院广州医学院叶秉坤叶秉坤概述概述断层解剖学是通过切制断层的方法探断层解剖学是通过切制断层的方法探索各结构在连续断层内的索各结构在连续断层内的 形态、位形态、位置和毗邻变化。置和毗邻变化。目的:理解和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目的:理解和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内的形态变化规律。续断层内的形态变化规律。研究范围:解剖断层研究范围:解剖断层 影像断层影像断层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1.1.须掌握坚实的局部解剖学知识须掌握坚实的局部解剖学知识2.2.抓住某一断面的主要结构特点抓住某一断面的主要结构特点3.3.不要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个或几个断不要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个或几个断面的所有结构上,而要在一个器官面的所有结构上,而要在一个器官或一个结构的逐一连续追踪学习,或一个结构的逐一连续追踪学习,以求掌握全貌及连属关系。以求掌握全貌及连属关系。4.4.学习某一断面前,要了解它在整体学习某一断面前,要了解它在整体的位置。的位置。1.1.头部断面解头部断面解剖剖2.2.胸部断面解胸部断面解剖剖3.3.腹部断面解腹部断面解剖剖头部横切面头部横切面以眼外眦与外耳道以眼外眦与外耳道上缘的连线为基线上缘的连线为基线通过两侧眦耳线所通过两侧眦耳线所做的横切面为标准做的横切面为标准平面平面片厚片厚5mm扣带沟缘支扣带沟缘支颅顶层面颅顶层面头皮头皮颅盖颅盖矢状逢矢状逢硬脑膜硬脑膜上矢状窦上矢状窦大脑纵裂大脑纵裂中央沟中央沟中央前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中央后回如何辨别中央沟如何辨别中央沟?大部分(大部分(87)中央沟为一不被中断的沟)中央沟为一不被中断的沟;中央沟较深,均自脑断面外缘约中份处向后中央沟较深,均自脑断面外缘约中份处向后延伸,并可有一条(中央后沟延伸,并可有一条(中央后沟)或两条(中央或两条(中央前、后沟)与之伴行;前、后沟)与之伴行;一般中央前回厚于中央后回;一般中央前回厚于中央后回;先通过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沟缘支辨认出先通过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沟缘支辨认出中央旁小叶,再进一步辨认中央沟;中央旁小叶,再进一步辨认中央沟;大脑白质的髓型有助于辨认中央沟。大脑白质的髓型有助于辨认中央沟。额、顶叶上部额、顶叶上部层面层面额鳞、冠状缝额鳞、冠状缝矢状缝、硬脑矢状缝、硬脑膜膜大脑镰大脑镰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中央沟中央沟中央前中央前、后沟后沟中央前、后回中央前、后回额、顶叶中部层面额、顶叶中部层面额鳞、冠状缝、矢状额鳞、冠状缝、矢状逢、硬脑膜、上矢状逢、硬脑膜、上矢状窦窦大脑纵裂大脑纵裂、大脑镰、大脑镰中央沟、中央沟、中央旁小叶中央旁小叶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沟额上沟、额上回额上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上小叶顶内沟顶内沟额、顶叶下部层面额、顶叶下部层面 额鳞、冠状缝、硬额鳞、冠状缝、硬脑膜、上矢状窦、脑膜、上矢状窦、大脑纵裂、大脑镰大脑纵裂、大脑镰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后中央前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沟、中央后回、额上沟、额上回、额上沟、额上回、额中回额中回顶内沟、顶上小叶顶内沟、顶上小叶(8)、)、顶下小叶顶下小叶(9)楔前叶楔前叶胼胝体上、半卵圆形中心层面胼胝体上、半卵圆形中心层面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中央前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后沟、中央后回、9半球髓质、半球髓质、11额叶、额叶、12顶叶、顶叶、18扣带回、扣带回、14缘上回、缘上回、19顶枕沟、顶枕沟、15枕叶、枕叶、16楔前叶楔前叶楔前叶楔前叶侧脑室顶部层面侧脑室顶部层面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下矢状、下矢状窦窦中央沟、中央前回、中央沟、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中央后回、胼胝体干、胼胝体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外侧沟压部、外侧沟(14)14)、尾状核体、侧脑、尾状核体、侧脑室室、缘上回缘上回(15)15)、角回角回(16)16)楔前叶楔前叶(18)18)、顶枕、顶枕沟、楔叶沟、楔叶(17)17)胼胝体下、侧脑室中央部层面胼胝体下、侧脑室中央部层面胼胝体膝胼胝体膝、大脑纵裂、大脑纵裂、额额钳钳、胼胝体压部、胼胝体压部、枕钳枕钳大脑镰、上矢状窦、大脑镰、上矢状窦、直窦直窦穹隆穹隆、侧脑室(中央部、侧脑室(中央部、前角、后角),室间孔前角、后角),室间孔尾状核(头、尾)、背侧尾状核(头、尾)、背侧丘脑、视辐射,内囊、屏丘脑、视辐射,内囊、屏状核、岛叶、岛盖状核、岛叶、岛盖外侧沟外侧沟(26)、缘上回、缘上回(27)和和角回角回(28)顶枕沟顶枕沟(29)、枕叶和、枕叶和距状沟距状沟(31)丘脑、基底核与内囊层面丘脑、基底核与内囊层面胼胝体膝胼胝体膝、额钳额钳、胼、胼胝体压部胝体压部。胼胝体沟、胼胝体沟、扣带沟、扣带回扣带沟、扣带回透明隔、穹隆柱、室透明隔、穹隆柱、室间孔,第三脑室、间孔,第三脑室、侧侧脑室、尾状核(头、脑室、尾状核(头、尾)、尾)、豆状核、豆状核、背侧背侧丘脑,内囊、丘脑,内囊、外囊外囊、屏状核、屏状核、最外囊、最外囊、岛岛叶,额、顶叶岛盖,叶,额、顶叶岛盖,颞横回颞横回小脑蚓、穹隆脚小脑蚓、穹隆脚(43)、视辐射、视辐射(37)毯:侧脑室后角毯:侧脑室后角外侧壁紧贴室腔外侧壁紧贴室腔的一层白质,系的一层白质,系由胼胝体压部纤由胼胝体压部纤维构成维构成(36)禽距:侧脑室后禽距:侧脑室后角内侧壁的隆起,角内侧壁的隆起,由距状沟突向室由距状沟突向室腔形成。腔形成。(38)第三脑室上部第三脑室上部、松果体层面、松果体层面胼胝体膝胼胝体膝、透明隔、透明隔、穹隆柱、室间孔,第穹隆柱、室间孔,第三脑室、侧脑室、尾三脑室、侧脑室、尾状核(头、尾)、状核(头、尾)、豆豆状核(苍白球、壳)、状核(苍白球、壳)、背侧丘脑。背侧丘脑。内囊、内囊、外囊外囊、屏状核、屏状核、最外囊、最外囊、岛叶,颞叶岛叶,颞叶岛盖。岛盖。缰三角、缰连合、松缰三角、缰连合、松果体果体大脑大静脉池:大脑大静脉池:菱形,菱形,向两侧连于侧脑室三向两侧连于侧脑室三角区角区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三角区(28侧侧脑室后角与下角的移脑室后角与下角的移行处,为侧脑室最宽行处,为侧脑室最宽处处)、其内侧壁、外、其内侧壁、外侧壁和底分别有侧壁和底分别有海马海马和海马伞和海马伞(30),毯和视毯和视辐射辐射(31),侧副隆起侧副隆起(32)。经松果体的经松果体的CT和和MRI脑室示意图脑室示意图脑池示意图脑池示意图视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合称为基底池,位于视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合称为基底池,位于蝶鞍的上方,是脑底的中心位置,向前连终板蝶鞍的上方,是脑底的中心位置,向前连终板池和胼胝体周池,前外连外侧窝池,后外连小池和胼胝体周池,前外连外侧窝池,后外连小脑脑桥角池,后连桥池。此综合脑池称鞍上池脑脑桥角池,后连桥池。此综合脑池称鞍上池第三脑室下部第三脑室下部、前连合层面、前连合层面前连合前连合(横过第三脑室横过第三脑室前方的一束横行纤维),前方的一束横行纤维),其前方为其前方为终板旁回终板旁回,后,后方为穹隆柱。方为穹隆柱。外侧沟外侧沟呈呈“Y”型分叉型分叉第三脑室向后与第三脑室向后与中脑水中脑水管管相通,周围为相通,周围为顶盖前顶盖前区区和和中脑上丘。中脑上丘。第三脑第三脑室侧壁是室侧壁是下丘脑下丘脑*小脑蚓包括小脑蚓包括小舌小舌、中央小叶中央小叶、和、和山顶山顶。小脑。小脑与枕叶间有与枕叶间有小脑幕小脑幕。小脑蚓与顶盖之间的。小脑蚓与顶盖之间的四四叠体池叠体池呈呈“W”型。型。四叠体池、上丘层面四叠体池、上丘层面终板旁回、穹隆柱、前终板旁回、穹隆柱、前连合连合(纤维弯向外后,(纤维弯向外后,经尾状核头和壳的底部,经尾状核头和壳的底部,外囊和屏状核的后端,外囊和屏状核的后端,连于两侧的海马旁回)连于两侧的海马旁回)前穿质前穿质(11):在豆状核、在豆状核、前连合与屏状核之间的前连合与屏状核之间的外囊,有穿动脉通过,外囊,有穿动脉通过,是脑出血的是脑出血的 好发部位。好发部位。视束视束*皮质脊髓束、黑质、红核、中脑水管、顶盖(上丘)皮质脊髓束、黑质、红核、中脑水管、顶盖(上丘)*四叠体池呈浅四叠体池呈浅“W”形,两臂绕大脑脚向前外续于形,两臂绕大脑脚向前外续于环池环池窦汇窦汇鞍上池、下丘脑层面鞍上池、下丘脑层面两侧额叶已接近底面,两侧额叶已接近底面,可见直回、眶回可见直回、眶回外侧沟,沟内可见外侧沟,沟内可见大脑大脑中动脉中动脉(13)小脑蚓(小舌、中央小小脑蚓(小舌、中央小叶、山顶、山坡和蚓叶)叶、山顶、山坡和蚓叶)小脑半球,齿状核小脑半球,齿状核鞍上池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位于蝶鞍上方,围绕视交叉、漏斗和,围绕视交叉、漏斗和乳头体等结构乳头体等结构鞍上池的六条边:鞍上池的六条边:前边为大脑额叶的后缘前边为大脑额叶的后缘 外侧为海马旁回和钩外侧为海马旁回和钩 后面为大脑脚的内面后面为大脑脚的内面*鞍上池的六个角:鞍上池的六个角:前角伸向大脑纵裂,前角伸向大脑纵裂,连于纵裂池连于纵裂池 两前外侧角伸向外侧两前外侧角伸向外侧沟,连于外侧窝池沟,连于外侧窝池 两后外侧角绕大脑脚,两后外侧角绕大脑脚,连于环池连于环池 后角伸向脚间窝,连后角伸向脚间窝,连于脚间池于脚间池鞍上池、视交叉层面鞍上池、视交叉层面以出现以出现五角星形五角星形鞍上池鞍上池为标志为标志以外侧沟和小脑幕为界以外侧沟和小脑幕为界分三部分分三部分前部:嗅束沟(容纳嗅前部: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嗅三角束和嗅球)、嗅三角脑底动脉环脑底动脉环构成鞍上池构成鞍上池的衬边。颈内的衬边。颈内A、大脑、大脑前前A、大脑中、大脑中A、基底、基底A和大脑后和大脑后A大脑大脑A环:由两侧大脑前环:由两侧大脑前A、颈内、颈内A末端、大脑末端、大脑后后A、前交通、前交通A和后交和后交通通A共同组成。共同组成。鞍上池内的结构:鞍上池内的结构:视视束束、视交叉视交叉、漏斗漏斗、动眼神经动眼神经蝶鞍、垂体层面蝶鞍、垂体层面两侧蝶骨大翼与颞两侧蝶骨大翼与颞骨岩部上缘在蝶鞍骨岩部上缘在蝶鞍处形成处形成“X”交叉交叉前部:两侧为眶,前部:两侧为眶,中为额骨眉间、额中为额骨眉间、额窦及直回窦及直回中部:两侧为颞叶中部:两侧为颞叶前份,中份为蝶鞍前份,中份为蝶鞍后部:脑桥与小脑后部:脑桥与小脑乙状窦乙状窦第四脑室第四脑室蝶鞍区塑化标本前方以鞍结节和前床前方以鞍结节和前床突与前部分界突与前部分界后方以鞍背和后床突后方以鞍背和后床突与后部分界与后部分界鞍结节与鞍背之间为鞍结节与鞍背之间为垂体窝垂体窝垂体:前叶占垂体:前叶占3/4,为,为腺垂体,呈横置的肾腺垂体,呈横置的肾形。后叶的神经垂体形。后叶的神经垂体嵌于前叶后面的中份嵌于前叶后面的中份蝶窦、海绵窦层面蝶窦、海绵窦层面眶:眼球、泪腺、视眶:眼球、泪腺、视神经、眼动脉神经、眼动脉额窦、筛小房、蝶窦额窦、筛小房、蝶窦海绵窦海绵窦内耳道、骨半规管、内耳道、骨半规管、蜗螺旋管、鼓室上隐蜗螺旋管、鼓室上隐窝、乳突窦和乳突小窝、乳突窦和乳突小房。房。脑桥、小脑(小脑蚓、脑桥、小脑(小脑蚓、绒球和小脑扁桃体)绒球和小脑扁桃体)蝶窦、筛窦、鼓室层面蝶窦、筛窦、鼓室层面鼻骨、鼻中隔、筛小房鼻骨、鼻中隔、筛小房眼球、巩膜筛板,眶下眼球、巩膜筛板,眶下裂(与翼腭窝相通)裂(与翼腭窝相通)蝶窦、海绵窦、动眼神蝶窦、海绵窦、动眼神经,颈静脉窝,蜗螺旋经,颈静脉窝,蜗螺旋管、听小骨、外耳道管、听小骨、外耳道延髓和小脑半球下份延髓和小脑半球下份乙状窦乙状窦眦耳线层面眦耳线层面通过基线(外眦与外通过基线(外眦与外耳道连线)的横断面耳道连线)的横断面眶下份:角膜、巩膜、眶下份:角膜、巩膜、晶状体,外眦。晶状体,外眦。鼻骨、鼻中隔、筛小鼻骨、鼻中隔、筛小房、蝶窦房、蝶窦颈动脉管外口、外耳颈动脉管外口、外耳道、颞下颌关节道、颞下颌关节延髓与小脑扁桃体延髓与小脑扁桃体枕骨大孔层面枕骨大孔层面鼻腔中份:鼻骨、鼻泪鼻腔中份:鼻骨、鼻泪管、鼻中隔、上鼻甲、管、鼻中隔、上鼻甲、上颌窦。上颌窦。翼突、翼腭窝、颞下窝翼突、翼腭窝、颞下窝鼻咽、咽鼓管软骨部鼻咽、咽鼓管软骨部枕骨大孔、延髓下段、枕骨大孔、延髓下段、枕大池、椎动脉、小脑枕大池、椎动脉、小脑扁桃体。扁桃体。寰枕关节层面寰枕关节层面鼻腔两侧,眶消失鼻腔两侧,眶消失鼻中隔、中鼻甲、上鼻中隔、中鼻甲、上颌窦、鼻后孔颌窦、鼻后孔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鼓管圆枕、咽鼓管软骨、咽隐窝、咽扁软骨、咽隐窝、咽扁桃体。桃体。腮腺,穿经腮腺的颈腮腺,穿经腮腺的颈外动脉和上颌动脉外动脉和上颌动脉枕骨髁、寰枕关节、枕骨髁、寰枕关节、髁管、延髓下端、椎髁管、延髓下端、椎动脉。动脉。寰枢关节层面寰枢关节层面鼻中隔、下鼻甲、鼻中隔、下鼻甲、上颌窦(与下鼻道上颌窦(与下鼻道仅隔一薄层骨板)、仅隔一薄层骨板)、鼻咽鼻咽腮腺呈三角形,向腮腺呈三角形,向内的突起抵茎突和内的突起抵茎突和咽外侧间隙,间隙咽外侧间隙,间隙内侧为咽侧壁,后内侧为咽侧壁,后为颈动脉鞘。为颈动脉鞘。颞浅动脉、下颌后颞浅动脉、下颌后静脉,上颌动脉静脉,上颌动脉(贴下颌支内面)(贴下颌支内面)咽外侧间隙咽外侧间隙胸部横切面胸部横切面从颈部甲状腺侧叶至胸部心脏中下部从颈部甲状腺侧叶至胸部心脏中下部主要标志主要标志如下:如下:1.胸骨角平面以上为出入心脏的大血管层胸骨角平面以上为出入心脏的大血管层 面。面。2.胸骨角至剑胸结合平面(第胸骨角至剑胸结合平面(第2-6肋软骨)肋软骨)为心脏所在平面。为心脏所在平面。3.肺门位于第肺门位于第2-4肋间隙平面肋间隙平面 4.膈膨隆向上,右侧高达第膈膨隆向上,右侧高达第4肋间隙,左侧肋间隙,左侧达第达第5肋间隙。肋间隙。甲状腺侧叶平面甲状腺侧叶平面通过第通过第6颈椎与环状软骨水平颈椎与环状软骨水平,肩锁关节,三角肌肩锁关节,三角肌第第6颈椎,颈动脉结节,椎动、静脉,颈椎,颈动脉结节,椎动、静脉,甲状腺侧叶(呈三面体形),内侧紧邻气管和甲状腺侧叶(呈三面体形),内侧紧邻气管和食管,后面紧贴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前有舌食管,后面紧贴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前有舌骨下肌群,其前外侧有胸锁乳突肌骨下肌群,其前外侧有胸锁乳突肌甲状腺峡部层面甲状腺峡部层面通过第七颈椎下份通过第七颈椎下份两侧为肩部,可见肱骨头、锁骨、肩胛冈及三两侧为肩部,可见肱骨头、锁骨、肩胛冈及三角肌、斜方肌角肌、斜方肌 层面中份层面中份 为颈部,气管、食管、甲状腺(峡和为颈部,气管、食管、甲状腺(峡和侧叶)、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侧叶)、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胸廓上口、第胸廓上口、第1肋颈层面肋颈层面通过第一胸椎体上份通过第一胸椎体上份层面中份可见第一胸椎、第层面中份可见第一胸椎、第1肋、肋头关节;肋、肋头关节;甲状腺消失,颈部大血管内移,前斜角肌与甲状腺消失,颈部大血管内移,前斜角肌与中、后斜角肌之间(斜角肌间隙)有臂丛。中、后斜角肌之间(斜角肌间隙)有臂丛。胸廓上口、胸膜顶层面胸廓上口、胸膜顶层面1.通过第通过第1胸椎椎间盘,胸椎椎间盘,两侧出现第两侧出现第2肋,其前肋,其前方有胸膜顶;系颈、方有胸膜顶;系颈、胸、上肢的交接区,胸、上肢的交接区,位置变化大。位置变化大。3.食管明显偏向中线左侧,气管稍偏右侧,颈内静食管明显偏向中线左侧,气管稍偏右侧,颈内静 脉在锁骨内侧端的后方脉在锁骨内侧端的后方4.颈根部与肩部之间有三角形的筋膜间隙(腋窝)颈根部与肩部之间有三角形的筋膜间隙(腋窝)胸廓上口、颈静脉切迹层面胸廓上口、颈静脉切迹层面通过第二胸椎体,通过第二胸椎体,胸腔上部断面,胸腔上部断面,可见肺尖,左为可见肺尖,左为上尖叶后段上尖叶后段(S+),),右为上右为上尖叶段尖叶段(S)。纵隔上部:气管、食管,左颈总纵隔上部:气管、食管,左颈总A、左锁骨下、左锁骨下A(突入左胸膜腔),右颈总(突入左胸膜腔),右颈总A、右锁骨下、右锁骨下A,左、右颈内左、右颈内V位于锁骨胸骨端后方。锁骨下位于锁骨胸骨端后方。锁骨下A经胸膜顶的前方,至第经胸膜顶的前方,至第1肋外侧缘延续为腋肋外侧缘延续为腋A。纵隔左侧面观纵隔左侧面观1 主动脉弓并不是冠状位,主动脉弓并不是冠状位,从右前方向左后方。从右前方向左后方。2 胸主动脉较恒定在脊柱胸主动脉较恒定在脊柱左前方。左前方。3 食管会左移,从胸主动食管会左移,从胸主动脉的右侧移至其左前方。脉的右侧移至其左前方。纵隔右侧面观纵隔右侧面观1 有奇静脉有奇静脉2 右头臂静脉直,而左右头臂静脉直,而左侧头臂静脉从左向右侧头臂静脉从左向右移。移。上纵隔上纵隔5层结构:层结构:弓上结构:腺样层、弓上结构:腺样层、V层、主动脉弓三大层、主动脉弓三大分支(位置越高,分支(位置越高,相隔越远)、气管、相隔越远)、气管、食管。食管。弓内结构:腊肠状弓内结构:腊肠状的主动脉弓的主动脉弓弓下结构:主肺弓下结构:主肺动脉窗。动脉窗。胸锁关节、头臂静脉层面胸锁关节、头臂静脉层面通过胸锁关节和第通过胸锁关节和第2、3胸椎间椎间盘。胸椎间椎间盘。层面中份为胸上部,层面中份为胸上部,包括胸壁、胸膜腔、包括胸壁、胸膜腔、肺尖和上纵隔肺尖和上纵隔 上纵隔近似三角形,两侧角达胸锁关节后上纵隔近似三角形,两侧角达胸锁关节后方。气管、食管前为三条始于主动脉弓的大方。气管、食管前为三条始于主动脉弓的大动脉左、右头臂静脉是上纵隔最前方的结构。动脉左、右头臂静脉是上纵隔最前方的结构。*腋窝四壁及其内容(腋腋窝四壁及其内容(腋A、腋、腋V和臂丛等)和臂丛等)气管后带气管后带:由纵:由纵隔胸膜向气管后隔胸膜向气管后壁凹入,与其间壁凹入,与其间的纵隔结缔组织的纵隔结缔组织一起构成,病理一起构成,病理性增厚最常见于性增厚最常见于食管癌,也可见食管癌,也可见于食道扩张、气于食道扩张、气管肿瘤管肿瘤*右气管旁带右气管旁带(35):气管右壁接触或接近纵隔胸:气管右壁接触或接近纵隔胸膜,与夹于其间的结缔组织一起构成。其异膜,与夹于其间的结缔组织一起构成。其异常增厚见于气管、纵隔或胸膜病变,以气管常增厚见于气管、纵隔或胸膜病变,以气管旁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旁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气管后带气管后带主动脉弓上、主动脉弓上、左头臂静脉左头臂静脉层面层面通过第通过第3胸椎体胸椎体和第和第1胸胸肋结合肋结合*上纵隔仍呈三角形。纵隔内静脉趋向右侧,动脉趋向左上纵隔仍呈三角形。纵隔内静脉趋向右侧,动脉趋向左侧。侧。胸骨后间隙胸骨后间隙:前界为舌骨下肌群和胸横肌,两侧为:前界为舌骨下肌群和胸横肌,两侧为 胸骨侧缘,后与血管前间隙相通胸骨侧缘,后与血管前间隙相通。血管前间隙血管前间隙:两侧界:两侧界是纵隔胸膜,后界是右头臂是纵隔胸膜,后界是右头臂V、头臂干、左颈总、头臂干、左颈总A、左锁、左锁骨下骨下A。气管前间隙气管前间隙:血管前间隙后界与气管前壁之间:血管前间隙后界与气管前壁之间主动脉弓上份层面主动脉弓上份层面通过第通过第1肋间隙、第肋间隙、第3胸胸椎椎间盘或第椎椎间盘或第4胸椎体胸椎体上份上份上纵隔:静脉趋向右侧,左头臂上纵隔:静脉趋向右侧,左头臂V已与右头臂已与右头臂V回合形成上腔回合形成上腔V。动脉趋向右侧,主动脉弓。动脉趋向右侧,主动脉弓断面呈腊肠样由右前斜向左后,内腔可见三大断面呈腊肠样由右前斜向左后,内腔可见三大分支的起点。胸导管上行于食管左缘后方,左分支的起点。胸导管上行于食管左缘后方,左气管、食管沟内有左喉返神经。气管、食管沟内有左喉返神经。*血管前间隙前后径增大。血管前间隙前后径增大。容纳胸腺等。容纳胸腺等。主动脉弓中、下份层面主动脉弓中、下份层面通过第通过第1肋间隙下份和第肋间隙下份和第4胸椎体中下份。胸椎体中下份。纵隔内结构移向深层,纵隔胸膜在胸骨后逐纵隔内结构移向深层,纵隔胸膜在胸骨后逐渐靠拢,上纵隔呈前后窄、中间宽的梭形。渐靠拢,上纵隔呈前后窄、中间宽的梭形。气管杈、气管杈、主主-肺动脉肺动脉窗层面窗层面通过胸骨角所做的横断面通过胸骨角所做的横断面纵隔仍呈梭形,以出现纵隔仍呈梭形,以出现气管杈气管杈为特征,分叉点稍偏为特征,分叉点稍偏右。左主支气管位于升主右。左主支气管位于升主A与胸主与胸主A之间;右主支气之间;右主支气管位于上腔管位于上腔V与食管之间。与食管之间。在气管杈前,是大血管,其前方有血管前间隙,内在气管杈前,是大血管,其前方有血管前间隙,内有胸腺,成年人被脂肪组织代替。有胸腺,成年人被脂肪组织代替。在气管杈后,食管的右侧或右后为奇静脉(奇静脉在气管杈后,食管的右侧或右后为奇静脉(奇静脉弓和上腔静脉可呈蝌蚪样)。升、胸主动脉间向外至左纵弓和上腔静脉可呈蝌蚪样)。升、胸主动脉间向外至左纵隔胸膜间的区域为主隔胸膜间的区域为主-肺动脉窗(肺动脉窗(主主-肺动脉窗肺动脉窗:位于主动:位于主动脉弓下方,左肺动脉上方,右邻气管、食管,左为纵隔胸脉弓下方,左肺动脉上方,右邻气管、食管,左为纵隔胸膜,其内容包括脂肪、淋巴结、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膜,其内容包括脂肪、淋巴结、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胸腔内可见肺下叶胸腔内可见肺下叶左肺野,斜裂前部前外左肺野,斜裂前部前外2/3为前段(为前段(S),后内后内1/3为尖后段(为尖后段(S+),斜裂后部是上,斜裂后部是上段(段(S S )。)。右肺野,斜裂前部前半为前段(右肺野,斜裂前部前半为前段(S),后,后半为后段(半为后段(S),尖段已消失,斜裂后,尖段已消失,斜裂后部窄条形肺组织属上段部窄条形肺组织属上段(S S )。)。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层面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层面通过第通过第5胸椎椎间盘,恰经肺动脉干分为左、右肺动胸椎椎间盘,恰经肺动脉干分为左、右肺动脉处(脉处(呈呈“人人”字形,为此层面标志字形,为此层面标志)右肺动脉前方从右向左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右肺动脉前方从右向左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后部分两排,前排依次是右主支气管、隆动脉干。后部分两排,前排依次是右主支气管、隆突下间隙、左主支气管,后排是奇静脉、食管和胸突下间隙、左主支气管,后排是奇静脉、食管和胸主动脉。主动脉。主动脉根部、肺动脉口层面主动脉根部、肺动脉口层面通过第通过第3肋软骨和第肋软骨和第6胸椎中份。胸椎中份。心包腔内可见肺动脉口、主动脉根部、左冠心包腔内可见肺动脉口、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右心耳、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心状动脉、右心耳、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心包横窦(位于主动脉、肺动脉与左、右心耳包横窦(位于主动脉、肺动脉与左、右心耳之间)、左心耳。之间)、左心耳。肺门区,为肺门中部层面肺门区,为肺门中部层面左侧:从前到后,左上肺静脉左侧:从前到后,左上肺静脉(16)、左上叶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17)、左下叶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18)、左肺下叶动脉、左肺下叶动脉(19)右侧:从前到后,右上肺静脉右侧:从前到后,右上肺静脉(6)、叶间动脉、叶间动脉(8)和和中间支气管中间支气管(9)。主动脉口、左心房上部层面主动脉口、左心房上部层面通过第通过第3肋软骨和第肋软骨和第6胸椎椎间盘,主要显示胸椎椎间盘,主要显示主动脉口和主动脉瓣、左心房、右心房及肺主动脉口和主动脉瓣、左心房、右心房及肺门门 下部等结构。下部等结构。p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p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写在最后谢谢你的到来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Learning Is Not Over.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