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学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421658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育技术理论基础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希腊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一、戴尔的经验之塔 1946年,美国教育技术专家戴尔在他的视听教学法一书中,研究了录音、广播等视听教学手段怎样在教学中使用,会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等一系列问题,总结出一系列视听教学方法,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理论,这就是视听教学理论。由于戴尔把人类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概括为一个经验之塔来系统描述,因此,人们又将这一理论称为经验之塔理论。视觉符号视觉符号经验之塔经验之塔经验之塔经验之塔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理解)设计的经验(理解)参与活动(演戏、表演)参与活动(演戏、表演)观摩示范观摩示范见习、旅行见习、旅行电影、电视电影、电视参观展览参观展览广播、录音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照片、幻灯言语言语符号符号观观观观察察察察的的的的经经经经验验验验做的做的做的做的经验经验经验经验抽象抽象抽象抽象的经的经的经的经验验验验视觉符号视觉符号经验之塔经验之塔经验之塔经验之塔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理解)设计的经验(理解)参与活动(演戏、表演)参与活动(演戏、表演)观摩示范观摩示范见习、旅行见习、旅行电影、电视电影、电视参观展览参观展览广播、录音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照片、幻灯言语言语符号符号观观观观察察察察的的的的经经经经验验验验做的做的做的做的经验经验经验经验抽象抽象抽象抽象的经的经的经的经验验验验最底层是直接的经验,是直接与真实事物本身接触的经验,是最丰富的具体经验。即通过对事物的看、听、尝、嗅、做取得的经验。这是“真实的改编”,这种改编,可以使人们对真实更易理解。如制作模型,可以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演戏、表演、感受那些在正常情形无法获得的感情上和观念上的体验。以上三个方面的经验,都包含有亲自的活动,在这三种方式中,学习者不仅仅是活动的旁观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通过看别人怎么做,使学生知道是如何做的,以后他自己就可以动手模仿着去做。可以看到真实事物理学和各种景象。通过观察了解来学习。屏幕上的事物是实际的事物的代表,而不是它本身。通过看电视,得到的是替代的经验。要主指表达一定含义的图形、模拟图形等抽象符号。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即文符号)两种,是一种纯粹的抽象。二、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1.塔的底层的经验 该经验是直接、具体的、学习时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2.学习方法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二、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3.教育升华 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过于具体化,而必须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4.替代经验 位于塔的中部的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5.形成科学的抽象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二、“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经验之塔”理论所阐述的是经验抽象程度的关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位于塔的中部的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电影电视等介于做的经验与抽象经验之间,既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又便于借助于解说或教师的提示、根据、总结,从具体的画面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定理,形成规律,是有效的学习手段。因此,它不仅是视听教育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之一。第二部分 教育传播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传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的科学。是随着广播、电视、报刊、报纸等传播媒体的发展,逐步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也是一种传播活动,它是按照确定的教育目标,通过教育媒体,将相应的教育内容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它与大众传播有许多共同这处,两者关系密切,可以把传播理论的研究成是成果应用到现代媒体教育中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因此传播理论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一、拉斯威尔传播模式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威尔(Haold Lasswell)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他认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个问题:Who?(谁?)Say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从什么途径?)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这就是著名的“五W模式”。传者信息媒体受者效果谁说什么什么途径对谁什么效果一、拉斯威尔传播模式 从拉斯威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1、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2、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或称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3、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4、受众(对象)分析:研究那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5、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一、拉斯威尔传播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拉斯威尔“5W”模式,主要是发挥传播(教师)、受者(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选择和组合适合教育内容的现代教育媒体,通过这些媒体将信息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受者,并通过实践检验或证明其产生的效果,因此此模式对指导现代媒体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二、香农的通信传播模式 香农(Shannon)在研究电报通信问题时,在所著通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传播的模式,这一模式原是单向直线式的,不久就将这一模式加入了反馈系统,并引伸其含义,用来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信源信源信宿信宿编码编码译码译码信信道道干扰干扰反馈反馈二、香农的通信传播模式 香农认为,传播过程是“信源”,即传者,把要提供的信息经过“信宿”即受者,接收这些经过“译码”(即解释符号)的信息符号。有效的信息传播需要传者的经验与受者的经验有一部分重叠,否则受者难以理解或正确认识。香农的传播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在传播过程中引入了“反馈原理”。受者在处理收到的信息时会有反应,这种反应通过一定的渠道反馈给传者了,传播根据反馈的情况重新设计或修改传播内容,使之更适合受者的需要,提高传播效果。二、香农的通信传播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采用香农的模式,主要在于选择、制作适合表达和传播相应教育信息的现代教育媒体,掌握师生经验的重叠范围,及时分析来自各种渠道的反馈信息,以取得教育的最优化。三、韦斯特莱的控制传播理论 韦斯特莱(Westley)传播理论是一种控制论的模式,强调传播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信息源 编制者 信息把关人(教师)信息接收者(学生)外部信息反馈反馈反馈三、韦斯特莱的控制传播理论 韦斯特莱传播理论的特点是传播的信息必须经过“把关人”的过滤,而且注意反馈现代教育技术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传播教育信息的,这种教育信息也应由把关人选择、过滤。在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教师起了把关人的作用,教师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即必须及时分析各个渠道的反馈信息。信息的编制者(教材编写人)也应获取教师和学习者的反馈信息,提高教材的质量,只有从教学的整体观点来考虑,才能使教学过程最优化。第三部分 现代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现代学习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阐明学习产生的机制、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有效学习方法等问题。较有影响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出现在二十世纪60年代初至二十世纪70年代末。这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级阶段。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解释学习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观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和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对早期的 CAI影响很深。基于框面的、小步骤的分支式程序设计,多年来一直成为 CAI课件开发的主要模式,并且沿用至今,就是行为主义影响的明显例证。1.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又称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该学说来源于桑代克著名的“饿猫打开迷箱”实验。桑代克是第一个通过动物行为实验研究建立学习理论的人。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桑代克系统地提出了其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是:(1)学习即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所得就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联结的组成。每个刺激-反应联结都是经过盲目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由开始的错误反应多于正确反应到最后全部为正确反应,这样一种学习就称为试误学习。1.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2)在试误学习中,影响刺激与反应能否建立联结,主要依赖练习律、准备律和效果律三大法则。练习律: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变会减弱;若加以应用,这种联结变会增强。即联结只有通过练习来强化。准备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效果律: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1.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3)学习者在某种刺激情景中,学习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将有助于其它类似情景中学习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训练迁移)2.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参照了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的原理和法则,根据著名的“斯金纳箱”动物实验研究,创建了独具特征而又对教育心理学影响极大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有以下几个观点:2.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1)斯金纳总结出两类反应,由刺激引发的“应答性反应”和学习者发出的“操作性反应”。前者往往是一种不随意的行为;后者大多数是随意的或有目的的行为。在应答性行为中,学习者是被动地对环境作出反应;而在操作性行为中,学习者是主动地作用于环境。经典条件作用只能用来解释基于应答性行为的学习,把这类学习称为“S(刺激)类条件作用”(反射学习)。另一种学习模式,即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作用的模式,则可以用来解释基于操作性行为的学习,称为“R(强化)类条件作用”(操作学习)。2.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2)强化原理。学习者的任何自发性反应,如能带来有效后果,则该反应因强化而保留。凡是能强化学习者反应的一切刺激均视为强化物,有正负之分。正负强化物均对学习产生强化作用,即经由正负强化物的安排使学习者行为改变。因强化物出现而强化某种反应的现象,称为正强化;因强化物消失而强化某种反应的现象,称为负强化。2.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2)强化原理。强化物的出现与消失,都是学习者的有效反应所致(后效强化)。后效强化是学习者能否学到某种特定行为的关键。强化程序是指采用后效强化从事操作条件作用学习时,在提供强化物的时间上或频率上做不同的安排,从而观察学习者正确反应的出现率和强化实施的关系。强化程序有: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连续强化与部分强化。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1)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用“试误”来解释简单行为的学习;而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则用“强化原则”解释多种复杂行为。(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故而在教育上主张奖励与惩罚。(3)根据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中的强化原则,便产生了对学校教育极有影响的行为矫正、编序教学、精熟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由于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的局限,虽然它注重可观察的行为,但在完全解释人类的行为时却表现出不足。尤其它认为只靠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对日常处于社会情境中人类的学习而言,颇不实际。因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观察、思维、判断等能力,而借助这些能力,个体在人际互动中,不须靠直接的亲身经验,照样可以获得学习。另一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在解释人类复杂学习行为方面给我们更多的答案。1.班杜拉的观察模仿学习理论 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所提倡的模仿观察学习理论有丰富的内涵,而与教育相关的要点主要表现如下:(1)学习理论的三元取向。(环境、个人与行为)班杜拉认为,在社会环境中,环境因素、个人对环境的认知以及个人行为这三者彼此交互影响,最后才确定学到的行为。人的行为表现不单是内在力量的驱使,人所学到的行为,也并非纯因行为表现受到外在环境所控制。人既受环境中其他人的影响,也能影响环境中的其他人。1.班杜拉的观察模仿学习理论(2)学习的产生非基于强化。班杜拉的学习理论把强化视为个体对环境认知的一种“信息”,即强化物的出现是为了让个体认知他们行为后果将带给他的是奖或惩(正强化或负强化)。(强化并非必要因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极为重视学习时个体本身的自主性,认为即使个体自己未曾亲身体验行为之后的奖罚,单凭观察别人行为后的奖惩的效果,也会学到何时何地该表现何种行为。1.班杜拉的观察模仿学习理论(3)学习得自观察与模仿。班杜拉采用观察学习与模仿两个概念来说明在社会情境中个体的行为因受别人的影响而改变。观察学习指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即可获得学习。模仿指个体在观察学习时,向社会情境中某个人或团体行为学习的历程,模仿的对象称为楷模,如父母与教师,常被儿童视为模仿的楷模。1.班杜拉的观察模仿学习理论(4)模仿学习有不同的方式。班杜拉认为,学习者由于当时的心理需求与学习所得(技能或概念)的不同,因而会以四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观察学习及对楷模的模仿。直接模仿 综合模仿 象征模仿 抽象模仿 1.班杜拉的观察模仿学习理论(5)模仿学习绝非机械式反应。班杜拉认为,即使众人所观察的情境相同,其所表现的反应也不尽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反应是经过他认知判断后才表现出来的,即人在学习情境中观察模仿时,在接受刺激到表现出反应之间,有一段中介作用的内在心理历程。如儿童看成人击打假人后不直接抄袭成人的动作,而是各自表现不同的攻击行为。1.班杜拉的观察模仿学习理论(6)最能引起儿童模仿的楷模。班杜拉研究认为,儿童最喜欢模仿的人物有他心目中对他生活影响最大的重要人物;与他同性别的人;曾获荣誉、出身高层社会以及富有家庭的儿童。而儿童不喜欢的人物是同辈群体中有独特行为甚至曾经受惩罚的人。此外,同年龄同社会阶层出身的儿童,彼此间较喜欢相互模仿。(7)最观察学习的四阶段历程。此历程包括注意、保持、再生与动机阶段。2.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1)班杜拉认为学习行为可由观察模仿而产生,此理论符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因而被教育上用来解释学习行为自律问题。(2)观察学习为教育上经常举办的示范教学、观摩教学以及教学演示等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3)班杜拉模仿学习的中介历程的说法,提醒教师在设计学习情境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经过廿多年的论战,在心理学领域行为主义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到二十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认知心理学已开始占据统治地位,在计算机教育应用中其理论基础也顺理成章地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转向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这个时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阶段。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旨在解释学习是在既有知识之上学习新知识的历程,这是由“知”而学到知识性行为的看法。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和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由于布鲁纳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探索,认为从事物变化中发现其原理原则,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因而被称为发现学习论。发现学习论由以下两部分组成:一是对人类认知表征的理论解释;二是发现学习论中的结构理念。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1)认知表征论的要点。布鲁纳将人类对其环境中的事物,经知觉而将在物体或事件转换为内在心理事件的过程称为认知表征,认为人类就是经由认知表征的过程获取知识,而不同的表征方式,就代表不同的学习方式,且这种方式会随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而发展,也与学习材料的性质相关。布鲁纳将认知表征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动作表征 形象表征 符号表征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2)发现学习论的要点。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有三个重要观念:第一,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奏。第二,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第三,探索中发现的正误答案同具反馈价值。2.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旨在直接解决学校知识教学问题,其理论内涵同时涉及学习、教学、课程三方面的问题。因此,一般认为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是最接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与布鲁纳强调认知发现学习不同的是,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强调认知接受学习。其理论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1)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有意义接受学习须满足内、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指学习者须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同时,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发生联系。再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而外部条件是指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的逻辑意义。2.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2)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所谓非人为联系,即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或逻辑基础的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即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的联系。2.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3)认知结构中的“同化”和“类属”。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是通过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同化”或“类属”来实现的。同化或类属过程有三种类型:下位学习,又包括两种类属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另一种是相关类属;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2.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4)设计“先行组织者”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设计“先行组织者”,就是为新的学习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给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一道知识之桥,以便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组织者”可分为两类:陈述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2.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5)尽管称意义学习也称为接受学习,但并非完全被动式学习。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先行组织者”的引导下,尝试运用已有的先备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吸收新知识,最后纳入他的认知结构中,成为自己的知识。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在教育应用上有两大贡献:其一,发现学习理论为启发式教学法确立了理论基础;其二,布鲁纳所强调的学习情境结构理念,引起以后教材编制重视结构的实践。(2)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对学校教学提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教师对学生经验能力的了解并给予清楚地讲解引导,是形成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从二十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流行,这时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了成熟阶段。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的学习理论,发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关于“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1.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所谓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1.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其一,对新知识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其二,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建构即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由建构而来的对知识的理解是丰富的、有着经验背景的,这种知识在未来新的情境下能够更多地发挥其灵活运用的指导价值。1.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然而,学习者据此展开的合作学习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由于学习者总是以个人独有的方式建构事物意义,因而对新知识的学习而言,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正好能弥补知识理解的不足,从而使知识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深刻。2.关于建构的几种途径 (1)支架式建构。支架式建构即指当建构新材料A时,先有同性质的材料B的知识,将有助于A的学习。(2)抛锚式建构。抛锚式建构即指当建构新材料A时,先呈现一组概念,从而有助于A的学习。(3)导引式建构。导引式建构即指为了建构新材料A,可以选用一种材料B的学习来引人A的学习,使材料A的童义在材料B的基础上更易理解。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l)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的解释,有助于中小学学科教育尤其是在理科教学中,教师把握并利用学生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与建构新知识或信息,从而更好地保证理科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改变教学脱离实际情况而主张的情境性教学,对深化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意义。(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助于竞争条件下学风的改善。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有两点独特之处:其一,它所提倡的学习理论,不像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那样,从验证性研究中得到原则后再形成推论,而多半是根据经验原则提出观点与建议。其二,它所提倡的学习理论,既不限于对片面行为的解释,也不限于对语文学习的解释,而是扩大至对学习者整个成长历程的解释。因此,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特别具有意义。1.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1)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罗杰斯主张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人”,而不是“较大的白鼠”(行为主义观点)与较慢的计算机”(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生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他们各有其求知向上的潜在能力,只要视他们为活动的主体,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学到所需要的一切。1.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2)坚持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人皆有天赋的学习潜力。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习目的时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在较少精神压力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主动、自发、全身心地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自评学习结果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除知识外还应重视生活能力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变化。1.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3)重视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罗杰斯认为,当本人的经验与别人(特别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人)对他的行为评价相结合时,便可形成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是要引导他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自己教育自己,最终成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人。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者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1)教学上对自由学习与合作学习的重视。(2)教学中对学习动机的重视。(3)开放教育的推行。(4)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推行。(5)学校教育中对情意教育的重视。(6)以学生为中心学校辅导工作的推行。第四部分 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现代教学理论概述 教学理论,是指为求合理设计教学情境,以期达到学校教育目的所建立的一套具有处方功能的系统理论。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加涅针对学习条件的指导教学模式、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和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第五部分 系统科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科学是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及规律和科学,是在系统论、信息论和制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新兴的科学方法论,也是信息时代高科技发展下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已广泛应用于于各领域和学科。从系统科学角度来认识现代教育,教育系统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和多功能的复杂系统。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分析研究,统等全局,对教育的优化提供了重要思维方式和重要手段。一、信息论与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是事物发出的消息、情报、信号、数据等包含的内容而不是事物的本身。信息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信息论是研究控制系统中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储存和使用规律的科学,它是美国教育家香农于1948年创立的。在教育领域中,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等都属于信息的范畴,所以亦可称之为教育信息。信息论在教育中应用而形成的理论,称为教育信息论,它是研究教学过程中的“人-人”关系(即师生间的教学关系系统),是关于教育信息如何传递、变换和反馈的理论。一、信息论与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育信息传播和反馈的过程。教师将储存状态的教育信息重新组合,变换成输出状态,并考虑如何以恰当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传递给学生,并运用反馈信息,不断从学生的反馈信息获得调节和控制的依据,从而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改进教法和优化效果。学生也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反馈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教育活动中信息的传递应该是双向的,既有教师向学生传输的信息,也有从学生那里获得的反馈信息,并给予学生反馈评价。只有这样,师生配合默契,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控制论与现代教育技术 控制是通过信息反馈,进行有效的操作,实现目的的一种活动。控制论是研究各种系统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美国数学家维纳(N.Wiener)创立的。二、控制论与现代教育技术 控制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理论,称为教育控制论。它是研究教育系统中,运用信息反馈来控制和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达到既定目标的理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递教育信息,其出发点和归宿在于教育最优化。而优化的关键就在“信息反馈”;有了反馈,才能进行有效的调节,使教学设计有的放矢,不断完善,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通过计算机获得的反馈及时对教学信息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实现学习过程的最优化。三、系统论 所谓系统,是指处在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部分(或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是由 美 国 生 物 学 家 贝 塔 朗 菲(L.V.Bertalanfy)创立的,把系统论和教育理论相结合,用以指导教育实践,就产生了教育系统论。三、系统论 教育系统论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教育系统论把教育视为一个系统,组成这个系统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媒体等。教育系统论就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坚持在系统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等关系中考察、研究系统,以求得最优化的问题解决。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教育要优化,不仅仅是从教师或学生一方来考虑,而是从整个系统来考虑,协调好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协调和齐心协力。因此系统的功能,不仅有各个要素的功能,而且有各要素相互联系形成新结构产生的新功能。四、系统科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 “三论”统一在“系统”中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用“三论”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教育科学,特别是从中提炼和抽象出来的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对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指导其实践有着重要的的意义。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已渗透到了教育技术的各个领域,对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和发展出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它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1反馈原理 指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强调信息传递必须具有双向性。反馈的作用在于:使教师及时地获得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效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程序、教学信息传递速度和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高效率、高质量地有序进行。2有序原理 指任何一个系统中的要素及子系统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层次进行排列。在教育中,强调处理好教学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之间信息交换处于开放、有序的状态。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以生动直观的教育信息与方法,更能启发学生按照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系统的认识过程积极思维,因此说,有序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3整体原理 整体性是系统的根本属性。整体原理指系统中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系统的整体功能不仅包括各孤立部分的功能之和,还应加上各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结构产生的功能。优化的课堂教学,应重视从教学整体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考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包括教学目的的确定、优化的教学方法、优化的媒体选择,并注意各要素间的配合、协调,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才能达到优化的目标。思考与练习、什么是视听教学理论?戴尔的、什么是视听教学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理论的要点是什么?对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有什么意义?点是什么?对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有什么意义?、什么是传播理论?简述三种传播理论的特点?它们与、什么是传播理论?简述三种传播理论的特点?它们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什么是学习理论?较有影响的有哪五种学习理论?它、什么是学习理论?较有影响的有哪五种学习理论?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们在教育上有哪些应用价值?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们在教育上有哪些应用价值?、什么是教学理论?较有影响的有哪些教学理论?、什么是教学理论?较有影响的有哪些教学理论?、什么是系统科学?系统科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何、什么是系统科学?系统科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何影响?影响?、系统科学有哪三个基本原理?它们对指导教师教学有、系统科学有哪三个基本原理?它们对指导教师教学有哪些作用?哪些作用?思考与练习、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程?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2 2、什么是认知结构?举例说明它在认知过程中、什么是认知结构?举例说明它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的作用?3 3、为什么要强调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强调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4 4、什么是发现学习?它具有哪些主要优势?、什么是发现学习?它具有哪些主要优势?5 5、建构主义在知识观和学生观上提出了哪些新、建构主义在知识观和学生观上提出了哪些新解释?解释?6 6、如何理解学习的建构性和社会性?、如何理解学习的建构性和社会性?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