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知识的学习-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421485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知识的学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知识的学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知识的学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第一节 知识及其分类知识及其分类n n一、知识的概念一、知识的概念n n狭义的知识:是指能贮存在语言文字符号狭义的知识:是指能贮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n n广义的知识:是指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广义的知识:是指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二、知识的分类二、知识的分类n n(一)根据知识的反映深度不同(一)根据知识的反映深度不同n n1 1、感性知识:是指反映事物外部特征和外、感性知识:是指反映事物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包括感觉和表象两个水平。部联系的知识,包括感觉和表象两个水平。n n2 2、理性知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理性知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特征,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本质特征,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n n(二)学科知识(二)学科知识n n1 1、语文知识、语文知识n n2 2、数学知识、数学知识n n3 3、物理知识、物理知识n n等等等等(三)奥苏伯尔的分类(三)奥苏伯尔的分类n n1 1、表征学习(词汇学习)、表征学习(词汇学习)n n2 2、概念学习、概念学习n n3 3、命题学习、命题学习n n4 4、规则学习、规则学习n n5 5、问题解决的学习(高级规则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高级规则的学习)(四)加涅的分类(四)加涅的分类n n1 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n n2 2、智慧技能、智慧技能n n3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n n4 4、动作技能、动作技能n n5 5、态度、态度(五)根据安德森的分类(五)根据安德森的分类n n1 1、定义、定义n n(1 1)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物状况的知识。n n(2 2)程序性知识:是指关于人怎样做事的)程序性知识:是指关于人怎样做事的知识。知识。三、知识学习的过程三、知识学习的过程n n(一)知识的获得(一)知识的获得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n n1 1、知识直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知识直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直观n n2 2、知识的概括:感性概括和理想概括、知识的概括:感性概括和理想概括n n(1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n n(2 2)恰当运用变式)恰当运用变式n n(3 3)科学地进行比较)科学地进行比较n n(4 4)启发学习进行自觉概括)启发学习进行自觉概括三、知识学习的过程三、知识学习的过程n n(二)知识的巩固(二)知识的巩固知识的保持知识的保持n n(三)知识的运用(三)知识的运用知识的提取知识的提取四、知识学习的作用四、知识学习的作用n n1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务之一n n2 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n n3 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第二节第二节 概念与规则的学习概念与规则的学习n n一、概念的学习与教学一、概念的学习与教学一、概念的学习与教学一、概念的学习与教学n n1 1 1 1、概念: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高级形式,心、概念: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高级形式,心、概念: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高级形式,心、概念: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高级形式,心理学上一般理学上一般理学上一般理学上一般 把概念界定为由符合所代表的具有共把概念界定为由符合所代表的具有共把概念界定为由符合所代表的具有共把概念界定为由符合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n n2 2 2 2、概念的分类、概念的分类、概念的分类、概念的分类n n(1 1 1 1)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n n(2 2 2 2)初级概念与二级概念)初级概念与二级概念)初级概念与二级概念)初级概念与二级概念n n(3 3 3 3)具体概念与下定义概念)具体概念与下定义概念)具体概念与下定义概念)具体概念与下定义概念n n(4 4 4 4)易下定义概念与难下定义概念)易下定义概念与难下定义概念)易下定义概念与难下定义概念)易下定义概念与难下定义概念n n3 3、概念的功能、概念的功能n n(1 1)称谓功能)称谓功能n n(2 2)简化认识过程)简化认识过程n n(3 3)系统化功能)系统化功能n n4 4、概念的获得、概念的获得n n(1 1)概念形成)概念形成n n(2 2)概念同化)概念同化n n类属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类属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二)中学生概念掌握的发展特点(二)中学生概念掌握的发展特点n n1 1、在认知发展阶段上的特点、在认知发展阶段上的特点n n2 2、在掌握概念发展趋势上的特点、在掌握概念发展趋势上的特点n n(1 1)概念的具体性和含糊性减少,抽象性)概念的具体性和含糊性减少,抽象性和精确性增加和精确性增加n n(2 2)概念形成减少,概念的同化增加)概念形成减少,概念的同化增加n n(3 3)概念的自发性降低,自觉性提供)概念的自发性降低,自觉性提供(三)概念的教学(三)概念的教学n n1 1、用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n n2 2、突出关键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突出关键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与强度与强度n n3 3、适当运用例证和比较、适当运用例证和比较n n4 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在实践中运用概念n n5 5、注意将概念放入相应的概念体系中、注意将概念放入相应的概念体系中二、规则的学习与教学二、规则的学习与教学n n1 1、规则(原理):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言、规则(原理):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言语的说明。语的说明。n n2 2、规则学习的过程、规则学习的过程n n(1 1)对规则所涉及的概念的学习)对规则所涉及的概念的学习n n(2 2)理解规则所表达的概念间的意义关系)理解规则所表达的概念间的意义关系n n(3 3)规则内化为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应的内)规则内化为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应的内在依据在依据二、规则的学习与教学二、规则的学习与教学n n2 2 2 2、规则学习的方式、规则学习的方式、规则学习的方式、规则学习的方式n n(1 1 1 1)发现式的规则学习)发现式的规则学习)发现式的规则学习)发现式的规则学习n n(2 2 2 2)接受式的规则学习)接受式的规则学习)接受式的规则学习)接受式的规则学习n n3 3 3 3、有效进行规则学习的注意事项、有效进行规则学习的注意事项、有效进行规则学习的注意事项、有效进行规则学习的注意事项n n(1 1 1 1)教师要通过言语指令让学生明确相关问题)教师要通过言语指令让学生明确相关问题)教师要通过言语指令让学生明确相关问题)教师要通过言语指令让学生明确相关问题n n(2 2 2 2)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n n(3 3 3 3)教师在运用规则解决问题时,为学生提供过)教师在运用规则解决问题时,为学生提供过)教师在运用规则解决问题时,为学生提供过)教师在运用规则解决问题时,为学生提供过程清晰的示范程清晰的示范程清晰的示范程清晰的示范n n(4 4 4 4)设计并提供有效的练习)设计并提供有效的练习)设计并提供有效的练习)设计并提供有效的练习n n(5 5 5 5)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反馈)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反馈)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反馈)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反馈第三节第三节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表征n n一、命题和命题网络一、命题和命题网络n n1 1、命题:是语词表达意义的最小单元,也、命题:是语词表达意义的最小单元,也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小单元。命题代表观念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小单元。命题代表观念本身。一个完整的命题应该包括:本身。一个完整的命题应该包括:n n(1 1)一个关系:关系是对论题的状态作出)一个关系:关系是对论题的状态作出的限定。的限定。n n(2 2)一个以上的论题:论题是指命题所提)一个以上的论题:论题是指命题所提及的话题或者主题。及的话题或者主题。n n2 2、命题网络、命题网络n n命题网络:是将同一主题的若干命题结合命题网络:是将同一主题的若干命题结合在一起,使其相互联系,构成命题网络。在一起,使其相互联系,构成命题网络。n n科林斯和奎利恩提出了科林斯和奎利恩提出了“有层级的命题网有层级的命题网络结构络结构”层次网络模型层次网络模型二、表象二、表象n n1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出现时,仍然能够在头脑中再现出事物的出现时,仍然能够在头脑中再现出事物的形象。形象。n n2 2、以表象存在的陈述性知识、以表象存在的陈述性知识n n(1 1)斯诺的折纸测验)斯诺的折纸测验n n(2 2)心理旋转实验)心理旋转实验三、线性排序三、线性排序n n1 1、线性排序:是指对一组元素按某一维度、线性排序:是指对一组元素按某一维度所作的先后次序上的编码。所作的先后次序上的编码。n n2 2、线性排序与命题的区别:、线性排序与命题的区别:n n命题仅对命题中论题和关系之间的联系作命题仅对命题中论题和关系之间的联系作出界定,但不涉及这些论题和关系等的次出界定,但不涉及这些论题和关系等的次序作出排序。序作出排序。n n3 3、线性排序与表象的区别:、线性排序与表象的区别:n n表象保留了知觉特性之间的间隔关系,但表象保留了知觉特性之间的间隔关系,但线性排序只是对一组元素从头至尾的顺序线性排序只是对一组元素从头至尾的顺序作了排定,而不涉及各个元素之间的间隔作了排定,而不涉及各个元素之间的间隔有多大。有多大。四、图式四、图式n n1 1、图式:是指某种组织化的知识结构,或、图式:是指某种组织化的知识结构,或者说是从具体经验中提炼的抽象知识组成者说是从具体经验中提炼的抽象知识组成的一种知识框架、计划或脚本。的一种知识框架、计划或脚本。n n2 2、与命题、表象和线性排序的区别、与命题、表象和线性排序的区别n n图式被认为是一种更为复杂更具综合性的图式被认为是一种更为复杂更具综合性的表征方式。表征方式。第三节第三节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陈述性知识的获得n n一、命题的精致和组织一、命题的精致和组织一、命题的精致和组织一、命题的精致和组织n n1 1 1 1、命题的精致(精加工):信息的增补、命题的精致(精加工):信息的增补、命题的精致(精加工):信息的增补、命题的精致(精加工):信息的增补n n精加工是指将新形成的命题与所激活的旧命题进精加工是指将新形成的命题与所激活的旧命题进精加工是指将新形成的命题与所激活的旧命题进精加工是指将新形成的命题与所激活的旧命题进行加工、整合,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局部命题网行加工、整合,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局部命题网行加工、整合,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局部命题网行加工、整合,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局部命题网络。络。络。络。n n2 2 2 2、命题的组织:知识的结构化、命题的组织:知识的结构化、命题的组织:知识的结构化、命题的组织:知识的结构化n n组织,就是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并按照其间的组织,就是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并按照其间的组织,就是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并按照其间的组织,就是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并按照其间的类属关系进行编码,从而为一组信息建立一个合类属关系进行编码,从而为一组信息建立一个合类属关系进行编码,从而为一组信息建立一个合类属关系进行编码,从而为一组信息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理有序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理有序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理有序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整体。n n3 3 3 3、教学措施、教学措施、教学措施、教学措施n n(1 1 1 1)多使用形象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多使用形象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多使用形象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多使用形象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表象;容形成表象;容形成表象;容形成表象;n n(2 2 2 2)在学习抽象的材料时多使用类比和举例,加)在学习抽象的材料时多使用类比和举例,加)在学习抽象的材料时多使用类比和举例,加)在学习抽象的材料时多使用类比和举例,加深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深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深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深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n n(3 3 3 3)列出明确的教学大纲,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体)列出明确的教学大纲,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体)列出明确的教学大纲,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体)列出明确的教学大纲,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化和组织化;系化和组织化;系化和组织化;系化和组织化;n n(4 4 4 4)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寻找适合自身的对所)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寻找适合自身的对所)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寻找适合自身的对所)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寻找适合自身的对所学材料(命题)精致化和组织化的方法。学材料(命题)精致化和组织化的方法。学材料(命题)精致化和组织化的方法。学材料(命题)精致化和组织化的方法。二、图式获得的教学措施二、图式获得的教学措施n n1 1、对学生学习时工作记忆提供支持。、对学生学习时工作记忆提供支持。n n2 2、注意呈现一定数量的反例。、注意呈现一定数量的反例。n n3 3、指导学生自己提出样例。、指导学生自己提出样例。第四节第四节 程序性知识及其获得程序性知识及其获得n n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产生式产生式”n n1 1、产生式:是指一条关于、产生式:是指一条关于“条件条件-行动行动”的规则,即满足特定条件就产生相应行为的规则,即满足特定条件就产生相应行为的规则。的规则。n n2 2、产生式的组成:条件和行为、产生式的组成:条件和行为n n条件部分往往以条件部分往往以“如果(如果(ifif)”开头;开头;n n行为部分则以行为部分则以“那么(那么(thenthen)”表示。表示。n n3 3、产生式系统:是指由一系列产生式相互、产生式系统:是指由一系列产生式相互联合,为完成某一共同目的而形成的认知联合,为完成某一共同目的而形成的认知活动系统。活动系统。二、程序性知识的分类二、程序性知识的分类n n(一)根据程序性知识与某一领域相关的(一)根据程序性知识与某一领域相关的密切程度密切程度n n1 1、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弱方法弱方法n n2 2、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强方法强方法n n专家与新手的区别:专家与新手的区别:n n专家具有适用于该领域的强方法;专家具有适用于该领域的强方法;n n新手只能借助于一般性的弱方法。新手只能借助于一般性的弱方法。n n(二)根据与程序性知识发挥作用的过程(二)根据与程序性知识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是否需要意识的参与中是否需要意识的参与n n1 1、自动加工的程序性知识:几乎不需要意、自动加工的程序性知识:几乎不需要意识参与,只占用少量的工作记忆资源,是识参与,只占用少量的工作记忆资源,是非常高效的程序性知识。非常高效的程序性知识。n n2 2、控制加工的程序性知识:需要意识的引、控制加工的程序性知识:需要意识的引导和监控,需要占用大量工作记忆资源。导和监控,需要占用大量工作记忆资源。三、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三、程序性知识的获得n n(一)程序性知识获得的基本过程(一)程序性知识获得的基本过程n n安德森指出要熟练掌握特定领域中的程序安德森指出要熟练掌握特定领域中的程序性知识,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性知识,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n n1 1、认知阶段、认知阶段n n2 2、联系阶段、联系阶段n n3 3、自动化阶段、自动化阶段n n(二)获得程序性知识的教育措施(二)获得程序性知识的教育措施n n1 1、帮助学习者实现子技能或前提技能的自、帮助学习者实现子技能或前提技能的自动化。动化。n n2 2、提供一些机会给学生,使他们能有机会、提供一些机会给学生,使他们能有机会将小的产生式联合起来。将小的产生式联合起来。n n3 3、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技能程序化、自动化。、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技能程序化、自动化。谢 谢 聆 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