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自考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421135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1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自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教育学原理自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教育学原理自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 育 学 原 理2024/6/241.教 育 学 原 理2023/7/291.education?2024/6/242.education?2023/7/292.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2024/6/243.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Educare(引出引出)拉丁文拉丁文教育教育教育的字源教育的字源-英英语:education;法法语:ducation;德德语:erziehung.教育的教育的词源源-2024/6/244.Educare(引出)拉丁文教育教育的字源-英语:educa社会角度社会角度广广义层次次: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狭义层次次: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的有有计划有划有组织地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 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更狭义层次次:思想教育活动。2024/6/245.2023/7/295.个人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过程。特朗里(D.Rowntree):“教育”即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这里所学的应是值得学习者为之花费精力与时间,学习方式则一般应使学习者能够通过所学的知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学习时自己从未考虑过的境遇和问题中去。学学 习?2024/6/246.个人角度2023/7/296.学学习:个体在经验的基础上,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结构 或外显行为的变化。Q1:现在大家坐在教室里是在学习吗?Q2:死记硬背可以称为学习吗?2024/6/247.2023/7/297.P:从个体的角度定从个体的角度定义义“教育教育”,往往把,往往把“教育教育”等等 同于个体的同于个体的 _A.社会化过程 C.个体化过程 D.认知过认知程 B.学习过程2024/6/248.P: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 A.社会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结合合 社会社会 与与 个体个体实践性践性 交往性交往性 动力性力性 社会性社会性2024/6/249.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受教育者各级各类学生,即教育的对象。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2024/6/2410.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2023/7/2910.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Q:Q:三者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的关系是?2024/6/2411.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Q:三者之间学校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者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规定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学校教育过程就是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P102024/6/2412.学校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2023/7/2912.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教育的起源起源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劳动起源2024/6/2413.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上帝或天)所所创创造的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顺从于天。从于天。朱熹在序中就说,人天生都被赋予仁义礼智的本性,但由于各人气质不同,有的人不能明白并保全自己的本性,一旦有聪明睿智并能保全自己本性的人出现,上天就会派他做众人的教师,以帮助众人恢复本性,这就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等人以及司徒、典乐职位出现的原因。也就是说,教师的出现,乃至整个教育的产生,都体现了上天的意志(“天命”)。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2024/6/2414.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勒图图尔尔诺诺(18311902)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沛西能能(18701944)。图尔诺在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1900)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照顾都说成是教育,认为在动物界也存在着“教师”和“学生”,存在着“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沛西能在人民的教育中表示教育是生物学的教育是生物学的过程,教育的程,教育的产生生完全来自于完全来自于动物本能。物本能。神话科学解释2024/6/241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国学者孟禄孟禄 (1869-1947)从他的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他根据原始社会尚无传授各项知识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评价:孟禄孟禄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这一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的行为。2024/6/2416.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国学者孟禄(1869-1947)从他的心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对于教育起源问题进一步深人的解释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的。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的装备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观点:1.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2.以制造和利用工作为标准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4.其职能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经验 5.教育的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并不是永恒不变的2024/6/2417.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对于教育起源问题进一步深人的解释是在马克思主P: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无意识的模仿”的是_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B.教育的心理起源说C.教育的神话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2024/6/2418.P: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无意识的模仿”的教育的发展古代社会古代社会现代社会代社会古代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代教育根据生产力标准2024/6/2419.教育的发展古代社会现代社会古代教育现代教育根据生产力标准20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根据生产关系标准,人类社会和教育划分:奴隶社会原始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2024/6/2420.原始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根据生产关系标准,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 特征:第一,教育水平低。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2024/6/2421.2023/7/2921.奴隶社会及其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现。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 质的飞跃。第二第二,教育教育阶级阶级性的出性的出现现。奴隶社会教育的阶级性非常明显,具体体现在:教育目的是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奴隶主贵族子弟;教育内容多是以军事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主,以满足统治阶级对内对外武力镇压和道德教化的双重需要;教育方法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教师担负起教育青少年一代的职责,被赋予很大的权力,具有很高的权威。自此以后,教育的阶级性是一切阶级社会中的重要属性。第三,古代学校教育与生第三,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产劳动相脱离。相脱离。2024/6/2422.奴隶社会及其教育2023/7/2922.封建社会及其教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看成是欧洲古代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和现代资本主义的萌芽期。在中国,一般认为是在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了封建社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起了第一个封建国家。2024/6/2423.封建社会及其教育2023/7/2923.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在保留古代奴隶社会教育若干特征的基础上,又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特征新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在封建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第二,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第三,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第四,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第五,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2024/6/2424.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在保留古代奴隶社会教育若干特征的基础上,又现现代社会与代社会与现现代教育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具有不同于封建时代的若干关键特征: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第二,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第三,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第四,师生关系民主化。第五,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24/6/2425.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具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我们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而且是要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的。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人才。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具有社会性的,在阶级社会里自然是具有阶级性的。一方面是表现在教育的领导权方面,另一方面是教育目的的制定上。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既是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又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内在要求。第三,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2024/6/2426.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我们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而且现代教育的特征公共性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生产性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科学性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2024/6/2427.现代教育的特征公共性2023/7/2927.国际性现代教育的国际性是指: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终身性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未来性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革命性代教育是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的,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等都需要不断革新的。2024/6/2428.国际性2023/7/2928.P1: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 和浓厚的宗教性,具有这一教育特征的社会是 _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024/6/2429.P1: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 P2: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_ A政治与经济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学习相结合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结合2024/6/2430.P2: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_20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对象教育认识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是广广义义的教育认识,它包括了人类所具有的所有对教育实践的反映形式,如神话的认识、直觉的认识、习俗的认识、经验的认识、科学的认识等;一种是狭狭义义的教育认识,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确定的教育问题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并通过规范的语言文字清晰表达的教育认识。教育学2024/6/2431.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对象教育学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规律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教育现象是对教育活动最广泛的概括,是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教育现象中包含着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不会存在于教育现象之外,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可以构成教育问题,只有当教育现象中的某些矛盾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具有研究价值的时候,才能构成教育问题,成为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事实是对现实教育活动物质方面的概括,是可以观察和统计的,也是与教育价值相对而言的。教育规律是指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这种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是潜藏于教育现象背后的,不是通过感官可以把握的,必须通过科学的研究。因此,揭示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研究的任务,而不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并且,教育活动规律性的揭示本身通过对一个又一个的教育问题的研究来完成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通向教育规律之门。2024/6/243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上,从而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成为教育之“学”。最多只是在论述哲学或社会问题时涉及教育问题,表述过自己的教育思想。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或思想著作中:西方的如毕达哥拉斯的金言、柏拉图的理想国与美诺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与尼各马可伦理学、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思想家的哲学、社会学论著;中国的如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庄子的庄子,中庸、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等等。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教育专著,如中国古代的学记、大学、韩愈的师说等。2024/6/2433.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近代之前,人们对教(二)教育学的创立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 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2024/6/2434.(二)教育学的创立2023/7/2934.英国学者培根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1623年,培根在一文的科学分类中,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从宗教改革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一般把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但是,由于他的宗教立场和目的,人们又很难把它看成一本真正的科学著作。1803年,康德论教育一书出版。康德主张“教育实验”。2024/6/2435.2023/7/2935.赫赫尔尔巴巴特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强调教育学要有“自身的概念”,不是单纯的经验累积,也不是盲目的教育实验。洛克于1693年出版了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对后世有比较大的影响。卢梭于1762年出版了享誉全球的爱弥尔或论教育,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是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他提出了“自然教育”的思想。裴斯特洛作了许多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林哈德和葛笃德。他的思想对于19世纪的欧洲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化”的口号。2024/6/2436.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三)教育学的发展1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实验教育学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2024/6/2437.(三)教育学的发展1实验教育学2023/7/2937.2文化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主要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教育学的展望、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2024/6/2438.2文化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因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所以教育的研究既不能采用赫尔巴特纯粹的概念思辩来进行,也不能依靠实验教育学的数量的统计来进行。而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亦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和“唤醒”。发挥教师和学生个体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2024/6/2439.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2023/7/2939.3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1897)、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1918)等。实用主义教育学也是在批判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的,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教育学表达。其不足之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2024/6/2440.3实用主义教育学2023/7/2940.其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2024/6/2441.其基本观点是:2023/7/2941.4制度教育学 制度教育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从另一个方面开辟了教育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角,其代表人物是乌里、瓦斯凯、洛布罗等人。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瓦斯凯和乌里的走向制度教育学、从合作班级到制度教育学以及洛布罗的制度教育学等。2024/6/2442.4制度教育学2023/7/2942.制度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有:第一,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应该首先把培养制度亦即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以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第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制度化比教育意图、计划、策略对师生教育及学习行为的影响更大、更深刻。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彼此间的疏离主要是由于教育制度造成的。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的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自我管理的制度)。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2024/6/2443.制度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有:2023/7/2943.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们根据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例如加里宁(1875。1946)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扬贤江的新教育大纲等。2024/6/2444.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2023/7/294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第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2024/6/244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2023/7/2945.6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是本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代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对于教育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SBowles)、金蒂斯(HGintis)、阿普尔(MApple)、吉普(HGriou,)、法国的布厄迪尔(PBoudieu)等,代表性著作有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979)、阿普尔的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1982)、吉普的教育中的理论与抑制(1983)等。2024/6/2446.6批判教育学2023/7/2946.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20世纪初的教育学具备了许多新的特征: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日益密切 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2024/6/2447.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2023/7/2947.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教育;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4教 育的劳动起源说;5实验教育学;6文化教育学;7实用主 义教育学;8制度教育学;9批判教育学;10马克思主义教 育学。二、简答题 1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2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三、论述题 试论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2024/6/2448.复习思考题2023/7/29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