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362143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PPT 页数:269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9页
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9页
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医学知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座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考点:考点:1.感染过程的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有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种表现有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和潜伏感染。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和潜伏感染。2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传染病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4传染病的传染病的4种基本特征:有病原体、传染源、种基本特征:有病原体、传染源、流行病特征、感染后免疫。流行病特征、感染后免疫。5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传染病的分管理传染源(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制度);类及报告制度);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法定传染病分为三类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法定传染病分为三类35种。种。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考点:1.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有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第一节第一节概述概述传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传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传染(程,称为传染(infection)。表现有临床症状)。表现有临床症状者为传染病。传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者为传染病。传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传染过程。构成传染过程需要归的过程,称为传染过程。构成传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影响。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第一节概述传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传染过程的传染过程的5种表现种表现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体外。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体外。2.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infection)包括带菌、)包括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带病毒及带虫状态。3.隐性感染(隐性感染(inapparentinfection)亦称亚亦称亚临床感染(临床感染(Subclinicalinfection)是指机体)是指机体被病原侵袭后,仅出现轻微病理损害,而不出被病原侵袭后,仅出现轻微病理损害,而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检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检测方能发现的一种感染过程。测方能发现的一种感染过程。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传染过程的5种表现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4潜在性感染(潜在性感染(lateneinfection)是指人体)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被向外排出,只有当人体抵抗现,病原体也不被向外排出,只有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机活跃增殖引起发病。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机活跃增殖引起发病。5.显性感染(显性感染(apparentinfection)病原体侵入)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因免疫功能的改变,致使病原体不断人体后,因免疫功能的改变,致使病原体不断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机体出现病理及病理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机体出现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临床出现传染病特有的临床表现,生理改变,临床出现传染病特有的临床表现,则为传染病发作。则为传染病发作。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4潜在性感染(lateneinfection)是指人体内保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作用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作用1.病原体的毒力(病原体的毒力(Virulence):指病原体的:指病原体的侵袭力,即是病原体在机体内生长,繁殖,蔓侵袭力,即是病原体在机体内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延扩散的能力。2.病原体的数量:病原体入侵和数量是重要的病原体的数量:病原体入侵和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致病条件。3.病原体的定位与扩散形式:病原体在体内的病原体的定位与扩散形式:病原体在体内的扩散通过三种形式。直接扩散、血流扩散、淋扩散通过三种形式。直接扩散、血流扩散、淋巴管扩散。巴管扩散。4病原体的变异性。病原体的变异性。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作用1.病原体的毒力(Virulen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作用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作用1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1)免疫屏障)免疫屏障(2)吞噬作用)吞噬作用(3)体液作用)体液作用补体(补体(Complement)溶菌溶菌酶(酶(Lysozyme)备解素(备解素(Properdin)干干扰素(扰素(interferon)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作用1非特异性免疫(1)免疫屏2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1)细胞免疫)细胞免疫(2)体液免疫)体液免疫(3)细胞毒作用()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再一类具有自然杀伤作用的细胞,称为自再一类具有自然杀伤作用的细胞,称为自然杀伤细胞(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即)即NK细胞。细胞。在杀伤靶细胞时,不需要抗体与补体参与。在杀伤靶细胞时,不需要抗体与补体参与。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2特异性免疫(1)细胞免疫(2)体液免疫(3)细胞毒3变态反应变态反应(1)第)第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如血清过敏如血清过敏性休克,青霉素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时的过性休克,青霉素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时的过敏反应。敏反应。(2)第)第型变态反应(细胞溶解型)如输血反型变态反应(细胞溶解型)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应,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3)第)第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如出血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如出血热,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热,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4)第)第型变态反应(迟发型)细胞内寄生的型变态反应(迟发型)细胞内寄生的细菌性疾病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某些真菌细菌性疾病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某些真菌感染等。感染等。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3变态反应(1)第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如血清过敏性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3个基本条件个基本条件1.传染源传染源(1)病后病原携带者)病后病原携带者(2)健康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3)受染动物)受染动物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1)水与食物传播)水与食物传播(2)空气飞沫传播)空气飞沫传播(3)虫媒传播)虫媒传播(4)接触传播)接触传播(5)输血注射或母婴垂直传播)输血注射或母婴垂直传播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0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3个基本条件1.传染源(1)病后病原携3人群易感性级免疫性人群易感性级免疫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有传染性3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病学特征(1)流行性()流行性(2)地方性)地方性(3)季节性)季节性4有免疫性(有免疫性(1)再感染()再感染(2)重复感染()重复感染(3)复发(复发(4)再燃)再燃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13人群易感性级免疫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2临床特点临床特点1.临床分期按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可临床分期按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可分为四期。分为四期。(1)潜伏期: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首发症)潜伏期: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首发症状时间。状时间。(2)前驱期:是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前驱期:是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些临床表现的一短暂时间,一般些临床表现的一短暂时间,一般1至至2天,呈现天,呈现乏力、头痛、微热、皮疹等表现。多数传染病,乏力、头痛、微热、皮疹等表现。多数传染病,看不到前驱期。看不到前驱期。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2临床特点1.临床分期按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可分为四期(3)发病期(症状明显期)是各传染病之特有)发病期(症状明显期)是各传染病之特有症状和体征,随病日发展陆续出现的时期。症症状和体征,随病日发展陆续出现的时期。症状由轻而重,由少而多,逐渐或迅速达高峰。状由轻而重,由少而多,逐渐或迅速达高峰。随机体免疫力之产生与提高趋向恢复。随机体免疫力之产生与提高趋向恢复。(4)恢复期: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恢复期: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提高,病变修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的时间。提高,病变修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的时间。多为痊愈而终局,少数疾病可留有后遗症。多为痊愈而终局,少数疾病可留有后遗症。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3(3)发病期(症状明显期)是各传染病之特有症状和体征,随病日2.特殊临床表现特殊临床表现(1)发热及热型)发热及热型(2)皮疹)皮疹(3)中毒症状:)中毒症状:毒血症(毒血症(toxemia)菌血菌血症(症(bacteremia)败血症(败血症(sopticemia)脓毒血症(脓毒血症(pyemia)。)。(4)临床类型)临床类型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42.特殊临床表现(1)发热及热型(2)皮疹(3)中毒症诊断的主要方法诊断的主要方法(一)临床特点(一)临床特点(二)流行病学资料(二)流行病学资料(三)实验室检查(三)实验室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三大常规检查:1)血液常规()血液常规(2)尿常规)尿常规(3)粪常规)粪常规2.病原体检查(病原体检查(1)直接检查()直接检查(2)病原体分离)病原体分离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5诊断的主要方法(一)临床特点(二)流行病学资料(三)实3.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1)特异抗体检测:)特异抗体检测:直接凝集试验;直接凝集试验;间接间接凝集试验;凝集试验;沉淀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中和试验;免疫荧光检查;免疫荧光检查;放射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细胞免疫功能检查)细胞免疫功能检查常用的有皮肤试验,常用的有皮肤试验,E玫瑰花形成试验,淋巴玫瑰花形成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血液淋巴细胞计数,细胞转化试验,血液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淋巴细胞计数及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胞计数及用单克隆抗体检测T细胞亚群以了解细胞亚群以了解各亚群各亚群T细胞数和比例。细胞数和比例。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63.免疫学检查(1)特异抗体检测: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4.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5.其它有气相色谱、鲎试验、诊断性穿刺、乙其它有气相色谱、鲎试验、诊断性穿刺、乙状结肠镜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生物化学检查、状结肠镜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生物化学检查、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同位素扫描检查、电线检查、超声波检查、同位素扫描检查、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等检查。)等检查。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74.分子生物学检测5.其它有气相色谱、鲎试验、诊断性穿刺、传染病治疗传染病治疗1.一般治疗(一般治疗(1)隔离(隔离(2)护理()护理(3)饮食)饮食2.病原与免疫治疗病原与免疫治疗(1)抗生素疗法)抗生素疗法(2)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抗毒素(抗毒素(sntitoxin1)免疫免疫调节剂(调节剂(immunomodulator)(3)抗病毒疗法)抗病毒疗法金钢烷胺、金钢烷乙胺。金钢烷胺、金钢烷乙胺。碘苷(疱疹净)、阿糖腺苷、病毒唑等。碘苷(疱疹净)、阿糖腺苷、病毒唑等。干干扰素、骤肌胞等。扰素、骤肌胞等。(4)化学疗法)化学疗法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8传染病治疗1.一般治疗(1)隔离(2)护理(3)饮食2.3.对症与支持治疗对症与支持治疗4.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一)管理传染源(二)切断传播途径(二)切断传播途径(三)保护易感人群(三)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93.对症与支持治疗4.中医中药治疗传染病的预防(一)管模拟试题模拟试题1.在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中,所占比例最低,但最易在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中,所占比例最低,但最易识别的是识别的是A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2.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A微生物,宿主,媒介微生物,宿主,媒介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C病原体,环境,宿主病原体,环境,宿主D病原体数量,致病力,定位病原体数量,致病力,定位E病原体,人体,他们所处的环境病原体,人体,他们所处的环境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0模拟试题1.在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中,所占比例最低,但最易识3.李某,女性,患慢性乙型肝炎李某,女性,患慢性乙型肝炎10年,血化验:年,血化验:HBsAg()、HbeAg()、抗()、抗-HBclgG()()。其。其12岁女儿体检时血清抗岁女儿体检时血清抗-HBs(),追(),追问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问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李某女儿属于李某女儿属于A隐性感染隐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C显性感染显性感染D病毒携带状态病毒携带状态E垂直感染垂直感染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13.李某,女性,患慢性乙型肝炎10年,血化验:HBsAg(4下列五种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下列五种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A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24下列五种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56题共用备选答案)题共用备选答案)A玫瑰疹玫瑰疹B皮肤瘀点、瘀斑皮肤瘀点、瘀斑C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D关节痛关节痛E少尿少尿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有6伤寒病可有伤寒病可有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3(56题共用备选答案)A玫瑰疹B皮肤瘀点、瘀斑C(78题共用备选答案)题共用备选答案)AEBVBHTLVCHBVDVZVEHPV7与白血病有关的病毒是与白血病有关的病毒是8可引起潜伏感染的病毒是可引起潜伏感染的病毒是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4(78题共用备选答案)AEBVBHTLVC(911题共用备选答案)题共用备选答案)A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B输血传播输血传播C虫媒传播虫媒传播D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播E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9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的主要传播途径是10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的主要传播途径是11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答案:答案:1C2B3A4B5B6A7B8D9A10B11C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5(911题共用备选答案)A消化道传播B输血传播C第二节第二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考点:病毒性肝炎考点:乙型肝炎三抗原抗体系统的临床意义。乙型肝炎三抗原抗体系统的临床意义。2HBVDNA聚合酶位于聚合酶位于HBV核心部分,是直核心部分,是直接反映接反映HBV复制能力的指标,复制能力的指标,是是HBV感染最直接、最特异和灵敏的指标。感染最直接、最特异和灵敏的指标。3HCVRNA在血清中的检出,表明血液中有在血清中的检出,表明血液中有HCV存在,是有传染性的直接存在,是有传染性的直接证据。证据。4粪口途径传播见于甲型和戊型肝炎,体液传粪口途径传播见于甲型和戊型肝炎,体液传播是播是HBV、HDV、HCV的主要传播途径。的主要传播途径。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6第二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考点:乙型肝炎5急性肝炎可分为三期: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急性肝炎可分为三期: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恢复期。6慢性肝炎仅见于乙、丙、丁慢性肝炎仅见于乙、丙、丁3型肝炎。型肝炎。7黄疸型肝炎需要与溶血性黄疸和肝外阻塞性黄疸型肝炎需要与溶血性黄疸和肝外阻塞性黄疸鉴别。黄疸鉴别。8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及重型肝炎肝性脑病的防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及重型肝炎肝性脑病的防治。治。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75急性肝炎可分为三期: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6慢性病原学:病原学:(一一)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是一种RNA病毒,病毒,目前仅检测到一种抗原抗体系统。目前仅检测到一种抗原抗体系统。HAV感染后感染后血清中抗血清中抗-HAV1gM抗体很快出现,在抗体很快出现,在2周左右周左右达高峰。抗达高峰。抗-HAVIgG抗体产生较晚,可持久存抗体产生较晚,可持久存在,具有保护性。在,具有保护性。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8病原学:(一)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RNA病毒,目(二二)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是一种DNA病毒,病毒,属嗜肝属嗜肝DNA病毒科。病毒科。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和表面抗体(抗抗HBs)。HBsAg于感染后于感染后2-12周可由血内测到,周可由血内测到,感染持续者可长期存在。在感染持续者可长期存在。在HBsAg自血中消失自血中消失后不久或数星期或数月,可自血中测到抗后不久或数星期或数月,可自血中测到抗HBs,抗,抗-HBs对同型感染具有保护作用。近期对同型感染具有保护作用。近期感染者所产生的抗感染者所产生的抗-HBs属属IgM,而长期存在血,而长期存在血中的为抗中的为抗-HBsIgG。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9(二)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属嗜肝DNA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和核心抗体(抗(抗-HBc):血液中一般不能查到游离的):血液中一般不能查到游离的HBcAg。抗。抗-HBc,在,在HBsAg出现后出现后2-5周即周即可由血内测到。早期出现者主要是抗可由血内测到。早期出现者主要是抗-HBcIgM,至,至HBsAg消失后,抗消失后,抗-HBcIgM滴度即迅速降滴度即迅速降低。抗低。抗-HBcIgM一般在血内维持一般在血内维持6-8个月,是个月,是近期感染的重要标志;抗近期感染的重要标志;抗-HBcIgG出现较迟,出现较迟,但可长期存在。抗但可长期存在。抗-HBc对对HBV感染无保护作感染无保护作用。用。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0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血清中抗血清中抗-HBcIgM阳性表明体内有阳性表明体内有HBV复制,复制,且有肝细胞损害;若抗且有肝细胞损害;若抗-HbcIgG阳性且滴度高,阳性且滴度高,伴以抗伴以抗-HBs阳性,则为乙型肝炎恢复期;若抗阳性,则为乙型肝炎恢复期;若抗-HBcIgG呈低滴度,抗呈低滴度,抗-HBcIgM阴性,而抗阴性,而抗-HBs阳性,则是既往感染的标志。阳性,则是既往感染的标志。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1血清中抗-HBcIgM阳性表明体内有HBV复制,且有肝细胞损3乙型肝炎乙型肝炎e抗原(抗原(HBeAg)和)和e抗体抗体-(HBe):):HBeAg阳性是病毒活动性复制的重阳性是病毒活动性复制的重要指标,传染性高。急性肝炎患者若要指标,传染性高。急性肝炎患者若HBeAg持持续阳性续阳性10周以上,则易于转为持续感染。抗周以上,则易于转为持续感染。抗-Hbe在在HBeAg消失后很短时间内即在血中出现,消失后很短时间内即在血中出现,其出现表示病毒复制已减少,传染降低。抗其出现表示病毒复制已减少,传染降低。抗Hbe在临床恢复后尚可持续存在在临床恢复后尚可持续存在1-2年。年。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2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e抗体-(HBe):HBe(三)丙型肝炎病毒(三)丙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具有脂质)是一种具有脂质外壳的外壳的RNA病毒,病毒,HCV感染者血中的感染者血中的HCV浓浓度极低,抗体反应弱而晚,血清抗度极低,抗体反应弱而晚,血清抗-HCV在感在感染后平均染后平均18周阳转,至肝功能恢复正常时消退,周阳转,至肝功能恢复正常时消退,而慢性患者抗而慢性患者抗-HCV可持续多年。可持续多年。(四四)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的嗜肝单是一种缺陷的嗜肝单链链RNA病毒,需要病毒,需要HBV的辅助才能进行复制,的辅助才能进行复制,因此因此HDV现现HBV同时或重叠感染。急性患者中同时或重叠感染。急性患者中抗抗-HDIgM一过性升高,而在慢性患者中抗一过性升高,而在慢性患者中抗HDIgM升高多为持续性,升高多为持续性,HDV有高度的传染性,有高度的传染性,及很强的致病力。及很强的致病力。HDV感染可直接造成肝细胞感染可直接造成肝细胞损害。损害。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3(三)丙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具有脂质外壳的RNA病毒,(五)戊型肝炎病毒(五)戊型肝炎病毒(HEV)为小为小RNA病毒。病毒。HDV存在于潜伏末期及发病初期的患者粪便中。存在于潜伏末期及发病初期的患者粪便中。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一一)传染源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传染源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者和隐性患者。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的病毒携带者。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患者的病毒携带者。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丁型肝炎的传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戊型肝炎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及亚临床型患者。的传染源是急性及亚临床型患者。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4(五)戊型肝炎病毒(HEV)为小RNA病毒。HDV存在于(二)传播途径(二)传播途径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播。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输血及血制输血及血制品;品;母婴垂直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生活上的密切接触;生活上的密切接触;性接触传播。此外,尚有经吸血昆虫性接触传播。此外,尚有经吸血昆虫(蚊,臭蚊,臭虫,虱等虫,虱等)叮咬传播的可能性。丙型肝炎的传播叮咬传播的可能性。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而以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为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而以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为主,且母婴传播不如乙型肝多见。丁型肝炎的主,且母婴传播不如乙型肝多见。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戊型肝炎通过粪、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戊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5(二)传播途径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肝炎的传播(三)人群易感性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三)人群易感性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各型肝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甲型肝炎为各型肝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甲型肝炎为2-6周周(平均一个月);乙型肝炎为(平均一个月);乙型肝炎为6周周6个月(一个月(一般约般约3个月);丙型肝炎为个月);丙型肝炎为512周(平均周(平均7.8周)。周)。(一)急性肝炎(一)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病程可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病程可分为3个阶段。个阶段。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6(三)人群易感性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1)黄疸前期:多以发热起病,伴以全身)黄疸前期:多以发热起病,伴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甚或呕吐常有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甚或呕吐常有上腹部不适、腹胀、便泌或腹泻;少数病例可上腹部不适、腹胀、便泌或腹泻;少数病例可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或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或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尿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尿色呈红茶样。肝脏尿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尿色呈红茶样。肝脏可轻度肿大,伴有触痛及叩击痛。化验:尿胆可轻度肿大,伴有触痛及叩击痛。化验:尿胆红素及尿胆原阳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红素及尿胆原阳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明显升)明显升高。本期一般持续高。本期一般持续5(37)天。)天。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7(1)黄疸前期:多以发热起病,伴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2)黄疸期尿色加深,巩膜及皮肤出现黄)黄疸期尿色加深,巩膜及皮肤出现黄染,且逐日加深,多于数日至染,且逐日加深,多于数日至2周内达高峰,然周内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在黄出现后发热很快消退,而胃后逐渐下降。在黄出现后发热很快消退,而胃肠道症状及全身乏力则见增重,但至黄疸即将肠道症状及全身乏力则见增重,但至黄疸即将减轻前即迅速改善。在黄疸明显时可出现皮肤减轻前即迅速改善。在黄疸明显时可出现皮肤搔痒,大便颜色变浅,心动过缓等症状。儿童搔痒,大便颜色变浅,心动过缓等症状。儿童患者黄疸较轻,且持续时间较短。本期肝肿大患者黄疸较轻,且持续时间较短。本期肝肿大达肋缘下达肋缘下13cm,有明显触痛及叩击痛,部分,有明显触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例且有轻度脾肿大。肝功能改变明显。本期病例且有轻度脾肿大。肝功能改变明显。本期持续约持续约26周。周。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8(2)黄疸期尿色加深,巩膜及皮肤出现黄染,且逐日加深,多(3)恢复期:黄疸消退,精神及食欲好转。)恢复期:黄疸消退,精神及食欲好转。肿大的肝脏逐渐回缩,触痛及叩击痛消失。肝肿大的肝脏逐渐回缩,触痛及叩击痛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约持续功能恢复正常。本期约持续12个月。个月。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9(3)恢复期:黄疸消退,精神及食欲好转。肿大的肝脏逐渐回缩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起病大多徐缓,临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起病大多徐缓,临床症状较轻,仅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床症状较轻,仅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区痛和腹胀,溏便等症状,多无发热,亦不出区痛和腹胀,溏便等症状,多无发热,亦不出现黄疸。肝常肿大伴触痛及叩击痛;少数有脾现黄疸。肝常肿大伴触痛及叩击痛;少数有脾肿大。肝功能改变主要是肿大。肝功能改变主要是ALT升高。不少病例升高。不少病例并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时被发现。多于并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时被发现。多于3个月个月内逐渐恢复。部分乙型及丙型肝炎病例可发展内逐渐恢复。部分乙型及丙型肝炎病例可发展为慢性肝炎。为慢性肝炎。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0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起病大多徐缓,临床症状较轻,仅有乏(二二)慢性肝炎慢性肝炎1慢性迁延型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达半年慢性迁延型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达半年以上,仍有轻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以上,仍有轻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等,多无黄疸。肝肿大伴有轻度触痛及叩击痛等,多无黄疸。肝肿大伴有轻度触痛及叩击痛。肝功检查主要是痛。肝功检查主要是ALT单项增高。病情延迁单项增高。病情延迁不愈或反复波动可达不愈或反复波动可达1年至数年,但病情一般较年至数年,但病情一般较轻。轻。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1(二)慢性肝炎1慢性迁延型肝炎:急性肝炎病程2慢性活动性肝炎:既往有肝炎史,目前慢性活动性肝炎:既往有肝炎史,目前有较明显的肝炎症状,肝肿大质较硬,伴有触有较明显的肝炎症状,肝肿大质较硬,伴有触痛及叩击痛,脾多肿大。可出现黄疸、蜘蛛痣、痛及叩击痛,脾多肿大。可出现黄疸、蜘蛛痣、肝掌及明显痤疮。肝功能长期明显异常,肝掌及明显痤疮。肝功能长期明显异常,ALT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丙种球蛋白及高,丙种球蛋白及IgG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自身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可出现阳性反应,长,自身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可出现阳性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可增多而补体循环免疫复合物可增多而补体C3、C4可降低。可降低。部分病例出现肝外器官损害,如慢性多发性关部分病例出现肝外器官损害,如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慢性肾小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节炎,慢性肾小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等。节性多动脉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等。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22慢性活动性肝炎:既往有肝炎史,目前有较明显的肝炎症状(三)重型肝炎(三)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亦称暴发型肝炎。特点急性重型肝炎亦称暴发型肝炎。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病程短(一般不是: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病程短(一般不超过超过10天)。患者常有高热,消化道症状严重天)。患者常有高热,消化道症状严重(厌食、恶心、频繁呕吐,鼓肠等)、极度乏(厌食、恶心、频繁呕吐,鼓肠等)、极度乏力。在起病数日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性力。在起病数日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行为反常、嗜睡、烦躁不安等)。体格改变,行为反常、嗜睡、烦躁不安等)。体检有扑翼样震颤。肝臭等,可急骤发展为肝昏检有扑翼样震颤。肝臭等,可急骤发展为肝昏迷。迷。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3(三)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亦称暴发型肝炎。特黄疸出现后,迅速加深。出血倾向明显(鼻衄、黄疸出现后,迅速加深。出血倾向明显(鼻衄、瘀斑、呕血、便血等)。肝脏迅速缩小。亦出瘀斑、呕血、便血等)。肝脏迅速缩小。亦出现浮肿。腹水及肾功不全。实验室检查:处周现浮肿。腹水及肾功不全。实验室检查:处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纤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纤维蛋白原减少。血糖下降;血氨升高;血清胆维蛋白原减少。血糖下降;血氨升高;血清胆红素上升,红素上升,ALT升高,但肝细胞广泛坏死后升高,但肝细胞广泛坏死后ALT可迅速下降,形成可迅速下降,形成“酶胆分离酶胆分离”现象。尿现象。尿常规可查见蛋白及管型,尿胆红素强阳性。常规可查见蛋白及管型,尿胆红素强阳性。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4黄疸出现后,迅速加深。出血倾向明显(鼻衄、瘀斑、呕血、便血等2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初期类似一般急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初期类似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但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高度性黄疸型肝炎,但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高度乏力,厌食、频繁呕吐、黄疸迅速加深,血清乏力,厌食、频繁呕吐、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升达胆红素升达171.0mol/L(10mg/dl),常有肝臭,常有肝臭,顽固性腹胀及腹水(易并发腹膜炎),出血倾顽固性腹胀及腹水(易并发腹膜炎),出血倾向明显,常有神经、精神症状,晚期可出现肝向明显,常有神经、精神症状,晚期可出现肝肾综合征,死前多发生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肾综合征,死前多发生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并发症。等并发症。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52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初期类似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但病肝脏缩小或无明显缩小。病程可达数周至数月,肝脏缩小或无明显缩小。病程可达数周至数月,经救治存活者大多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实验经救治存活者大多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实验室检查: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胆红素迅速升室检查: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胆红素迅速升高,高,ALT明显升高,或明显升高,或ALT下降与胆红素升高下降与胆红素升高呈呈“酶肝分离酶肝分离”;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丙种球蛋白增高;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丙种球蛋白增高;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胆固醇酯及胆碱脂明显降低。胆固醇酯及胆碱脂明显降低。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6肝脏缩小或无明显缩小。病程可达数周至数月,经救治存活者大多发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程中病情恶化出现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硬化的病程中病情恶化出现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预后极差。临床表现。预后极差。(四)淤胆型肝炎(四)淤胆型肝炎亦称毛细胆管型肝炎或亦称毛细胆管型肝炎或胆汁瘀积型肝炎。起病及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黄胆汁瘀积型肝炎。起病及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黄胆型肝炎,但乏力及食欲减退等症状较轻而黄胆型肝炎,但乏力及食欲减退等症状较轻而黄疸重且持久,有皮肤瘙痒等梗阻性黄疸的表现。疸重且持久,有皮肤瘙痒等梗阻性黄疸的表现。肝脏肿大。大便色浅,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以肝脏肿大。大便色浅,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以及及5-核苷酸酶等梗阻指标升高。核苷酸酶等梗阻指标升高。ALT多为中度多为中度升高。尿中胆红素强阳性而尿胆原阴性。升高。尿中胆红素强阳性而尿胆原阴性。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7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程中病情恶甲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肝炎甲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肝炎中急性无黄型肝炎远多于急性黄疸型,且易于中急性无黄型肝炎远多于急性黄疸型,且易于演变为慢性肝炎。演变为慢性肝炎。HCV携带者较普遍。慢性携带者较普遍。慢性HCV感染亦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密切相关。感染亦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密切相关。HDV与与HBV同时感染称为联合感染。戊型肝炎同时感染称为联合感染。戊型肝炎多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多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8甲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肝炎中急性无黄型肝炎远多诊断:诊断:(一)临床诊断(一)临床诊断1急性肝炎急性肝炎(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症状症状体征体征化验。化验。凡化验阳性,且其它凡化验阳性,且其它3项中有项中有2项阳性,或项阳性,或化验与症状或化验与体征明显阳性,且能排除化验与症状或化验与体征明显阳性,且能排除其它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其它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凡单项凡单项ALT增高,或仅有症状、体征或仅增高,或仅有症状、体征或仅有流行病学资料及其它有流行病学资料及其它3项中之一项均为疑似患项中之一项均为疑似患者。疑似患者若病原学诊断阳性且除外其它疾者。疑似患者若病原学诊断阳性且除外其它疾病,可以确诊。病,可以确诊。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9诊断:(一)临床诊断1急性肝炎(1)急性无黄(2)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根据急性发病具有根据急性发病具有急性肝炎的症状,体征化验异常,且血清胆红急性肝炎的症状,体征化验异常,且血清胆红素在素在17mol/L以上,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以上,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可作出诊断。它原因引起的黄疸,可作出诊断。2慢性肝炎慢性肝炎(1)慢性迁延型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2)慢性活动性肝)慢性活动性肝炎。炎。3重型肝炎重型肝炎凡急性、慢性肝炎或肝硬变凡急性、慢性肝炎或肝硬变患者出现高热、极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患者出现高热、极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黄疸进行性加深,出血倾向、神经精神症状,黄疸进行性加深,出血倾向、神经精神症状,肝脏进行性缩小,肝细胞明显损害,凝血酶原肝脏进行性缩小,肝细胞明显损害,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者,均应考虑为重型肝炎。时间明显延长者,均应考虑为重型肝炎。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0(2)急性黄疸型肝炎根据急性发病具有急性肝炎的症状,体4淤胆型肝炎起病急,有持续淤胆型肝炎起病急,有持续3周以上周以上的肝内梗阻性黄疸的症状及体征,肝炎症状较的肝内梗阻性黄疸的症状及体征,肝炎症状较轻,肝脏肿大较明显;肝功化验主要表现为梗轻,肝脏肿大较明显;肝功化验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的化验结果;并可除外其它肝内、外阻性黄疸的化验结果;并可除外其它肝内、外梗阻性黄疸者,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梗阻性黄疸者,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出现上述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慢性肝炎基础上出现上述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性淤胆型肝炎。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14淤胆型肝炎起病急,有持续3周以上的肝内梗阻性黄疸的(二)病原学诊断(二)病原学诊断1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急性期血清抗急性期血清抗-HAVIgM阳性。阳性。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总抗体滴度总抗体滴度呈呈4倍以上升高。倍以上升高。急性早期的粪便免疫电镜查急性早期的粪便免疫电镜查到到HAV颗粒。颗粒。急性早期粪便中查到急性早期粪便中查到HAAg。具。具有以上任何一项阳性即可确诊为有以上任何一项阳性即可确诊为HAV近期感染。近期感染。血清或粪便中检出血清或粪便中检出HAVRNA。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2(二)病原学诊断1甲型肝炎:急性期血清抗-HAVI2乙型肝炎:乙型肝炎:(1)现症)现症HBV感染:具有以下任何一项即可感染:具有以下任何一项即可作出诊断。作出诊断。血清血清HBsAg阳性。阳性。血清血清HBvDNA阳性或阳性或HBVDNA聚合酶阳性。聚合酶阳性。血清抗血清抗-HBc-IgM阳性。阳性。肝内肝内HVcAg阳性及(或)阳性及(或)HBsAg阳性,或阳性,或HBVDNA阳性。阳性。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32乙型肝炎:(1)现症HBV感染:具有以下任何一项即可作(2)急性乙型肝炎:具有以下动态指标中)急性乙型肝炎:具有以下动态指标中之一项者即可诊断。之一项者即可诊断。HBsAg滴度由高到低,滴度由高到低,消失后抗消失后抗-HBs阳转。阳转。急性期血清抗急性期血清抗-HBc-IgM呈高滴度,而抗呈高滴度,而抗-HbcIgG(一)或低滴度。(一)或低滴度。(3)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符合慢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符合慢性肝炎,且有现症且有现症HBV感染的一种以上阳性指标。感染的一种以上阳性指标。(4)慢性)慢性HBsAg携带者:无任何临床症携带者: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正常,血清状或体征,肝功能正常,血清HBsAg检查持续检查持续阳性达阳性达6个月以上者。个月以上者。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4(2)急性乙型肝炎:具有以下动态指标中之一项者即可诊断。3丙型肝炎丙型肝炎(1)排除诊断法:凡不符合甲型、乙型、)排除诊断法:凡不符合甲型、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并除外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并除外EB病毒,巨病毒,巨细胞病毒急性感染(特异性细胞病毒急性感染(特异性IgM抗体阴性)及抗体阴性)及其它已知原因的肝炎,如药物性肝炎,洒精性其它已知原因的肝炎,如药物性肝炎,洒精性肝炎等,流行病学提示为非经口感染者,可诊肝炎等,流行病学提示为非经口感染者,可诊断为丙型肝炎。断为丙型肝炎。(2)特异性诊断:血清抗)特异性诊断:血清抗-HCV或或HCVRNA阳性者。阳性者。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53丙型肝炎(1)排除诊断法:凡不符合甲型、乙型、4丁型肝炎:与丁型肝炎:与HBV同时或重叠感染。同时或重叠感染。(1)血清中抗)血清中抗-HD-IgM阳性,或抗阳性,或抗-HD阳阳性,或性,或HDAg阳性。阳性。(2)血清中)血清中HDVRNA阳性。阳性。(3)肝组织内)肝组织内HDAg阳性。阳性。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64丁型肝炎:与HBV同时或重叠感染。(1)血清中抗5戊型肝炎戊型肝炎(1)排除诊断法:凡有符合甲型、乙型、)排除诊断法:凡有符合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巨细胞病毒、丙型、丁型、巨细胞病毒、EBV急性感染及其急性感染及其它已知原因的肝炎,流行病学证明经口感染者,它已知原因的肝炎,流行病学证明经口感染者,可诊断为戊型肝炎。可诊断为戊型肝炎。(2)特异性诊断:急性期血清抗)特异性诊断:急性期血清抗-HEV-IgM阳性,或急性期粪便免疫电镜找到阳性,或急性期粪便免疫电镜找到HEV颗颗粒,或急性期抗粒,或急性期抗-HEV阴性而恢复期阳转者。阴性而恢复期阳转者。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75戊型肝炎(1)排除诊断法:凡有符合甲型、乙型、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一)急性黄疸型肝炎(一)急性黄疸型肝炎1黄疸前期:应与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黄疸前期:应与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湿热及胃肠炎等相鉴别。单核细胞增多症、风湿热及胃肠炎等相鉴别。2黄疸期:应与其它可引起黄疸的疾病相黄疸期:应与其它可引起黄疸的疾病相鉴别,如药物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鉴别,如药物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胆囊炎、胆石症等。单核细胞增多症、胆囊炎、胆石症等。(二)无黄疸型肝炎及慢性肝炎:应与可(二)无黄疸型肝炎及慢性肝炎:应与可引起肝(脾)肿大及肝功损害的其它疾病相鉴引起肝(脾)肿大及肝功损害的其它疾病相鉴别,如慢性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药物性别,如慢性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炎,脂肪肝等。或中毒性肝炎,脂肪肝等。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8鉴别诊断:(一)急性黄疸型肝炎1黄疸前期:应与上呼(三)慢性肝炎黄疸持续较久者:须与肝(三)慢性肝炎黄疸持续较久者:须与肝癌,胆管癌,胰头癌等相鉴别。癌,胆管癌,胰头癌等相鉴别。(四)重型肝炎:应与其它原因引起的严(四)重型肝炎:应与其它原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如药物中毒、暴发性脂肪肝等进行重肝损害,如药物中毒、暴发性脂肪肝等进行鉴别。此外,在急性重型肝炎临床黄疸尚不明鉴别。此外,在急性重型肝炎临床黄疸尚不明显时,应注意与其它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显时,应注意与其它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昏迷、神经精神症状相鉴别。昏迷、神经精神症状相鉴别。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9(三)慢性肝炎黄疸持续较久者:须与肝癌,胆管癌,胰头癌等治疗:治疗:(一)急性肝炎(一)急性肝炎1休息休息2营养营养3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二)慢性肝炎: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二)慢性肝炎: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休息休息2营养营养3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1)-干扰干扰素(素(InterferonIFN)()(2)干扰素诱导剂)干扰素诱导剂(3)阿糖腺苷()阿糖腺苷(Ara-A)及单磷阿糖腺苷)及单磷阿糖腺苷(Ara-AMP)()(4)无环鸟苷()无环鸟苷(Acyclovir)及)及6-脱氧无环鸟苷(脱氧无环鸟苷(5)其它抗病毒药物三氮唑)其它抗病毒药物三氮唑核苷核苷(ribavirin)膦甲酸盐等。(膦甲酸盐等。(6)抗病毒药)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物联合治疗(7)-干扰素加强地松冲击疗法干扰素加强地松冲击疗法4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5免疫调节疗法免疫调节疗法6免疫免疫抑制疗法抑制疗法7护肝药物护肝药物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0治疗:(一)急性肝炎1休息2营养3中药治疗(二)慢(三)重型肝炎的治疗(三)重型肝炎的治疗1支持疗法支持疗法(1)严格卧床休息、精心护理,密切观察)严格卧床休息、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防止继发感染。病情,防止继发感染。(2)每日摄入热量维持在)每日摄入热量维持在67134KJ/kg。(3)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2阻止肝细胞坏死,促使肝细胞再生阻止肝细胞坏死,促使肝细胞再生(1)胰高糖素一胰岛素()胰高糖素一胰岛素(G-I)疗法:)疗法:(2)肝细胞再生因子静脉滴注或人胎肝细胞悬)肝细胞再生因子静脉滴注或人胎肝细胞悬液静脉滴注,初步报告疗效较好。液静脉滴注,初步报告疗效较好。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1(三)重型肝炎的治疗1支持疗法(1)严格卧床休3改善微循环。改善微循环。4防治并发症防治并发症(1)肝性脑病的防治()肝性脑病的防治(2)脑水肿的防治)脑水肿的防治(3)防治出血)防治出血4)防治肝肾综合征()防治肝肾综合征(5)防治)防治腹水(腹水(6)防治继发性感染)防治继发性感染5抗病毒药物(见慢性肝炎的治疗)抗病毒药物(见慢性肝炎的治疗)6免疫增强及免疫调节疗法(见慢性肝免疫增强及免疫调节疗法(见慢性肝炎的治疗)。炎的治疗)。7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8人工肝支持疗法人工肝支持疗法9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23改善微循环。4防治并发症(1)(四)淤胆型肝炎的治疗:酌情选用氢化泼(四)淤胆型肝炎的治疗:酌情选用氢化泼尼松。瘙痒口服异丁嗪尼松。瘙痒口服异丁嗪预防:预防:(一)管理传染源(一)管理传染源(二)切断传播途径(二)切断传播途径(三)保护易感从群(三)保护易感从群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3(四)淤胆型肝炎的治疗:酌情选用氢化泼尼松。瘙痒口服异丁嗪模拟试题模拟试题110岁男孩,近岁男孩,近8天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天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尿色黄来院就诊。病前两周曾注射丙种乏力、尿色黄来院就诊。病前两周曾注射丙种球蛋白一支。检查:巩膜黄染,肝肋下球蛋白一支。检查:巩膜黄染,肝肋下3cm、脾未触及,化验脾未触及,化验;ALT500U,胆红素,胆红素85.5mol/L,抗,抗HAV-IgM(),抗(),抗HAV-IgG(),(),HBsAg(),(),HBeAg(),(),抗抗HBc-IgM(),应诊断为(),应诊断为A急性甲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急性甲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B急性乙型肝炎,既往感染过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既往感染过甲型肝炎C急性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急性甲型肝炎、乙型肝炎D被动获得甲肝抗体,急性甲型肝炎,乙被动获得甲肝抗体,急性甲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病毒携带者E被动获得甲肝抗体,急性乙型肝炎被动获得甲肝抗体,急性乙型肝炎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4模拟试题110岁男孩,近8天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2HBV感染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是感染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是A抗抗-HBsB抗抗HBcIgMC抗抗HBcIgGD抗抗HBeE抗前抗前S3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HBV有活动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A表面抗原(表面抗原(HBsAg)B表面抗体(抗表面抗体(抗-HBs)Ce抗原(抗原(HBeAg)De抗体(抗抗体(抗-HBe)E核心抗体(抗核心抗体(抗-HBc)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52HBV感染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是A抗-HB4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组归类于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组归类于DNA病毒的是病毒的是A甲型肝炎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戊型肝炎5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不能检测到的乙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不能检测到的乙肝病毒标记物是肝病毒标记物是AHBsAgB抗抗-HBsCHBeAgDHBcAgE抗抗-HBc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64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组归类于DNA病毒的是A6儿童感染戊肝病毒后,常表现为儿童感染戊肝病毒后,常表现为A显性感染显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隐性感染D病毒携带者病毒携带者E病毒清除病毒清除7甲型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甲型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A潜伏期潜伏期B黄疸前期黄疸前期C黄疸期黄疸期D恢复期恢复期E慢性期慢性期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76儿童感染戊肝病毒后,常表现为A显性感8感染病原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感染病原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临床上不出现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免疫应答而临床上不出现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称为称为A显性感染显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隐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E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清除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88感染病原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临床9Dane颗粒是颗粒是A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C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E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99Dane颗粒是A丁型肝炎病毒10男性,男性,44岁,发现岁,发现HBsAg阳性阳性9年,年,ALT时有增高。近时有增高。近3周来食欲下降,尿黄,明显乏力,周来食欲下降,尿黄,明显乏力,齿眼出血,近齿眼出血,近2周尿少。查体:神清,扑翼样震周尿少。查体:神清,扑翼样震颤(),化验:颤(),化验:ALT176U/L,TBIL432mol/L,PT38秒(对照秒(对照13秒),该患者秒),该患者应诊断为应诊断为A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B病毒性肝炎乙型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乙型亚急性重型C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D乙肝后肝硬化乙肝后肝硬化E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传染病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010男性,44岁,发现HBsAg阳性9年,ALT时有增高11血清中常规检查检测不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