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0930825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2目录2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3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4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创新5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目 录 2 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3 装配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第一部分441、政策背景2016.32016.92017.9.122017.2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2017.3.26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指导意见发展装配式建筑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国务院71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1、政策背景2016.32016.92017.9.122015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n发展目标:国务院:10年左右时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住建部: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n发展目的: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生产方式的革命)。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发展目标:发展目的:6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2、发展的必要性n从国家战略发展要求:一是,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发展理念需要。二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和品质的需要。三是,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需要。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产业、新动能需要。五是,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需要。n从行业创新发展要求: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具有革命性、根本性、全局性。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2、发展的必要性从国家战略发展要求:7对发展的认识总体概括为:n一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从时代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性。n二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要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大意义。n三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要从助力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战略选择。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对发展的认识总体概括为:一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一、装配式8各地政策纷纷出台北京、上海、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深圳、沈阳等30多个省市纷纷出台政策和措施。技术标准逐步完善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技术日趋成熟。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技术标准已于6月份正式颁布实施。建筑企业积极参与建筑业以及房地产业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开展研发和工程实践,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响应热烈。工厂建设各地兴起据初步调查统计,近三年内全国新建预制构件厂总计超过200多个左右。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3、发展的现状各地政策纷纷出台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3、发展的现状9n工程建设逐年增大据初步调查统计,2015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的建设量大约在3500万m左右,2016年全国建设量大约在6000万m左右,部分地区已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n发展态势越发强劲在政策推动下,产业的集聚效应非常明显,社会热度空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u发展现状的总体表明:装配式建筑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装配式建筑发展方向已非常明确。装配式建筑得到各方面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迎来大发展的机遇期。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 工程建设逐年增大 发展现状的总体表明:一、装配式10思想观念技术管理体制机制主要表现在:认识不到位、企业能力不强、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还具有普遍性瓶颈制约还相当突出,技术、利益、观念、体制等各方面都顽固地存在着保守性和强大的惯性5、面临的问题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机遇与挑战并存思想 技术 体制 主要表现在:认识不到位、企业能力不11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第二部分12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1、为什么要发展装配式建筑?主要基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筑业目前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已不适应当今时代发展要求。落后生产方式突出体现在:u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建造的过程不连续u以单一技术推广应用为主技术集成化程度低u现场以手工、湿作业为主生产手段相对落后u依赖劳务分包粗放式经营企业缺乏核心能力u以农民工低廉劳动力为主工人技能和素质低u项目切块分割碎片化管理工程难以高效组织手段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1、为什么要发展装配式建筑?主要基于13建造方式影响的因素质 量效 率效 益资 源环 境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质量、效率和资源消耗的水平。建造方式影响的因素质 量效 率效 益资 源环 境实现传统生产14n装配式建造方式先进的生产力有什么样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生产关系n通过先进生产力驱动生产关系的变化通过发展装配式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n技术与管理要双轮驱动、要集中统一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的建造方式的变革,也是生产方式的革命生产方式=技术(生产力)+管理(生产关系)装配式建造方式 先进的生产力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发15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2、传统建造方式与新型建造方式的区别理念不同:系统化思维模式方法不同:一体化建造方法模式不同:工程总承包管理路径不同:新型工业化道路效益不同:整体效益最大化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2、传统建造方式与新型建造方式的区别16业主设计施工勘察采购业主总承包设计施工勘察采购传统管理模式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业主设计施工勘察采购业主总承包设计施工勘察采购传统管理模式E17装配式建筑的特征设 计标准化生 产施 工装 修管 理工厂化装配化一体化信息化“五化一体”建造方式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3、装配式建筑特征装配式建筑的特征设 计标准化生 产施 工装 修管 理18工程建设的高度组织化解决效益问题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技术与管理一体化建筑设计的技术协同解决产品问题技术+管理=工业化生产方式解决发展问题技术层面管理层面生产方式层面要通过“三个一体化”发展装配式建筑。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涵4、发展路径 工程建设的高度组织化设计、生产、施工建筑、结构、19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第三部分20重点研究: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的集成技术体系。一体化具有系统化、集约化的显著特征,主体结构系统、机电设备系统、装饰装修系统需要通过总体技术优化,多专业协同,按照一定的技术接口和协同原则组装而成的装配式建筑产品。1、技术创新重点创新思维:建立以房屋建筑为最终产品的技术思维。结构机电装修建筑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重点研究: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的集成技术体系。一体化211主体结构系统n混凝土结构n钢结构n木结构 2外围护系统n非砌筑墙板技术n幕墙结构技术3装饰装修系统n厨卫部品集成技术n装修部品集成技术4机电设备系统n水、暖、电、气、空调、燃气电梯、智能化等系统技术一体化集成技术体系:技术体系构成:主体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装饰装修系统+机电设备系统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1 主体结构系统 2 外围护系统3 22建立完整建立完整技术支撑技术支撑与主体结构技术相适应的预制构件生产工艺标准化、一体化、信息化建筑设计方法一整套成熟适用的建筑施工工法切实可行的检验、验收质量保障措施与技术体系相适应的技术支撑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与主体结构技术相适应的标准化、一体化、信息化一整套成熟适用的232、技术创新路径u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的集成技术体系具有企业专用体系属性。u技术创新发展的路径:是从专用体系逐步走向社会化的通用体系的过程。u专用体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不可跨越的发展阶段,是走向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由之路。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2、技术创新路径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的集成技术体系具有24n专用体系是以技术、管理为基本内核,将生产活动的资源与能力系统集合,形成适合企业特有的设计、生产、运营与管理体系,具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n具有价值性、系统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如:日本鹿岛、大和等。n什么是专用体系企业专用体系管理方法专业工人生产设备标准工法质量管控成本控制等等.设计能力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什么是专用体系企业专用体系管理方法专业工人生产设备标准工法质25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结构类型: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技术住宅建筑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公共建筑关键技术:构件深化设计、构件连接技术结构分析: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具有与现浇结构完全等同的整体性、安全性、一致性。三、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创新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三、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创新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26n存在主要问题u没有形成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的建造技术。如:将传统现浇建筑“拆分”成构件来加工制作。u没有形成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生产组织模式。如:分包给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包工队进行生产加工、施工装配。u没有摆脱传统现浇结构的施工工艺、工法和施工组织。如:施工措施、节点处理等,均采用现浇混凝土工艺、模板技术。u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应用的目的性不清晰、不明确。如:为装配而装配,不是经济适用、优化合理的技术体系。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存在主要问题 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27u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钢筋的应用。u装配式结构与免震减震技术的结合。u建筑底层加强区采用装配式的应用。u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在结构中的应用。u预应力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应用。u混凝土预制构件与钢结构构件结合。u工具式模板技术在装配式施工应用。n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发展趋势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钢筋的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发28n公共建筑钢结构技术已得到广泛采用。n工业建筑钢结构技术已得到广泛采用。n居住建筑钢结构技术的推广应用。轻钢结构:适用于低层房屋建筑。重钢结构:适用于中、高层房屋建筑。n钢结构建筑技术的重点: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一般公共建筑的技术体系的研究、推广和应用。4、钢结构技术体系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4、钢结构技术体系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29一是,没有推行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EPC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二是,没有将钢结构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区分研究和推广。三是,没有大力推行钢结构建筑室内装修一体化技术。四是,没有很好研究钢结构对居住建筑的适用性问题。五是,没有重点研究钢结构建筑外墙板的技术与系统。n钢结构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上述问题造成钢结构住宅建筑推广难,工期、成本增加,资源浪费严重,而解决诸多问题的关键是实施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主体-装修一体化,提高全产业链的整体生产效率和协同性。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 一是,没有推行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EPC工程总承包的管30预制混凝土柱+钢梁结构体系(日本藤田)5、混合结构技术体系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预制混凝土柱+钢梁结构体系(日本藤田)5、混合结构技术体31从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看,信息化技术必将成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nBIM信息模型技术主要功能:三维可视、专业协同、数据共享。主要用途:建筑设计、施工模拟、技术协调。n信息技术发展问题6、信息化技术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当前,建设行业信息化技术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数据不能共享,系统不能整合,流程不能贯通。从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看,信息化技术必将成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3232项目管理成本、质量进度BIMRFIDERPPDACCTVRFRD人力资源物料供应财务核算商务合同日常办公施工生产设计形成企业大数据下的软件集成管理平台,不同于基于BIM的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n信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从“部门软件”逐步向“软件集成”过渡从“单一项目”逐步向“企业平台”过渡BIMRFIDERPPDACCTVRFRD人力资源物料供应财3333企业信息化管理集成平台主数据管理平台财务管理系统BIM协同平台生产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人资资源系统科技研发系统客户关系管理ERP系统OA办公系统银行账号成本科目组织机构人员分类、明细客户编码模型编码BOM、供应商、产品编码供应商、BOM、物资编码综合编码数据仓库平台决策分析单点登录企业门户企业信息化平台要保证数据共享与流程畅通,以信息流贯穿业务运作、经营管理与高层决策要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流畅通,需要数据平台层的支撑,而不是依靠无止境、无头绪的系统接口来保障和实现数据共享支撑的核心是业务管理层:主数据管理平台技术实现层:应用集成平台决策分析层:数据仓库平台数据逻辑构架三、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企 业 信 息 化 管 理 集 成 平 台主数据管理平台财务34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创新第四部分第四部分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创新第四部分35管理创新重点:解决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问题。通过管理模式创新,才能解决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问题。通过整合、优化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才能使工程建设实现最大化的效率和效益。1、管理创新的重点规划设计住宅开发部品生产构件制作施工建造室内装修管理维护投资策划四、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创新管理创新重点:解决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问题。1、管理创新的36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多种发展模式并存。目前有以下几种模式: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资源整合模式(大包模式)以万科为代表(技术研发+应用平台+资源整合)。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以中国西南设计院等为代表。以施工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EPC)管理模式。2、管理模式创新四、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创新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多种发展模式并存。2、管理模式37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一般规定)n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EPC)n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DB)n根据项目特点和需要的其他工程总承包模式,如:(EP)(PC)(EPCM)等。3、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工程总承包(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简称EPC)是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的承包方式。四、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创新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一般规定)3、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工程总38工程总承包企业是我国大型建筑业企业实施项目组织方式变革的目标模式,这一新的企业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不仅表现在建造技术和核心业务上,更重要体现在经营理念、组织内涵和核心能力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经营理念以建筑为最终产品,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组织内涵建立了对整个项目实行整体策划、全面部署、协同运营的承包体系。核心能力体现在技术产品的集成能力和组织管理的协同能力,并具有独特性。什么是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四、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创新工程总承包企业是我国大型建筑业企业实施项目组织方式变革的目标39总承包企业的能力建设1完善总承包企业组织机构2建立总承包项目管理体系3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体系8培育市场化协作专业公司5建立工程设计、研发中心4拥有预制构件的制作能力6建立集约化采购管理系统7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基础能力建设突出体现在:四、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创新总承包企业的能力建设1 完善总承包企业组织机构2 建立总40推行工程总承包制的意义在于:推行工程总承包有利于适应和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行工程总承包有利于优化资源、控制成本推行工程总承包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推行工程总承包有利于实现专业化分工合作四、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创新推行工程总承包制的意义在于:推行工程总承包 有利于提高41作用:有效提升企业“三个力”企业专用技术体系高品质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全面质量安全管理整合力执行力创造力创造力技术创新能力整合力整合资源能力执行力全面管控能力四、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创新作用:有效提升企业“三个力”企业专用高品质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42一是,先期成本提高的瓶颈二是,现行管理体制的瓶颈三是,企业运营机制的瓶颈四是,生产利益链上的瓶颈4、管理创新的主要瓶颈初期建造成本提高是正常的,原因是企业还没有完全掌握技术,没有专业队伍和熟练工人,没有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做好了这些准备,量产后成本自然会降下来。建筑工业化的设计、生产、施工、监理等环节都将产生移位,主体责任范围都将发生变化,与现行的管理体制机制不相适应是发展的瓶颈,需要企业面对和政府解决。传统的企业运行管理模式根深蒂固,各自为战、以包代管、层层分包的管理模式严重束缚了产业化发展,必须要通过转型升级,才能建立新的发展模式。传统的生产方式早已形成了固有的利益链,而建筑工业化具有革命性,新的发展模式必然要打破原有的利益链,形成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四、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创新 4、管理创新的主要瓶颈初期建造成本提高是正常的,原因是企业43发展方式:大力推行以工程总承包(EPC)为龙头的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管理模式。发展路径:要从市场实际出发,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推进,协同发展的路径。5、发展的方式与路径点:要建立一支专业化、协作化、工业化的工程总承包队伍和管理模式。在研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配运营管理等环节实行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企业运营管理。面:通过建立总承包队伍的探索和实践,影响和带动全集团乃至全行业的发展。四、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创新发展方式:5、发展的方式与路径四、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创新44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第五部分45二是,传统路径的“依赖性”三是,急于求成、缺乏耐心一是,重“技术”轻“管理”三大问题1、面临的主要问题五、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二是,传统路径的“依赖性”三是,急于求成、缺乏耐心一是,重“46建筑工业化传统生产方式装配式技术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力)现代化管理(生产关系)没有技术就没有产品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益问题一:重“技术”轻“管理”将建筑工业化等同于装配化五、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工业化传统生产方式装配式技术建筑工业化现代科学47缺乏工业思维和管理能力缺乏系统理念和设计能力缺乏技术集成和采购能力缺乏生产协同和组织能力问题二:传统路径的依赖性强现象:传统设计拆分、单纯卖构件、工厂劳务分包传统建造方式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技术、利益、观念、体制等都顽固地存在保守性和强大的惯性。特别是传统生产方式在向工业化转型过程中,尤其是“工地”向“工厂”转型,“分包”向“总包”转型:五、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缺乏工业思维和管理能力问题二:传统路径的依赖性强现象:传统设48当前,影响中国建筑工业化创新发展的最大障碍缺乏耐心中国建筑工业化未来的发展道路,取决于我们对工业化的态度是否有耐心?是否脚踏实地?是否有扎实、专注、执著的实业精神?表现在:一哄而上、急功近利、规模扩张、追求上市、以大为傲问题三:急于求成、缺乏耐心五、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当前,影响中国建筑工业化创新发展的最大障碍 缺乏耐心问题49装配式建筑发展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全面推进与重点发展的关系。要积极营造发展氛围,但不可一哄而上,也不可能一步迈入现代化。要通过试点探索、示范引领,带动全面发展。二是,处理好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的关系。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但不可急功近利。要有长期战略思考,从技术和管理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完善。三是,处理好项目建设与能力建设的关系。要大力推行工程项目,但不可忽视能力建设。要通过工程项目的实践,重点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五、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发展的策略 装配式建筑发展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五、发展面临的问题与50五、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3、发展的建议第一,做好顶层设计。第二,建立协调机制。第三,重视管理创新。第四,培育企业能力。第五,树立革命精神。总之,装配式建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全方位的创新过程,需要科学的管理组织,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体制,更需要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重大任务:一是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二是建立现代的建筑产业体系;三是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三位一体。装配式建筑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必将迎来大发展。通过装配式建筑的大力发展,未来中国建筑业必将迈上绿色化、集约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发展之路。五、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3、发展的建议第一,做好顶层设计。51结束语以上是个人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理解和认识,仅供参考。谢谢大家!结束语以上是个人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理解和认识,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