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教学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0928102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上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中央前回运动区、旁中央小叶等处的大锥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superior frontal gyrus 额上回额上回cingulate gyrus扣带回扣带回middle frontal gyrus额中回额中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额下回额下回 central sulcus中央沟中央沟superior parietal gyrus 顶上回顶上回postcentral gyrus中央后回中央后回precentral gyrus中央前回中央前回centrum semiovale半卵圆中心半卵圆中心 superior frontal gyrus superior frontal gyrus 额上回额上回cingulate gyrus扣带回扣带回middle frontal gyrus额中回额中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额下回额下回 central sulcus中央沟中央沟superior parietal gyrus 顶上回顶上回postcentral gyrus中央后回中央后回precentral gyrus中央前回中央前回centrum semiovale半卵圆中心半卵圆中心 superior frontal gyrus 锥体束传导径路锥体束传导径路锥体束传导径路旁中央小叶旁中央小叶 括约肌及外生殖器功能障碍括约肌及外生殖器功能障碍A A 躯干肌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躯干肌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一侧皮质脊髓束受损不出现躯干肌瘫痪一侧皮质脊髓束受损不出现躯干肌瘫痪B B 一侧上、下肢运动受对侧大脑皮质支配一侧上、下肢运动受对侧大脑皮质支配C C 面神经核下部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舌下神经核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外,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外,其余的脑干运动神经核均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其余的脑干运动神经核均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旁中央小叶 括约肌及外生殖器功能障碍A 躯干肌受双侧大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支配上部面肌支配上部面肌(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的神经元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的神经元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支配下部面肌支配下部面肌(颧肌、颊肌、口轮匝肌、(颧肌、颊肌、口轮匝肌、颈阔肌)的神经元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颈阔肌)的神经元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支配上部面肌A 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主要是中枢对脊髓抑制作用被解除,脊髓牵张反射作用加强,折刀样改变)(主要是中枢对脊髓抑制作用被解除,脊髓牵张反射作用加强,折刀样改变)B 腱反射亢进腱反射亢进C 出现病理反射出现病理反射D 无肌肉萎缩,病程长可出现废用性萎缩无肌肉萎缩,病程长可出现废用性萎缩E 断联断联休克作用,瘫痪开始是迟缓的,无病理反射,休克作用,瘫痪开始是迟缓的,无病理反射,但休克期(数小时或数天后)过后转为痉挛性。但休克期(数小时或数天后)过后转为痉挛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特点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特点A 肌张力增高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特点1.1.中央前回:中央前回:类似倒立的人字形类似倒立的人字形(上肢、下肢、口面)(上肢、下肢、口面)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1.中央前回:皮质脊髓束2.2.内囊区:内囊区:内囊膝部:内囊膝部:皮质脑干束皮质脑干束内囊后肢:内囊后肢:前部前部2/32/3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支配上肢者靠前支配上肢者靠前支配下肢者靠后支配下肢者靠后3.3.大脑脚:中大脑脚:中3/53/5区为锥体束区为锥体束4.4.颈髓:从内向外:从头至下肢颈髓:从内向外:从头至下肢2.内囊区:3.大脑脚:中3/5区为锥体束foramen of Monro 室间孔室间孔middle cerebral artry 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parieto-occipital sulcus顶枕沟顶枕沟choroids plexus脉络丛脉络丛internal capsule内囊内囊caudate head 尾状核头部尾状核头部 foramen of Monro foramen of Monro 室间孔室间孔middle cerebral artry 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parieto-occipital sulcus顶枕沟顶枕沟choroids plexus脉络丛脉络丛internal capsule内囊内囊caudate head 尾状核头部尾状核头部 foramen of Monro 皮质区损害皮质区损害 单侧肢体瘫痪或单侧上肢瘫合并中枢面瘫单侧肢体瘫痪或单侧上肢瘫合并中枢面瘫 刺激性征候:刺激性征候:易出现对侧躯体相应的部位局灶性痫性发作,易出现对侧躯体相应的部位局灶性痫性发作,口角、拇指皮质区代表区范围较大、兴奋阈口角、拇指皮质区代表区范围较大、兴奋阈 较低,常为始发部位,若抽到沿运动区排列较低,常为始发部位,若抽到沿运动区排列 顺序扩散呈为顺序扩散呈为Jackson癫痫。癫痫。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皮质区损害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皮质下损害皮质下损害 放射冠的纤维较内囊分散,放射冠的纤维较内囊分散,损害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偏瘫或单瘫等。损害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偏瘫或单瘫等。可伴有感觉和视觉损害可伴有感觉和视觉损害。内囊损害内囊损害 大多为完全的偏瘫。大多为完全的偏瘫。常有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常有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皮质下损害 内囊损害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脑干损害脑干损害 交叉性瘫痪交叉性瘫痪(部位根据不同颅神经损害的征象确定)(部位根据不同颅神经损害的征象确定)3、4中脑;中脑;5-8脑桥;脑桥;9-12延髓。延髓。Weber综合征综合征动眼神经损害: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损害:同侧动眼神经麻痹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损害损害:对侧中枢性瘫痪:对侧中枢性瘫痪皮质核束皮质核束损害损害:对侧中枢性面、舌肌瘫痪:对侧中枢性面、舌肌瘫痪脑桥腹外侧综合征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综合征)展神经、面神经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损害:对侧中枢性瘫痪锥体束损害:对侧中枢性瘫痪如累及到脊髓丘脑束: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如累及到脊髓丘脑束: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脑干损害 Weber综合征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Dejerine综合征综合征舌下神经损害:同侧舌肌瘫痪及萎缩舌下神经损害:同侧舌肌瘫痪及萎缩锥体束锥体束损害损害:对侧中枢性瘫痪:对侧中枢性瘫痪内侧丘系内侧丘系损害损害:对侧肢体感觉障碍:对侧肢体感觉障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Dejerine综合征Brown-Seguard综合征:综合征:病变同侧锥体束征病变同侧锥体束征 和深感觉(内侧丘系)障碍,和深感觉(内侧丘系)障碍,对侧浅感觉(脊髓丘脑侧束)障碍。对侧浅感觉(脊髓丘脑侧束)障碍。急性全横贯损害:急性全横贯损害:双侧锥体束受损,出现截瘫或四肢瘫双侧锥体束受损,出现截瘫或四肢瘫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脊髓损害脊髓损害Brown-Seguard综合征: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脊髓损癔病性瘫痪癔病性瘫痪.不符合上述部位和瘫痪的特点。不符合上述部位和瘫痪的特点。.鲜明的心理因素。鲜明的心理因素。.性别、年龄特征。性别、年龄特征。.人格特征。人格特征。.暗示有效。暗示有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癔病性瘫痪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鉴别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鉴别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鉴别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肌肉病变肌肉病变 肌肉萎缩不按神经分布,多为近端型肌肉萎缩不按神经分布,多为近端型(骨盆带、肩胛带)对称性肌萎缩,少数为远端型;(骨盆带、肩胛带)对称性肌萎缩,少数为远端型;伴肌无力,无感觉障碍和肌束震颤。肌酸激酶常增高。伴肌无力,无感觉障碍和肌束震颤。肌酸激酶常增高。常见于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常见于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肌肉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部位部位眼外肌、面肌、咀嚼肌、延髓肌、肢带眼外肌、面肌、咀嚼肌、延髓肌、肢带 肌和呼吸肌。肌和呼吸肌。特征:病理性疲劳,特征:病理性疲劳,少见肌萎缩及反射改变。少见肌萎缩及反射改变。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突触前膜病变:突触前膜病变:多为骨盆带肌无力,多为骨盆带肌无力,常有疼痛等。常有疼痛等。肌无力活动后减轻肌无力活动后减轻 多见于多见于50以上的男性,以上的男性,常为肺癌的副肿瘤综合征常为肺癌的副肿瘤综合征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突触前膜病变: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周围神经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远端肌肉无力、对称性远端肌肉无力、肌萎缩、反射减低或消失、肌萎缩、反射减低或消失、伴感觉障碍伴感觉障碍 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呈向心性发展。呈向心性发展。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周围神经疾病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多数性单神经病:多数性单神经病: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常见病因为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变等。常见病因为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变等。.单一神经损害:单一神经损害:多为局部病因所致。多为局部病因所致。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多数性单神经病:.神经丛病变:神经丛病变:见于外伤、肿瘤或炎症等。见于外伤、肿瘤或炎症等。可引起单肢多数周围神经瘫痪、感觉及自主神经可引起单肢多数周围神经瘫痪、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功能障碍。.前根损害:前根损害:呈节段性分布迟缓性瘫痪,多见于髓呈节段性分布迟缓性瘫痪,多见于髓外肿瘤压迫、脊髓膜炎症或椎骨病变,因后根常同外肿瘤压迫、脊髓膜炎症或椎骨病变,因后根常同时受累,可伴根痛和节段性感觉障碍。时受累,可伴根痛和节段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神经丛病变: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6.脊髓前角损害:脊髓前角损害: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反射改变、肌萎缩,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反射改变、肌萎缩,可见肌束震颤,无感觉障碍。可见肌束震颤,无感觉障碍。多为远端无力,也可能以近段为主。常见于进多为远端无力,也可能以近段为主。常见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脊髓空洞症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脊髓空洞症6.脊髓前角损害: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 节段性特征,肌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教学课件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教学课件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教学课件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教学课件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教学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