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应用技术--总论1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0924653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35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应用技术--总论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药应用技术--总论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药应用技术--总论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应用技术 总论第一单元 认识中药和中成药 l(一)、中药是和西药相对而言的,它是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l(二)、什么叫本草?l(三)、什么叫中药学?l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l“本草”学也相应地称为“中药学”或“中草药学”。l“中草药学”就是专门介绍各种中药的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l自汉代到了现代,中草药已达 5000 种左右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l一、神农本草经l二、本草经集注l三、新修本草l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l五、本草纲目l六、本草纲目拾遗l七、中华本草第二节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l一、产 地l二、采 集l此外一、产 地l1.何谓道地药材?l2.确定道地药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l确定道地药材,除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产量等因素有关外,临床疗效是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l著名道地药材举例:二、采 集l、全草、茎枝及叶类药物l、根和根茎类药物l、花类药物l、果实类药物l、种子l、树皮和根皮类药物 此外l、留根保种l、充分利用l、适当种植l 4、矿物药l 5、剧毒药物第三节中药的炮制l炮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l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一、炮制的目的l4个方面l便于制剂和贮存;l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l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l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二、炮制的方法l炮制的方法主要有五类l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l1.修治l2.水制法l3.火制法l4.水火共制l5.其他制霜、发酵、精制、药拌第二单元 中药的性能l三个概念l中药治病基本原理l中药的药性l药性理论第一节 四气五味l一、四气l二、五味一、四气l1、四气的概念及起源l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l2、四气的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异l3、四气确定的依据和基准l4、四气所表示的药物作用l5、四气的意义二、五味l1、五味的含义及起源l五味的含义指药物的真实滋味,包括辛、甘、酸、苦、咸,五种基本滋味,以及药物的作用。除五种基本滋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习惯上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称“五味”。l2、五味的作用第二节 升降浮沉 l一、升降浮沉的概念及起源l二、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一、升降浮沉的概念及起源l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性质的概念之一。l是药物作用的定向概念。二、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l四气五味 l药物的质地轻重l在药物质地方面来说,凡花、叶以及质轻的药物l炮制l配伍第三节 归经 l一、归经的概念:l二、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l三、归经的应用l第四节 毒性一、归经的概念:l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是重要性能的重要内容。l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部位l经是指经络与脏腑的统称,代表某一经络或某一脏腑。二、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l(1)、脏象学说 l(2)、经络学说 l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疗的病证为依据。三、归经的应用l便于临床辨证用药、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准确性l还要注意结合其它药性。第四节 毒性l一、毒性与“毒药”的概念l毒性不良影响及损害性。l毒药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l广义:西汉以前,所有能治疗疾病的药物均称为“毒药”l狭义:具有一定毒性的药物。这些药物用的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二、中药毒性的分级l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类三、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l有毒中药所含毒性成分有生物碱类、毒性蛋白类、萜与内酯类等的不同l作用于人体不同的系统或器官组织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道等等l引起不同的症状第三单元 中药的应用l配伍、用量以及服用方法l按照药物的性能和病员的实际情况,重视中草药的具体应用,是非常必要的第一节 中药的配伍 l一、中药配伍的概念及目的l配伍的概念: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l目的: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分清主次,全面兼顾病情。二、何谓中药的“七情”l药物的“七情”:单味药的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六种)配伍关系合称药物的“七情”l“单行”如独参汤、清金散等l配伍关系有六种: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三、单行及六种配伍关系的含义l相须:增强原有疗效l相使: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提高主药的疗效l相畏: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减轻或消除。l相杀:相畏与相杀是对一个问题,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l相恶:功效降低,甚至丧失l相反: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四、配伍的临床指导意义:l临床应该充分利用(相须、相使)l用药时应注意(相恶)l必须考虑选用(相杀、相畏)l配伍禁忌者,原则上应该避免应用(相反)第二节 中药的用药禁忌 l一、配伍禁忌l二、证候禁忌l三、妊娠用药禁忌l四、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配伍禁忌l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应用l十八反歌 l本草明言十八反,l半蒌贝蔹及攻乌,l藻戟遂芫俱战草,l诸参辛芍反藜芦。十九畏l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l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l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l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l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l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l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lan)炙煿(bo)莫相依二、证候禁忌l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l如l除了药性极为平和者无须禁忌外,一般药物都有证候用药禁忌三、妊娠用药禁忌l妊娠用药禁忌:指妇女妊娠期间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l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l一般可分为慎用与禁用两大类。l禁用药剧毒药、药性峻猛之品、有堕胎作用的药物。如l慎用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及滑利之品。如四、服药时的饮食禁忌l又称“忌口”或“食忌”l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l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l古代文献记载的一些禁忌第三节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l一、中药的用药剂量l二、中药的用法一、中药的用药剂量l中药的用药量,称为剂量,即指每一味药成人的一日量;也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就是相对剂量l1.花、叶等质地轻的药物,310克l2.金石、贝壳等质地重的药物,1030克l3.鲜品,3060克二、中药的用法l1、给药途径:l2、应用形式(剂型):l3、煎煮方法:l特殊煎煮方法l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 l服药时间:一般情况每日一剂,一日二次,间隔46小时第四单元 方剂与中成药基础知识 l【方剂的概念】l方,指医方;剂古代作“齐”,有调剂之义l方剂“是由单味药或若干味药物配合组成的药方。”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 l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l二、常用治法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l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l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情l法,就是依据辨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治疗方法l方,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的恰当的组成或选方l药,就是选用适当的药物组合成方二、常用治法l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归纳为“八法”l汗法:发汗解表,宣肺散邪l吐法:涌吐痰涎,宿食毒物l下法:荡涤肠胃,通泄大便l和法:和解少阳,表里双解调和脏腑,调节寒热l清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虚热l温法:温脏祛寒,温经通络,回阳救逆l消法:消食导滞,行气活血祛湿利水,化痰驱虫l补法:益气养血,滋阴补血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l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成方l组方目的 l1、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l2、随证加减,扩大治疗范围l3、制约药物的烈性或毒性一、组方原则l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l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l佐药:一是佐助药;二是佐制药;三是反佐药l使药:一是引经药;二是调和药理解组方原则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l1、君臣佐使药药味:l2、君臣佐使药的具备l3、有些方剂的组成本身比较庞杂,分析起来较为困难,则按药物的不同作用,或以主、次要部分来区别,而不是以君臣佐使来分析第三节 剂 型l方剂在组成以后(药物在使用前),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制成一定的型态,称为剂型。l常用剂型的备制方法、主要特点。l1、汤剂(汤液)l2、散剂l3、丸剂l丸剂常分为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l4、膏剂l内服膏剂分为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分为软膏、硬膏两种。内服膏剂现在临床上运用较少,外用膏剂运用的较多。现在我们只介绍内服药中煎膏,外用膏中的软膏、硬膏。l5、酒剂(药酒)l6、丹剂l7、茶剂l8、露剂(露剂)l9、锭剂l10、条剂(药捻)l11、线剂(药线)l12、搽剂l13、栓剂(坐药或塞药)l14、冲剂l15、片剂l16、糖浆剂l17、口服液l18、注射液(针剂)p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p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写在最后谢谢你的到来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Learning Is Not Over.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