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人民版)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0919785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人民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人民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人民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治世不一道,专题二 商鞅变法1魏魏秦秦赵赵齐齐楚楚燕燕韩韩匈匈奴奴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魏秦赵齐楚燕韩匈奴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2一、大变革时代一、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大动荡大动荡 大变革大变革 大发展大发展战乱频繁,政局动荡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经济、思想文化、科技一、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基本特征: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3政治:政治:经济:经济:阶级:阶级:军事:军事:思想:思想:周王室衰微,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诸侯势力强大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要求政治权利,废除奴隶主贵族要求政治权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的特权进行社会变革进行社会变革需要富国强兵需要富国强兵法家学说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的思想理论武器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新兴地4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1、经济、经济井田制瓦解井田制瓦解铁器铁器牛耕牛耕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手工业手工业 商业发展商业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阶级关系:封建阶级关系:新兴地主新兴地主农民农民2、政治、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争霸、兼并争霸、兼并富国强兵富国强兵风起云涌风起云涌的改革的改革3、思想:私学兴起、思想:私学兴起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法家法家顺应时代需求顺应时代需求(理论武器)(理论武器)大变革大变革1 1 1 1)变法的根本原因:)变法的根本原因:)变法的根本原因:)变法的根本原因:2 2 2 2)变法的直接动力:)变法的直接动力:)变法的直接动力:)变法的直接动力:3 3 3 3)变法的目的:)变法的目的:)变法的目的:)变法的目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称霸天下的欲望称霸天下的欲望称霸天下的欲望称霸天下的欲望富国强兵富国强兵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1、经济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农业发展手工5变法原因变法原因1、必然性: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变革,而秦国的社会发、必然性: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变革,而秦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2、改革可能性(商鞅变法的具体背景):、改革可能性(商鞅变法的具体背景):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法家学说得到认同;民风质朴,尚武势力较弱;法家学说得到认同;民风质朴,尚武)历史机遇:历史机遇:三家分晋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弱;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能性。秦孝公任用秦孝公任用商鞅、商鞅、变法图强变法图强(抓住历史机遇)(抓住历史机遇)二、取信于民,立志变法二、取信于民,立志变法变法原因1、必然性: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变革,而秦国的社会发6变法的舆论准备变法的舆论准备商鞅徙木立信(想象画)商鞅徙木立信(想象画)治世不一道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便国不法古变法的舆论准备商鞅徙木立信(想象画)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7建立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建立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制度连坐制度变法措施及作用变法措施及作用措措 施施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经经济济军军事事政政治治文文化化习习俗俗废井田,开阡陌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爵制(严禁私斗)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废除世卿世禄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普遍推行县制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强化了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制定秦律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燔诗书而明法令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三、强国之术三、强国之术建立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变法措施及作用措 81 1、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春秋时期历史发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春秋时期历史发展展根本趋势根本趋势的是:的是:A A 铁器和牛耕使用铁器和牛耕使用 B B 公田转化为私田公田转化为私田C C 周天子势力衰微周天子势力衰微 D D 诸侯争霸不断诸侯争霸不断B2 2、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容是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统一度量衡衡 废分封,行县制废分封,行县制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度A.B.C.D.A.B.C.D.B1、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春秋时期历史发展根本趋势的是:B2、商9四、商鞅变法的结果和意义:四、商鞅变法的结果和意义:1 1、结果、结果 商鞅虽死,新法未废。商鞅虽死,新法未废。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战国策秦策一秦策一四、商鞅变法的结果和意义:1、结果商鞅虽死,新法未废。10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什么商鞅却因变法而死?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什么商鞅却因变法而死?材料一材料一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材料二材料二 太史公曰: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原因:原因:A.A.变法侵犯了贵族守旧势力的利益,受到旧贵变法侵犯了贵族守旧势力的利益,受到旧贵族的强烈抵抗族的强烈抵抗(根本)(根本);B.B.严刑重法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严刑重法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C.C.支持变法的秦孝公去世支持变法的秦孝公去世(直接);(直接);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什么商鞅却因变法而死?材料一 商君11认识:认识:(1 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悲剧。(2 2)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3 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认识:12 商鞅虽死,新法未废 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1.1.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2.2.秦孝公全力支持;秦孝公全力支持;3.3.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4 4.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获人民拥护;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获人民拥护;5.5.厉行法治,赏罚分明,人民知所遵守;厉行法治,赏罚分明,人民知所遵守;6.6.商鞅具全盘计划,如徙木立信,奖励耕战;商鞅具全盘计划,如徙木立信,奖励耕战;7 7.商鞅杰出的政治才干和铁血手腕。商鞅杰出的政治才干和铁血手腕。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A.A.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发展;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发展;B.B.是否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是否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C.C.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力量对比;D.D.人民是否支持;人民是否支持;E.E.改革措施是否得当;改革措施是否得当;商鞅虽死,新法未废 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132 2、历史意义:、历史意义:(1 1)性质:)性质:是一次较彻底的是一次较彻底的地主阶级地主阶级封建化封建化改革改革(2 2)积极意义:)积极意义:A A、在经济上,、在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秦国农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业生产带来了生机。B B、在政治上,、在政治上,瓦解了分封制、宗法制,使封建国家机瓦解了分封制、宗法制,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C C、军事上:、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变法为秦国的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富国强兵和后来秦和后来秦统一统一全国奠定了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都起了重要作用。2、历史意义:是一次较彻底的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2)积极意义14(3)消极影响:1 1、轻视教化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鼓吹轻罪重罚2 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3 3、严刑峻法严刑峻法和和文化高压政策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4 4、压制工商业发展压制工商业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3)消极影响:15 商鞅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全面性全面性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等方面;历时最长:先后两次改革,持续历时最长: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18年;年;有效性有效性推行力度最大:改变推行力度最大:改变“刑不上大夫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的传统,严惩旧势力;力;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了基础;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在法律上确定封建制度在法律上确定封建制度以法律形式废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和世卿世废除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禄制,措施最彻底措施最彻底。商鞅变法的特点16商鞅变法的商鞅变法的特点特点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是实行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是实行最最彻底彻底、影响、影响最深远最深远的改革。的改革。变法的核心变法的核心农战农战法治法治商鞅变法的特点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17 春秋、战国改革变法的评价与比较春秋、战国改革变法的评价与比较1 1 1 1、背景、目的的相似性:、背景、目的的相似性:、背景、目的的相似性:、背景、目的的相似性: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目的:为了富国强兵目的:为了富国强兵目的:为了富国强兵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在战争中求得生存在战争中求得生存在战争中求得生存在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进而成为霸主。进而成为霸主。进而成为霸主。2 2 2 2、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化:、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化:、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化:、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化:战国变法是在春秋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更加彻底。春秋改革主战国变法是在春秋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更加彻底。春秋改革主战国变法是在春秋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更加彻底。春秋改革主战国变法是在春秋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更加彻底。春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政治,确立了封建制。贵族政治,确立了封建制。贵族政治,确立了封建制。贵族政治,确立了封建制。政治上,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削弱政治上,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削弱政治上,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削弱政治上,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封建经济得到发展。了旧贵族的特权;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封建经济得到发展。了旧贵族的特权;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封建经济得到发展。了旧贵族的特权;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法经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法经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法经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法经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军队战斗力军队战斗力军队战斗力。3 3 3 3、改革成效的不断深化:、改革成效的不断深化:、改革成效的不断深化:、改革成效的不断深化:春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春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春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春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经济领域经济领域经济领域;战国变法使新兴地主阶级战国变法使新兴地主阶级战国变法使新兴地主阶级战国变法使新兴地主阶级的的的的政治经济地位政治经济地位政治经济地位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确立奠定了基础。确立奠定了基础。确立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改革变法的评价与比较1、背景、目的的相似性:18管仲管仲齐桓公齐桓公 姜小白姜小白齐国管仲改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即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即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实质上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前前594594年,鲁国改革:年,鲁国改革:“初税亩初税亩”:含义:含义:“履亩而税履亩而税”,即是按亩收税;,即是按亩收税;(公开承认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土地私有)特点: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特点: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废除井田制废除井田制春秋时期的改革: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齐桓公 姜小白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特点:主19前前445445年前后,李悝在魏国变法:年前后,李悝在魏国变法:内容:发展农业:内容:发展农业:“尽地力之教尽地力之教”;保障百姓生活:保障百姓生活:“平籴法平籴法”;加强法制、强化国家职能:加强法制、强化国家职能:法经法经 选贤任能,赏罚分明选贤任能,赏罚分明作用:作用:魏国率先强盛起来。魏国率先强盛起来。战国时期的变法:战国时期的变法:前前382382年,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年,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主要内容:均爵平禄;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楚国在一段时间对外兼并战争连连获楚国在一段时间对外兼并战争连连获胜,成为强国。胜,成为强国。吴起特点:在政治领域特点:在政治领域废除世卿世禄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前445年前后,李悝在魏国变法:战国时期的变法:前382年,20商鞅秦孝公旁白:开始的两次会见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啊?尧(鸟)、舜(树)、禹(鱼),这是什么玩意儿。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有没有搞错,现在可是打仗的年代呀,这些迂腐的话语,寡人听了直想打瞌睡.哈啊欠。旁白:前两次会见,商鞅所谈并非本意,他是故意大谈儒家的“王道”治国理论。不久,商鞅又第三次求见秦孝公。旁白:孝公对商鞅的富国强兵之术,旁白:孝公对商鞅的富国强兵之术,听得津津有味,一连谈了几天都不厌听得津津有味,一连谈了几天都不厌烦。公元前烦。公元前359年,孝公起用商鞅主持年,孝公起用商鞅主持变法。变法。哈哈!先生之言正合寡人之意,来来,靠近些,给寡人细细道来。大王:依我们法家的观点,要称霸天下,就要发展经济,实行强兵政策,要商鞅秦孝公旁白:开始的两次会见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21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原原因因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根源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原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22材料一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材料二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23材料三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六虱虱”,认为应统统毁灭。,认为应统统毁灭。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24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人民版)课件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