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0912602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7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急性腹泻急性腹泻01part急性腹泻01急性腹泻腹泻的定义肠黏膜的分泌旺盛与吸收障碍、肠蠕动过快,致排便频率增加,粪质稀薄,含有异常成分者,称为腹泻。急性腹泻起病急骤,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薄,排便时常伴腹鸣、肠绞痛或里急后重。感染是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急性腹泻腹泻的定义发病原因1急性肠疾病急性肠感染;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阿米巴性、血吸虫性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由沙门菌、嗜盐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2急性中毒植物性:如毒蕈、桐油;动物性:如河豚、鱼胆;化学毒物:如有机磷、砷等。发病原因1急性肠疾病发病原因3急性全身感染如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霍乱与副霍乱、流行性感冒、麻疹等。4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变态反应性肠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危象、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危象;药物副作用:如利血平、5-氟尿嘧啶、胍乙啶、新斯的明等。发病原因3急性全身感染腹泻伴随下列症状,有提示诊断的意义:1伴重度失水,常见于霍乱或副霍乱、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慢性尿毒症等。2伴发热,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肠结核、结肠癌、小肠恶性淋巴瘤、局限性肠炎、急性血吸虫病、败血病、病毒性肠炎、甲状腺危象等。3伴里急后重,可见于急性痢疾、慢性痢疾急性发作、直肠癌等。4伴明显体重减轻,可见于消化系癌、吸收不良综合征等。5伴皮疹,可见于败血症、伤寒与副伤寒、麻疹、变态反应性肠病、过敏性紫癜、糙皮病等。6伴关节痛或关节肿痛,可见于慢性非特异溃疡性肠炎、局限性回肠炎、结缔组织病、肠结核、等。7伴腹部包块,可见于肠恶性肿瘤,增殖性肠结核,血吸虫性肉芽肿等。腹泻伴随下列症状,有提示诊断的意义:1伴重度失水,常见于霍临床表现急性腹泻多由感染因素所引起,临床上除腹泻外,一般都有发热、腹痛及白细胞增多等表现。这些临床表现是共同的,对肠道感染的部位及病原菌均无诊断价值,因此,需首先鉴别是小肠或结肠感染。小肠感染性腹泻的特点是脐周或右下腹为阵发性痛,且伴有腹胀或肠鸣,腹泻每天510次,粪便量多呈稀水便,混有泡沫及未消化食物残渣,严重感染者为稀水血便,排便前腹痛,便后腹痛可减轻或消失而有舒适感。结肠感染性腹泻的腹痛,常在下腹或左下腹部,一般不伴肠鸣,腹泻频繁,较小肠感染性腹泻次数显著增多,粪便量少,呈脓血便外观,有里急后重及下坠感。小肠感染性腹泻多见于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或沙门菌属肠炎,而结肠感染性腹泻常由志贺菌或其他痢疾杆菌所引起。临床表现急性腹泻多由感染因素所引起,临床上除腹泻外,一般都有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日35次甚至数十日不等,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疾病诊断1.病史在急性腹泻中,特别是在感染性腹泻中,详细准确的病史对明确诊断的帮助很大。如在肠道感染性腹泻中,若患者有食用不洁食物的病史,且同食者有多数人发病,即可初步判断为食物中毒。2.年龄和性别:细菌性痢疾发生于各种年龄,但以儿童及青壮年多见,阿米巴痢疾以成年男性多见,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则多见于婴幼儿,双糖酶缺乏症、肠结核、肠道寄生虫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青壮年,结肠癌和胰头癌则主要见于中老年。血管硬化所致大肠缺血性腹泻主要见于老年,肠易激综合征则以中年女性为主。疾病诊断1.病史在急性腹泻中,特别是在感染性腹泻中,详细准确3.起病和病程:急性腹泻以感染性占大多数,需询问流行病史。急性菌痢常有和痢疾患者接触史或不洁饮食史。霍乱在沿海地区相对多见,在短期内呈水型或食物型暴发流行,可沿交通线传播,内陆患者常有到沿海旅游及食用海鲜等病史。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常于进食后224小时内发病,常有同餐者先后发病。旅游者腹泻可在抵达旅游地后23周内发生腹泻。中毒者有毒物摄入史。艾滋病常以腹泻、消瘦起病,应详细询问性病和药瘾史。食谱的改变如进食牛奶后腹泻者,应考虑乳糖酶缺乏,服用药物者也可引起腹泻。手术后、老年或有休克患者,尤以在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后,应考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假膜性肠炎可能3.起病和病程:急性腹泻以感染性占大多数,需询问流行病史。急急性起病、病程较短,腹泻呈持续性而非间歇性,夜间腹泻,伴体重下降、贫血,血沉增快者,多为器质性腹泻。相反,以肠功能性腹泻可能性较大,如肠易激综合征。禁食以后仍有腹泻,常提示腹泻的机制是肠道分泌过多或炎性渗出;禁食后腹泻停止,则提示为食物中某些成分引起的渗透性腹泻。腹泻时发时止者,可能为阿米巴痢疾或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起病、病程较短,腹泻呈持续性而非间歇性,夜间腹泻,伴体重4.粪便性状:小肠源性腹泻大便量多,次数较少,大肠源性腹泻则次数频繁,大便量少,常伴黏液或血液。急性菌痢先为稀便后呈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空肠弯曲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所引起的肠炎,亦可有同样表现。此外,还应除外急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和胃肠型恶性疟疾。典型阿米巴痢疾大便为深红色果酱样。粪便稀薄如水,伴明显恶臭、呕吐者,多见于食物中毒性感染,食后25小时发生者,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食后624小时发病,则以沙门菌、变形杆菌、A型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引起者可能性大。腹泻呕吐物呈米泔水样,失水严重,应考虑霍乱。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的大便带有恶臭,呈紫红色血便。尿毒症时亦可有血便发生4.粪便性状:小肠源性腹泻大便量多,次数较少,大肠源性腹泻则腹泻以便血为主者应考虑小肠淋巴瘤、肠结核、结肠癌、恶性组织细胞病和缺血性肠病。糖吸收不良者常有肠鸣、腹胀、大便有泡沫及酸臭味,除见于脂肪泻外,大便恶臭者,尚提示未吸收的氨基酸由细菌腐败分解,见于小肠淋巴管扩张所致的蛋白丢失性胃肠疾病。大便量多而水样,提示分泌性腹泻。粪便中仅见黏液无脓血者,常为肠易激综合征。有大量黏液者,提示结肠绒毛状腺瘤。腹泻以便血为主者应考虑小肠淋巴瘤、肠结核、结肠癌、恶性组织细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异常。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预防加强食品卫生管理至关重要,食品生产加工要严格杜绝感染源对野生菇的食用要严格选择无毒蕈部分,人对鱼、虾、乳类等食品进食后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腹痛、腹泻或皮肤荨麻疹。凡出现过此种现象。以后即应戒食此类食品,避免再度发生。注意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保护机体和胃肠道功能正常,不喝质量不合格的饮料,不食腐败变质仪器和不洁瓜菜、水果、不暴饮、暴食、酗酒。预防加强食品卫生管理至关重要,食品生产加工要严格杜绝感染源治疗西医药治疗(1)一般治疗: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人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品,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2)对症治疗: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嗪25-100mgl日。解痉药:如颠茄。止泻药:如思密达每次1袋,1日2-3次。(3)抗菌治疗:抗菌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如黄连素O3g口服,1日3次或庆大霉素8万u口服,1日3次等。但应防止抗菌素滥用。治疗西医药治疗(1)一般治疗: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电药物治疗急性腹泻用药之细菌感染氟哌酸:成人每次服0.10.2克,每日服34次,于空腹时服用效果好。黄连素:成人每次服0.10.3克,每日服3次。环丙沙星:成人每次服0.250.5克,每日服2次。新诺明:成人每次服1克,每日服2次。泻痢停(甲氧苄啶):成人每次服2片,每日服2次。药物治疗急性腹泻用药之细菌感染药物治疗急性腹泻用药之病毒感染思密达:此药能将肠道内的细菌和病毒吸附,并在服药的6小时后,将吸附物排出体外。此药的用法是:成人每次服1包(3克),一日服3次,用温开水冲服。微生态调节剂:此类药物能抑制肠道内的病毒复制,促进肠上皮的修复,而且特别安全、有效。药物治疗急性腹泻用药之病毒感染急性腹泻用药之消化不良患有此病的人,多数是由于进食过多过杂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排稀水样便。如因吃主食过多的发病者,可服用淀粉酶片或干酵母片。淀粉酶片的用法是:每次服0.2克,每日服34次。干酵母片的用法是:每次服0.30.5克,每日服23次。如因吃肉食或油腻食物过多而发病的患者,可服用多酶片。多酶片的用法是:每次服12片,每日服3次,在吃饭时服。急性腹泻用药之消化不良饮食一般说,无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腹泻,都能使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能力下降,所以选用的食物应细软、容易消化,并以富含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对蛋白质过敏者除外)的饮食为主。油脂饮食应加以限制。辛辣、生冷食品及凉饮料对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可增加胃肠蠕动,当属禁用的饮食种类。急性腹泻患者还应该多休息,补水以及饮食上要注意养成少量多餐的习惯。饮食一般说,无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腹泻,都能使胃肠道功能紊乱,消慢性腹泻慢性腹泻01part慢性腹泻01慢性腹泻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并非一种疾病。是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病因较为复杂,病程迁延。根据病因不同,临床症状多样化,治疗原则各异。慢性腹泻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并非一种疾病。是指病程在病因1.全身性疾病(1)糖尿病腹泻与胃肠道植物神经病变有关。(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由于肠道蠕动快,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大便频繁甚至腹泻,大便一般呈糊状,含较多未消化食物。(3)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4)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病因1.全身性疾病病因2.肝、胆、胰腺疾病(1)肝炎、肝硬化、肝癌。(2)慢性胰腺炎、胰腺癌。(3)胆囊切除术后。病因2.肝、胆、胰腺疾病病因3.胃肠道疾病(1)胃肠道肿瘤(2)炎症性肠病(3)功能性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4)感染性肠结核、阿米巴肠病、慢性菌痢、真菌感染。(5)药源性多种药物或药物间相互作用可以引发慢性腹泻。病因3.胃肠道疾病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增多,便稀或不成形,有时伴黏液、脓血。小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多位于脐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后重,大便量多,色浅,次数可多可少;结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位于腹部两侧或下腹,常于便后缓解或减轻,排便次数多且急,粪便量少,常含有血及黏液;直肠病变引起者常伴有里急后重。因导致腹泻的病因不同,伴随症状各异,例如发热、消瘦、腹部包块等。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增多,便稀或不成形,有时伴黏液、脓血。小肠病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粪隐血、原虫、虫卵、脂肪滴;血沉、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水电解质);胃肠道激素测定等。2.小肠吸收功能测定3.胰腺功能测定4.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超声、X线、钡餐造影、钡剂灌肠;腹部CT/MRI;仿真小肠CT/MRI;胃镜、小肠镜、结肠镜(黏膜活组织检查);胶囊内镜。检查1.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慢性腹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直肠指检、粪便检查,如有困难,再进一步作乙状结肠镜、X线检查,仍不能解决时,再考虑作纤维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必要时作各种功能试验,如小肠吸收功能试验(葡萄糖耐糖试验、右旋木糖实验、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实验)和胰腺功能实验。1.临床出现腹泻;2.粪检异常;3.X线及内窥镜检出病变位置诊断依据治疗1.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腹泻采取相应治疗。(2)对症治疗腹泻严重者可视病因给予止泻药物。(3)解痉止痛药:阿托品、山莨菪碱。治疗1.治疗原则治疗2.食疗原则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饮食。治疗2.食疗原则THANKS谢谢聆听THANKS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