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与训诂学-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0911700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诂与训诂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训诂与训诂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训诂与训诂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训诂学训诂学陆宗达:训诂简论 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王宁:训诂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其当然训诂学其所以然训诂学语言的思想内容从语义的角度研究语言(文献语言)第一章 训诂与训诂学第一节什么是训诂与训诂学第二节训诂学与文字学、音韵学的关系第三节传统训诂学和现代词汇学的关系第四节学习和研究训诂学的意义第一节 什么是训诂与训诂学一、什么是训诂?公羊“羝”母羊“牂”黑色的公羊“羖”阉割过的黑色公羊“羯”洗洗脚(词义扩大)臭气味(词义缩小)爪牙比喻勇武之臣(词义转移)父之仇,弗与共戴天。(礼记曲礼)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民不知礼,未生其共。(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共同(共);供给(供);环抱、环绕(拱),恭顺(恭)。(汉):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训诂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一小学篇:“盖时有古今,犹地有东西、有南北,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地远则有翻译,时远则有训诂。有翻译则能使别国如乡邻,有训诂则能使古今如旦暮,所谓通之也。训诂之功大矣哉。”毛诗诂训传(诗故训传)(汉代毛亨为诗经作的传注,简称“毛传”)诂训训诂(训故)唐孔颖达诗经周南关雎疏(正义):“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辩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诂”-解释“异言”“训”-“道形貌”“诂”-解释“异言”因为时间因素形成的“古今”异言。尔雅释天: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因为地域(空间)因素形成的“方俗”殊语。诗经释文:楚人名火曰燥,齐人曰毁,吴人曰 。方言:逢、逆,迎也。自关而东曰逆,自关而西曰迎,或曰逢。人为因素形成的“雅俗”之别。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等级制度)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文学作品修辞)“训”-“道形貌”所谓“道形貌”,就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和说解。说解范围:包括对词的具体含义和色彩的说明、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对修辞手法的阐述、对古人思想观点和心理情感的发掘语言单位:词,句,段,篇黄侃对“训诂”的解释“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诂,故言也。”故训魏张揖 广雅:“训,顺也。”“声训”-解释“诂”和“训”的语源本义(可以推溯的最原始或者最核心的意义)引申义总结:“训诂”就是“注解”的别名,就是用“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以通俗的话解释难懂的话”的方法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核心任务:解释文献中的语言。二、什么是训诂学黄侃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陆宗达训诂简论 广义-古代注释和训诂专书中的文献语言学的总称.狭义-以研究“语言所含的思想内容”为核心,“是与文字学、音韵学互相并列的以研究语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一个独立的门类。”训诂学“实际上就是古汉语词义学”,“就是科学的汉语词义学的前身。”(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总结:训诂学就是以词义研究为核心的我国传统的语义学。它的任务是研究怎样正确地理解语言,解释语言。第二节 训诂学与文字学、音韵学的关系文字学: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性质、体系、文字形音义的联系等。音韵学:传统语言学中的音韵学,着重研究不同时期汉语语音的体系和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语语音的变化。训诂学(狭义):传统训诂学不仅要研究词语的思想内容,而且要研究它的使用条件、感情色彩、研究词义的系统性、词的产生和发展史。文字学研究偏重于形,音韵学研究偏重于音,训诂学研究偏重于义.我们对古代语言文字的一切研究,都是为了了解古书的思想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训诂是我们全部工作的落脚点;训诂学在解释语义的时候,是不能脱离文字的基础和语音的线索的。第三节 传统训诂学和现代词汇学的关系 传统训诂学和现代词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渊源关系:第一,无论是训诂学还是词汇学,它们都是对语言的内容进行研究,特别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的内容,也就是把词义作为研究的重点。所以,它们之间有天然的内在联系。第二,传统训诂学和现代汉语词汇学有历史渊源关系。区别:第一研究对象我国的训诂学偏重对古代书面语言的研究,而且以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语言研究,特别是文献语言研究为主。现代语言研究中的词汇学则不同,它对古代和现代的语言、书面语和口语、都进行全面的研究。第二研究内容训诂学侧重对语言的思想内容(主要是词义)的研究。现代词汇学不仅要研究词的意义,而且要研究词的结构方式,研究词义和词形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语言的思想内容(语义)研究传统训诂学却比现代词汇学广泛、细密。在研究范围上,它不仅研究词义,而且研究句意、段意和篇意。不仅研究语义,而且研究和语义表达紧密联系的修辞手段和表达方式。在研究方法上,不仅就语义而研究语义,而且要借助字形和字音。而现代词汇学则着重对语言的基本单位词的内容进行研究。第四,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又称为“朴学”,它提倡扎实的学风,非常注重占有和研究丰富的第一手语言材料;但是,由于训诂学长期被统治者当作说字解经的工具,很晚才形成独立的学科,因此缺乏严格的科学系统和理论指导。而现代汉语词汇学是在现代语言学理论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特定的科学体系和理论基础。训诂学和词汇学的关系:传统训诂学和汉语现代词汇学有内在联系和渊源关系;但是它们是不同时代语言研究的学科分类,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有许多不同,不能把传统训诂学和汉语现代词汇学用简单类比的方法等同起来。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训诂学的意义1、指导古代作品的阅读。天,颠也。(说文一篇上)“颠”的意符页tian.doc.doc页的本义:人头项脖子颜眉目之间(脸面)题额硕头大顾回头看颇偏头颠的本义:人的头顶天:从一大“大”是人形,“一”是一个标志符号,标志这个人的头或者头顶,tian.doc.doc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山海经)刑天断首“天”即指人的头或头顶,引申为头顶之上的天空天灵盖、天庭不速之客“速”“召请”“速”的意符“辵”(乍行乍止)徒:步行迟;徐行迈:远行追、逐tian.doc.doc 速,疾也。“速”的古文形体“从欶从言”(说文)tian.doc.doc 肄业说文三篇下:“肄,习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作玄武池以肄舟师。”肄练习齐师败绩(曹刿论战)败绩溃败、大败败迹(蹟)败毁坏;迹循道而行“败绩”所描绘的是一种车子不能“循道而行”、车辙败乱的景象。下视其辙;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败绩”这个词不专用于战争,车不能行、马惊翻车等都叫“败绩”。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翻车,比喻楚王朝倾覆.)(离骚)说文七篇下:“疾,病也。”又:“病,疾加也。”一般的“病”叫“疾”,重病叫“病”。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 (孟子)对曰:“不幸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孟子公孙丑下)两者的区别应该是:“疾”是文言词,而“病”是口语词。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说文十篇下:“情,人之阴气有欲者。”段玉裁注引用礼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不学而能。”“情”最早指七情,引申可以指诚心。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满楼明月夜,三更无人语,便是思君肠断处。(敦煌词天仙子)何时最是思君处,月落斜窗满寺钟。(元缜鄂州寓馆严涧宅)处时时间空间上下五千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上天要让孔子做人民的导师。铎是铃也,其体以金为之。明舌有金、木之异。武事振金铎,文事振木铎。木铎,金铃木舌,施政教时所振也。所以振文教是也。(邢昺论语注疏)木铎就是以木为舌的铃铛,是古代实施教化时用来警众的工具。天下混乱已经很久了,上天要让孔子实行文教来号令天下,也就是“如木铎以振文教也。”2、指导古籍整理工作文本校勘讹误、多字(衍文)、脱漏(脱文)、颠倒(倒文)吕氏春秋察今:“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断句标点(“学问如何观点书”)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取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唐张守节正义)岩穴之士取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清代方苞、黄侃)种类大抵、大都古籍翻译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优富裕、优裕“宽也”(诗经瞻卬郑玄笺)“裕也”(国语鲁语韦昭注)“饶也”(说文解字人部)“犹宽闲也”(论语宪问皇侃义疏)“宽裕之貌”(礼记中庸贾公彦疏)仕而优则学: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何晏论语集解)学而有余力则可以去从仕(能力或实力有余)中外同心以灭贼为志朝廷内外、或者中央和地方(中外)后汉书宦者传序:“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史忠谠:“仁宗朝有内侍怙恃作威,倾动中外。”梼杌闲评:“着该部定为逆案,颁示中外知之。”信、达、雅信(准确性)第一位3、编纂字典辞书释义准确辞源“匍匐”:尽力。诗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郑玄笺:匍匐,言尽力也。朱熹诗集传:手足并行,急遽之甚也。书证欠妥辞海“朋”:“朋友。论语述而有朋自远方来。”论语集解:“同门曰朋”。“同门曰朋,同志曰友”4、推动我们当前的语言研究“以字考经,以经考字”语境据文证义子:古代社会对男子的美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爱人lover先生太太、小姐语言“约定俗成”的属性基本上把不好的习惯克服干净了。(吕叔湘语法修辞讲话)这种现象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苏轼上皇帝书:“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下”和“浮”老老舅、老姨我们在品位美食时,不仅是吃食物,而且是吃文化。恢复疲劳打扫卫生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杂记里说的:“通不通是个约定俗成的问题,多数人这样说,就算是通。”怎么样掌握好训诂学 第一,要打破对训诂学的神秘感,坚定学习的信心。第二,学习中注意掌握科学的方法。要有历史的观点说文解字“赦,置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网部曰:置,赦也。两字互训。赦与捨音义同,非专谓赦罪也。后捨行而赦废也,赦专谓赦罪矣。”放开晋侯之入也,秦穆姬属贾君焉。(左传韩之战)属同嘱此言秦穆姬嘱咐惠公照顾贾君。“属”的本意是“连”,是强调两件事物的相连、相附的关系,所以它在古代常训作“付”、“托”、“附”等意义。它不强调动作本身,而强调产生“属”这个动作以后的结果把双方结为一体而“连”起来了。属托付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剥”通“扑”。毛传:“剥,击也。”“剥枣”“打枣”“剥者,剥其皮而进之,所以养老也。”(王安石诗经新义)辨证 的观点 秋月如圭,秋露如珠,明月白露,光阴往来。(江淹别赋)光阴明暗光阴往来月光和露珠交相照映,徘徊往来,乍明乍暗的情境,以衬托出告别的时候心中徘徊不舍的感情。第一章 训诂与训诂学第一节什么是训诂与训诂学第二节训诂学与文字学、音韵学的关系第三节传统训诂学和现代词汇学的关系第四节学习和研究训诂学的意义第一节 什么是训诂与训诂学汉代: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唐孔颖达;近代黄侃对“训诂”的解释总结:“训诂”就是“注解”的别名,就是用“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以通俗的话解释难懂的话”的方法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核心任务就是解释文献中的语言。黄侃陆宗达训诂学就是以词义研究为核心的我国传统的语义学。它的任务是研究怎样正确地理解语言,解释语言。第二节 训诂学与文字学、音韵学的关系文字学研究偏重于形,音韵学研究偏重于音,而训诂学研究偏重于义;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者也是互相联系贯通的。我们对古代语言文字的一切研究,都是为了了解古书的思想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训诂是我们全部工作的落脚点;同时,训诂学在解释语义的时候,是不能脱离文字的基础和语音的线索的。第三节 传统训诂学和现代词汇学的关系 传统训诂学和汉语现代词汇学有内在联系和渊源关系;但是它们是不同时代语言研究的学科分类,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有许多不同,不能把传统训诂学和汉语现代词汇学用简单类比的方法等同起来。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训诂学的意义1、指导古代作品的阅读。2、指导古籍整理工作。3、编纂字典辞书。4、推动我们当前的语言研究。怎么样掌握好训诂学 第一,要打破对训诂学的神秘感,坚定学习的信心。第二,学习中注意掌握科学的方法。首先,要有历史的观点。其次,要有辨证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