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9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6954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9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9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9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跟踪检测评估9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D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解析: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划分说明没有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据材料“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三类国家”可知中国外交政策是以两大阵营对立作为前提的并不是完全的独立自主,故B项错误;材料“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中民族主义国家的划分并不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故C项正确;新型区域外交合作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与材料中1952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印度领导人曾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他国学习而不是被别国强加,这需要一种新思路,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发生作用。”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B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C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D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各国矛盾的解决,但不能绝对解决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各国道路选择上具有多样性,并没有说明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故B项错误,C项正确;依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可以看出并没有消除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故D项错误。答案:C3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共党内保留着“布尔什维克”这个词语,到了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该词语逐渐退出流行政治语汇,与此相联系,“布礼”(布尔什维克的敬礼)这个共产党员之间的称呼也被“革命的敬礼”所取代。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中国()A经济领域出现了“大跃进”现象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践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解析:50年代中期,“布尔什维克”退出流行政治语,“布礼”被“革命的敬礼”取代,表明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发生变化,与经济领域现象无关,故A项错误;50年代中期,“布尔什维克”退出流行政治语,“布礼”被“革命的敬礼”取代,表明中国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践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是从新中国成立,故C项错误;50年代中期,“布尔什维克”退出流行政治语,“布礼”被“革命的敬礼”取代,表明中国同苏联关系的变化,不是指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4下表是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这一划分()和平中立国家印度、缅甸、印尼、阿富汗接近和平中立国家埃及、苏丹、尼泊尔、叙利亚、黎巴嫩、也门、沙特、柬埔寨、老挝、锡兰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日本、泰国、菲律宾、土耳其A.为后来三个世界划分提供了依据B对参会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类C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D表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解析:题干中“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中“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基本上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或以美国为主的阵营,50年代我国外交主要还是“一边倒”,加入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所以看出万隆会议时期,我国仍然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故C项正确。答案:C51956至1964年,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周恩来总理对亚非国家进行了三次正式友好访问。为此局面奠定基础的外交事件是()A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发挥积极作用B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外交的成功C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中美两国之间打破长期隔绝状态解析: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召开,是新中国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促成关于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的和平协议,材料说的是1956至1964年,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故A项错误;在1955年召开的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会后中国同很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B项正确;中苏关系恶化是在20世纪60年代,故C项错误;中美两国之间打破长期隔绝状态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D项错误。答案:B6尼克松为改善中美关系,决定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农业部认为这是增益本国农业的大好机会;财政部认为此举有助于从中国大量获取原材料;而国防部则表示不满,认为出口的一些商品“可能会被中国用作军事或更大的战略用途”。这说明美国对华政策()A促进中美关系改善B体现不同集团妥协C彻底摆脱冷战思维 D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解析:促进中美关系改善是对题干的重复,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不同部门对放宽对华贸易管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的不同的结论,不能体现不同集团妥协,故B项错误;彻底摆脱冷战思维是绝对化选项,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不同部门对放宽对华贸易管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的不同的结论,但是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故D项正确。答案:D7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解放军海防使命任务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映在:从维护国家生存拓展到维护和平发展;从单一的军事防御拓展到防卫、管理并重;从专注于应对传统安全威胁拓展到兼顾非传统安全问题;从沿岸防御到近岸防御再到近海防御;从管辖海域到涉及国家利益的公海大洋。这取决于()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我国坚决维护领海主权C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D我国海军实力不断增强解析:海防使命任务的变化,从维护国家生存拓展到维护和平发展;从单一的军事防御拓展到防卫、管理并重;从专注于应对传统安全威胁拓展到兼顾非传统安全问题;从沿岸防御到近岸防御再到近海防御;从管辖海域到涉及国家利益的公海大洋,这从根本上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增强,故C项正确。答案:C8对中俄关系,有专家指出:由于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相互心理要求和预期更为适度,这种关系的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这里的“根本不同”是指()A中俄关系是最重要的对外关系B两国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曲折C当今两国是伙伴关系而非盟国D两国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解析:材料没有涉及中俄以外的国际关系,故A项错误;中苏关系曾经出现过曲折,而中俄关系没有,且材料中指出“这种关系的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故B项错误;中国的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是盟国,而如今中俄是战略协作伙伴,故C项正确。答案:C91982年邓小平对印度代表团说,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要富国多拿点钱出来,它不肯,技术转让更不愿意。所以,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邓小平的话反映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B中国需要加入世贸组织C第三世界对我国经济提供帮助D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必要性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加入世贸组织无关,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据“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可知D项符合题意。答案:D10有学者认为,它的建立使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这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政策是一个挑战,或者是说这是建立起一个通向多极世界的途径。这里的“它”应是()A华沙条约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解析:“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而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材料中“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建立起一个通向多极世界的途径”相符,故B项正确。答案:B11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这反映我国的外交策略是()A谋求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B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积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D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故B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维护中亚地区安全和发展的组织,因此体现的是积极开展新的区域合作模式,故C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不仅仅是周边国家,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反映“上海精神”()A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B强调中、俄强化了结盟C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D加速了亚洲各国的合作解析:根据材料“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可知,这种“上海精神”有利于新型国家关系的打造,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世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成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材料二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8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1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6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成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得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竞争,美国国内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美关系正常化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遏制苏联对中国的威胁,能够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因素有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内外形势,社会制度。答案:(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8分,任答四点)(2)影响:提高国际地位;遏制苏联;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发展。(11分)(3)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国内形势;国际局势。(6分,任答3点)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首先拟定论题,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可从材料所涉及的晚清、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选取一个为例,明确说明外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当然也可以选取其他国家,但要注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阐述;其次就选取的国家的外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进行阐述,注意围绕主题,史论结合;最后简要总结,升华论题。答案:示例一:观点: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2分)论述:晚清外交走向失败的过程是国力逐渐衰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因为晚清国力不济导致外交失败,而是外交失败导致国家衰落。与西方列强相比,晚清政府所抱的不是弱国心态,而是始终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被推翻的70余年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仅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而且还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国际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外交的失败成为中国从世界中心被排挤到世界边缘的原因。(8分)因此,晚清的失败决非由于国力不支,而是由于观念的陈腐和制度的落后。外交失败是国家失败的一个表现,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2分)示例二: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壮大。(2分)论述:1949年,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地位,打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新中国政权的封锁,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相应的安全和资源。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1955年亚非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1970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更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机和突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之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新时期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改革开放和平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