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卫生管理教材

上传人:唐****1 文档编号:240755978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卫生管理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安全卫生管理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安全卫生管理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第七章 安全卫生管理安全卫生管理 第一节第一节 生产环境的卫生监督生产环境的卫生监督 第二节第二节 健康监护健康监护 第三节第三节 妇女的安全卫生问题妇女的安全卫生问题 第四节第四节 工矿企业卫技人员的工作任务工矿企业卫技人员的工作任务 安安全全卫卫生生管管理理:是以保障生产的安全卫生为目的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第七章第七章 安全卫生管理安全卫生管理 基基本本任任务务:发现、分析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避免各种损失、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不断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目前我国县及县以上企业职工人数约有4450多万人,其中从事各种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为l380万人,约占职工总数的l3。各种调查研究证明,几乎所有的厂矿企业中,都存在着有害于职工健康的不安全因素,在某些厂矿中的尘毒危害还相当严重。至今全国累计职业病患者至少有几十万人,年平均新发生职业病患者约2万余人,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因此深入开展安全卫生工作,加强安全卫生管理,是保证广大职工身心健康、促进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第一节第一节 生产环境的卫生监督生产环境的卫生监督一、安全卫生监督管理的依据:一、安全卫生监督管理的依据:国家发布的有关安全卫生方面的法令、条例、规程、决定、政策和标准等,都是进行安全卫生管理的重要依据 1法规性文件法规性文件 国务院发布的法规性文件有: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国发195640号文;国务院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矽尘危害的决定,1956年5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9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国发198497号文);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发198714文)。劳动人事部、卫生部、全国总工会等有关部门发布的重要文件有:矽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实施办法(1963年7月15日发布);防止矽尘危害工作管理办法(草案)(1963年10月13日发布);关于加强生产场所矽尘测定工作的通知(1958年2月16日发布);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1960年7月1日公布);公安部关于做好交通管理统计工作的通知的规定执行 (1989公发26号令)火灾统计管理规定;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办法(1982年3月5日发布);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卫生部1984年3月19日发布);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1987年11月5日发布)。2标准性文件标准性文件 在开展安全卫生工作和进行安全卫生管理时必须执行有关标准。标准是进行工作的准绳,也是评价工作好坏、评价各项安全卫生措施效果的尺度 经常用到的标准有以下几个: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1979年9月30日颁发),该标准对工业企业的“三废处理和车间内的有害因素及医疗卫生设施等都有明确规定;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79)卫工字第1261号、(79)劳总护字第51号于1980年1月1日开始执行;微波辐射暂行卫生标准(79)卫工字0101号(79)四调字0138号;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尘肺X线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590686)职业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已列入国家标准的有:苯中毒(GB323082);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GB323182)慢性二硫化碳中毒(GB323382);工业性氟病(GB323482);慢性氯丙烯中毒(GB486585);急性氨气中毒(GB486685);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和热裂解物中毒(GB486785);铍病(GB486885);局部振动病(GB486985);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GB779487);急性电光性眼炎(紫外线角膜结膜炎)(GB779587);急性溴甲烷中毒(GB779687);急性磷化氢中毒(GB779787);铬鼻病(GB779887);急性丙烯腈中毒(GB779987);急性氨中毒(GB780087);急性氮氧化物中毒(GB780187);急性甲苯中毒(GB780287);镉中毒(GB780387)同年7月15日卫生部又颁布了12项诊断标准,要求自1988年9月1日开始执行。它们是: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减压病;尘肺病病理;急性三烷基锡中毒;溶剂汽油中毒;急性羰基镍中毒;急性光气中毒;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不含TNT);急性硫化氢中毒;氯丁二烯中毒;急性甲醛中毒;急性五氯酚中毒(GB8781至879288)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GB7804-87);电光性皮炎(GB780587);接触性皮炎(GB780687);光敏病理性皮炎(GB780787);黑变病(GB780887)。以上诊断标准要求自1988年5月1日开始执行 (1)公公安安部部门门:负责从安全、保卫的角度制订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存放、保管与火灾事故、交通事故预防处理的法规和条例,并监督实施;火灾事故由公安保卫(消防)部门负责管理;交通事故由公安保卫或由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二、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及其职责二、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我国的安全卫生管理是由公安部、劳动人事部和卫生公安部、劳动人事部和卫生部部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管理,实行国家监察。这三个部门在安全卫生工作上的职责、任务分工如下:1国家行政管理国家行政管理(2)劳动部门劳动部门:负责制订劳动卫生工程技术(指预防和治理职业危害的工程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的法规和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对新建、扩建、改建企业的设计和竣工并进行劳动卫生工程技术措施的审查和验收;负责根据安全卫生法规、标准、措施及其组织管理进行监察、监测;负责培训安全卫生的专门人才和宣传工作。(3)卫生部门:负责从预防医学角度制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法规和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对企业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的卫生监测、监察;对新建、扩建、改建企业的设计和竣工进行卫生学审查、鉴定和验收。负责对企业职工进行健康监护、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对职业病患者的劳动能力技术鉴定;负责劳动卫生及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工作;负责培训劳动卫生专门人才和宣传工作。三部门在工作中要不断进行信息交换和协调工作;全国总工会设有劳动保护部门,负责协调与反映安全卫生工作。为了明确职责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1980年12月1日经国家十二个部委协商后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卫生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之后,在1986年11月13日,经卫生部与劳动人事部协商,又共同印发了“关于卫生部门和劳动部门在劳动卫生监察工作上的分工协作纪要”。国家各行政部门根据有关法规或规定,对企业中的安全卫生问题将实行监察,并最终促使企业主动进行改善劳动环境、保护工人健康。但目前有关法规尚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其他管理手段和方法仍然行之有效。(1)权威性的行政管理手段:即通过会议决议、领导者的讲话、政府部门的文件和通知,对被管理部门或其厂矿企业发出呼吁、号召或提出希望和要求等,但这种号召或要求往往没有约束力,也没有法律义务和责任。2国家行政监督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国家行政监督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2)具有规范性和法律监督的管理办法:即通过国家或政府颁布的有关法令,对厂矿企业的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规范化并带有强制性的规定和要求,使企业的领导者主动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职工危害,同时还要规定出违反法令的制裁措施和办法。目前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法规,除火灾、交通事故的有关法规、条例外,仅有1987年12月3日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3)带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制裁办法:如罚款、停产整顿、限期治理等。该办法主要是对那些安全卫生问题突出、有能力治理而又不听劝告的厂矿企业。经济制裁的办法应当有根据。例如政府或有关部门的规定,国家或政府的法令等。(4)为提高自觉性的安全卫生宣教办法:即通过各种手段宣传安全卫生职业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等,以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对防治职业病、保护自身健康的自觉性。目前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虽已有了完整的劳动安全卫生法规,但对安全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仍十分重视,并取得良好的效果。3安全卫生专业管理安全卫生专业管理 安全卫生行政管理需要多方面的专业工作互相支持,目前在我国安全卫生行政管理的许多职能主要靠各种专业机构去完成。因此,加强专业机构的业务管理、研究专业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就更有现实意义。现以劳动卫生的专业管理为例以简要叙述现以劳动卫生的专业管理为例以简要叙述 (1)劳动卫生专业管理机构和组织劳动卫生专业管理机构和组织:劳动卫生专业机构包括各级卫生防疫站(内设劳动卫生科室)及职业病防治院所;同时也包括产业部门的卫生防疫站(劳卫科)及其职业病防治院所。根据层次分工原理,目前一般认为省市自治区以上的专业机构,属高层次的管理组织,即为战略规划层,它们将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于劳动卫生专业工作进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订出相应的组织目标;地(市)、县(区)属专业机构,可视为中层管理组织,即为战术规划层,任务是根据上级组织的管理目标,进一步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订出具体的管理目标,并要拟定和选择实施方案、步骤及考核和评价下一层组织的管理效果或工作成绩 基层卫生院的预防科及厂矿企业的卫生科(保健站)是最基层的管理组织,即为运行管理层,任务是按照上级所规定的计划和方针,组织和实施各项基层工作 (2)劳动卫生专业管理的内容劳动卫生专业管理的内容:世界劳工组织(IC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委员会,根据劳动卫生管理目标,将劳动卫生管理机能具体分为职业性疾病的预防;劳动适应性的调整;劳动能力的保护和鉴定具体管理内容主要分为六个方面:第一第一:建立和完善厂矿企业的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建立和完善厂矿企业的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包括确定厂矿企业负责人,应当既是企业的经营者,又是生产安全卫生的责任者;负责建立健全企业内各职能部门的安全卫生组织和责任制。该项内容在1980年12月1日国家12个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工业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通知中对工交部门已有原则要求 第三,作业环境管理。第三,作业环境管理。如:有毒有害因素的登记管理,调查其种类、存在形式、状态等,并确定不同时期的主要预防对象;对作业环境的测定,要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监测时间、方法及监测重点,并要把测定结果与国家卫生标准进行比较、评价等。第二:对厂矿企业劳动卫生状况进行初步了解和第二:对厂矿企业劳动卫生状况进行初步了解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如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有毒有害作业特点;厂矿内职工健康状况及各种疾病特点;一般卫生及劳动卫生管理计划、总结及发展动态等。对工人实际暴露情况的调查,对某些有毒作业(如铅、汞、苯、TNT、有机磷等)的实际暴露情况调查时,最好采用生物材料(血、尿、便、发等)监测的方法。有条件可使用个体采样器,以精确计算加权浓度督促改善作业环境,如改进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等是防止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的根本措施和途径;对防护措施的检查,检查各种防护措施是否具备应有的防护效果,是否定期检修、保养等。第四:劳动作业的管理。第四:劳动作业的管理。包括:作业特点分析,如工时(包括倒班方式)、作业姿势、动作、体力劳动强度(RMR)等;疲劳性质和程度的调查,如疲劳自觉症状,疲劳的生理学、生化学调查;作业方式的改善,对能引起健康损害的作业方式、姿势进行指导;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检查有毒有害作业工人是否佩戴防护用品以及佩戴方法、防护效果是否正确、可靠等。第五:工人健康管理。第五:工人健康管理。包括:急救对策和措施,如日常的准备情况及事故发生时应急措施的效果等;职业病管理(详见本书第五章);健康监护 第六:安全卫生宣传教育:第六:安全卫生宣传教育:对工人的教育,包括对全体职工进行一般卫生知识教育;工人就业前或工种变换前进行防护知识教育;有特别职业危害的工作应给予针对性的教育等;对厂矿企业中劳动、安全、卫生工作者的教育,包括国家有关法规文件、通知、要求及劳动卫生知识及安全防护措施知识的教育;对厂矿企业各级领导的全面教育。安全卫生专业机构的业务管理目标与国家劳动安全卫生宏观管理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改善劳动环境、保护工人的身心健康,但两者又有区别,即国家劳动安全卫生宏观管理目标是高层次的、概括的和抽象的,而专业机构的业务管理目标必须是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或本企业的特点,制订出具体的数量化的目标。4安全卫生专业管理的目标安全卫生专业管理的目标 (1)管理目标(或指标)的分类和意义:根据劳动安全卫生行政管理的总目标,安全、卫生专业管理的具体目标,应根据所管的范围和需要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力来确定如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具体管理目标(或指标)例如:一定时间内的厂矿企业安全卫生监督数量及覆盖率;一定时间内的工矿企业劳动卫生职业病建档数量及覆盖率;一定时间内的有害作业场所监测数量及覆盖率;一定时间内的健康体检数量及普及率;一定时间内的健康监护档案建档数量及覆盖率等。以上五项指标由安全卫生专业机构控制,因此可称为“直接指标”像有毒有害作业点监测的合格数量及合格率;有害作业职工职业病发病人数及职业病检出率等。两项指标主要决定于企业是否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不能完全用于评价安全卫生专业机构的管理效果,因此称为“间接指标”。但两种指标是有联系的,只有完成了第一种“直接指标”才能反映出后者的“间接指标 第三:实现目标的过程管理。第三:实现目标的过程管理。为目标管理的实施阶段,要求各部门或组织制订各自的分层具体目标和计划,并检查监督实施。第四:总结评价目标实现的结果。第四:总结评价目标实现的结果。并根据新的情况对管理目标及计划加以调整和修正。(2)安全卫生专业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第一:调查研究提出问题。第一:调查研究提出问题。为确定目标的前期工作,包括本地区工业企业的分布及动态的一般调查,文献资料的收集、单位人力、物力及技术水平的预测,即对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第二:确定目标和建立目标管理系统第二:确定目标和建立目标管理系统。为目标管理的决策阶段,需对实现的目标进行科学论证,并使目标数量化和标准化,同时要确立完成目标的组织系统第二节第二节 健康监护健康监护一、健康监护的形成和发展一、健康监护的形成和发展 1健康监护的形成:健康监护的形成:监护一词原为卫生检疫用语surveillance,也译成监视或监督。早先是指对疑为传染源的接触者不限制其行动而监视一定时期的做法。后来在传染病领域由个人监护发展为疾病监护(disease surveillance),它是在人群中一种系统地、连续地、有规则地观察某种疾病发生情况和预防措施情况的方法。主要目的主要目的:确定疾病的分布和变动趋势,评价防治效果,以便深入调查研究和实施控制措施。70年代以后,随着非传染病问题的重要性相对上升,监护一词应用到传染病以外的范围,如癌症和先天异常、药物副作用、职业危害、环境污染等方面。其中,药物副作用监护已有了良好典范,并初步形成国际系统。对于职业性危害的监护称为职业健康监护,简称对于职业性危害的监护称为职业健康监护,简称“健康监护健康监护”。它的本质意义在于经常地或定期地动态观察有毒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有无影响或影响程度。对象对象:是职业人群,目的:目的:预防职业危害,提高健康水平。构成:构成:由接触管理接触管理(接触控制)和医学管理医学管理(医学检查)两个侧面构成,主要通过接触监测和体格检查等手段收集作业环境和作业人员健康两方面的资料,并通过健康监护信息系统对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早期发现异常机体损害,从而推动职业病预防工作 健康监护与传染病监护相似,也包括个人监护和群体监护,且它的个人监护和群体监护不只针对病人,而以职工群体保健工作为最终目的。第一级预防是工程控制,第二级预防是职业健康监护,两者都属于主动性预防。第一级预防适用于车间新建或改建的设计阶段,一旦建成投产就应开始第二级预防,即职业健康监护 2健康监护与三级预防的关系健康监护与三级预防的关系 通过对劳动者群体健康状况及所在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连续同步动态观测,在努力达到劳动者群体职业健康的前提下,一方面不断做好作业人群健康评价,努力寻找劳动者健康变化与生产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帮助确定和证实职业危害因素,并反作用于工程控制,促进尘毒治理 同时,健康监护资料的纵向比较分析,不但能间接反映生产环境治理效果和个人防护措施的有效程度,而且能为评价和修订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另一方面早期检出劳动者群体中受到生产性有害因素影响的个体,给予脱岗和治疗,并对职业禁忌症做好识别和调离工作,以达到保护劳动者的目的。第三级预防的目的是保护患者不丧失劳动力或对已丧失劳动力者实行康复措施。健康监护不仅属于第二级预防,因为环境监测和生物学监测可促进第一级预防的环境控制。医学检查与第三级预防又都以人群健康为对象,所以,健康监护与第一级、第三级预防是相互关联的。3.健康监护是安全卫生的系统工程健康监护是安全卫生的系统工程 在安全卫生领域,“健康监护”是一个新名词、新概念,但就它所涉及的主要几项具体工作,如环境监测、预防性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却是我们早已认识、早就尽力开展的工作内容。只是在过去开展这些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系统观念、缺乏科学管理,没有把所有获得的一手资料集中统一地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没有对计划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系统测算和贮存并输入微机,因而不能很好地为预防总目标服务。健康监护是以现代“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思想对职业医学、劳动卫生、安全工程和管理学等进行横向渗透联系的产物,即把监测、体检、生物监测等项工作串联起来,把三级预防串联起来的职业健康监护系统;把现在的数据与过去的资料甚至将来的预测结合起来;把工厂企业中安全、劳保、工会、卫生等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与企业领导决策联系起来,使健康监护系统成为企业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而能更有效地保护职工健康,促进安全生产二、健康监护的类型二、健康监护的类型 健康监护按其实施的规模、范围不同,分为两种类型,即宏观调研型和微观企业型。宏观调研型和微观企业型。1宏观调研型宏观调研型 在较高层次实行的健康监护,旨在通过调研手段了解较大范围职业人群中职业有害因素、接触状况和职业病发病状况及因果关系,以便提供给社会有关方面,以作为宏观决策的依据,通过社会综合治理、最终达到职工健康和安全生产的目的。例如,全国五种毒物调查及全国尘肺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要对全国各行各业接触铅、汞、苯、三硝基甲苯、有机磷农药及粉尘的工人进行普查体检,得到五种毒物和粉尘对工人健康影响及职业病发病、死亡,恶性肿瘤死亡等有关资料以及危害的地区性和行业性分布,从而为卫生部门制定规划和在全国范围深入尘毒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这两个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涉及数千家厂矿、数百万名职工,工作量大,信息量也大,因此结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以作为大范围决策的依据 由于这种调查一般都带有横断面调查的性质(有时可作短时期的回顾),不可能做长期的追踪随访;由于调查的面积大,不可能对每一个人都进行病史与体检资料的详细描述,也不可能对个别工厂和个别工人的严重职业危害状况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因此,它的结论只是宏观性质的,它能提出职业危害中带普遍倾向性的问题和揭示职业病防治研究工作的重点。而要解决某个工矿企业或某项作业的具体人员职业危害问题,必须实行微观企业型健康监护 2微观企业型微观企业型 微观企业型健康监护是在某个工矿企业内实行的、以企业安全生产和全体职工的职业健康为目的的健康监护。它不只停留在对职业危害倾向性问题的调查认识,而且要通过控制手段治理职业危害,并对已有的职业性健康损害的个体实施早期诊断和治疗。此外,还要做好就业禁忌证识别、劳动能力鉴定等工作。因此,它不能满足于宏观性的调查研究,而要求确定发生职业危害的具体车间、工段或生产工艺过程的具体环节,同时要求详细调查个体健康状况,确定职业健康已受损害人员的名单及其损害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逐个给予治理。为此,企业型健康监护要求对企业内部的每个车间、工段和每个职工进行详细的安全卫生调查研究。这种调查研究必须是纵向性的,要有长时期(整个就业期甚至退休后若干时期)的追踪随访。本节主要简介企业型健康监护三、企业型健康监护的设计和基本内容三、企业型健康监护的设计和基本内容 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接触(暴露)和作业人员健康损害是职业病发病的三要素。针对职业病发病三要素设计了三项主要措施:区域定点监测、个体监测与接触的评价和控制、医学。这些措施就构成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 要进行环境或区域定点监测,先要进行规范化的毒物和危害因素登记。然后对生产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选择固定采样点,定时采取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个体监测是对区域监测的深化和补充,它或以个体剂量计算方法测定某个实际接触毒害因素的剂量,或通过人体生物材料的监测间接推算该个体的接触量。也可以借鉴区域定点监测的结果,综合个人的劳动岗位和时间资料进行接触评价,接触评价绝非传统的评价办法,要建立模型,计算接触量、累积接触量,找出剂量与发病之间的适当函数关系等 监测与接触评价合称为接触控制,而真正的接触控制还必须包括通过实施作业安全卫生规范,合理劳动卫生组合与个人防护将职业危害因素接触控制在卫生标准以下 其三是医学检查,它是采用医学手段对职工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护。主要手段有健康调查和健康检查。一般在就业前必须进行就业前体检,作为筛选就业禁忌证的手段 医学检查可以是常规的全身性体检和病史调查,也可以是重点对某个系统、器官组织的功能性检查或其他健康的有关资料收集。通过接触控制确定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接触程度和接触者健康危险度;通过医学监护发现危害因素对人造成健康损害的实际情况。这样,便可一方面对健康受损的个体实行早期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另一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工程控制将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接触降到最低水平,以保护整个作业人群的健康不再受损害 有效的环境监测和体检工作都依赖于正确的评价标准,为此,我国制订和正在制订一系列卫生标准和职业病诊断标准,作为国家的立法公布。从预防的意义上讲,卫生标准是很重要的 目前个体接触的阈限值国内尚无统一评价方法和标准。安全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卫生标准、条例、规范等法规来指导和保证生产安全,健康监护则是联系卫生标准立法和安全生产的纽带。因此,企业型缝康监护应成为企业卫生工作的核心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与卫生标准的关系职业健康监护与卫生标准的关系 当环境危害因素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健康监护应重点加强作业人员的体检,并做好接触评价与控制工作,同时应迅速落实工程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而当环境危害因素强度基本符合卫生标准时,除定期体检外,有条件时应进一步实行作业人员的个体接触监测 医学检查资料加上接触资料合在一起,才能较科学地反映职业性危害因素引起的健康损害;如无特殊发现,才能较确切地说明作业人员健康未受到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因此,健康监护是一方面监测工人实际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情况,另一方面监测工人接触后健康损害的变化,以提出和推动工程控制和个人防护的深入开展,并成为衡量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从宏观角度看,健康监护大量资料的积累可以反馈卫生当局作为修订卫生标准的依据。如我国对苯在车间空气中卫生标准原定为50mgm3,在环境监测基本符合此标准的条件下,苯作业人员健康监护的长期资料积累分析,发现仍有一些早期的轻度健康影响,因此,1979年将苯的卫生标准修订为40mgrn3 健康监护是融管理与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新工作,它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具体实施过程又是十分艰巨的,此工作应由企业的领导、劳动安全、环保、工会和医疗卫生部门共同配合才能完成。首先应建立好规范化的工业企业劳动卫生职业病档案和职工健康监护档案。通过总结、提高,逐渐形成一套管理体系。监护档案一人一卡(册),专人专柜保管,做好索引。为了使健康监护信息不断交流,把监护档案变成活档案,就要经常地做好健康监护信息传递工作。例如:对工作岗位调动、离休、退休、工伤、病疾、死亡等信息,应以书面通知管档人员或输入微机。当然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如企业有大小、条件有好坏等,实行分级管理,区别要求,要逐步提高健康监护水平 总之,为做好健康监护,要求做到接触监测规范化,医学监护程序化,健康档案规格化,统计分析制度化第三节第三节 妇女的安全卫生问题妇女的安全卫生问题 保护妇女在劳动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党和国家一贯的政策。自1995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标志着我国妇幼卫生工作进入了法制管理的新阶段一、妇女的生理特点一、妇女的生理特点 1身体结构方面身体结构方面a.从体型上看从体型上看:男性身体多较粗壮,肩宽臀窄,平均身高高于女性。c.从肌肉上看:从肌肉上看:女性肌肉不如男性发达,而女性皮下脂肪发达,肌力的大小与肌肉量的多少有一定关系,女性肌力小于男性。且随年龄的增长,其肌力下降较男性快,50岁时的肌力约为同龄男性的50左右b.从骨骼系统的结构看从骨骼系统的结构看:男性上下肢较长,活动半径大,骨盆宽度小,壁厚而深,骶骨岬突出,适于承重。女性骨盆宽而浅,近似圆桶形,骶骨岬不如男性突出,扩大了骨盆入口,脊柱腰段长而弯曲,从胸骨剑突至耻骨联合间距较大。这些都有利于性妊娠及分娩,使男性比女性易于胜任强度大的体力劳动 d.从生理解剖上看:从生理解剖上看:男性和女性在解剖上最明显的差别是生殖器官结构上的差别。女性有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内生殖器位于骨盆腔内,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三部分,子宫位于骨盆腔的中央,当劳动用力时,腹压增加,可影响子宫位置。这构成了特殊的劳动保护要求2生理机能方面生理机能方面 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在机能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单位体积的血液中)男性大于女性。心脏每跳动一次搏出的血量(心搏出量)以及肺活量,女性也比男性小 3生殖机能方面生殖机能方面 女性生殖机能是指月经、妊娠、分娩、哺乳及绝经等生理过程 在进行同等强度的劳动时,女性心跳次数和呼吸次数都比男性快。女性的机体负担比男性大,对重体力劳动的适应能力不如男性。但是,锻炼可以大大提高机体的作业能力,所以男女在体力劳动作业能力上的差别不是绝对的,个体间的差异往往比性别差异还大。(1)月经期:在月经期或月经来潮前几天,可程度不等地出现一些不舒服的感觉,如:周身倦怠、小腹下坠感、腰酸痛、颜面浮肿、情绪波动等,一般不影响工作。当患者严重痛经或月经过多时,可影响正常的劳动。工作比较紧张、劳动强度大、使用机器操作的强制性作业时均可影响月经机能 (2)孕期:为适应妊娠的需要,孕妇机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孕早期的妊娠呕吐、孕晚期的子宫增大、体重增加、行动不便、尿频、下肢浮肿等。因此,孕后期应适当减轻劳动,减少能量消耗,以保证母体和胎儿能量需要 (3)哺乳期:产假后恢复工作时,由于身体不能适应骤然增加的工作负担,往往会影响乳汁分泌,对乳儿的发育和健康有直接影响。(4)更年期:妇女在自然绝经前,机体内分泌出现暂时性的不平衡,约有1015的人出现更年期综合症,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激动、头疼、眩晕、失眠、心悸、血压增高等症状。会对工作能力有一定影响,使工作能力暂时下降。更年期反应是暂时性的,待症状逐渐消失后,仍可精力充沛地从事劳动二、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女工健康的影响及安全措施二、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女工健康的影响及安全措施 1负重作业和重体力劳动负重作业和重体力劳动 劳动强度分为四级,第三级以上的体力劳动相当于重体力劳动。例如搬运工、炼铁厂的配料工、服装加工业中的烫衣工等。危害:危害:月经不调较为多见。孕妇从事负重作业或过度用力,有引起流产或早产的危险。安全措施是:安全措施是:负重量应有一定限制;合理的劳动制度,规定工间休息及一个工作日内的累积负重时间;劳动部1956年曾公布关于装卸、搬运作业劳动条件的规定(草案),其中第5条规定:女工单人负重的负重量一般不得超过25kg,两人抬运时,不得超过50kg2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限制不适于重体力劳动妇女,如患有子宫后倾或子宫下垂,慢性附件炎,有痛经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人参加负重作业或重体力劳动;加强经期、孕期及产后期的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搬运工作应力求机械化、省力化 (1)化学物质对月经的影响:化学物质对月经的影响:可影响女性月经的工业毒物有70余种。常见工业毒物铅、汞、苯、甲苯、二铅、汞、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二硫化碳、三硝基甲苯、烟碱、三氯乙甲苯、汽油、二硫化碳、三硝基甲苯、烟碱、三氯乙烯、苯乙烯、氯丁二烯烯、苯乙烯、氯丁二烯等均可影响月经机能,还可能使女工更年期提前,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增高 (2)化学物对妊娠及胎儿发育的影响:化学物对妊娠及胎儿发育的影响:a.亲性腺作用的化学物质,可损伤卵细胞抑制受精而导致不孕。b.接触工业毒物的女工,在妊娠早期易出现剧吐;在妊娠晚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较多见,出现浮肿,高血压和蛋白尿。如人造丝厂接触二硫化碳的女工,橡胶厂从事成型工作的女工以及接触氯乙烯单体、乙内酰胺的女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都较一般人高。C.化学物质进入母体后,通过母体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发挥毒作用。干扰胚胎或胎儿的正常发育,使胎儿出现外观或内脏的畸形,或机能上的缺陷。动物实验证明,有百余种工业毒物和农药具有胚胎毒性,但在人体观察获得证实的为数尚不多,还待继续研究。(3)化学物质对授乳机能的影响:化学物质对授乳机能的影响:许多化学物质都可自乳汁排出。如铅、汞、氟、溴、碘、砷、苯、二硫化碳、烟碱、三硝基甲苯、氯丁二烯等。母乳排出毒物是使乳儿暴露于毒物的重要原因。母源性儿童铅中毒在我国已屡见报道。3物理因素物理因素 (1)噪声和振动:噪声和振动:噪声超过100dB或全身振动的影响下,月经不调及自然流产率增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分娩时子宫收缩无力,胎儿宫内室息的发病率有所增高 (2)辐射损伤:辐射损伤:胚胎和胎儿对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比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期受照,可使出生前死亡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25周37周)受照,可使畸形率升高。在胎儿期受照,畸形率和新生儿死亡率都下降,但小头症、智力迟钝、白血病和某些癌症的出现率增高。因此,对育龄妇女的下腹部放射学检查,应在月经期开始的十天内进行,此称为“十日法则”(3)高温和低温:高温和低温:高温对生殖机能有影响。故有些国家规定女工不应参加高温作业;女工月经期不适于参加低温作业三、女职工劳动保护三、女职工劳动保护1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内容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内容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明确规定:“凡适合妇女从事劳动的单位,不得拒绝招收女职工。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2)合理安排妇女劳动:合理安排妇女劳动:保障女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减少和预防女职工在劳动和工作中因生理特点的特殊困难和对健康的危害,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时,对女工进行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根据女工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劳动。“禁止安排女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a.女工不宜从事的作业工种:女工不宜从事的作业工种:过重的体力劳动;高处作业(作业高度5m以上);有发生恶性意外事故危险的作业,如采伐、运送及流放木材作业;长时间持续在食品冷冻库内作业;用纯苯作溶剂而无防护措施的作业;氯乙烯聚合生产中的清釜作业等均属此类工种。b.未婚或已婚未孕的女工不宜从事的作业工种未婚或已婚未孕的女工不宜从事的作业工种,尤其尤其于孕期或哺乳期不宜从事的作业工种:于孕期或哺乳期不宜从事的作业工种:如接触有致癌、致畸、致突变危险物质的作业;生产场所空气中工业毒物浓度大大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的作业。c.女工可以从事,但患有某些妇科疾病的人不宜从事的女工可以从事,但患有某些妇科疾病的人不宜从事的作业:作业:如患有子宫位置不正、慢性附属器官炎症者,不宜从事负重作业;患有月经障碍的人,不宜从事接触铅、汞、二硫化碳、芳香烃等对月经机能有不良影响的化学物质作业 (3)五期五期”劳动保护劳动保护 “五期”劳动保护是指对妇女的经期、孕期、产前及产后期、哺乳期及更年期所进行的劳动保护。(1)月经期:月经期:重点是预防感染,做好女工月经期的卫生管理工作。“规定”第六条指出:“女职工在月经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高空、低温、冷水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以上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建立女工卫生室,设专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卫生室内设有处置室、冲洗室、洗手设备等,以保证女工能方便、合理地处理月经。建立月经卡。月经卡除记录月经来潮起止时间外,还应记录血量及合并症状。通过月经卡的建立,可及时发现早孕及妇科疾病,便于早期诊断及治疗,也是观察月经异常是否与职业因素有关的一项重要手段。(2)孕前期:孕前期:凡患有射线病、慢性职业病,或近期内曾有过急性中毒的女工,暂时不宜受孕,需经治疗痊愈后怀孕。接触高浓度铅的女工或已往曾从事铅作业,现已脱离者,最好在驱铅试验后再决定能否怀孕。对育龄女工,减少接触具有性腺毒性作用的物质。有流产史的女工,当获得生育指标后,最好暂时调离有毒有害作业 (3)孕期孕期:做好孕早期保护对预防出生缺陷、防止流产早产及孕期合并症具有重要意义。对工作中接触具有对胚胎发育有不良影响、有致畸、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强烈的全身震动、放射线等的工种,以及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以上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当确定已妊娠时,应暂时调离原工作;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做好孕期保健,营养指导。妊娠7个月以上(含7个月)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从事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4)产前及产后期产前及产后期:“规定”第八条中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应当指出产前休息很重要,它对胎儿发育及产后乳汁分泌都有很大影响。(5)哺乳期:哺乳期:“规定”中对保证哺乳时间做了具体规定,“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哺养)时间,每次30分钟。多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30分钟,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的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为保证乳母健康和乳汁质量,又规定了“女职工在哺乳期内,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以上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延长劳动时间,一般不得安排从事夜班劳动。”哺乳室应远离有职业危害的生产车间,有必要的卫生设备。在哺乳时应脱掉工作服,避免携带毒物,污染乳汁,影响乳儿健康。四、未成年工安全卫生对策四、未成年工安全卫生对策(1)禁止未成年人从事有毒有害或危险性作业及过重的体力劳动。(2)限制未成年工从事劳动时间,每天不得超过8小时。不得让未成 年人上夜班。(3)对未成年工进行就业前及定期健康检查,预防、治疗未成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4)改善劳动条件,使其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6)更年期更年期:向女工介绍更年期的生理知识,设法使其消除顾虑,树立信心,注意劳逸结合,以乐观态度对待这一生理过程。第四节第四节 工矿企业卫技人员的工作任务工矿企业卫技人员的工作任务 基层卫生组织是卫生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卫生保健工作和群众的接触点和前哨阵地,国家的各项医疗卫生保健工作都要通过它去组织实施,基层卫生组织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 工矿企业卫生组织是基层卫生组织的一部分。企业卫生组织都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性机构 工作重点是初级卫生保健,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工作重点是初级卫生保健,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企业卫技人员既是基层卫生组织的成员(医务工作者),又是本企业的职工。以本职工作来说,企业卫生技术人员除了要做好日常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外,还要用新的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医学观和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更新观念,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使企业领导重视一、使企业领导重视 只有企业领导真正了解和认识到了保护和提高企业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性,才能引起他们对卫生工作的重视。(1)领导要明确企业卫生工作与企业生产、经济发展总目标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不能脱离企业生产现状和企业总目标单纯强调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或孤立地开展卫生工作。(2)要促进企业领导逐渐改变管理行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要学会用Z、Y理论指导企业实际管理工作,注意应用管理心理学,从多角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职工对健康、安全和其他社会、精神生活的需求。(3)由于企业领导每天有大量的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的管理事务,可能有意或无意识忽视国家在卫生方面的法规、文件。卫生工作者要经常主动地向企业领导宣传国家有关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提供国家卫生发展的信息,给领导当好参谋。(4)应重视和加强对企业领导的健康教育,重要的是要使他们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健,如何健康科学地生活和工作,如何处理解脱工作中的各种应酬。企业领导人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将有助于他们对整个企业卫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卫生文化二、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卫生文化 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卫生文化是企业安全人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工作者要促进企业健康文化的形成,使职工安全、健康意识上升为企业文化或企业精神的一部分。只有这样,重视安全、卫生工作才能成为企业全体成员的一致认同和行为,企业安全卫生工作才能深入和不断发展三、健康教育三、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疾病控制干预手段,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在企业开展健康教育比一般社区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健康教育首先要确定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其次是确定针对不同重点人群的不同健康教育内容,如在企业开展戒烟健康教育首先应考虑的重点人群是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此外,对新工人、熟练工、重点有毒有害作业工人、不同职业人群职业应有的解脱、自我保健、锻炼方法等都需要有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四、职业危害的防治策略四、职业危害的防治策略 1几种主要的干预措施及其相互关系几种主要的干预措施及其相互关系(1)技术措施:使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善工作劳动环境,使环境安全、卫生,如各种防尘、防毒及变笨重的手工生产为机械化、现代化生产;美化厂区、绿化环境等(2)职业健康教育:着眼于提高职工的自我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这种手段重点在于改变人的行为 (3)立法、监督与管理措施:宣传已有的安全卫生法规、实施经常性和预防卫生监督,强制企业和个人执行国家安全卫生法规、卫生标准,遵守各项安全卫生操作规章制度和采取各种防尘防毒措施。(4)经济手段:将保护企业人群健康的权利、义务与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挂勾,常作为立法监督管理或激励手段的经济制裁或奖励措施。(5)激励手段:利用人的社会、心理需求,激励人们做好企业安全卫生工作,激励手段包括物质和精神激励两种类型 一般来说,使生产环境安全的技术措施最为可靠,它彻底消除了产生职业危害、工伤事故的隐患。但技术措施需要较大的一次性投资,并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不少职业性不安全因素尚未做到100的有效控制或万无一失。因此必须加强职业健康教育,以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地采取主动自我保护、措施。职业性健康教育有效与否取决于被教育者接受程度、领导的重视程度、经费来源、教师的水平、教育形式等。需要职工与安全卫技人员密切合作。如果被教育者不合作,不按教育要求做好自我防护,则职业健康教育将起不到预防和干预作用。立法监督手段与安全卫生教育不同,前者是强制性的,而后者是非强制性的。许多环境、安全、卫生防护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的实施,需要有立法的保障。各种干预手段从不同角度对生产性不安全因素进行控制和预防,并相互补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职业危害和具体情况选择最为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手段。往往是几种干预措施联合应用,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最佳控制效果。2企业人群健康管理过程企业人群健康管理过程 企业人群健康的管理不单单是卫技人员的工作,而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与厂(矿)长和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相联系,如监测(环保、安技)部门管好作业点的监测、工伤、职业病的登记、善后等;生产劳动部门管好有毒有害作业的定岗、定编、轮换及接触评价等;工会管好各部门的协调、职工离退休和死亡的登记报告等;技术部门负责产品、原料、工艺的要求和改进等;卫生部门管好劳动卫生职业病档案、职工各项体检等。总之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协调一致企业人群健康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企业人群健康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六个阶段六个阶段(1)建立健全企业人群健康监护档案和本企业劳动卫生职业病档案(2)对职工健康监护档案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建立、健全良好的健康监护信息传递管理系统,摸清企业中职业危害作业的变化规律,如尘毒作业点监测的达标情况;原料、产品、产量的变动情况;工艺、生产过程的改进情况等。摸清企业人群健康的变化规律,如职工患病、工伤、死亡、生育、离退休、新工人进厂等有价值的信息,发现影响人群健康和劳动生产率的主要疾病和死因的危险因素。(3)分析主要疾病和死因的危险因素,确定哪些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哪些则是由于目前技术、经济等各种原因尚不能控制,从而筛选出可以预防的疾病。可预防疾病是我们卫生工作的重点(4)进一步分析可预防疾病的流行病学分布规律,确定高发人群或重点人群(5)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和干预措施(6)评价预防效果。通过健康监护、环境监测和人们:卫生行为的改变,评价预防效果和人群健康水平的改变并将变化记录档案。这样就构成一个周期或程序。每经过一一个周期,人群健康水平应有所提高 企业卫技人员的:工作要围绕保护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来展开。企业卫生工作要与企业的总目标协调一致,重点应根据企业人群的特点,围绕职业危害和与职业有关疾病的预防,全面开展各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金融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