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预案基本知识

上传人:pia****nwu 文档编号:240753152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救援预案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应急救援预案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应急救援预案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救援预案基本知识 l应急救援预案(应急计划)是应急管理的文本体现,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l其总目标是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并尽可能消除事故,将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减到最低限度。一、应急救援预案概述 1.应急救援预案的概念(1)应急救援预案概念ILO重大工业事故预防规程,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计划)的定义为:基于在某一处发现的潜在事故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所形成的一个正式书面计划,该计划描述了在现场和场外如何处理事故及其影响;重大危险设施的应急计划应包括对紧急事件的处理;应急计划包括现场计划和场外计划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部门应确保遵守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要求,不应把应急计划作为在设施内维持良好标准的替代措施。应急救援预案是指政府或企业为降低紧急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对危险源的评价和事故预测结果为依据而预先制定的紧急事件控制和抢险救灾方案,是紧急事件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2)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和必要性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使任何可能引起的紧急情况不扩大,并尽可能地排除它们;)减少紧急事件对人、财产和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具有以下必要性:制定预案是贯彻国家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预案是减少事故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需要;制定预案是事故预防和救援的需要;制定预案是实现本质安全型管理的需要。2.应急救援预案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法律法规对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是预案编制和实施的依据和保证,编制预案时要识别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可以从政府部门、工会、行业组织、有关机构、媒体等渠道获取,并依据有关信息随时更新,这些法律法规要传达给相关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要求:“生产经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员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组织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第三十三条要求:“生产经营组织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事件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第六十八条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l第四十九条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l第五十条要求:“危险化学品组织应当制定本组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l第十三条要求:“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组织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l第十六条要求:“消防安全重、点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l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l第七条要求:“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政府主要领导人签署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l第三十一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组织应当耐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l第十六条要求:“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组织,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应急救援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l第四十七条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l第四十八条要求:“施工组织应当制定本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l第四十九条要求:“施工组织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组织统一组织编制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程总承包组织和分包组织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各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二、应急救援系统l高效应急救援系统的组成要素:(1)应急救援预案 (2)应急组织机构 (3)应急信息系统 (4)应急器材与设施 (5)外部援助系统 (6)预警系统l(1)应急救援预案l作用:指导应急人员的日常培训和演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有序进行,防止救援不力而贻误战机。l(2)应急组织机构l 作用:落实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应急管理。健全的应急组织应包括应急管理小组、专业和资源救护队伍、应急专家咨询系统、医疗以及后勤、保卫等其他必要的机构。小规模组织的应急组织机构可由组织其他部门担任,但是系统的各个机构要权责明确,整个应急组织应训练有素,保证紧急事件出现后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3)应急信息系统应急信息系统包括:通讯联系、报警、信息发布等。通讯联系在应急系统中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企业应建立可靠的通讯联络与报警系统,确保一旦现场发出警报,就能立即通知应急服务机构,同时必须将紧急事件的性质、正在采取的行动以及控制后果的措施等信息及时向有关人员和公众提供。(4)应急器材与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处理设施、应急动力装备、通讯设备、消防器材、紧急照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疏散通道、安全门、急救器材与设备等。(5)外部援助系统外部援助系统包括:上级指挥中心,特殊专业人员(如分析化学家、毒理学家、气象学家等),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数据库、实验室、消防队、公安部门、应急专家咨询机构、军事或民防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医院、交通部门、电力部门、通讯部门、市政部门、民政部门、物资供应企业等。(6)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应急管理小组及时地收集与评判有关紧急事件的各种信息,提前发出预报。2.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系统包括五个运作中心:应急指挥协调中心(紧急运转中心)现场指挥中心 支持保障中心 媒体中心 信息管理中心。应急救援系统组织机构见图2.1。系统应急救援指挥协调中心现场指挥中心支持保障中心媒 体 中 心整个系统的重心,负责协调事故应急期间各个中心的运作,统筹安排整个应急行动,保证行动快速、有效、有序的进行,避免因行动紊乱而造成不必要的事故损失。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应急行动。应急的后方力量,提供应急物质资源和人员支持、技术支持和医疗支持,全方位保证应急行动的顺利完成负责与新闻媒体接触的机构,处理一切与媒体报导,采访、新闻发布会等相关事务,以保证事故报导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对事故单位、政府部门及广大公众负责。负责系统所需一切信息的管理,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信息利用的快捷性和资源共享,为应急工作服务。信息管理中心指挥协调中心成员及职责 配 置设计布局应注意的事项成员统称应急管理者;负责应急行动的统筹安排及各中心的协调工作。软配置文件资料类,如应急计划、事故报告等;硬配置各类装备,如计算机、电话等。成员数量及职责分配、中心位置选择及内部布局安排等。中心为保证工作效率而需要注意的工作细节,如后备人员的培训、中心配置的更新等。1)指挥协调中心系统1)应急指挥协调中心机构人员职责了解应急系统的组成及其任务和功能;分配和检查应急队员的责任并确定所需人数;与事故指挥者和支持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建立并保持必要的通讯联系,作好突发情况的应急准备;搜集有利于事故处理调查的相关信息,用于编写政府报告和涉及法律事务的必要文件;l草拟递交政府部门的事故报告,并向媒体中心提供用于与新闻媒体接触所需的信息;l 确保应急计划的执行,监督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并在必要时启动所有适当的程序和应急措施;l检查并控制事故现场范围内的应急资源供应,确保有充足的物质资源和支持人员参与事故应急救援行动;l与事故现场的应急人员保持联系,并告知他们中心对事故状况的评定结果决定应急行动期间是否需要关闭事故周围的某些设施并确保决定的执行;l检查和批准通过媒体中心向新闻界和公众发布的有关事故的消息,并决定是否举行新闻发布会;l决定是否批准与政府、社区、社会应急组织之间关于互相提供帮助的协议;l在事故中出现人员伤亡时,负责通知伤员的家属并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1)指挥协调中心软配置v针对不同事故类型而制订的各类应急预案;v以往事故的报告和检查表;v工厂、城镇、乡村的地图;v物质安全数据;v社会信息材料;1)指挥协调中心硬配置v计算机管理系统v应急动力系统v车载电话或移动电话v传真机v无线电v收录机v扫描仪v投影仪v电视和监控摄像机v钟表或其他记时仪器v用于书写的工具和材料 1)指挥协调中心运作问题v位置应设在安全区内,但不能离危险区太远;v培训管理者和后备人员;v配备后备应急管理者;v现场应急管理者在接到通知后,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直接进入紧急运转中心并与事故指挥者相联系,协调对事故的应急。2)现场处理中心事故前线 现场指挥中心设计要求成员主要职责现场工作程序建立该中心所需要的要求,如移动性强、使用统一的术语等。成员统称事故指挥者;负责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的具体部署和执行,如应急队员的任务分配、应急资源的调用。包括事故初始评估、危险物质现场探察、事故控制区域的建立、实施应急行动、事故现场的净化和恢复2)现场处理中心设计要求l移动性强l配备有先进的通讯工具、监视系统以及事故记录设备;l拥有充足的动力供应;l指挥中心应该有明显的标志;l装备有事故现场应急所需的参考资料;l指挥中心应该处于事故现场的缓冲区内,并保证所处位置易于发布指挥命令且不会受到事故的影响;l实现指挥中心的模块化设计;l使用统一的术语;l明确每个人员的角色、责任、义务等,所有的应急任务都应该统一分配;l指挥中心的指挥职位应该固定而人员不是固定的;l事故指挥中心所有的成员都必须接受定期培训,保证每个职位至少有一个受过培训的后备人员。2)现场处理中心成员职责l根据实情,作出人员疏散决定;l控制事故现场范围内的应急资源利用;l与紧急运转中心的联系,发布信息和报导;l协调和控制与所有应急队员的联系,指派应急任务;l识别危险物质和现存的危险状况,事故现场分析,确定危险品的最大暴露极限浓度、危险物质的处理程序以及是否采用新技术;l确定事故现场的危险区、缓冲区和安全区,确保未经培训人员不能进入危险区;l控制进入事故现场的应急队员人数以及执行现场应急任务的总人数;l确保参与应急操作的应急队员的个人防护设备能有效防护在应急救援中可能遇到的危险;l决定是否执行事故现场恢复程序和宣布现场应急行动的结束;l协调和控制事故现场的净化和恢复工作;l负责应急行动是否对人员的生命和健康构成威胁,有权修改、推迟或中止被认为有威胁的行动;l当现场应急结束后,确定事故现场是否存在对人体、环境等的潜在危险并采取必要的净化措施。l应急行动结束以后,进行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的总结并向政府部门递交书面报告;2)现场处理中心3现场工作程序l事故初始评估 l危险物质的现场探察 l事故控制区域的建立l实施应急行动 l事故现场的净化和恢复 3)支持保障中心支持保障中心技术支持人员医疗支持人员 采购:确保事故应急中的资源供应;警戒:担负事故现场的警戒工作,保 证应急行动的顺利完成;法律:负责处理事故发生前、中、后期所涉及到的法律事务。安全和健康:负责评价事故对现场及附近人员的健康影响程度;公共关系:负责与新闻媒体的接触;环境管理:评价事故对现场及附近地区的环境影响程度;提供应急行动中所必需的医疗救护3)支持保障中心技术支持人员l采购人员:确保在事故应急中有充足的资源供应;l安全和健康人员:评价事故灾害对事故可能造成的生命威胁和健康影响,并确保现场人员能得到及时安全疏散;l公共关系管理人员:对媒体提供信息;l环境管理人员:负责对事故对环境的影响后果作出评价,并决定采取恢复对策;l警戒人员:赶赴现场担任警戒工作;l法律人员:在工业事故灾害应急的前、中、后期涉及到相应的法律责任;3)支持保障中心医疗支持人员事故应急行动中必须配备专门的医疗队伍,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所有医疗支持人员都必须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并选择具有丰富的现场救助经验的人员担任负责人,负责人员调配和监督实施具体的救助措施,以保证做到在最短时间内救助最多的伤员。4)媒体中心媒 体 中 心成员及职责负责向媒体提供事故信息、接受媒体采访、召开新闻发布会等。设计及配置位置选择和规模设定:如选择行政楼作为临时的中心所在;媒体中心配置:包括各种事故信息、相关资料、硬件设备等。工作原则成员在工作中应注意的工作细节,如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来源的可靠性、规范自我言行等。媒体中心职责l组织赶赴事故现场的媒体进入媒体中心进行有序的工作;l防止因媒体的干扰而引起现场应急的混乱;l接受新闻媒体采访;l召开新闻发布会;l刊登启事等。4)媒体中心设计l媒体中心的位置和规模;l媒体中心配置。设计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中心的工作效率和事故单位的公众形象,因此设计者必须考虑众多因素,例如:媒体中心与其他中心的联系是否便利、是否能提供给新闻人员舒适的采访环境、中心所在位置和所进行的工作是否会影响事故应急救援行动等等。4)媒体中心工作原则l保证所发布的事故信息准确性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l预备好相关材料:事故的性质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泄漏的物品是否有毒以及泄漏量;公众应该采取的防护和预防措施;事故中的人员伤亡情况(伤员的数量、伤害的程度、伤员是谁等);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的具体情形和将持续的时间;l注意的工作细节:尊重事实,掩盖事故真相;提前准备好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注重媒体中心的形象;对待记者和公众应该真诚;保证回答问题客观性;避免出现大的纰漏;适当赞扬应急中有突出表现的队员;对媒体采取开放友好的态度;避免说谎、开玩笑、使用带威胁性的语句;避免事故的消极影响以及过多的使用行话和专业术语;避免过分强调任何个人的错误或疏忽;避免在得到确切信息之前,随意估计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对事故单位造成的影响。5)信息管理中心信息管理中心中心的建立明确建立中心必须具备的条件;强调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等中 心 配 置其它的应急信息中心所需的人员类型;中心的计算机配置;各类应急信息的分类。相关的其它应急信息包括物质类、应急类、综合类信息注 意 事 项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时应注意的一些事情。5)信息管理中心设计要求l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l完善的信息管理设备;l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l强调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可靠性;5)信息管理中心配置要求人员配置:算机专业人员和信息专业人员;计算机配置。事故发生报警信息管理中心事故现场指挥中心通知确认事故类型划分现场区域应急支持?支持保障中心YN据EP开展事故应急行动或交通管制公众通报?Y媒体中心应应急急指指挥挥协协调调中中心心提供信息通知N指挥并监控救援过程更改应急策略?YN事故应急详细报告结束系统应急救援行动运作过程l紧急事件救援的过程是各个部门协同作战,统一调度,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的过程。应急救援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如下问题: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各机构之间的权责交叉;明确各机构的工作流程;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指挥系统不宜过大,层次不宜过多。3.应急救援系统的响应机制 l应急救援系统根据紧急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实行分级响应机制,针对不同的响应级别确定相应的紧急事件通报范围、应急机构启动程度、应急力量的出动和设备及物资的调集规模、疏散范围以及应急总指挥的职位。l紧急事务管理计划将紧急事件等级划分为如下三级:一级紧急情况 必须利用城市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城市的各个部门同城市以外的机构联合起来处理各种紧急情况,通常政府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该级别中,作出主要决定的职责通常是紧急事务管理部门。现场指挥部可在现场作出保护生命和财产以及控制事态所必需的各种决定。解决整个紧急事件的决定,应该由紧急事务管理部门负责。二级紧急情况 需要两个或更多的政府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该事故的救援需要有关部门的协作,并且提供人员、设备或其他资源。该级响应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三级紧急情况 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正常可利用的资源指在该部门权力范围内通常可以利用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力和物力等。必要时,该部门可以建立一个现场指挥部,所需的后勤支持、人员或其他资源增援由本部门负责解决。4 应急救援响应的程序l快速、有序且高效地处理紧急事件需要应急救援系统中各个组织机构的协调努力。紧急事件一旦发生,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响应程序按过程通常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1)警情与响应级别确定 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做出判断,初步确定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2)应急启动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应急中心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成立事放现场等。(3)救援行动 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向应急中心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响应。(4)应急恢复 应急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5)应急结束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事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三、应急救援预案的策划与编制1.应急救援预案的层次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或面临的灾害,为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整体协调以及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可将应急救援预案分为三个层次,即: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及现场预案。综合预案危化预案防洪预案地震专项预案现场预案1现场预案2现场预案3应急救援预案层次图(1)综合预案 阐述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思路等。全面考虑管理者和应急者的责任和义务;说明紧急事件应急救援体系的预防、准备、应急和恢复等过程的关联。综合预案规定了应急体系及文件体系,明确了针对政府综合预案可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底线”。即使对那些没有预料的紧急事件也能起到一般的应急指导作用。(2)专项预案 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事件而制定的。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对应急的形势、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3)现场预案 现场预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而编制的。它是针对特定的事故风险较大的场所或重要防护区域所制定的预案。现场预案是一系列简单行动的过程,对应急救援中的各个方面做出的具体而细致安排,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对现场救援活动的指导性。l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级别 根据可能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我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可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分为如下5种级别:国家级省级市/地区级县、市/社区级企业级(1)I级(企业级)应急救援预案 这类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一个组织(如某个工厂、火车站、仓库、农场、煤气或石油管道加压站/终端站等)的界区之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该区域内。这类事故可能需要投人整个组织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社区(公共区)。(2)II级(县、市/社区级)应急救援预案 这类事故所涉及的影响可扩大到公共区(社区),但可被该县(市、区)或社区的力量,加上所涉及的工厂或工业部门的力量所控制。(3)III级(市/地区级)应急救援预案 这类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或是发生在两个县或县级市管辖区边界上的事故。应急救援需动用地区的力量。(4)IV级(省级)应急救援预案 对可能发生的特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特大危险品运输事故以及属省级特大事故隐患、省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省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它可能是一种规模极大的灾难事故,或可能是一种需要用事故发生的城市或地区所没有的特殊技术和设备进行处理的特殊事故。(5)V级(国家级)应急救援预案 对事故后果超过省、直辖市、自治区边界以及列为国家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设施或场所,应制定国家级应急救援预案。2.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 一个完整的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总预案、程序、说明书和记录四级文件体系。总预案包含对紧急事件的管理政策、应急救援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等内容。l程序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程序内容十分具体(5W1H),其目的是为应急行动提供指南。程序书写要求简洁明了,以确保应急队员在执行应急步骤时不会产生误解。程序格式可以是文字、图表或两者的组合。l程序文件包括:预案概况、预防程序、准备程序、基本应急程序、专项应急程序、恢复程序。l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有的应急程序l准备程序风险评价程序 应急资源和能力评估程序 人员培训程序 演练程序 物资供应与应急设备 记录保存 应急宣传 l基本应急行动程序 报警程序 应急启动程序 通讯联络程序 疏散程序 指挥与控制程序 医疗救援程序 交通管制程序 政府协调程序 公共关系处理程序 应急关闭程序 l专项应急程序 火灾和泄漏事故应急程序 爆炸事故应急程序其他事故应急程序 l恢复程序 事故调查程序 事故损失评价程序 事故现场净化和恢复程序 生产恢复程序 保险索赔程序 应急行动工作制度是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应急管理制度清单:学习、培训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 值班制度 例会制度 救灾物资的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 定期演练、检查制度总结评比制度 应急设备管理制度l应急附件清单:应急机构人员通讯录、组织员工手册、专家名录、技术参考(手册、后果预测和评估模型及有关支持软件等)、应急设备清单、重大危险源登记表、分布图、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疏散路线图、应急力量一览表、分布图、外部援助机构一览表、现场平面图、交通图、通讯联络图、应急程序图 l说明书是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个人使用。例如应急队员职责说明书,应急监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等。l应急行动记录是指在应急行动期间的所做的通讯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3.3.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内容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内容(1 1)厂区基本情况)厂区基本情况 (2 2)周围环境)周围环境(3 3)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4 4)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5 5)报警和通讯联络)报警和通讯联络 (6 6)应急设备与设施)应急设备与设施(7 7)应急计划区)应急计划区 (8 8)应急状态分级)应急状态分级(9 9)保护措施程序)保护措施程序 (1010)关闭程序)关闭程序(1111)信息发布)信息发布 (1212)事故后的恢复程序)事故后的恢复程序(1313)培训与演练)培训与演练 (1414)应急预案的维护)应急预案的维护(1515)记录与报告)记录与报告(1 1)厂区基本情况)厂区基本情况1 1)生产区、生活区和辅助区的划分)生产区、生活区和辅助区的划分2 2)主要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主要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3 3)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4 4)产量、产值、人数等;)产量、产值、人数等;5 5)主要安全设施及其分布。)主要安全设施及其分布。(2 2)周围环境)周围环境1 1)周围气象、气候、地理、地形、地)周围气象、气候、地理、地形、地貌、水文;貌、水文;2 2)周围人口分布;)周围人口分布;3 3)周围重要单位和设施;)周围重要单位和设施;4 4)交通。)交通。(3 3)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组织机构及其职责1 1)明明确确应应急急反反应应组组织织机机构构、参参加加单单位位、人人员员及及其作用及职责;其作用及职责;2 2)明明确确应应急急反反应应总总负负责责人人,以以及及每每一一具具体体行行动动的负责人;的负责人;3 3)列出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列出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4 4)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1 1)确认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确认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2 2)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3 3)划分事故严重度。)划分事故严重度。4 4)导致那些最严重事件发生的过程;)导致那些最严重事件发生的过程;5 5)对对潜潜在在事事故故的的描描绘绘(如如容容器器爆爆炸炸、管管道道破破裂裂、安全阀失灵、火灾等);安全阀失灵、火灾等);6 6)对对泄泄露露物物质质数数量量的的预预测测(有有毒毒、易易燃燃、爆爆炸炸);7 7)对泄露物质扩散的计算(气体或蒸发液体);)对泄露物质扩散的计算(气体或蒸发液体);8 8)有害效应的评估(毒、热辐射、爆炸波);)有害效应的评估(毒、热辐射、爆炸波);9 9)非严重事件可能导致严重事件的时间间隔;)非严重事件可能导致严重事件的时间间隔;1010)如果非严重事件被中止,它的规模如何;)如果非严重事件被中止,它的规模如何;1111)事件之间的联系;)事件之间的联系;1212)每一个事件的后果。)每一个事件的后果。(5 5)报警和通讯联络)报警和通讯联络1 1)报警系统及程序;)报警系统及程序;2 2)报警方式:如电话、广播、警报器等;)报警方式:如电话、广播、警报器等;3 3)与与政政府府主主管管部部门门和和应应急急救救援援机机构构的的通通讯讯、联络方式;联络方式;4 4)紧紧急急通通告告:事事故故、时时间间、地地点点、单单位位、原原因、程度等。因、程度等。(6 6)应急设备与设施)应急设备与设施1 1)下下列列应应急急设设备备的的数数量量、型型号号、存存放放地地点点及及获取方式:获取方式:l 急救设备急救设备l 个体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设备l 通讯设备通讯设备l 检测设备检测设备l 消防设备消防设备 l 维修工具等维修工具等2 2)下列应急机构能力和资源的描述:)下列应急机构能力和资源的描述:l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l公安部门;公安部门;l消防部门;消防部门;l急救部门;急救部门;l医疗卫生部门;医疗卫生部门;l防疫部门;防疫部门;l环保部门;环保部门;l水、电、气供应部门;水、电、气供应部门;l交通运输部门等。交通运输部门等。(7 7)应急计划区)应急计划区包括危险区、缓冲区和安全区。包括危险区、缓冲区和安全区。高危险区高危险区缓冲区域缓冲区域危险区域危险区域减少污染的通道减少污染的通道污染控制线污染控制线安全区域安全区域一般人员禁一般人员禁入区入区净化和限制通过区指挥和准备区(8 8)应急状态分级)应急状态分级1 1)厂内应急厂内应急:后果仅限于企业内,厂内应:后果仅限于企业内,厂内应急预案启动,厂外应急预案待命;急预案启动,厂外应急预案待命;2 2)厂外应急厂外应急:后果超出厂区边界,厂内外:后果超出厂区边界,厂内外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启动。(9)(9)保护措施程序保护措施程序1.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 1)事故初期控制措施)事故初期控制措施(2 2)发布疏散居民的命令)发布疏散居民的命令(3 3)告知避灾路线、负责避灾的机构和负责人、)告知避灾路线、负责避灾的机构和负责人、临时避难场所等临时避难场所等(4 4)对特殊人群(学校、幼儿园、老弱病残)对特殊人群(学校、幼儿园、老弱病残)的保护措施的保护措施(5 5)对特殊设施的保护措施)对特殊设施的保护措施(1010)关闭程序)关闭程序1 1)关闭行动的负责人;)关闭行动的负责人;2 2)设备关闭操作程序;)设备关闭操作程序;3 3)关闭专用工具;)关闭专用工具;4 4)关闭具体操作人员;)关闭具体操作人员;5 5)需关闭设备是否有明显标志;)需关闭设备是否有明显标志;6 6)应关闭的设备明细。)应关闭的设备明细。(1111)信息发布)信息发布1 1)明明确确各各应应急急小小组组在在应应急急过过程程中中对对媒媒体体和和公公众的发言人;众的发言人;2 2)描描述述向向媒媒体体和和公公众众发发布布事事故故应应急急信信息息的的决决定方法;定方法;3 3)信息发布周期。)信息发布周期。(1212)事故后的恢复程序)事故后的恢复程序1 1)明确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的负责人;)明确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的负责人;2 2)明确保护事故现场的方法;)明确保护事故现场的方法;3 3)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4 4)连续检测影响区域的方法;)连续检测影响区域的方法;(1313)培训与演练)培训与演练1 1)制订每年培训、演练计划;)制订每年培训、演练计划;2 2)培培训训演演练练目目的的:测测试试预预案案的的有有效效性性、检检验验应应急设备、确保应急人员熟悉他们的职责和任务;急设备、确保应急人员熟悉他们的职责和任务;3 3)培培训训内内容容:危危险险特特征征、报报告告、报报警警、疏疏散散、防护、急救和抢险等。防护、急救和抢险等。4 4)培培训训要要求求:针针对对性性、定定期期性性、真真实实性性、全全员员性。性。5 5)通过对应急人员培训,确保合格者上岗)通过对应急人员培训,确保合格者上岗(1414)应急预案的维护)应急预案的维护1 1)明确每项计划更新、维护的负责人;)明确每项计划更新、维护的负责人;2 2)描述每年更新和修订应急预案的方法;)描述每年更新和修订应急预案的方法;3 3)根据演练、检测结果完善应急计划。)根据演练、检测结果完善应急计划。(1515)记录与报告)记录与报告1 1)培训记录;)培训记录;2 2)演练记录;)演练记录;3 3)修改记录。)修改记录。4.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原理l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预案的编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预案编制小组成立到预案的实施,要经历一个多步骤的工作过程,其编制过程可以依照戴明PDCA管理模式进行,原理图如图所示。l整个编制过程按照PDCA,即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模式运行。预案评审检查实施预案编制预案策划培训演练成立编制小组信息收集危险分析与应急资源和能力评估l(1)预案策划的主要工作包括:组建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确定应急方针政策;搜集应急信息资料;危险分析;应急资源及应急财力评估;紧急事件预防方案策划;紧急事件处置方案策划;紧急事件恢复方案策划。(2)预案编制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风险评价与应急资源和能力评估的结果,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此外,预案编制时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已有的应急救援预案,以最大可能减少工作量和避免应急救援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并确保与其他相关应急救援预案的协调一致。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确定预案的文件结构体系;了解组织其他的管理文件,保持预案文件与其兼容;编写预案文件;预案审核发布。(3)预案检查实施 预案编制发布后,要对预案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实施,查找不足之处,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预案宣传;应急培训;应急演练;查找不足。(4)预案评审实施 为保证应急救援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应急救援预案必须经过评审,包括组织内部评审和专家评审,必要时请求上级应急机构进行评审。此阶段,要按有关规定和组织的实际情况,由最高管理者主持进行,评审预案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对为满足组织应急要求需实施的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针对重要、共性问题制定整改计划。预案评审的内容如下:预案制定是否建立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之上;应急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是否明确;应急运行机制是否可行;基本的应急程序是否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毕竟是在事前根据对危险源的评价或事故的预测结果为依据编制的,假定的情况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预案的可行性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获知。组织的运行系统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危险源的状况就会有所改变,因此要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并且及时培训相关人员。预案修订的依据是:预案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危险设施和危险物质发生变化的情况;组织机构或人员发生变化;救援技术的改进。要点提示:预案的编制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要定期对预案进行评审,保持预案的持续改进并及时更新。在组织出现下列情况时要对预案进行重新策划改进:应急演练之后;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及新工艺之后;人员变更之后;相关法规政策变更之后;发现新的危险状况之后。四、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l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发布后,并不能保证个人、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有效地对实际发生的紧急事件做出响应。要使预案在应急行动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还必须对组织内员工和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对预案进行演练,让他们掌握应急知识和技能。应急培训和演练的基本任务: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能力;提高及时营救伤员的能力;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的培训;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1.应急培训 组织应让所有有关的人员接受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掌握必要的防灾和应急知识,以减少事故的损失。通过培训,可以发现应急救援预案的不足和缺陷,并在实践中加以补充和改进;通过培训,可以使事故涉及到的人员包括应急队员、事故当事人等都能了解一旦发生事故,他们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如何协调各应急部门人员的工作等。组织应急管理小组在培训之前应充分析应急培训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建立培训程序以及评价培训效果。2.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是指来自多个机构、组织或群体的人员针对假设事件,执行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各自职责和任务的排练活动,是检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好度量标准,是评价应急救援预案准确性的关键措施,演练的过程也是参演和参观人员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及规章都对此项工作有相应的规定。应急演练的目的是:验证应急救援预案的整体或关键性局部是否可能有效的付诸实施;验证预案在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事件方面所具备的适应性;找出预案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确保建立和保持可靠的通讯联络渠道;检查所有有关组织是否已经熟悉并履行了他们的职责;检查并提高应急救援的启动能力。应急演练检验应急准备发挥的作用:评估组织应急准备状态,发现并及时修订应急救援预案、执行程序、行动核查表中的缺陷和不足;评估组织重大事故应急能力,识别资源需求,澄清相关机构、组织和人员的职责,改善不同机构、组织和人员的协调问题。检查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救援预案、执行程序和实际操作技能,评估应急培训效果,分析培训需求;进一步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促进公众、媒体对应急救援预案的理解,争取他们对应急工作的支持。通过演练,可以具体检验如下项目:在紧急事件期间通讯是否正常;人员是否安全撤离;应急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救援;配置的器材和人员数目是否与紧急事件规模匹配;救援装备能否满足要求;一旦有意外情况,是否具有灵活性;现实情况是否与预案制定时相符。3 演练的类型应急演练方法: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一)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是指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练活动。桌面演练的主要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主要目的是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桌面演练一般仅限于有限的应急响应和内部协调活动,应急人员主要来自本地应急组织,事后一般采取口头评论形式收集参演人员的建议,并提交一份简短的书面报告,总结演练活动和提出有关改进应急响应工作的建议。桌面演练方法成本较低,主要用于为功能演练和为全面演练做准备。(二)功能演练 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功能演练一般在应急指挥中心举行,并可同时开展现场演练,调用有限的应急设备,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例如,指挥和控制功能的演练,其目的是检测、评价多个政府部门在紧急状态下实现集权式的运行和响应能力,演练地点主要集中在若干个应急指挥中心或现场指挥部举行,并开展有限的现场活动,调用有限的外部资源。(三)全面演练 全面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全面演练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并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练,以检验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与功能演练类似,演练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确定演练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制定工作的进展情况;(2)本辖区面临风险的性质和大小;(3)本辖区现有应急响应能力;(4)应急演练成本及资金筹措状况;(5)有关政府部门对应急演练工作的态度;(6)应急组织投入的资源状况;(7)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有关应急演练的规定。无论选择何种演练方法,应急演练方案必须与辖区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需求和资源条件相适应。4、演练的参与人员 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1.参演人员;2.控制人员;3.模拟人员;4.评价人员;5.观摩人员在演练过程中都应佩带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符。(一)参演人员演员 参演人员是指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做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参演人员所承担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1)救助伤员或被困人员;(2)保护财产或公众健康;(3)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4)与其他应急人员协同处理重大事故或紧急事件。(二)控制人员导演 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控制人员根据演练方案及演练计划的要求,引导参演人员按响应程序行动,并不断给出情况或消息,供参演的指挥人员进行判断、提出对策。其主要任务包括:(1)确保规定的演练项目得到充分的演练,以利于评价工作的开展;(2)确保演练活动的任务量和挑战性;(3)确保演练的进度;(4)解答参演人员的疑问,解决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5)保障演练过程的安全。(三)模拟人员替身演员 模拟人员是指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和服务部门的人员,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其主要任务包括:(1)扮演、替代正常情况或响应实际紧急事件时应与应急指挥中心、现场应急指挥所相互作用的机构或服务部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机构或服务部门并不参与此次演练。(2)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气象条件、模拟泄漏等。(3)模拟受害或受影响人员。(四)评价人员审查员评价人员是指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主要任务包括:(1)观察参演人员的应急行动,并记录其观察结果;(2)在不干扰参演人员工作的情况下,协助控制人员确保演练按计划进行。(五)观摩人员观众 观摩人员是指来自有关部门、外部机构以及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5、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由于应急演练是由许多机构和组织共同参与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因此,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或领导小组)是成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关键。策划小组应由多种专业人员组成,包括来自消防、公安、医疗急救、应急管理、市政、学校、气象部门的人员,以及新闻媒体、企业、交通运输单位的代表等,必要时,军队、核事故应急组织或机构也可派出人员参与策划小组。为确保演练的成功,参演人员不得参与策划小组,更不能参与演练方案的设计。综合性应急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与基本任务l演练准备:1.确定演练日期 2.确定演练目标和演示范围 3.编写演练方案 4.确定演练现场规则 5.指定评价人员 6.安排后勤工作 7.准备和分发评价人员工作文件 8.培训评价人员9.讲解演练方案与演练活动 l演练实施:10.记录参演组织的演练表现l演练总结:11.评价人员访谈演练参与人员 12.汇报与协商 13.编写书面评价报告 14.演练参与人员自我评价 15.举行公开会议 16.通报不足项17,编写演练总结报告 18.评价和报告补救措施 19.追踪整改项的纠正 6、演练结果的评价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的效果作出评价,提交演练报告,并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划分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一)不足项 不足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或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护公众的安全与健康。不足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最有可能导致不足项的应急预案编制要素包括:职责分配,应急资源,警报、通报方法与程序,通讯,事态评估,公众教育与公共信息,保护措施,应急人员安全和紧急医疗服务等。(二)整改项 整改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整改项应在下次演练中予以纠正。两种情况下,整改项可列为不足项:一是某个应急组织中存在两个以上整改项,共同作用可影响保护公众安全与健康能力的;二是某个应急组织在多次演练过程中,反复出现前次演练发现的整改项问题的。(三)改进项 改进项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改进项不同于不足项和整改项,它不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必一定要求予以纠正。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