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综合管理知识要点

上传人:xu****iu 文档编号:240748546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应急综合管理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卫生应急综合管理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卫生应急综合管理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应急综合管理卫生应急综合管理知知 识识 要要 点点 12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基 本本 概概 念念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在我国,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制,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3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原则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应急工作的“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法制。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预防和准备、监测和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反应、善后处理。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一般(级)、和四级。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一)以事件的表现形式分类 1、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一定人群中,当病例数累计达到规定预警时所形成的事件。例如: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中毒(食物中毒、职业中毒)、预防接种反应、菌种、毒株丢失等,以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当环境危害因素达到规定预警值时形成的事件,病例为事后发生,也可能无病例。例如:生物、化学、核和辐射事件(发生事件是时尚未出现病例)。7卫生应急的基本概念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出现后,采取相应的监测、预测、预警、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措施,及时对产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因素进行预防和对已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控制;同时,对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实施紧急的医疗卫生救援,以减少其对社会政治、经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危害。8我国卫生应急工作的特点(1)卫生应急工作的首要目标是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尽可能地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初期。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做好日常的卫生应急准备工作,如建立完善预案体系、组建训练有素的综合性卫生应急队伍、建立灵敏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强化日常卫生应急准备、提高预测预警和快速有效处置能力、促进现场流行病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提高等。卫生应急工作必须符合我国的基本卫生国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调动相关卫生资源、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动员全社会参与,及时有效地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9我国卫生应急工作的特点(2)卫生应急机制和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要加强监测信息网络、实验室检测、基础建设等硬件建设;另一方面,更要依靠科学,以人为本,加强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依法开展卫生应急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卫生应急机制的建设和卫生应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依靠科学、依靠专业队伍、依靠全社会和群众开展卫生应急。10我国卫生应急工作的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要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公共事件对健康造成影响的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事件并需要卫生应急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对公众健康危害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卫生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根据职责和预案规定,做好物资技术储备、人员培训演练、监测预警等工作。全面响应、保障健康。突发公共事件,涉及人数众多,常常遇到的不单是某一类疾病,而是疾病和心理因素复合危害,而且还有迅速蔓延的特点,所以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理中,疾病控制、医疗救治等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下,在其他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协同开展工作。11我国卫生应急工作的原则(2)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立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需要开展卫生应急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作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和卫生应急处理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理提供先进、完备的科技保障。地方和军队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有效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组织、动员公众广泛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理工作。12卫生行政部门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职责(1)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实施应急控制措施。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开展督导检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13卫生行政部门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职责(2)发布信息与通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经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或公告;向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军队有关部门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对涉及跨境的疫情线索,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向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新发现的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组织力量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并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普及卫生知识。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知识宣教,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进行事件评估。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14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职能(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本单位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发生突发事件后,医疗卫生机构要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和安排,开展应急处理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实施政府卫生防病职能的专业机构,是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组织实施卫生防病工作的技术保障部门。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中,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负责突发事件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对有关人员采取观察和隔离措施,采集病人和环境标本,环境和物品的卫生学处理等),开展病因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加强疾病和健康监测。履行公共卫生技术服务职责。15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职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国家、省、市(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事件的报 告、咨询和监督;健全和完善应急报告网络和制度。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机构负责突发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后,须尽快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受累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现场预防控制措施。现场和实验室检测:开展病因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按有关技术规范采集适量的病人和环境标本,送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原因。医学观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提出对重点受累人群采取医学观察等预防控制措施的意见或建议。公共卫生信息网建设与维护:按照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设置的要求,配置必需的设施和设备,建立和完善信息的报告、存储、分析、利用和反馈系统;确保日常监测和预警工作的正常运行。16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职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与国际交流:开展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诊断试剂、疫苗、消毒方法、医疗卫生防护用品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国际合作,加快病源查寻和病因诊断。技术标准和规范制订: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参与起草制订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技术和业务培训: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体负责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培训;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对辖区内医院和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信息网络管弹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对重点涉外机构或单位发生的疫情,由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管理和检查指导。疾控中心基本职能:疾控中心基本职能: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势;势;势;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理及其效果评价;理及其效果评价;理及其效果评价;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1718突发事件的报告管理如何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内容 事件信息: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初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 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21报告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如何报告?-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如何报告?-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国境口岸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互相通报。22信息发布 传染病疫情信息如何公布?-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准确。23预案管理 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传染病的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任务与职责;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的分级以及相应的应急工作方案;传染病预防、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用。24传染病疫情控制与管理(1)对传染病病人有哪些管理措施?l对传染病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其中,隔离病人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它是将处于传染期内的病人安置于一定的场所,使其不与健康者或其他病人接触,以减少引起新感染者的机会。隔离期限应根据该种传染病的传染期来确定。l对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应当尽早采取隔离措施。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应分开安置。原则上不设陪护,不得探视。在对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隔离期间,被隔离人员享有哪些权利?l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25传染病疫情控制与管理(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政府可采取紧急措施?l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必要时,报经批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紧急措施: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听课;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26传染病疫情控制与管理(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采取的措施?l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l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l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27传染病疫情控制与管理(4)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疫区的宣布、检疫和封锁有哪些规定?l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l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但是,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者封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定。疫区封锁的解除由什么部门决定并宣布?l疫区封锁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28传染病疫情控制与管理(5)在交通工具上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该如何处理?l在火车、公共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上发现根据卫生部的规定需要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其负责人应当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点,并向交通工具的营运单位报告。交通工具的前方停靠点和营运单位应当立即向交通工具运营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如何处置?l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经消毒可以使用的,应当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出售和运输。29传染病疫情控制与管理(6)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现场控制措施有哪些?l积极组织救治病人,隔离传染源;l追踪密切接触者,根据需要分别进行隔离、留验、医学观察和健康随访;l根据疫情规模和危害程度,确定疫点、划分疫区;l采取消杀灭等卫生处理方法,切断传播途径;l根据疾病的特点,采取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宣传教育等方法保护易感人群。核实确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与样品采集、人群健康评价、控制措施制定、医疗救援、监督执法等。30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1)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菌种、毒种的管理有哪些规定?l国家建立传染病菌种、毒种库。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实行分类管理制度。l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传染病防治法对尸体卫生处理规定有哪些?l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患其他传染病死亡的,必要时,应当将尸体进行卫生处理后火化或者按照规定深埋。l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必要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告知死者家属。31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2)传染病防治法对卫生行政人员执行职务时如何要求?l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不少于两人,并出示执法证件,填写卫生执法文书。卫生执法文书经核对无误后,应当由卫生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的,卫生执法人员应当注明情况。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应履行的监督检查职责有哪些?l对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履行本法规定的传染病防治职责进行监督检查;l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32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3)l对采供血机构的采供血活动进行监督检查;l对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及其生产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对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以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进行监督检查;l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进行监督检查;l对公共场所和有关单位的卫生条件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l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传染病防治重大事项的处理。33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4)医疗机构应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履行哪些义务?l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l医疗机构拒绝提供医疗救护的,患者可以向其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控告,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4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5)街道、乡镇以及居民委员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发挥哪些作用?l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街道、乡镇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力量,团结协作,协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向居民、村民宣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3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规定(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什么措施?l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尽快转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是如何要求的?l及时、准确、全面、注意保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卫生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哪些措施?l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3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规定(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l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l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l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l对易感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什么服务?l医疗救护;l现场救援;l技术调查;l必要时将病人转送到指定医疗机构。3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规定(3)l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什么叫人员避险原则?l在突发事件时,为防治即将到来的危险发生在居民身边,专业应急人员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经过对事件的危险性评估,发现社区的脆弱性环节,迅速找到易感人群,并将危险及时如实地告诉群众,动员群众隔离风险或进行转移,以回避危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的生命损失。3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规定(4)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哪些物资储备?l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措施主要有哪些?l处置伤病员;l公共卫生管理,有助于防止疫情的蔓延或发生;l稳定群众情绪;l寻求合作与援助;l突发事件平息后的工作。发生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初,最紧迫的任务是?l对伤病员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救治。39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应急保障:主要有各种卫生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队伍、装备、物资、信息和经费保障,培训、演练等工作制度。监测预警与报告: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预警、信息报告与网络管理等工作制度。现场处置:主要有现场专业医疗救援、现场检伤分类、现场调查和处理、个人防护、现场卫生学评价、监督检查等工作制度。实验室检测: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检测、报告、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安全等工作制度。信息发布与通报:主要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信息通报等工作制度。风险沟通与健康教育:主要有风险沟通、公众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工作制度。卫生评估:主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各阶段进行评估。40LOREM IPSUM DOLOR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条件?l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被消除;l最后一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社区(乡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技术机构是?l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是社区(乡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技术机构。41LOREM IPSUM DOLOR国家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及报告网络体系包括哪些?l包括法定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症状监测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出入境口岸卫生检疫、监测网络以及全国统一的举报电话等。卫生应急应对评估的目的是什么?l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各个环节和效果的评估,总结经验与教训,修订、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技术方案,为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服务。42卫生应急评估卫生应急应对评估的内容有哪些?l应急准备和保障评估:对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应急队伍组建和人员培训、应急物资储备和装备进行评估。l应急处置措施评估:按进程完成初步评估、进程评估、终结评估,主要对事件处置的及时性、处置措施的有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以及负面效应进行评估。l危害及处置效果评估:主要包括引起事件的危害因素是否得到控制和消除;对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公众健康的危害、社会和经济影响的评估及预测。43卫生应急评估卫生应急应对评估的工作流程与步骤?l制定评估计划与实施方案:包括评估目的、内容、方式及组织分工等内容。l评估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评估计划和方案的培训。l评估实施:根据计划要求对每项评估内容核实判断,做出评估意见和建议。l评估总结:写出评估报告,包括时间、人员组成、内容及结果、意见和建议。l评估报告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44应急演练评估卫生应急演练结束后,对资料进行汇总,并通过调查问卷、集体座谈等形式了解演练的针对性和效果。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l主要有演练项目概况,演练项目内容、时间、参加人员及投入等;l演练的效果;l演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的建议等。45应急装备管理卫生应急装备和物品可按用途分为哪几类?l通用性保障类和专业工作类。主要包括:个人生活用品(携行)、后勤保障装备、通讯装备、办公装备、徽章标志和交通装备等。l专业类工作装备和物品。根据重大灾害、传染病、中毒、核和辐射等不同事件类别配备,主要包括:防护装备,标本采集保存运送类装备,现场快速鉴定、诊断、检测装备,现场调查和处置类装备,药品器材。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形式有哪些?l实物储备l计划储备l资金储备l信息储备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