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生产工艺

上传人:油** 文档编号:240727650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霉素生产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青霉素生产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青霉素生产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霉素生产工艺青霉素生产工艺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菌种菌种发酵工艺流程发酵工艺流程培养基培养基发酵培养控制发酵培养控制提取精制提取精制2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青霉素(Penicillin)又称盘尼西林,是人类发现的又称盘尼西林,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也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抗生素。第一种抗生素,也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抗生素。青霉素是青霉素是-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一类,是分子中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一类,是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系列生长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系列生长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3青霉素的化学结构青霉素的化学结构 青霉素是青霉素是-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一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一类,具有类,具有-内酰胺环结构;是分子中含内酰胺环结构;是分子中含有有青霉素母核(青霉素母核(青霉烷青霉烷)的多种化合物)的多种化合物的总称。的总称。分子结构球棍模型分子结构球棍模型-内酰胺环内酰胺环6-氨基青霉烷酸氨基青霉烷酸4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5青霉素制备的一般流程图青霉素制备的一般流程图菌种菌种孢子制备孢子制备种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发酵发酵液预处理及种子加滤发酵液预处理及种子加滤提取及精制提取及精制成品检验成品检验成品包装成品包装前体前体发酵阶段发酵阶段提取精制提取精制6菌种菌种 目前国内青霉素生产菌按其在深层培目前国内青霉素生产菌按其在深层培养中菌丝的形态分为丝状菌和球状菌两种,养中菌丝的形态分为丝状菌和球状菌两种,根据丝状菌产生孢子的颜色又分为黄孢子根据丝状菌产生孢子的颜色又分为黄孢子丝状菌和绿孢子丝状菌,常用菌种为绿孢丝状菌和绿孢子丝状菌,常用菌种为绿孢子丝状菌,如子丝状菌,如产黄青霉素产黄青霉素。7菌种菌种 青霉素最初生产菌为音符型青霉菌,生青霉素最初生产菌为音符型青霉菌,生产能力仅为几十个单位,不能满足工业生产能力仅为几十个单位,不能满足工业生产需要。后来发现适合深层培养的新菌种产需要。后来发现适合深层培养的新菌种产黄青霉,生产能力产黄青霉,生产能力100U/ml100U/ml,经不断,经不断诱变选育,目前平均生产能力诱变选育,目前平均生产能力66000-66000-70000U/ml70000U/ml,国际最高生产能力已超,国际最高生产能力已超100000U/ml100000U/ml。8青霉素产生菌的生长过程青霉素产生菌的生长过程分生孢子发芽期分生孢子发芽期菌丝繁殖期菌丝繁殖期脂肪粒形成期脂肪粒形成期脂肪粒减少,小空孢脂肪粒减少,小空孢大空孢大空孢自溶自溶菌丝生长期菌丝生长期青霉素分泌期青霉素分泌期菌丝自溶期菌丝自溶期914期为菌丝生长期,期为菌丝生长期,3期的菌体适宜为种期的菌体适宜为种子。子。45期为生产期,生产能力最强,通过工期为生产期,生产能力最强,通过工程措施,延长此期,获得高产。程措施,延长此期,获得高产。在第六期到来之前结束发酵。在第六期到来之前结束发酵。10青霉素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分为青霉素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分为菌体生长、青霉菌体生长、青霉素合成和菌体自溶素合成和菌体自溶三个阶段。三个阶段。菌体生长阶段菌体生长阶段:发酵培养基接种后生产菌在合:发酵培养基接种后生产菌在合适的环境中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即开始发育、适的环境中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即开始发育、生长和繁殖,直至达到菌体的临界浓度。生长和繁殖,直至达到菌体的临界浓度。青霉素合成阶段青霉素合成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合成青霉素,:这个阶段主要合成青霉素,青霉素的生产速率达到最大,并一直维持到青青霉素的生产速率达到最大,并一直维持到青霉素合成能力衰退。在这个阶段,菌体重量有霉素合成能力衰退。在这个阶段,菌体重量有所增加,但产生菌的呼吸强度一般无显著变化。所增加,但产生菌的呼吸强度一般无显著变化。菌体自溶阶段菌体自溶阶段:这个阶段菌体衰老,细胞开始:这个阶段菌体衰老,细胞开始自溶,合成青霉素能力衰退,青霉素生产速率自溶,合成青霉素能力衰退,青霉素生产速率下降,氨基氮增加,下降,氨基氮增加,PHPH上升。上升。11丝状菌三级丝状菌三级发酵工艺流程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冷冻管(25C25C,孢子培养,孢子培养,7 7天)天)斜面母瓶斜面母瓶(25C25C,孢子培养,孢子培养,7 7天)天)大米孢子(大米孢子(26C26C,种子培养,种子培养56h56h)一级种子培养液(一级种子培养液(27C27C,种子培养,种子培养,24h24h)二级种子培养液二级种子培养液(2726C,2726C,发酵发酵,7,7天)天)发酵液。发酵液。12青霉素发酵过程青霉素发酵过程青霉素发酵时,青霉素生产菌在青霉素发酵时,青霉素生产菌在合适的培养基、合适的培养基、PHPH、温度和通气搅拌温度和通气搅拌等发酵条件下进行生长并合成青霉素。等发酵条件下进行生长并合成青霉素。发酵开始前,有关设备和培养基(主要是碳源、氮源、发酵开始前,有关设备和培养基(主要是碳源、氮源、前体和无机盐等)必须先经过前体和无机盐等)必须先经过灭菌灭菌,后接入种子。,后接入种子。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通气和搅拌,维持一定的罐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通气和搅拌,维持一定的罐温和罐压,在发酵过程中往往要加入温和罐压,在发酵过程中往往要加入泡沫剂泡沫剂,假如酸,假如酸碱控制发酵液的碱控制发酵液的PHPH,还需要间歇或连续的加入葡萄糖,还需要间歇或连续的加入葡萄糖及铵盐等化合物以补充及铵盐等化合物以补充碳源及氮源碳源及氮源,或补进其他料液,或补进其他料液和前体等以促进青霉素的生产。和前体等以促进青霉素的生产。13青霉素的发酵青霉素的发酵发酵工艺控制:发酵工艺控制:1.基质浓度基质浓度2.培养基成分的控制培养基成分的控制3.温度温度4.pH值、溶氧值、溶氧5.菌丝状态菌丝状态6.泡沫的控制泡沫的控制14发酵工艺控制发酵工艺控制 1.基质浓度基质浓度:在发酵过程中,常常因为前期基质量浓度过在发酵过程中,常常因为前期基质量浓度过高,对生物合成酶系产生阻遏或对菌丝生长产生高,对生物合成酶系产生阻遏或对菌丝生长产生抑制(如葡萄糖的阻遏和抑制抑制(如葡萄糖的阻遏和抑制,苯乙酸的生长抑苯乙酸的生长抑制)制),而后期基质浓度低限制了菌丝生长和产物合而后期基质浓度低限制了菌丝生长和产物合成成。所以,所以,在青霉素发酵中通常采用补料分批操在青霉素发酵中通常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作法,以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以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15发酵工艺控制发酵工艺控制2.培养基成分的控制培养基成分的控制:A.碳源:碳源:发酵中常用乳酸或葡萄糖。发酵中常用乳酸或葡萄糖。乳糖最为便宜,但因货源较少,很多国家采用葡乳糖最为便宜,但因货源较少,很多国家采用葡萄糖代替。但当葡萄糖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会过萄糖代替。但当葡萄糖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会过分加速菌体的呼吸,以至培养基中的溶解氧不能满分加速菌体的呼吸,以至培养基中的溶解氧不能满足需要,使一些中间代谢物不能完全氧化而积累在足需要,使一些中间代谢物不能完全氧化而积累在菌体或培养基中,导致菌体或培养基中,导致pH下降,影响某些酶的活性,下降,影响某些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目前普遍采用淀粉的酶水解产物,葡萄糖化液流目前普遍采用淀粉的酶水解产物,葡萄糖化液流加,以降低成本。加,以降低成本。16发酵工艺控制发酵工艺控制B.氮源:氮源:主要有机氮源为玉米浆、棉籽饼粉、花主要有机氮源为玉米浆、棉籽饼粉、花生饼粉、酵母粉、蛋白胨等。生饼粉、酵母粉、蛋白胨等。玉米浆为较理想的氮源,含固体量少,有利玉米浆为较理想的氮源,含固体量少,有利于通气及氧的传递,因而利用率较高。于通气及氧的传递,因而利用率较高。有机氮源还可以提供一部分有机磷,供菌体有机氮源还可以提供一部分有机磷,供菌体生长。无机氮如硝酸盐、尿素、硫酸铵等可适量生长。无机氮如硝酸盐、尿素、硫酸铵等可适量使用。使用。17发酵工艺控制发酵工艺控制C.无机盐:无机盐:碳酸钙用来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杂酸,并控制发酵碳酸钙用来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杂酸,并控制发酵液的液的pH值值为菌体提供营养的无机磷源一般采用磷酸二氢钾。为菌体提供营养的无机磷源一般采用磷酸二氢钾。另外加入硫代硫酸钠或硫酸钠以提供青霉素分子中所另外加入硫代硫酸钠或硫酸钠以提供青霉素分子中所需的硫。需的硫。铁离子对青霉素有毒害作用,应严格控制发酵液中铁铁离子对青霉素有毒害作用,应严格控制发酵液中铁含量在含量在30ug/mL以下。现在还有一些工厂采用铁罐发酵,以下。现在还有一些工厂采用铁罐发酵,在发酵过程中铁离子便逐渐进入发酵液;发酵时间愈长,在发酵过程中铁离子便逐渐进入发酵液;发酵时间愈长,则铁离子愈多。铁离子在则铁离子愈多。铁离子在50g/ml以上便会影响青霉素的以上便会影响青霉素的合成。所以青霉素的发酵罐采用不锈钢制造为宜。合成。所以青霉素的发酵罐采用不锈钢制造为宜。18发酵工艺控制发酵工艺控制D.前体:前体:前体的加入是青霉素发酵的关键问题之一。前体的加入是青霉素发酵的关键问题之一。添加苯乙酸或者苯乙酰胺,可以借酰基转移的作用,添加苯乙酸或者苯乙酰胺,可以借酰基转移的作用,将苯乙酸转入青霉素分子,提高青霉素将苯乙酸转入青霉素分子,提高青霉素G的生产强度。的生产强度。但苯乙酸对发酵有影响,一般以苯乙酰胺较好。但苯乙酸对发酵有影响,一般以苯乙酰胺较好。也有采用苯乙酸月桂醇酯,其优点是在发酵中月桂醇也有采用苯乙酸月桂醇酯,其优点是在发酵中月桂醇酯水解,苯乙酸结合进青霉素成品。而月桂酸作为细菌营酯水解,苯乙酸结合进青霉素成品。而月桂酸作为细菌营养剂及发酵液消沫剂,且其毒性比苯乙酸小,但价格较贵。养剂及发酵液消沫剂,且其毒性比苯乙酸小,但价格较贵。前体要在发酵开始前体要在发酵开始20h后加入,并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后加入,并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控制在控制在50g/ml左右。前体用量大于左右。前体用量大于0.1%时,青霉素的生时,青霉素的生物合成均下降。所以一般发酵液中前体浓度以始终维持在物合成均下降。所以一般发酵液中前体浓度以始终维持在0.1%为宜。为宜。19发酵工艺控制发酵工艺控制3.温度温度:青霉素发酵的最适温度随所用菌株的不同可青霉素发酵的最适温度随所用菌株的不同可能稍有差别能稍有差别,但一般认为应在但一般认为应在25C左右。温度过左右。温度过高将明显降低发酵产率高将明显降低发酵产率,同时增加葡萄糖的维持同时增加葡萄糖的维持消耗消耗,降低葡萄糖至青霉素的转化率。对菌丝生降低葡萄糖至青霉素的转化率。对菌丝生长和青霉素合成来说长和青霉素合成来说,最适温度不是一样的最适温度不是一样的,一般一般前者略高于后者前者略高于后者,故有的发酵过程在菌丝生长阶段故有的发酵过程在菌丝生长阶段采用较高的温度,以缩短生长时间采用较高的温度,以缩短生长时间,到达生产阶段到达生产阶段后便适当降低温度后便适当降低温度,以利于青霉素的合成。以利于青霉素的合成。20发酵工艺控制发酵工艺控制4.pH值、溶氧值、溶氧:pHpH值:青霉素发酵的最适值:青霉素发酵的最适pH pH 值一般认为在值一般认为在6.87.2 左右左右,应尽量避免应尽量避免 pH pH 值超过值超过7.07.0。因为青霉素在碱性条。因为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件下不稳定,容易加速其水解。容易加速其水解。溶氧溶氧:对于好氧的青霉素发酵来说对于好氧的青霉素发酵来说,溶氧浓度是影响发溶氧浓度是影响发酵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溶氧浓度降到酵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溶氧浓度降到30%30%饱和度以下饱和度以下时时,青霉素产率急剧下降青霉素产率急剧下降,低于低于10%10%饱和度时饱和度时,则造成不可逆则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溶氧浓度过高的损害。溶氧浓度过高,说明菌丝生长不良或加糖率过低说明菌丝生长不良或加糖率过低,造成呼吸强度下降造成呼吸强度下降,同样影响生产能力的发挥。同样影响生产能力的发挥。在罐的夹层或蛇管中需通冷却水以维持一定罐温。在罐的夹层或蛇管中需通冷却水以维持一定罐温。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需不断通无菌空气和搅拌,以维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需不断通无菌空气和搅拌,以维持一定罐压或溶氧。持一定罐压或溶氧。215.菌丝状态:菌丝状态:菌丝浓度:发酵过程中必须控制菌丝浓度不超过菌丝浓度:发酵过程中必须控制菌丝浓度不超过临界菌临界菌体浓度体浓度,从而使氧传递速率与氧消耗速率在某一溶氧水从而使氧传递速率与氧消耗速率在某一溶氧水平上达到平衡。平上达到平衡。菌丝生长速度:在葡萄糖限制生长的条件下,当比生长菌丝生长速度:在葡萄糖限制生长的条件下,当比生长速率低于速率低于0.015h-10.015h-1时,比生产速率与比生长速率成正比。时,比生产速率与比生长速率成正比。因此因此,要在发酵过程中达到并维持最大比生产速率要在发酵过程中达到并维持最大比生产速率,必必须使比生长速率不低须使比生长速率不低0.015h-10.015h-1。菌丝形态:青霉素产生菌分化主要呈丝状生长和结球生菌丝形态:青霉素产生菌分化主要呈丝状生长和结球生长两种形态。在丝状菌发酵中长两种形态。在丝状菌发酵中,控制菌丝形态使其保持控制菌丝形态使其保持适当的分支和长度适当的分支和长度,并避免结球并避免结球,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是获得高产的关键要素之一。而在球状菌发酵中要素之一。而在球状菌发酵中,使菌丝球保持适当大小使菌丝球保持适当大小和松紧和松紧,并尽量减少游离菌丝的含量并尽量减少游离菌丝的含量,也是充分发挥其也是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的关键素之一。生产能力的关键素之一。22发酵工艺控制发酵工艺控制6.泡沫的控制泡沫的控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泡沫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泡沫,可以用天然油脂可以用天然油脂,如豆油、如豆油、玉米油等或用化学合成消泡剂玉米油等或用化学合成消泡剂“泡敌泡敌”来消泡。来消泡。应当控制其用量并要少量多次加入应当控制其用量并要少量多次加入,尤其在发酵前期尤其在发酵前期不宜多用不宜多用,否则会影响菌体的呼吸代谢否则会影响菌体的呼吸代谢。加消沫剂控制泡沫,必要时还加入酸、碱以调节发酵加消沫剂控制泡沫,必要时还加入酸、碱以调节发酵液的液的pHpH。23染染菌菌处处理理 染菌是发酵工业长期以来不能彻底解决染菌是发酵工业长期以来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染菌问题就成了发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染菌问题就成了发酵工业的工作重点之一。要解决染菌问题酵工业的工作重点之一。要解决染菌问题首要问题就是要能检测出是否染菌。首要问题就是要能检测出是否染菌。染菌通常通过三个途径发现:无菌试验,染菌通常通过三个途径发现:无菌试验,发酵液直接镜检,发酵液的生化分析。其发酵液直接镜检,发酵液的生化分析。其中无菌试验是判断染菌的主要依据。中无菌试验是判断染菌的主要依据。24染染菌菌的的处处理理染菌在发酵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可能发生,下面就染菌在发酵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可能发生,下面就各个不同的阶段的染菌情况和处理办法一一说明。各个不同的阶段的染菌情况和处理办法一一说明。种子培养期染菌种子培养期染菌发酵前期染菌发酵前期染菌发酵中期染菌发酵中期染菌发酵后期染菌发酵后期染菌 25染染菌菌的的处处理理种子培养期染菌种子培养期染菌种子培养主要是生长繁殖菌体。此时菌体浓种子培养主要是生长繁殖菌体。此时菌体浓度低,培养基营养丰富,因此容易染菌。种子培度低,培养基营养丰富,因此容易染菌。种子培养期染菌,带进发酵罐中的危害极大,应严格控养期染菌,带进发酵罐中的危害极大,应严格控制种子污染。当发现种子受污染后均应灭菌后弃制种子污染。当发现种子受污染后均应灭菌后弃去,并对种子罐、管道进行检查和彻底灭菌。去,并对种子罐、管道进行检查和彻底灭菌。返返回回26染染菌菌的的处处理理发酵前期染菌发酵前期染菌发酵前朗主要是菌体生长繁殖,代谢产物生成发酵前朗主要是菌体生长繁殖,代谢产物生成很少,染菌后杂菌容易繁殖,与生产菌争夺营养很少,染菌后杂菌容易繁殖,与生产菌争夺营养成分和氧分,严重干扰生产菌的生长繁殖和产物成分和氧分,严重干扰生产菌的生长繁殖和产物的生成,因此要特别注意发酵前期的染菌。当发的生成,因此要特别注意发酵前期的染菌。当发酵前期染菌时,由于营养成分消耗不多,能耗也酵前期染菌时,由于营养成分消耗不多,能耗也不大,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应迅速重新灭菌,补不大,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应迅速重新灭菌,补充必要的营养成分,重新接种进行发酵。充必要的营养成分,重新接种进行发酵。返返回回27染染菌菌的的处处理理发酵中期染菌发酵中期染菌发酵中期染菌将严重干扰生产菌的代谢,影响发酵中期染菌将严重干扰生产菌的代谢,影响产物的生成。如产酸,产泡沫,使菌体自溶,使产物的生成。如产酸,产泡沫,使菌体自溶,使发酵液变臭等。发酵中期染菌,由于营养成分大发酵液变臭等。发酵中期染菌,由于营养成分大量消耗,一般挽救处理困难,危害性大,发酵中量消耗,一般挽救处理困难,危害性大,发酵中期染菌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通常做法是期染菌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通常做法是“倒罐倒罐”,即用一罐没有染菌的发酵液与染菌的发酵液混,即用一罐没有染菌的发酵液与染菌的发酵液混合,使有害菌浓度下降,生产菌浓度提高进而重合,使有害菌浓度下降,生产菌浓度提高进而重新成为优势生长菌群。显然,倒罐必然造成物料新成为优势生长菌群。显然,倒罐必然造成物料消耗和操作费用的增加。消耗和操作费用的增加。返返回回28染染菌菌的的处处理理发酵后期染菌发酵后期染菌发酵后期产物积累较多,效价已经很高,营发酵后期产物积累较多,效价已经很高,营养物质接近耗尽,此时如染菌量不多,可继续进养物质接近耗尽,此时如染菌量不多,可继续进行发酵,如严重污染也可提前放罐,停止发酵,行发酵,如严重污染也可提前放罐,停止发酵,这在经济上往往是合算的。这在经济上往往是合算的。29下游操作下游操作过滤过滤萃取萃取脱色脱色结晶结晶30发酵液预处理发酵液预处理青霉菌素发酵后,放罐,加少量絮凝剂沉淀蛋白,青霉菌素发酵后,放罐,加少量絮凝剂沉淀蛋白,然后经真空转鼓过滤或板框过滤(青霉菌丝较粗,然后经真空转鼓过滤或板框过滤(青霉菌丝较粗,过滤较容易)过滤较容易),除掉菌丝体及部分蛋白,过滤收,除掉菌丝体及部分蛋白,过滤收率一般在率一般在90%90%左右。左右。青霉素易降解,发酵液及滤液应冷却至青霉素易降解,发酵液及滤液应冷却至10 10 低温低温保存,备后续提取精制保存,备后续提取精制。通常发酵液中青霉素浓度很低,仅通常发酵液中青霉素浓度很低,仅0.1%4.5%左左右,而杂质浓度比青霉素的高几十倍甚至几千倍。右,而杂质浓度比青霉素的高几十倍甚至几千倍。发酵液中常见的杂质有:菌丝、未用完的培养基、发酵液中常见的杂质有:菌丝、未用完的培养基、易污染杂菌、产生菌的代谢产物等。易污染杂菌、产生菌的代谢产物等。31提提取取溶媒萃取法溶媒萃取法 青霉素游离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青霉素盐易溶于水。利用这一性质,在酸性条件下青霉素转入有机溶媒中,调节pH,再转入中性水相,反复几次萃取,即可提纯浓缩。常用有机溶剂:醋酸丁酯(或戊酯)32提提取取溶媒萃取法溶媒萃取法 萃取2-3次。从发酵液萃取到醋酸丁酯时,pH选择1.8-2.0,从醋酸丁酯反萃到水相时,pH选择6.8-7.4。发酵滤液与醋酸丁酯体积比3-4。萃取总收率在85%左右。33青青霉霉素素提提取取青霉素的提取遵循下面四个原则青霉素的提取遵循下面四个原则:时间短时间短温度低温度低pH适中适中勤清洗消毒勤清洗消毒34脱色脱色 萃取液中添加活性炭,除去色素、热源,过滤,萃取液中添加活性炭,除去色素、热源,过滤,除去活性炭。除去活性炭。35结晶结晶 萃取液一般通过结晶提纯萃取液一般通过结晶提纯。直接结晶:在直接结晶:在2次乙酸丁酯萃取液中加醋酸钠次乙酸丁酯萃取液中加醋酸钠乙醇溶液反应,得到结晶钠盐。加醋酸钾乙乙醇溶液反应,得到结晶钠盐。加醋酸钾乙醇溶液,得到青霉素钾盐。醇溶液,得到青霉素钾盐。共沸蒸馏结晶:萃取液,再用共沸蒸馏结晶:萃取液,再用0.5MNaOH萃萃取,取,pH6.4-4.8下得到钠盐水浓缩液。加下得到钠盐水浓缩液。加2.5倍体倍体积丁醇,积丁醇,1626,0.67-1.3KPa下蒸馏。水和下蒸馏。水和丁醇形成共沸物而蒸出。钠盐结晶析出。结晶经丁醇形成共沸物而蒸出。钠盐结晶析出。结晶经过洗涤、干燥后,得到青霉素钠产品。过洗涤、干燥后,得到青霉素钠产品。36谢谢谢谢!37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