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艺术

上传人:1505****484 文档编号:240723996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的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读书的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读书的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的艺术读书的艺术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大凡读文章,欣赏也好,分析也罢,也许会说出个“一、二、三”的道道来,什么主题思想啊、段落大意啊、最后结论啊,或者横竖比较啊等等。这样的赏析,说是八股,不象,不象八股吧,其实,比八股还糟糕,让人听了、读了实在枯燥。读书的艺术目的明确,按照林语堂的说法,无论你说的再好听,即便谈一下“读书方法”或大讲什么“理想”等等。初听好象是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怎样运用感性化的散文、精辟的袖珍小说来反映现实中如此理性化的东西,或说得文明一点,怎样表现如此理性化的话题呢?不妨,读完了这篇文章,我相信你就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精到、美妙正在于其中。这篇文章的特点很鲜明,林语堂十分善于运用谈心和说理叙事的方法,一层一层采取推进地表现“读书的艺术”。我想先从文章的开头看,林语堂是以一名老师与学生谈心的口吻起句,就个人所认为理想的方法,与诸位学生通常的读书方法比较研究一下”。口气轻松亲切,直接提出想要说的话题。“教师”以自己的备课、教学和读书经验,指出大半学生“已经走入错误”。因为,林语堂非常直截了当地说出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指出他们现在的读书方法,“失去了读书的本意”。反之,这个问题解决了,有人还会提出新的问题,比如说,时间啊、地点啊等等。林语堂说的很好,他接着又说,这个问题解决之后,读书的时间和地点的问题也可以找到答案。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不难发现,林语堂在说理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他抨击了当时特别严重的、传统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大力提倡主动的、自觉的科学的新型读书观。逻辑性既强,加以入情入理的叙述与分析方法,便表现的侃侃而论,娓娓道来,的确有一种亲切感人的渗透力。尽管如此,林语堂还是不满足前面的一些说理,他深知单纯的说理与谈心是很难打动人心的。因此,林语堂在细致说理的过程中,融入了一些富有艺术情趣的“元素”,来增强读者或学生阅读的信趣和效果。例如,林语堂在讲述读书的本意与读书之乐趣时,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他对自己说:“我非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可,我非读索福客俪(Sophocles)的作品不可,我非读伊里奥特博士(DrEliot)的哈佛世界杰作集不可,使我能够成为有教育的人。”我敢说那个人永远不能成为有教育的人。他有一天晚上会强迫自己去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Hamlet),读毕好象由一个噩梦中醒转来,除了可以说他已经“读”过哈姆雷特之外,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氏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此外,林语堂在文章中还适时、适量地加入了一些幽默的语言,使文章在严肃之中不乏轻松,慎密之中时有笑语。比如,刚说完“学问之事,是与红楼水浒相同,完全是个人享乐的一件事”,林语堂立即笔锋一转,“幽默”一下,“你们若不能用红楼水浒的方法去看哲学、史学、经济学大纲,你们就不懂得读书之乐,不配读书,失了读书之本意,而终读不成书”。林语堂提倡快乐地阅读,强调兴趣地读书的重要性。那么,林语堂的读书的艺术秘密到底在那里?读到这个份上,已不难看出,其中的秘密之所在。再说的确切一点,林语堂的读书的艺术正是介于散文与杂文之间,相似散文,又并非散文,他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个性十分鲜明的论说性散文。他的这篇散文极力提倡新型的、科学的读书观,对落后的、被动的、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进行了批评。今天,我们再把林语堂的读书的艺术拿出来快乐地读一读,也许,对于我们现在怎样读好书,如何读出效果,仍具有现实性、启迪性的积极意义.在旧书交易地摊上花4元钱买到了林语堂先生的两本文集,即读书的艺术与谈情说性。这两本文集都由林语堂先生的女儿林玉乙女士主编,收集了其父几十年来所写的文化论文、生活小品文、游记、演讲稿等。特别是读书的艺术,让我越读越有滋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诚如作者所言:“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先生一生热衷于向西方人介绍中国,向中国人介绍西方,不愧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使者。在读书的艺术这本散文集中,作者那诙谐的语言、幽默的风格、睿智的视点让人受益匪浅。林语堂先生不仅国学功底扎实,而且西学造诣出类拔萃。他的文章吸取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对世事万物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视角与思想见地。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从不附和于某种时髦的文化流派的观点,其写作的理智、宽容、平和、慈爱,总是浸透在自己的幽默、风趣、闲适、恬淡的情趣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弊沉疴,先生在娓娓道来中予以痛批,许多文章中显现着一代文豪的思想光茫与操守上的大智大勇。读林语堂先生的读书的艺术,让人对许多文化上的困惑豁然开朗,他观察事物之精细,见解之精妙,在旧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坛上亦不多见。他的不少文章,能给人以不同的启迪和引导,让人茅塞顿开,回味无穷。在中国人的家庭理想一文中,作者对中国家族制度及家族意识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对中国和谐家庭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中国文化之精神一文中,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内容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那种“政治之贪污、社会纪律之缺乏、科学工业之落后,思想与生活方面留存有极幼稚野蛮的痕迹、缺乏团体组织团体治事的本领、好敷衍不彻底之根性”等进行最准确的归纳与定位。在对中西方人性差异的分析中,告诫东西方人互相学习彼此长处,以消弥各自传统文化中的不足。读林语堂先生的论读书一文,如饮窖藏多年味道醇厚的美酒,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对传统教育中死记硬背的无用考试,他也给予了辛辣的讽刺。他主张读书的目的在于“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他强调“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读书应“处处有我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入圈套,满口滥调,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先生的散文,总是在平易近人、和蔼亲切之中获得教益,得到不俗的见识。他的有关论学习英语的方法,让今日的那些高中生读一下,也会对他们的学习有所帮助的。他用英语写成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使无数的东西方读者为之倾倒。与鲁迅先生的那种勇于与各种社会恶势力做短兵相接的战斗,善于揭示中国大众普通成员的社会生活悲剧形成的根源,似投枪、匕首的战斗风格相比较,鲁迅的文章多表现出“把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悲剧色彩;林语堂先生的文章则以韧性斗争的风格彰显自己的社会理解。他崇尚西方的民主、自由、法治精神,厌恶极权政治和社会纷争,讥讽军阀,蔑视法西斯侵略势力,渴望中国社会能不断进步,力促中国学习、吸纳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政治长处,进行社会改良,改善民生。在他的身上,能时常让人体味到一种喜剧斗士风格,在从容、儒雅的谈笑间表达着自己的喜怒爱憎及人生价值取向。两位文化泰斗因小事的误解而分道扬镳,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幸。林语堂先生的散文长于说理、精于富有个性的分析,善于运用贴切的比喻,语言表述轻快、活泼,没有空洞的说教以及过激情绪的喧泄,常常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对芸芸众生的世俗关怀,和谐之美尽显其文章之中。在叙述中见证事物的特征,在叙述中让人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他的文章题材总是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中信手拈来,在幽默、纯真的自然本色中启迪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读林语堂先生的散文,总有一番别样的滋味在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