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上传人:豆****2 文档编号:240723365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气分析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血气分析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血气分析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气分析结果判断及临床血气分析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意义评估肺泡通气、氧合和酸碱平衡三个重要的生理过程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正确理解和使用血气参数,使病人受益为什么要解读血气分析01020304 基本知识回顾基本知识回顾 血气分析常用指标血气分析常用指标 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主要内容 相关相关基本基本理论理论知识回顾知识回顾用血气分析仪对受试者的动脉血进行PH、PO2和PCO2测定,同时通过仪器对HCO3-、O2饱和度、碱剩余进行计算,用这些参数进行推理而获得人体酸碱及气体状况的过程。手术病人,呼吸系统衰竭,危重病人。血气分析定义:血气分析定义:一般对象一般对象:1、相关相关基本基本理论理论知识回顾知识回顾血气分析的概念是PO2仅与溶解在血液中的O2相关,PCO2仅与溶解在血液中的CO2相关。实际上,在血液中的O2总浓度是溶解的O2和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的总和;CO2的总浓度是溶解的CO2、碳酸、HCO3-、非游离碳酸氢盐和碳酸盐离子的总和。血液气体状态:血液气体状态:相关相关基本基本理论理论知识回顾知识回顾u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中枢、神经、肌肉、胸廓和气道;呼吸膜面积、离散距离、气/血比例u肺泡PAO2(113mmHg)动脉PaO2(100mmHg)组织细胞(40mmHg)线立体(5mmHg)u随年龄增加呼吸功能逐渐减退。呼吸功能呼吸功能1、相关相关基本基本理论理论知识回顾知识回顾按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分两类型呼衰:m泵衰:不能完成通气的各种原因。主要变化PaO2、PaCO2m肺衰:不能完成换气(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各种原因。主要变化PaO2、PaCO2/-手术病人,呼吸系统衰竭,危重病人。呼衰的分型呼衰的分型1、相关相关基本基本理论理论知识回顾知识回顾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挥发性酸挥发性酸H2CO3三大营养物质完全氧化三大营养物质完全氧化=CO2+H2O酸性物质酸性物质食物、饮料、药物食物、饮料、药物三大营养物质中间产物三大营养物质中间产物成人每天进食混合膳食,约生成成人每天进食混合膳食,约生成4060mmol固定酸固定酸固定酸(硫酸、乳酸、丙酮酸等)固定酸(硫酸、乳酸、丙酮酸等)1、相关相关基本基本理论理论知识回顾知识回顾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柠檬酸盐、苹果酸、乳酸盐等食物、药物在体内代谢后产生碱性物质碱性物质在正常膳食情况下,体内产生的酸比碱多。在正常膳食情况下,体内产生的酸比碱多。但在一定范围内这些酸或碱进入血液后但在一定范围内这些酸或碱进入血液后不会引起血液的显著变化,不会引起血液的显著变化,原因在于有一系列的调节机理,包括缓冲、肺和肾的调节。原因在于有一系列的调节机理,包括缓冲、肺和肾的调节。1、相关相关基本基本理论理论知识回顾知识回顾定义:定义:是指某一化学体系具有抵御外来酸碱的影响而是指某一化学体系具有抵御外来酸碱的影响而保持保持PHPH相对稳定的能力相对稳定的能力,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弱碱盐所组成混合溶液。,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弱碱盐所组成混合溶液。全血中缓冲对:全血中缓冲对:、(主要)(主要)血浆中缓冲对:血浆中缓冲对:(主要(主要53%53%)另:血浆蛋白缓冲系统另:血浆蛋白缓冲系统7%;红细胞红细胞18%;HPO42-/H2PO4-缓冲系统缓冲系统5%占88%1、血液缓冲调节、血液缓冲调节:缓冲系统缓冲系统1、相关相关基本基本理论理论知识回顾知识回顾2、肺的调节、肺的调节:正常情况下:正常情况下:肺肺:通过通过改变呼吸频率及幅度,改变呼吸频率及幅度,呼出呼出CO2来调节血浆来调节血浆HCO3-/H2CO3的的比值比值,维持血液,维持血液PH稳定。稳定。呼吸运动受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中枢化学感受器远较呼吸运动受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中枢化学感受器远较外周强。外周强。缺氧、缺氧、CO2增多、增多、PH降低:呼吸加深、加快,降低:呼吸加深、加快,CO2排除增多,排除增多,减少减少H2CO3 反之反之.1、相关相关基本基本理论理论知识回顾知识回顾肾:主要是通过泌H+,泌NH3和储碱(HCO3-)保持血液正常的PH值。(排酸保碱作用)组织细胞:通过离子交换进行调节。这种调节会影响电解质。3、肾的调节、肾的调节:4、组织细胞、组织细胞:1、相关相关基本基本理论理论知识回顾知识回顾几种调节的对比几种调节的对比:2、血气分析常用指标 pHpH =log 1/H log 1/H+=pKa+lgpKa+lg =6.1+lg6.1+lg(20/120/1)=7.47.4体液总酸度的体液总酸度的重要重要指标指标正常值:动脉血正常值:动脉血pH 7.35pH 7.357.457.45,平均值,平均值7.407.40静脉血静脉血pHpH较动脉血低较动脉血低0.030.030.050.05PH:2、血气分析常用指标 血浆中物理溶解的CO2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正常值PaCOPaCO2 23545mmHg3545mmHg,平均值,平均值40mmHg40mmHg静脉血较动脉血高静脉血较动脉血高5 57mmHg7mmHg是酸碱平衡呼吸因素的唯一指标是酸碱平衡呼吸因素的唯一指标PaCOPaCO2 245mmHg 45mmHg 呼酸或代碱的呼吸代偿呼酸或代碱的呼吸代偿PaCOPaCO2 235mmHg 35mmHg 呼碱或代酸的呼吸代偿呼碱或代酸的呼吸代偿PCOPCO2 2 2、血气分析常用指标 指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PaO2 正常值80-100mmHgPaO2预计值1020.33 年龄(岁)10.0PvO2正常值40mmHg判断呼吸功能时,一定要用PaO2,决不能用PvO2替代联合应用PaO2和PaCO2可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POPO2 2 2、血气分析常用指标 SO2 氧合血红蛋白/全部血红蛋白100%SaO2 正常范围为9599SaO2与PaO2间的关系即是氧解离曲线C-O2是指血液氧的化学结合量和物理溶解量的总和CaO2 =1.34ml/g Hb(g/100ml)SaO2(%)0.003(ml/mmHg.100ml)PaO2(mmHg)在正常条件下,每100ml的血约含20ml(16-22ml)氧SOSO2 2(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2、血气分析常用指标即即ABAB在实验条件下所测的血浆在实验条件下所测的血浆HCOHCO3 3 值值正常值正常值222227mmol/L27mmol/L,平均值,平均值24mmol/L24mmol/L动、静脉血动、静脉血HCOHCO3 3 大致相等大致相等酸碱平衡酸碱平衡代谢因素代谢因素的指标的指标HCOHCO3 3 22mmol/L 22mmol/L 代酸或呼碱代偿代酸或呼碱代偿HCOHCO3 327mmol/L 27mmol/L 代碱或呼酸代偿代碱或呼酸代偿实际实际HCOHCO3 3:2、血气分析常用指标标准标准HCOHCO3 3:即即SBSB在标准条件下在标准条件下(3838,SOSO2 2100%100%)测得的测得的HCOHCO3 3值值正常值正常值222227mmol/L27mmol/L,平均值,平均值24mnol/L24mnol/L正常情况下正常情况下AB=SBAB=SBABABSBSBCO2CO2潴留,潴留,代碱或呼酸代偿代碱或呼酸代偿ABABSBSBCO2CO2排除过多,排除过多,见于代酸或呼碱代偿见于代酸或呼碱代偿 2、血气分析常用指标体液中缓冲阴离子(体液中缓冲阴离子(HCOHCO3 3 、PrPr 、HbHb )的总和)的总和BBpBBp(血浆缓冲碱)(血浆缓冲碱)HCOHCO3 3 PrPr 2424171741mmol/L41mmol/LBBbBBb(全血缓冲碱)(全血缓冲碱)=HCO=HCO3 3 PrPrHb Hb=47.3mmol/L=47.3mmol/L正常值正常值45mmol/L-55mmol/L45mmol/L-55mmol/L反应反应代谢性代谢性因素的指标,因素的指标,PCOPCO2 2无影响。无影响。仅仅BBBB一项降低时,应考虑为贫血一项降低时,应考虑为贫血血浆碱储量增加或减少的量血浆碱储量增加或减少的量是是指指在在标标准准条条件件下下(3838,PCOPCO2 240mmHg40mmHg,SOSO2 2100%100%),将将1L1L全全血血或或血血浆浆滴滴定定至至PH7.4PH7.4时所用的酸或碱量时所用的酸或碱量正常范围为正常范围为3mmol/L3mmol/L,平均为,平均为0 0BEBE0 0时表示缓冲碱增加时表示缓冲碱增加;BEBE0 0时表示缓冲碱减少或缺失时表示缓冲碱减少或缺失是反映酸碱失衡是反映酸碱失衡代谢性代谢性因素的指标因素的指标BB(缓冲碱):BE(碱剩余):2、血气分析常用指标血液中未测定阴离子(血液中未测定阴离子(UAUA)与未测定阳离子()与未测定阳离子(UCUC)的差值。)的差值。正常值正常值10101414mmol/Lmmol/L,平均值,平均值1212mnol/Lmnol/L正常情况下正常情况下NANA+K+K+UC=CL+UC=CL-+HCO+HCO3 3-+UA+UAAG=UA-UC=NAAG=UA-UC=NA+-(-(CLCL-+HCO+HCO3 3-)区区分分不不同同类类型型的的代代谢谢性性酸酸中中毒毒和和诊诊断断某某些些混混合合型型酸酸碱碱平平衡衡紊乱有重要意义紊乱有重要意义AG(阴离子间隙)(阴离子间隙)2、血气分析常用指标采血前嘱病人安静,如病情许可,最好停止吸氧30分钟后再采取,否则应注明吸氧浓度采血部位是动脉,如股动脉、挠动脉或肱动脉消毒肝素液湿润2ml注射器内壁并充满死腔当注射针头刺入动脉后,借助于动脉压推动针芯使动脉血自动进人含肝素液的注射器内取血l2ml后即在针头上加塞子,严密隔绝空气,立即送检如有空气混入,应尽快排除,然后再混匀动脉化毛细血管血,可从指尖、耳垂或足跟采血,但目前临床上较少采用样品的采集样品的采集:2、血气分析常用指标 样品应在采集后20分钟内进行测定如果需要放置,则应置于碎冰块中(0)或放置冰箱内,最好不超过2小时血液离体后如在室温下久放,由于血细胞代谢作用耗氧,可使PaO2下降,PaCO2升高和pH下降此种改变在白细胞增多的病人尤为明显 样品的保存:酸碱中毒中毒H+排泄受损H+产生过多HCO3-丢失H+丢失碱摄入钾丢失(高热、感染、惊厥糖尿病酮酸血症、酒精中毒)肾功能衰竭高钾饮食(排K+抑制排H+)重度腹泻肠吸引术大面积烧伤(失K+、Na同时失HCO3-)妊娠有厌食、恶心、呕吐时代谢性酸碱失衡的原因代谢性酸碱失衡的原因(治疗代酸过度用HCO3-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肾小管回收过多HCO3-(慢呼酸伴代偿过多)呕吐缺钾性代谢性碱中毒(缺K+,肾小管排大量H+)3、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呼吸性酸碱失衡原因呼吸性酸碱失衡原因酸碱中毒中毒呼吸道阻塞支气管肺炎呼吸肌麻痹急性广泛性肺组织病变癔症性通气过度机械性过度通气颅内压升高 3、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3、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是否存在酸碱失衡分清原发与继发(代偿)变化 分析单纯性和混合性酸碱失衡 用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来分析 结合临床表现、病史综合判断 基本步骤基本步骤:3、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规律1:HCO3-、PaCO2代偿的同向性和极限性同向性:机体通过缓冲系统、呼吸和肾调节以维持血液和组织液pH于7.40.05极限性:HCO3-原发变化,PaCO2继发代偿极限为10-55mmHg;PaCO2原发变化,HCO3-继发代偿极限为(慢性)1545mmol/L。推论1:HCO3-/PaCO2相反变化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推论2:超出代偿极限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或HCO3-/PaCO2明显异常而PH正常常有混合性酸碱失衡。血气分析定义:血气分析定义:3、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规律2:原发失衡的变化 代偿变化。比如,HCO3-高了,PH肯定要相应变化,PaCO2也要升高,因为要消耗增加的HCO3-,并引起PH相反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可能消除PH原来的变化趋势,所以PH永远是跟着原发变化走的。推论3:原发失衡的变化决定PH偏向例1:血气pH7.32,PaCO230mmHg,HCO3-15mMol/L。判断原发失衡因素。例2:血气pH7.42,PaCO229mmHg,HCO3-19mMol/L。判断原发失衡因素。这个的PH值在正常范围中,但依然可以判断。基本步骤基本步骤:原发性酸碱失衡及代偿反应原发性酸碱失衡及代偿反应 原发性失衡 代偿反应pCO2(呼吸性酸中毒)HCO3 pCO2(呼吸性碱中毒)HCO3 HCO3(代谢性酸中毒)pCO2 HCO3(代谢性碱中毒)pCO2常用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 3、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3、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3、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最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细胞外H+增加或(和)HCO3-丢失,引起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病因:1、HCO3-丢失过多:常见于:严重腹泻,小肠、胆道瘘管、肠道引流。2、固定酸产生过多:HCO3-消耗而减少。常见于:乳酸中毒(缺氧后无氧酵解),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饥饿)。3、肾脏排酸减少,急慢性肾功衰。4、外源性酸性物质摄入过多,如乙酰水杨酸。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AB、SB、BB,BE负值增大,ABSB。例子例子 3、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pH 7.30、PaCO2 60mmHg、HCO3 32mmol/L PaCO2 60mmHg40mmHg,可能为呼酸 HCO3 32mmol/L24mmol/L,可能为代碱 pH 7.307.40偏酸结论:呼吸性酸中毒,是指肺通气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血浆H2CO3(PCO2)浓度增高。例子例子 3、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HCO3和PaCO2呈相反方向变化,必定为:混合性酸碱失衡PaCO2升高同时伴HCO3下降,肯定为呼酸合并代酸 pH 7.22、PaCO2 50mmHg、HCO3 20mmol/L PaCO2 50mmHg40mmHg,HCO3 20mmol/L 24mmol/L结论:呼酸并代酸例子例子:3、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mPaCO2下降同时伴HCO3升高、肯定为呼碱并代碱m pH 7.57、PaCO2 32mmHg、HCO3 28mmol/LPaCO2 32mmHg40mmHgHCO3 28mmol/L24mmol/L结论:呼碱并代碱例子例子:3、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mPaCO2和HCO3明显异常同时伴pH正常,应考虑有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可能,进一步确诊可用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公式pH 7.37、PaCO2 75mmHg、HCO3 42mmol/LPaCO2 75mmHg明显大于40mmHg;HCO3 42mmol/L明显大于24mmol/L,但pH 7.37在正常范围内,提示有混合性酸碱失衡用公式计算 HCO3 0.35 PaCO2 5.58=12.25 5.58,预计HCO3 正常HCO3 HCO3 24+12.25 5.58=36.25 5.58=41.83 30.67实测HCO3 42mmol/L41.83mmol/L,提示代碱存在结论:呼酸并代碱。基本步骤基本步骤:3、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mPaCO2和HCO3明显异常,PH异常,但不能排定继发改变是否仅仅为代偿时,进一步确诊可用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pH 7.09、PaCO2 33.4mmHg、HCO3 9.8mmol/L、K 5.8mmol/L 可以确定代酸,但是不确定PaCO2是否仅仅是代偿变化。用公式计算 PaCO2 1.2 HCO3 2=(24-9.8)*1.22=17.02 预计PaCO2 正常PaCO2-PaCO2 40-17=23 2 实测PaCO2 33.4mmHg/L25mmHg,提示呼酸结论:代酸合并呼酸基本步骤基本步骤:3、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pH 7.53、PaCO2 39mmHg、HCO3 32mmol/L HCO3 32mmol/L24mmol/L,提示有代碱可能 按代碱公式计算;PaCO2 0.9 HCO3 5=0.9 (32-24)5=7.2 5mmHg 预计PaCO2 正常PaCO2 PaCO2 40+7.2 5=47.2 5=52.2 42.2 mmHg 实测PaCO2 39mmHg 42.2mmHg呼碱成立(虽然此时PaCO2 39mmHg在正常范围内,仍可诊断为原发代碱的基础上合并相对呼碱)例子例子:3、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pH 7.39、PaCO2 24mmHg、HCO314mmol/L HCO3 14mmol/L 24mmol/L,PaCO2 24mmHg40mmHg,pH 7.39 7.40,提示代酸存在 按代酸预计代偿公式计算;PaCO2=1.5 HCO3+8 2=1.5 14+8 2=21+8 2=29 2=27 31mmHg 实测PaCO2 24mmHg27mmHg呼碱存在(虽然pH7.39在正常范围内,仍可诊断为代酸并呼碱)例子例子:m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