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流行病学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40720593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8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 早期的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发生与早期的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并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传染病流行规律,并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科学的进步及流行病学者的努力,由于科学的进步及流行病学者的努力,传染病流行病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传染病流行病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天花于天花于1977年在全球消灭年在全球消灭 2.脊髓灰质炎的消灭指日可待脊髓灰质炎的消灭指日可待 3.各国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各国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同程度的下降。和死亡率均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从全世界卫生状况看,在多数国家,但从全世界卫生状况看,在多数国家,传染病仍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各传染病仍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各国重要的卫生问题。国重要的卫生问题。1.1993年年WHO宣布:结核病全球告急,全宣布:结核病全球告急,全世界总人口约世界总人口约1/3感染了结核杆菌。感染了结核杆菌。1995年结核病年结核病死亡者达死亡者达300万人,还发现耐药结核杆菌及多种万人,还发现耐药结核杆菌及多种耐药结核病爆发流行,结核病防治仍是一个艰巨耐药结核病爆发流行,结核病防治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的任务。2.古老的传染病未能有效的控制。古老的传染病未能有效的控制。我国: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痢疾等发病我国: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痢疾等发病率居高不下。率居高不下。3.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艾滋病:传播之快,死亡率之高,影响某艾滋病:传播之快,死亡率之高,影响某些非洲国家民族存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些非洲国家民族存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发病的人数呈几何级数上升。发病的人数呈几何级数上升。4.建国后已控制或接近消灭的性病、血吸虫建国后已控制或接近消灭的性病、血吸虫病又死灰复燃。病又死灰复燃。因此,对传染病的防治仍是我国流行病学领因此,对传染病的防治仍是我国流行病学领域的重点问题。域的重点问题。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中心内容:要控制和消灭传染病,首先要搞中心内容:要控制和消灭传染病,首先要搞清传染病为什么会发生与流行。清传染病为什么会发生与流行。一、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一、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是病原体与宿主相互联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是病原体与宿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系、相互作用的结果。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多,但病原体存在不一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多,但病原体存在不一定发生传染病,掌握各种病原体和宿主的特点,定发生传染病,掌握各种病原体和宿主的特点,对理解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对理解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过程是很有必要的。(一)病原体(一)病原体 指能引起宿主致病的微生物。指能引起宿主致病的微生物。1.侵入门户侵入门户 病原体侵入宿主并能存活或初病原体侵入宿主并能存活或初步繁殖的部位。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特异性定位。步繁殖的部位。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特异性定位。2.变异性变异性 病原体可因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病原体可因环境条件的改变,或遗传因素产生变异。与流行病学有关变异有:遗传因素产生变异。与流行病学有关变异有:(1)耐药性变异耐药性变异 如耐药结核菌如耐药结核菌 (2)抗原性变异抗原性变异 如流感病毒如流感病毒(甲型甲型)(3)毒力变异毒力变异 分毒力减弱和增强两种,利分毒力减弱和增强两种,利用毒力减弱变异,制成疫苗,预防传染病,如卡用毒力减弱变异,制成疫苗,预防传染病,如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二)宿主(二)宿主 能供给病原体场所和营养的生物能供给病原体场所和营养的生物(人、动物人、动物)。宿主不仅能适应环境,接受损害,而且也具宿主不仅能适应环境,接受损害,而且也具有抵制、中和外来侵袭之能力。有抵制、中和外来侵袭之能力。抵抗力、免疫力抵抗力、免疫力 排除、消灭排除、消灭宿主宿主 病原体病原体 易感者易感者 生存、繁殖生存、繁殖 多数情况宿主死亡,病原体随之死亡,如宿多数情况宿主死亡,病原体随之死亡,如宿主产生特异性免疫,病原体难以生存。主产生特异性免疫,病原体难以生存。宿主死亡、产生免疫之前,病原体须从体内宿主死亡、产生免疫之前,病原体须从体内排出,延续其种属。排出,延续其种属。(三)传染过程及其感染谱(三)传染过程及其感染谱 传染传染(感染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现象。现象。传染过程传染过程: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作用的过程。隐性(冰山)隐性(冰山)轻轻 重重 死亡死亡 进入进入 治愈治愈病原体病原体 机体机体 感染感染 显性显性 轻、中、重轻、中、重 (麻疹)(麻疹)死亡死亡 死亡为结局(狂犬病)死亡为结局(狂犬病)传染梯度传染梯度(感染谱感染谱):机体对病原体反):机体对病原体反 应轻重频率应轻重频率 传染力传染力:病原体在宿主:病原体在宿主 体内生长繁殖,体内生长繁殖,病原体病原体 引起感染的能引起感染的能 的感染的感染 力。力。程度程度 致病力致病力:病原体引起易:病原体引起易 敢者患病的能敢者患病的能 力。力。传染过程是传染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传染过传染过程是传染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传染过程不一定都导致传染病,而传染病的发生必然有程不一定都导致传染病,而传染病的发生必然有传染过程,此为传染过程,此为个体现象个体现象。二、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二、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流行过程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成,此为过成,此为群体现象群体现象。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与流行,必须具备流行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与流行,必须具备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染源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易易感人群。感人群。生长生长 (一)(一)传染源传染源:体内有病:体内有病 原体原体 繁殖繁殖 人人 排出病原体排出病原体 动物动物 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1.病人作为传染源病人作为传染源 是重要的传染源。是重要的传染源。根据病人的病程经过分:根据病人的病程经过分:潜伏期潜伏期、临床症状临床症状期期、恢复期恢复期,各期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不同,主要,各期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不同,主要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排出数量、频度。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排出数量、频度。(1)潜伏期潜伏期: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出: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现之前。各种疾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各种疾病潜伏期长短不一 伤寒:伤寒:5 39天天 12 18天天 痢疾:痢疾:数小时数小时 7天天 7 12天天 麻疹:麻疹:7 21天天 10 11天天 潜伏期的用途:潜伏期的用途:1确定对接触者留验、检疫、医学观察期确定对接触者留验、检疫、医学观察期限:限:一般按常见潜伏期增加一般按常见潜伏期增加1 2天,危害严重的天,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按最长潜伏期留验。传染病按最长潜伏期留验。2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的时间: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的时间:被狂犬病严重咬伤或咬伤头部,在被狂犬病严重咬伤或咬伤头部,在72 小时小时内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内注射抗狂犬病血清。麻疹麻疹 在潜伏期处在潜伏期处5天内行被动免疫才有效天内行被动免疫才有效控制感染。控制感染。3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追查传染病及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追查传染病及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高峰向前推一个平均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高峰向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为感染日期。潜伏期为感染日期。4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经经1218天天 水型伤寒流行:水源消毒水型伤寒流行:水源消毒 病例数下降病例数下降 5决定疾病的流行特征:决定疾病的流行特征:潜伏期短潜伏期短 疫势猛,常呈爆发疫势猛,常呈爆发 潜伏期长潜伏期长 流行时间长流行时间长 (2)临床症状期临床症状期: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期。征的时期。1典型病人:症状典型,病原体大量排除,典型病人:症状典型,病原体大量排除,是重要的传染源。是重要的传染源。2非典型病人(轻型病人):症状轻,易非典型病人(轻型病人):症状轻,易误诊、漏诊,不易发现和及时隔治,人群中自误诊、漏诊,不易发现和及时隔治,人群中自由活动,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可忽视。由活动,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可忽视。(3)恢复期恢复期:病原体体被清除,不再成为传染源病原体体被清除,不再成为传染源 临床症状消失临床症状消失 仍能排出病原体仍能排出病原体 如伤寒:如伤寒:13个月个月 10%排菌排菌 36个月个月 15%排菌排菌 可持续可持续6个月个月 终身作为传染源终身作为传染源 美国一家牛奶场,因牛乳被伤寒杆菌污染,造成美国一家牛奶场,因牛乳被伤寒杆菌污染,造成 伤寒爆发,传染源是玛丽,携带伤寒爆发,传染源是玛丽,携带75年。年。传染期传染期:传染病病人排出病院体的整:传染病病人排出病院体的整个时期。个时期。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期长短不一。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期长短不一。传染期短传染期短 续发病例成簇发生续发病例成簇发生 传染期长传染期长 续发病例陆续出现续发病例陆续出现 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 传染期可通过传染期可通过 结果判定:痢疾病人大便结果判定:痢疾病人大便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 培养培养23次次 阴性阴性 出院出院 意义:了解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意义:了解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 期限的重要依据。期限的重要依据。2.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无任何临床症状,能排出病:无任何临床症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原体的人。按携带病原的不同称:带菌者、带病毒者、按携带病原的不同称:带菌者、带病毒者、带虫者。带虫者。病原携带者可分为:病原携带者可分为:(1)潜伏期病原体携带者:在潜伏期内携带潜伏期病原体携带者: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者。病原体者。如麻疹、白喉、痢疾、霍乱等,潜伏期末排如麻疹、白喉、痢疾、霍乱等,潜伏期末排出病原体。出病原体。(2)恢复期病原体携带者:临床症状消失后恢复期病原体携带者: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排出病原体的人。,仍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携带状态有长有短携带状态有长有短 3个月内个月内 称暂时病原体携带者称暂时病原体携带者 管理不好,常致管理不好,常致 3个月个月 称慢性病原体携带者称慢性病原体携带者 疾病爆发(流行)疾病爆发(流行)(3)健康病原携带者:未曾换过传染病,但健康病原携带者:未曾换过传染病,但 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流脑:发病少,带菌多(实验室检查流脑:发病少,带菌多(实验室检查才发现)才发现)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携带者的类型携带者的类型 不仅取决于不仅取决于 排菌效果排菌效果 排菌期长短排菌期长短 职业职业 饮食行业、饮食行业、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 托幼机构等托幼机构等 更取决于更取决于 社会活动范围社会活动范围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 卫生防疫措施卫生防疫措施 3.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由感染的动物传给人的传染性疾病,称动物由感染的动物传给人的传染性疾病,称动物性传染病(亦称人兽共患病)。性传染病(亦称人兽共患病)。(1)动物为主要传染源: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保持延续,在一定条件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保持延续,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下传播给人,但在人间不会引起传播。,但在人间不会引起传播。狂犬病狂犬病 狼狼 狼狼 狗狗 狗狗 人人 属自然疫源性疾属自然疫源性疾病病 (2)人为主要传染源:人为主要传染源:病原体主要靠人延续世代病原体主要靠人延续世代 人型结核:人人型结核:人 人人 牛牛 (3)人、动物都可为传染源人、动物都可为传染源 日本血吸虫病:人、牛日本血吸虫病:人、牛 乙脑:猪、人乙脑:猪、人 (4)真性人兽共患病:病原体须以人和动物真性人兽共患病:病原体须以人和动物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牛、猪绦虫病。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牛、猪绦虫病。动物性传染病患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一般不动物性传染病患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一般不大,因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引起传布,但也有例大,因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引起传布,但也有例外外 经空气经空气 鼠疫发展为肺鼠疫鼠疫发展为肺鼠疫 人间传布人间传布 (二)传播途径(二)传播途径 经一定方式经一定方式 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 侵入易感者侵入易感者 侵入另一个易感者侵入另一个易感者 此经过的途径此经过的途径 世代绵延,此种更换宿主过程称传布机制,或传布过程。世代绵延,此种更换宿主过程称传布机制,或传布过程。包括排出途径、传布途径、侵入途径。包括排出途径、传布途径、侵入途径。传布途径较复杂,一般分以下几种:传布途径较复杂,一般分以下几种:1.经空气传播经空气传播:有三种方式:有三种方式 (1)经飞沫经飞沫 流感病毒、流脑流感病毒、流脑 (2)经飞沫核经飞沫核 白喉、结核白喉、结核 (3)经尘埃经尘埃 结核结核流行特征:流行特征:影响因素与:影响因素与:地区:传染源周围人受感染地区:传染源周围人受感染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 时间:冬、春季多时间:冬、春季多 居住条件居住条件 有关有关人群:儿童发病多人群:儿童发病多 易感者比例易感者比例 2.经水传播经水传播:有两种方式:有两种方式 (1)经饮水传播:如痢疾、伤寒、甲肝等。经饮水传播:如痢疾、伤寒、甲肝等。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 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发病与性别、职业等无关,暴饮者发病多发病与性别、职业等无关,暴饮者发病多 水源经常污染,病例终年不断,水消毒水源经常污染,病例终年不断,水消毒 流行终止流行终止 其发生的频度与范围其发生的频度与范围 被污染水源的性质(井水、自来水)被污染水源的性质(井水、自来水)取决于取决于 居民卫生习惯居民卫生习惯 2.经疫水传播经疫水传播:血吸虫病、钩体病:血吸虫病、钩体病流行特征:流行特征:有疫水的接触史有疫水的接触史 发病有季节性、地区性、职业差别发病有季节性、地区性、职业差别 大量易感者入疫区与疫水接触大量易感者入疫区与疫水接触 爆发、流行爆发、流行 对疫水采取措施,个人防护可控制发生对疫水采取措施,个人防护可控制发生 3.经食物传播经食物传播:肠道、呼吸道传染病、寄:肠道、呼吸道传染病、寄 生虫病可经食物传播。生虫病可经食物传播。经食物传播分两类:经食物传播分两类:被病原体污染(生产、加工、运输、储存)被病原体污染(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食物食物 生鱼生鱼 肝吸虫肝吸虫 本身存在病原体本身存在病原体 生猪肉生猪肉 囊虫病囊虫病 乳牛结核乳牛结核 结核病结核病 毛蚶毛蚶 甲肝甲肝 病人有吃污染食物史,吃者发病,不吃不发病病人有吃污染食物史,吃者发病,不吃不发病 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易形成爆发,其程度与吃污染物人数有关易形成爆发,其程度与吃污染物人数有关 停止供应污染食物,爆发即平息停止供应污染食物,爆发即平息 4.经接触传播经接触传播:有两种方式:有两种方式 (1)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源与易感者不经任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源与易感者不经任何外界因素直接接触所造成:性病、狂犬病。何外界因素直接接触所造成:性病、狂犬病。(2)间接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传播,伤寒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传播,伤寒、痢疾、肝炎、沙眼。、痢疾、肝炎、沙眼。散在发病,很少流行散在发病,很少流行 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无明显的季节性无明显的季节性 个人卫生习惯、卫生条件差的个人卫生习惯、卫生条件差的 地区发病多地区发病多 5.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称虫媒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称虫媒传播):分:分两种两种 (1)机械性传播:苍蝇、蟑螂机械性传播:苍蝇、蟑螂 传伤寒、传伤寒、痢疾痢疾 病原体在体内不能生长、繁殖,主要是机械病原体在体内不能生长、繁殖,主要是机械运载病原体污染食物、食具。运载病原体污染食物、食具。(2)生物性传播: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肠道生物性传播: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肠道或体腔经发育、繁殖后才能感染易感者。或体腔经发育、繁殖后才能感染易感者。传播特点:病原体与节肢动物间存在生物学传播特点:病原体与节肢动物间存在生物学上依存关系。上依存关系。咬咬 疟原虫疟原虫 蚊体内有性生殖蚊体内有性生殖 人人 森林脑炎病毒可经卵传给下一代森林脑炎病毒可经卵传给下一代 蚊自吸汝病原体至感染易感者所经过的时间蚊自吸汝病原体至感染易感者所经过的时间 外潜伏期外潜伏期 有一定地区性,病例分布与吸血有一定地区性,病例分布与吸血 节肢动物分布一致节肢动物分布一致 季节性升高季节性升高 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有职业特点:年龄差异有职业特点:年龄差异 森林脑炎森林脑炎 伐木工人伐木工人 老疫区:儿童多老疫区:儿童多 乙脑乙脑 新疫区:老幼均发病新疫区:老幼均发病 一般无人直接传人一般无人直接传人 6.经土壤传播经土壤传播:土壤被污染的机会较多:土壤被污染的机会较多 发育发育 寄生虫病:蛔虫卵寄生虫病:蛔虫卵 土壤土壤 具有感染性具有感染性 土土 炭疽:芽胞炭疽:芽胞 长期存在长期存在 意义:决定病原体在土壤中存活能力长短;意义:决定病原体在土壤中存活能力长短;人与土壤接触的机会、个人卫生习惯人与土壤接触的机会、个人卫生习惯 7.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在医疗、预防工作中,未严:在医疗、预防工作中,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造成某些传染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造成某些传染病传播。病传播。有两种类型:有两种类型:一类:治疗、预防、检查时,医疗器械被污一类:治疗、预防、检查时,医疗器械被污染所致。染所致。另一类:输血、生物制品和药物受污染引起另一类:输血、生物制品和药物受污染引起 8.垂直传播垂直传播: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称水平传播。称水平传播。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称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称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母婴(母婴传播),包括几种方式:传播),包括几种方式:(1)经胎盘传播经胎盘传播 收感染的孕妇经胎盘血液收感染的孕妇经胎盘血液使胎儿受感染。使胎儿受感染。胎盘胎盘 畸形畸形 风疹病毒风疹病毒 胎儿胎儿 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 (2)上行性传播上行性传播 经经 到达到达 绒毛绒毛膜膜 引起引起 病原体从孕妇阴道病原体从孕妇阴道 子宫颈口子宫颈口 胎儿胎儿 胎胎 盘盘 感染感染 如单纯疱疹病毒、金葡、白色念珠菌等如单纯疱疹病毒、金葡、白色念珠菌等 (3)分娩引起的传播分娩引起的传播 孕妇产道污染,分娩时胎儿可被感染孕妇产道污染,分娩时胎儿可被感染 如淋球菌、疱疹病毒等如淋球菌、疱疹病毒等 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可经子宫内,分娩时致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可经子宫内,分娩时致胎儿感染,是儿童艾滋病病例的主要感染方式。胎儿感染,是儿童艾滋病病例的主要感染方式。(三)人群易感性(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群体的易感性取决于:总人口中易感人口所群体的易感性取决于:总人口中易感人口所占比例。占比例。人群中有免疫力人数多人群中有免疫力人数多 人群易感性低人群易感性低 人群中有免疫力人数少人群中有免疫力人数少 人群易感性高人群易感性高 1.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1)新生儿增加新生儿增加 (2)易感人口迁入易感人口迁入 (3)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4)免疫人口的死亡免疫人口的死亡 2.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1)计划免疫计划免疫 (2)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 (3)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判断人群对某病易感水平高低根据:判断人群对某病易感水平高低根据:历年流行概况历年流行概况 计划免疫计划免疫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 人群抗体水平人群抗体水平 三、疫源地及流行过程三、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一)(一)疫源地疫源地:指传染源向周围传播病原体:指传染源向周围传播病原体所波及的范围。所波及的范围。每个传染源可单独构成一个疫源地,一个疫每个传染源可单独构成一个疫源地,一个疫源地内可同时存在一个以上传染源。源地内可同时存在一个以上传染源。范围小的疫源地范围小的疫源地 称称疫点疫点 单个疫源地单个疫源地 如麻疹局限于一个家庭内为疫点。如麻疹局限于一个家庭内为疫点。若干个疫源地连成一片称若干个疫源地连成一片称疫区疫区。形成疫源地的条件:形成疫源地的条件:有传染源存在;有传染源存在;病病原体能继续传播。原体能继续传播。传染源活动范围传染源活动范围疫源地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疫源地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 传播途径的特点传播途径的特点 疫源地条件疫源地条件 疫源地被消灭的根据:疫源地被消灭的根据:移走(隔离)移走(隔离)传染源传染源 病愈病愈 死亡死亡 传播途径:彻底清除外环境中病原体传播途径:彻底清除外环境中病原体(消毒、杀虫)(消毒、杀虫)易感者易感者 接种接种 无新病例无新病例 观察观察 经该病最长潜伏期经该病最长潜伏期 无新感染无新感染 (二)流行过程(二)流行过程 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新旧疫源地,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新旧疫源地,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疫源地是流行过程的基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疫源地是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本单位。麻疹:麻疹:脊灰:脊灰: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 是疫源地相继发生的结果是疫源地相继发生的结果 疫源地消灭疫源地消灭 流行过程终止流行过程终止 四、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四、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传染源传染源 构成流行过程三个相互连系构成流行过程三个相互连系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的基本环节的基本环节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受自然因素、受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影响影响 (更重要)(更重要)(一)自然因素:包括人们生活环境中的(一)自然因素:包括人们生活环境中的气候、地理气候、地理、土壤、动植物等。、土壤、动植物等。对流行过程影响更明显对流行过程影响更明显 (二)社会因素:包括人类的一切活动,(二)社会因素:包括人类的一切活动,如生产、生活条件、医疗卫生状况、经济、文如生产、生活条件、医疗卫生状况、经济、文化、人口密度、人口移动、风俗习惯、宗教信化、人口密度、人口移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职业、社会制度等。仰、职业、社会制度等。疟疾:疟疾:蚊蚊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普查治普查治 灭蚊灭蚊 预防服药预防服药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促使三个环节联系促使三个环节联系 流行流行 如果如果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抑制三个环节联系抑制三个环节联系 终止终止 第二节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策略一、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策略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首先要确定预防策略和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首先要确定预防策略和制定具体的措施。定具体的措施。(一)预防为主:(一)预防为主:坚持群众路线,因时、因地制宜(如钩体病坚持群众路线,因时、因地制宜(如钩体病 灭鼠),采取综合措施(针对三个环节),灭鼠),采取综合措施(针对三个环节),突出主导措施(如麻疹突出主导措施(如麻疹 预防接种),反复斗争预防接种),反复斗争(如血吸虫病)。(如血吸虫病)。(二)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加强国际合作(二)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间交往频繁,人们观念、行为的改变国际间交往频繁,人们观念、行为的改变 要加强疾病的监测(如艾滋病)及国际间合要加强疾病的监测(如艾滋病)及国际间合作。作。二、传染病的预防二、传染病的预防 受病原体威胁的人群受病原体威胁的人群 采取采取 指未出现疫情之前对指未出现疫情之前对 的措的措 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 施施 (一)改善卫生条件(一)改善卫生条件 改善饮水条件,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粪便、改善饮水条件,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粪便、污物无害化处理。污物无害化处理。(二)健康教育(二)健康教育 健康知识水平健康知识水平 如艾滋病知识如艾滋病知识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特别是儿童、青少年 提高人们提高人们 、态度、信念、态度、信念 自我保健能力自我保健能力 、行为、行为 (三)免疫预防(三)免疫预防 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预防相应的预防相应的传染病。(见计划免疫部分)传染病。(见计划免疫部分)(四)国境卫生检疫(四)国境卫生检疫 在海港、陆地、机场设立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在海港、陆地、机场设立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出入国境人员、交通运输设备、行李、货物等对出入国境人员、交通运输设备、行李、货物等实行医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防止疾病传入、实行医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防止疾病传入、输出。输出。1.检疫传染病的种类及期限检疫传染病的种类及期限 我国规定三种:鼠疫我国规定三种:鼠疫 6天天 霍乱霍乱 5天天 黄热病黄热病 6天天 进口检疫进口检疫 2.检疫内容检疫内容 出口检疫出口检疫 卫生监督卫生监督 感染者感染者 留验留验 健康证明健康证明 3.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 (隔治病人)(隔治病人)医学检查医学检查 消消 杀杀 灭灭 三、传染病的控制三、传染病的控制 (一)疫情管理(一)疫情管理 1.疫情报告(传染病报告)疫情报告(传染病报告)迅速、全面迅速、全面、准确、准确 甲类:鼠疫、霍乱甲类:鼠疫、霍乱 (1)报告种类:分三类报告种类:分三类 乙类:乙类:共共35种种 丙类:丙类:(2)责任报告人及报告时限责任报告人及报告时限 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 法定报告人法定报告人 甲类(包括乙类中艾滋病、肺炭疽)甲类(包括乙类中艾滋病、肺炭疽)城镇城镇 6h内内 农村农村 12h内内 乙类乙类 城镇城镇 12h内内 报告时限报告时限 农村农村 24h内内 丙类丙类 24h内内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受到甲类、传染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受到甲类、传染病 爆发、流行的报告后,于爆发、流行的报告后,于6h内报告卫内报告卫 生部生部 确认、排除后确认、排除后 发出订正报告发出订正报告 疑似病人疑似病人 形成带菌者或后遗症形成带菌者或后遗症 转归报告转归报告 2.疫情报告工作的考核疫情报告工作的考核 疫情报告制度是否健全疫情报告制度是否健全 考核的内容考核的内容 报告是否及时报告是否及时 漏报、漏诊等漏报、漏诊等 评价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指标是:漏报率、漏评价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指标是:漏报率、漏诊率。诊率。(二)防疫措施(二)防疫措施 出现疫情后,防止扩散、出现疫情后,防止扩散、尽快平息尽快平息 1.对传染源的措施对传染源的措施 (1)病人:早发现、诊断、报告、隔离、治病人:早发现、诊断、报告、隔离、治疗(五早)疗(五早)临床资料临床资料 实验室资料实验室资料 早发现、诊断早发现、诊断(与业务水平、(与业务水平、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 责任感有关)责任感有关)早隔离早隔离 医院隔离:严格隔离(甲类)医院隔离:严格隔离(甲类)医院或家庭隔离(乙类)医院或家庭隔离(乙类)甲类疑似病人甲类疑似病人 在指定场所隔离观察在指定场所隔离观察 尽快明确诊断尽快明确诊断 乙类疑似病人乙类疑似病人 医疗保健机构指导下治疗、隔离医疗保健机构指导下治疗、隔离 (2)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 饮食行业、服务行业、托饮食行业、服务行业、托幼机构、献血员幼机构、献血员 登记登记 做好做好 管理管理 经经2-3次病原检查次病原检查(-),才可排除,才可排除 随访随访 (3)接触者接触者 曾接触传染源而有可能受感曾接触传染源而有可能受感染者染者 接触者应接受检疫接触者应接受检疫 检疫期限检疫期限 从最后接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触之日算起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1应急接种应急接种 如麻疹的接触者如麻疹的接触者 预防接种预防接种 2药物预防药物预防 强力霉素强力霉素 霍乱霍乱 防止滥用、以免造成耐药性防止滥用、以免造成耐药性乙胺嘧啶乙胺嘧啶 疟疾疟疾 3医学观察医学观察 一般对乙类、丙类传染病接一般对乙类、丙类传染病接触者。触者。可正常工作学习,但要体检、测量体温、可正常工作学习,但要体检、测量体温、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4留验(隔离观察)留验(隔离观察)对甲类传染病接触者。对甲类传染病接触者。需限制活动范围,在指定场所进行诊察、检需限制活动范围,在指定场所进行诊察、检验、治疗。验、治疗。(4)动物传染源动物传染源 有经济价值的动物由兽医部门隔治有经济价值的动物由兽医部门隔治 牛牛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 羊羊 布病布病 家畜、宠物、警犬家畜、宠物、警犬 接种接种 无经济价值的动物无经济价值的动物 灭鼠灭鼠 狂犬病狂犬病 打狗打狗 缅甸缅甸 象患狂犬病象患狂犬病 2.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三管(水、粪、食)三管(水、粪、食)寄生虫寄生虫 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 无害化无害化 甲肝甲肝V 一灭(苍蝇,蟑螂)一灭(苍蝇,蟑螂)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 空气消毒空气消毒 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 杀灭媒介昆虫杀灭媒介昆虫 消毒消毒:用理化、生物方法杀灭和消除传播途:用理化、生物方法杀灭和消除传播途径上(环境中)的病原体。径上(环境中)的病原体。微生物微生物 无菌化(无致病、非致病菌)无菌化(无致病、非致病菌)流行病流行病 无害化(无致病菌)无害化(无致病菌)(1)预防性消毒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消毒。所和物品消毒。饮水、空气消毒饮水、空气消毒 (2)疫源地消毒疫源地消毒:对现有或曾有传染源的场:对现有或曾有传染源的场所进行消毒。所进行消毒。目的目的 杀灭由传染源排出的病原杀灭由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体。疫源地消毒分为:疫源地消毒分为:随时消毒随时消毒 终末消毒终末消毒 3.对感染者的措施对感染者的措施 (1)免疫预防免疫预防 发生传染病时:被动免疫发生传染病时:被动免疫 局部流行时:人群应急接种,可控制大面积局部流行时:人群应急接种,可控制大面积流行。流行。(2)药物预防药物预防 (3)个人防护个人防护 4.爆发、流行的紧急措施爆发、流行的紧急措施 甲类、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报上级地甲类、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报上级地方政府决定,可宣布疫区。方政府决定,可宣布疫区。(1)封锁疫区封锁疫区 采取措施后,经采取措施后,经 (2)隔治病人、接触者隔治病人、接触者 该病最长潜伏期后该病最长潜伏期后 (3)消、杀、灭消、杀、灭 ,无新病例出现,无新病例出现,(4)易感人群接种易感人群接种 宣布解除紧急措施宣布解除紧急措施 第三节第三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人群: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人群免疫水平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免疫水平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染病。评价:计划免疫投资小、收益大评价:计划免疫投资小、收益大 成本效益比:麻疹成本效益比:麻疹 111.9 风疹疫苗风疹疫苗17.7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16.7(三种混合疫苗(三种混合疫苗114.4)传染病死因顺位:由第传染病死因顺位:由第1位降至第位降至第6,7位位 一、免疫程序一、免疫程序 基础免疫:五种疫苗,七种疾病(全程足量基础免疫:五种疫苗,七种疾病(全程足量的初种)的初种)麻疹、白百破、脊灰、卡介苗、乙肝麻疹、白百破、脊灰、卡介苗、乙肝 以前四苗、六病以前四苗、六病 加强免疫:(适时的复种)加强免疫:(适时的复种)二、扩大免疫规划(二、扩大免疫规划(EPI)由由WHO提出的:要求免疫方法与流行病监督提出的:要求免疫方法与流行病监督计划结合。计划结合。内容:内容: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覆盖面 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 三、预防接种三、预防接种 利用生物制品将抗原或抗体接种到人体内,利用生物制品将抗原或抗体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提高人群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一)预防接种的种类及生物制品(一)预防接种的种类及生物制品 1.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将免疫原物质接种人体,:将免疫原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1)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由免疫原性强而毒力弱的:由免疫原性强而毒力弱的活菌(病毒)株制成。活菌(病毒)株制成。卡介苗、麻疹、脊灰卡介苗、麻疹、脊灰 (2)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由免疫性强的活细菌(病毒:由免疫性强的活细菌(病毒)灭活制成。)灭活制成。狂犬病、乙脑、霍乱狂犬病、乙脑、霍乱 (3)类毒素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用甲醛去毒,保留:细菌外毒素用甲醛去毒,保留免疫原性而无毒的制剂。免疫原性而无毒的制剂。白喉、破伤风白喉、破伤风 (4)多联多价疫苗多联多价疫苗:多联:多联 几种疫苗或与几种疫苗或与类毒素按比例混合而成。类毒素按比例混合而成。多价多价 同种病毒(细同种病毒(细菌)不同型的混合。菌)不同型的混合。优点:同时预防几种疾病,减少接种次数。优点:同时预防几种疾病,减少接种次数。2.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含抗体的血清(制剂)接:含抗体的血清(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1)免疫血清:用毒素免疫动物取得的含特免疫血清:用毒素免疫动物取得的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用时须作血清过敏试验。异性抗体的血清。用时须作血清过敏试验。(2)丙种球蛋白:由人血液(胎盘)提取的丙种球蛋白:由人血液(胎盘)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成。丙种球蛋白制成。3.被动自动免疫被动自动免疫 先用先用DAT 如白喉接触者如白喉接触者 后用类毒素后用类毒素 (二)预防接种的实施(二)预防接种的实施 1.疫苗计划的制订疫苗计划的制订 儿童基础免疫所用疫苗按免疫程序规定编制儿童基础免疫所用疫苗按免疫程序规定编制 (1)应免疫接种人数的计算应免疫接种人数的计算 见见P176177 (2)疫苗需用量的计算疫苗需用量的计算 2.组织实施组织实施 定点定点 预防接种方式预防接种方式 按期完成基础免疫按期完成基础免疫 分散分散 组织好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组织好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 如脊灰如脊灰 12月月56日日 元月元月56日为强化免疫日为强化免疫日日 接种完毕及时登记接种完毕及时登记 3.接种途径与剂量接种途径与剂量 免疫异常:免疫缺陷免疫异常:免疫缺陷 急性疾病:发热急性疾病:发热 4.疫苗禁忌症疫苗禁忌症 以往接种有严重反应以往接种有严重反应 神经系统疾病患耳神经系统疾病患耳 5.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 局部局部 (1)一般反应一般反应 红、肿、热、痛红、肿、热、痛 全身全身 全身不适全身不适 反应强度分:弱、中、强三级反应强度分:弱、中、强三级 见见P178表表12-2 晕厥晕厥 (2)异常反应)异常反应 休克休克 用用1%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过敏过敏 皮疹皮疹 6.冷链冷链 保证疫苗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保证疫苗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指疫苗从生产单位到使用单位,在贮存、运指疫苗从生产单位到使用单位,在贮存、运输、接种过程中,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而装输、接种过程中,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而装备的一系列设备的总称。备的一系列设备的总称。四、计划免疫监测与评价四、计划免疫监测与评价 (一)疫苗安全性(一)疫苗安全性 出产前严格检定出产前严格检定 疫苗疫苗 接种人群中的强度反应超过接种人群中的强度反应超过5%停止使用停止使用 (二)免疫效果(二)免疫效果 免疫监测免疫监测 Ab滴度及持续滴度及持续 时间时间 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检测指标检测指标 阳转阳转 OT试验试验 血清抗体转化率血清抗体转化率 (+)阴转阴转 锡克氏锡克氏 试验试验 (-)白喉)白喉 (三)流行病学效果(三)流行病学效果 采用现场试验研究采用现场试验研究 用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用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发病率对比分析发病率对比分析 指标:保护率指标:保护率=(对(对-接)接)/对对100%效果指数效果指数=对对/接接 (四)计划免疫工作考核(四)计划免疫工作考核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1.组织设备,人员配备组织设备,人员配备 2.免疫规划,疫情监测免疫规划,疫情监测 3.计划免疫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免疫实施,人员培训 4.冷链装备和运转情况冷链装备和运转情况 考核指标:考核指标:1.建卡率建卡率 2.接种率接种率 3.四苗覆盖率四苗覆盖率 4.冷链设备完好率冷链设备完好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