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空间设计

上传人:Tomo****.明天 文档编号:240719612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8.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场空间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广场空间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广场空间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城市街道、广场空间设计城市街道、广场空间设计城市街道、广场空间设计城市街道、广场空间设计 广场起源1古代广场最早出现于1 公元8世纪古罗马城邦国家,特点:附属于神庙,用于供奉和祭祀2中世纪广场:圣马可广场依附在教堂附近,成为城市中心3文艺复兴后广场:巴黎皇家广场 脱离教堂和市政厅,由宗教中心向政治中心转变,形式多样,绿地较少圣马可广场巴黎皇家广场现代广场现在,很多广场都没有特别的意义,它只是一个集会的空间,并具有随意性的特点。随着历史的发展,广场所代表的意义被分为了三种:1 是具有历史性建筑色彩的广场,这些广场我们称之为复原作品。它们只是着重地面的建设,改造路面和建造具城市风格的装饰,同时亦强调建筑的缝隙。2广场比较注重空间的建设。设计者利用地形上的一些特点,建造出具有某些潜在用途的广场,3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设计者按照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表达出独特的风格。这类作品可称为空间的再生,筑波广场 现代广场的定义现代广场的定义:它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Nodes)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具备公共性、开放性和永久性三个特征。国外专家的认识国外专家的认识:广场是被有意识地作为活动焦点;通常情况,它经过铺装,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相通;有清晰的广场边界;周围的建筑与之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D(宽):H(高)有良好的比例。一、何谓广场?二、广场的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1 1集会游行广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2 2交通广场、交通广场、3 3商业广场等。商业广场等。集会游行广场集会游行广场莫斯科红场 广场设计导则广场设计导则对附近公共开放空间进行细致的分析。委托人和设计师应确定广场的各种设计功能建筑的视觉退让距离、过渡区、午间休闲、公共汽车等侯处等。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应考虑街区位置和广场类型之间的关系。在其服务半径内,目前未享受到服务的人能在项目建成之后得到相应的服务。服务范围内应有足够的工作人员确保对午间光顾者的服务。广场的位置应利于多种人群的使用广场的位置不应对通往城市中心区的现有或拟建步行体系造成干扰应充分考虑地方气候,若户外空间在一年之中使用少于三个月,应考虑建设室内公共空间。广场的选址广场的选址 一般来讲,广场选址有三种可能:1)预留一块空地。)预留一块空地。即原先的地貌保持完好,没有或较少受人为、建筑干扰影响的一块土地,一般都在市郊的农田或闲置地内。广场多处在城乡结合部、新区或开发区的入口处、主要交通道路的城市出入口处。这些地方自然环境较好,受人为干扰的因素较少,处在“把头”的位置,广场一般被当作城市的“名片”、“照片”向外界客人进行展示。2)拆房、搬迁,空出一片场地。)拆房、搬迁,空出一片场地。广场多处在人口稠密的居住区、商业区或工厂区,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缓解城市污染给市民生活造成的压力而建。因此,广场带有较多的社会责任,市民对它的期望值也相对较高。3)旧址改造。)旧址改造。在原有广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或改建等等。一、广场的尺度因位置及环境的不同,限制广场的尺度时应考虑林奇和格尔的建议,林奇建议合适的尺度是从25-100m,而格尔认为是从70-100m两者都是看清物体的最大距离。中外著名城市广场面积比较二、视觉的复杂性二、视觉的复杂性设计中应将丰富多彩的形式、色彩、材质融合在一起如喷泉、雕塑、不同的休息空间、角落空间、植物和灌丛、高度变化等。若广场上可以获得丰富的视景,应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小品三、使用和活动三、使用和活动当广场有多种功能时,为避免使用者之间的冲突应设置不同的分区。普适性设计l多元化的空间 如果鼓励人们从广场上抄近道,应消除人行道和广场之间包括坡度变化在内的各种障碍。若鼓励人们在广场上逗留和闲逛,应布置大量的设施、引人注目的景点以及丰富多变的边界。应充分考虑两性的不同需要,男性对于“前院”体验的偏好,以及许多女性对轻松和安全的“后院”体验的青睐。广场设计应通过鼓励高强度使用来减少恶意破坏行为和“不受欢迎的人”的存在。普适性设计l多元化的空间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 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 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设计元素 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参与交流和聚会的场所观演式交流:在观演舞台的设计中,演出、观看、伴奏和后台排练,都通过景观设计的空间处理手法,形成既有联系又有分隔的空间。集体自由交流:为不同时段和不同人群提供了更为灵活多样的交流与聚会机会。镂墙、水景、楠木林和草地,定义了多种富有情趣的空间。小群体交流:盒子空间,最适于三五成群的牌友和聊天休闲者驻留。四、微气候四、微气候广场的位置应尽可能在全年内得到充足的阳光。在夏季非常炎热的地方,应利用植被、遮阳篷、花架等提供阴凉。作为一种城市政策,对建筑高度和体量进行控制以增加公共空间的光照量。广场午间时的温度在一年中超过55华氏度(12摄氏度)的月份少于三个月,应考虑增添户内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午间平均温度超过12度的月份,应研究光影分布来预测座位区的位置。避免附近建筑的反光在广场中造成令人不适的视觉或温度。积极利用附近建筑的反射光用于照亮广场的背阴区。应评价广场空间中风的规律,刮风会不会导致广场的无人问津,尤其是在那些几乎没有酷暑的城市中。五、边界五、边界运用铺装变化或绿化之类的边界将广场与人行道划分开来,同时又不会在视觉或功能上阻碍行人对广场的接近。广场应至少有两面朝向公共道路,除非它被有意作为一个绿洲空间。利用绿化等要素延伸到道路红线范围内把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广场上去。广场和人行道之间的高度变化应保持小于1米应考虑广场和邻近建筑之间在视觉和功能上的过渡。广场底层建筑进行用途安排时,应尽量选择零售商店或咖啡馆之类来使广场变得生动起来。户外咖啡馆的座椅应具有吸引人的色彩以吸引行人进入。广场边界应设计有许多凹凸空间以便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歇坐和观看机会。六、亚空间六、亚空间若广场面积很大,它应被分成若干亚空间来给使用者提供不同感受的环境。利用高差变化、多样化的种植和座椅布置来创造亚空间。亚空间应彼此隔离,同时又不会让使用者在空间中产生孤独感。亚空间应足够大,这样使用者即使进入有他人存在的空间也不会觉得自己侵犯了他人。亚空间的尺度应恰当,从而使人们在独坐或周围仅有几个人时不会觉得恐惧或疏远。亚空间亚空间:空间界定方式空间界定方式彼得沃克塔楼广场彼得沃克塔楼广场空间界定方式空间界定方式七、交通七、交通广场的设计应是改进了城区的现状交通模式而不是搅乱现状交通。为了鼓励步行,应利用由安全步道、商业中心及步行街等组成的人行系统把各个广场连接起来。应预留预测了在交通高峰期从人行道到建筑入口之间人们可能会走的直线路径。广场的布局应能使人们方便地到达周围的咖啡馆、银行或零售商店等服务设施。如需要或希望引导行人流,应利用墙体、花池、围栏、地面高程或材质的明显变化等形成空间障碍来达到目的。而不是利用那些已被证明无效的铺装色彩或花纹的变化。广场的设计应适应步行者在空间中心行走而闲坐者位于空间边缘的规律。广场应适应残疾人、年老者、推儿童车的父母以及推着货车的小贩的需要,坡道应尽量与梯道平行,或者至少与梯道每一层面都相通。八、座位八、座位设计应认识到座位在鼓励广场使用方面是最重要的因素。座位应满足大多数广场上常见的各种类型的休息者的需要。冬季座位应布置在那些午间有灿烂阳光的地方,在很热的地方,座位应有遮荫。广场座位的布置是否考虑到了闲坐者通常会被吸引到那些他们能够看到其他人穿行的地点?为了增加广场的整体座位容量,辅助座位应融入广场设计之中,以免人数较少时,使用者置身于座椅的海洋之中而感到恐惧。主要座位的数量应至少同辅助座位相同。那些可以作为辅助座位的要素应在16英寸(约40.6cm)(最好)至30英寸(约76.2cm)的高度范围之内。优先考虑选择木质长椅,而且最好包括那些3英尺6英尺(约0.9m 1.8m)、无靠背便于自由利用的长椅类型。应设置一些座位的排列呈线性、环形或者朝向外部,以允许人们可以同陌生人挨得很近进行交流,同时不必进行视线接触。应设置宽大的无背长椅、成直角摆放的座位以及活动桌椅等以便于成群人的使用座位的位置应允许人们在阳光和背阴之间进行选择。应通过花池或其他要素的布置为一些座处创造私密感。应利用多样化的座位朝向为人们创造观看水景、远景、表演者等机会。座位应用看起来很暖和的材料,避免使用那些感觉生冷或可能损坏衣服的材料。在决定座位的合适数量时,应遵循公共空间在决定座位的合适数量时,应遵循公共空间项目公司对广场中面积每项目公司对广场中面积每3030平方英尺就应有平方英尺就应有1 1英尺长的座位的建议。英尺长的座位的建议。249(2)(2)极简主义与景观设计极简主义与景观设计极简主义与景观设计极简主义与景观设计:史瓦茨 二 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流派和主要设计师九、种植九、种植利用多样化的植物来提高并丰富使用者对于颜色、光线、地形坡度、气味、声音和质地变化的感受。在需要看到其他亚空间的地方,应选择羽状叶的半开敞的树种。如果广场必须下沉,所种植的树木应能很快长过人行道地面的高度。在多风的广场中,为减轻浓密枝叶和大风混合造成的潜在破坏,应选择树冠开敞的树木。是否选择了品种多样的一年生花卉、多年生花卉、灌丛和乔木?在视线、树阴、维护方面应考虑到植物长成时的最终高度和体量。利用树木来遮挡邻近的建筑墙体,如果需要应能让阳光照到建筑窗前。足够的座位以防止人们坐进绿化区,从而破坏植被,花池的座墙应足够宽,以防人坐进花池内部。草坪是否改变了广场整个特征,是否鼓励野餐、睡觉、阅读、晒太阳、懒洋洋地躺着以及其他随意活动?草坪区是否通过起坡或抬高来改善休息和视线的条件?它是否避免形成一个空旷的大草地,而是创造出小尺度的亲切空间?十、地形变化十、地形变化广场设计中包括一些规模不大但很明显的地形改变来创造亚空间。地形变化是否被作为一种分割座位区和道路交通的方法?若有地形变化,不同高程之间的视觉连续性应能得以保持。在地形变化的地方,应提供坡道以便于推婴儿车的人、残疾人等的通行。在地形的制高点设置护墙或护栏便于人们倚着观望人流。应避免在广场和人行道之间出现坡度的剧烈改变。若广场必须下沉很多,广场应设置一些引人注目的景物来吸引人们进入。若广场必须抬高很多,应利用绿化种植表示广场的存在并吸引人们登至上面。十一、公共艺术十一、公共艺术若广场设计中包含公共艺术,它应能创造一种快乐和愉悦感、刺激游人的活动和创造性,同时促进观看者之间的交流。人们能够与设计的任何一个公共艺术作品进行交流触摸、攀爬、移动或在里面玩耍。该作品应代表着大多数公众的心声而不是少数精英。十二、喷泉水景十二、喷泉水景广场设计是否包括了喷泉或其他水景要素,以形成视觉和声音上的吸引?喷泉的声响能否遮住外面街道的喧闹?喷泉是否同广场空间成比例?风会不会杨撒水珠从而使歇坐区域无法被人们利用?喷泉是否设计的伸手可及,从而让广场的访问者能够接触到它?是否计算了喷泉的运转费用以确保喷泉能运转良好?十三、雕塑十三、雕塑若广场中有雕塑,它们应同广场本身成比例。部分雕塑应是可体验的,即人们可坐在它周围、攀爬它甚至改变其造型。雕塑的位置应设置在不妨碍广场上的人行交通和视线。雕塑应避开中心位置,以免让人觉得广场只是雕塑的背景。十四、铺装十四、铺装主要的交通路线应符合广场使用者“所希望的路线”。若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行人,那些限制步行的地方是否用上了卵石或大的砾石?利用铺装变化来标明由人行道向广场的过渡,同时又不妨碍人们的进入。十五、食物十五、食物广场内部和附近应有食品服务,如食品小贩、食品售货厅等。应设置舒适的空间以供人们坐下来吃自带的午餐或从小贩处买来的食品。广场售卖饮食的地方应提供饮水器、卫生间和电话亭等设施。广场上应设置足够的垃圾箱以避免食品包装和容器的废弃物堆积在广场上。十六、有组织的活动节目十六、有组织的活动节目广场的管理政策应鼓励在广场中举行特殊的节事活动,如临时性展览、音乐会等。广场设计中应包括一功能性舞台,在非表演时可用于闲坐、吃午餐等。舞台的位置应避免对交通流的干扰以及使观众正对太阳。为观众提供可移动的椅子,以及附近有不用这类椅子时的储存处。广场上设置招贴活动日程和告示的场所,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是否有对活动进行宣传的各种形式装饰、彩旗等?节事活动当天是否提供临时性的优惠餐饮?十七、摊贩十七、摊贩广场的设计应适应那些摊贩,他们能为广场增添活力、保障一定程度的安全,同时增加周围零售商业区的人气。特别是那些已经在午间时颇受欢迎的广场、无人问津但急需吸引使用者的广场以及行人如织的街边广场或公交集散广场,应考虑增设摊贩。广场是否包括能作为农贸集市的区域?广场为集市或摊贩提供的空间是否有一个色彩丰富的玻璃纤维篷顶,既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又能提供遮蔽和阴凉,还能同城区建筑的尺度形成对比。摊贩或集市空间所处的位置是否易于到达、是否醒目,同时还不会妨碍广场的正程人流交通。十八、信息和标识十八、信息和标识建筑的名字应清楚地展现出来,晚上的照明应足够。建筑的主入口要醒目。进入建筑后,问询或接待处应能一眼看到,或者至少有明显的标识指引。应有标识引导访问者去电梯间、卫生间、电话亭、餐厅等地。离开建筑后应有指示公交站、出租车场及附近街道方向的醒目标识。应设有一张简明清晰的周围街区图。十九、维护和便利设施十九、维护和便利设施应有足够的人员来养护绿化,这样草坪才能保持常绿齐整、枯枝败花得以及时清除。若难以保证经常养护,就应采用美观而维护量低的绿化方式。设有足够的垃圾箱,制定垃圾清理时间表,以防垃圾溢满。采用提前浇水的方式来使草坪和花池里的花草在午间时分已经干了。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