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0718129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第20课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背景(一)、背景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 2、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全国人民、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全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央人民政府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央人民政府3、理论、路线、方针上:、理论、路线、方针上:中共七届二中会中共七届二中会全的决议全的决议4、组织上:、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的召开和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的通过的通过一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背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2、时间地点:、时间地点:1949年年3月月 河北西柏坡河北西柏坡3、内容:、内容:(1)党的)党的工作重心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由乡村转移到城市(2)党的)党的工作中心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恢复和发展生产(3)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基本政策。(4)规定了党的)规定了党的总任务总任务: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4、意义:这次会议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意义:这次会议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为新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时间:时间:1949、9 地点:北平地点:北平 (2)代表代表:(特点特点)空前的广泛性空前的广泛性 (3)内容:内容:决定决定首都、首都、国旗国旗、国歌、国歌通过通过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4)作用: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作用: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二二)、成立:开国大典、成立:开国大典一、新中国的成立一、新中国的成立时间:时间:1949、10、1内容:内容:A、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B、任命、任命周恩来周恩来政务院总理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长外交部长 C、施政方针、施政方针共同纲领共同纲领 D、举行、举行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的成立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大阅兵大阅兵群众大游行群众大游行(三)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意义:国内意义:1、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2、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时期(奠定基石)(奠定基石)国际意义:国际意义:3、是继俄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是继俄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争胜利后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根本政根本政 治制度治制度基本政基本政治制度治制度重要政重要政治制度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体政体政党政党制度制度民族民族制度制度新新中中国国政政治治体体制制基基本本框框架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 1、背景、背景1953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议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议地方人民大会逐级召开(地方人民大会逐级召开(法律和组织基础法律和组织基础)2 2、过程、过程195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共和国宪法3 3、意义:、意义:标志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范围内的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年)(1)、内容)、内容:确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确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意义)、意义: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代表、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了广大人民的意志B、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中国、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保证。法律保证。C、宪法颁布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的积极性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宪法 性质性质享受民主广泛享受民主广泛程度程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1956年,年,“长期共存,互相监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督”八字方针的提出八字方针的提出新的阶段1、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2、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继续存在确立和发展:确立和发展:1954年后政协性质与职能:年后政协性质与职能:性质: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职能: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政治协商、民主监督3、1954年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第二届全体会议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人大职能结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目的目的:为实现: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 荣,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治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五大省级五大省级自治区自治区:内蒙古内蒙古 新疆新疆 广西广西 宁夏宁夏 西藏西藏3.确立与完善确立与完善(1)1949年年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立确立(2)1954年宪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年宪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政治制度 4.意义意义:实现:实现-保证保证-促进促进-大杂大杂居居小聚小聚居居汉族汉族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宁夏夏回回族族自自治治区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省级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17个自治县河北省承德市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河北省承德市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河北省承德市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河北省沧州市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回族自治县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厂回族自治县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满族自治县 新中国的民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政治建设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奠定基石奠定基石)七届二中全会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新中国初期的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初步发展初步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