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四部分 世界古代、近代史 第12单元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705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四部分 世界古代、近代史 第12单元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四部分 世界古代、近代史 第12单元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四部分 世界古代、近代史 第12单元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2历程3意义: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二限制王权的法案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2内容3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历程2.职责(1)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2)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3)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3影响:英国资产阶级政党间展开了激烈竞争,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易错提醒 英王“统而不治”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的制约。后来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概念阐释 责任内阁制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始创于18世纪的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原则主要有:(1)内阁需得到议会多数的支持,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2)议会有权倒阁。(3)内阁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4)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总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由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宪法赋予首相(或总理)的权力大小也不尽相同。问题探究1 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内阁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提示: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是封建王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并无实权。英国的内阁是国家行政机关,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掌握实权。知识导图 英国君主立宪制轻巧识记 英国君主立宪制问题探究2 近代的民主制与古希腊的民主制相同吗?提示:不同。近代的民主制来源于古希腊的民主制,但古希腊民主的形式是直接民主制,而近代民主的形式则是代议制,即间接民主制。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主题1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一在理论上,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英国的武装部队是“皇家部队”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二英国某议员说:“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三首相的职权虽然大部分没有法律正式规定,但根据惯例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力,主要有:任命内阁成员和其他非内阁大臣,领导内阁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了英国国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解读史料一注意第一句话中的“在理论上”与后面的引号。史料二反映了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解读史料二关键是最后一句话。史料三体现出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史料运用(1)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内阁首相须经国王任命,但要对议会负责。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这种现象。答:_(2)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运用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电影镜头反映的历史现象。答:_答案(1)英国国王虽然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却是国家元首,因而内阁首相须经国王形式上的任命,方可行使国家权力。首相是由议会选举出来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因而需要对议会负责。(2)议会投票产生结果之后,维多利亚女王再宣布对华宣战,这表明英国女王只是虚位元首,议会才掌握实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国王为礼仪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4)以代议制为基础,责任制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主题2传承中创新,和平中渐进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演变教你读史史料反映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演变。解读史料需要抓住史料中的时间、王权和议会权力的演变等信息。史料运用结合史料论证“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呈现出鲜明的灵活性”这一结论。答:_答案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英国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1)连续性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的特点。(2)渐进性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渐进式的,民众斗争和政府妥协相结合,尊重传统和遵循惯例;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开始确立起来,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3)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2016全国卷,332015全国卷,331(2016全国卷)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知识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过程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素养考查历史解释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安妮女王可以更换执政党,表明国王仍然拥有较大权力并可干涉行政权,这体现出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故B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即确立了议会限制王权的原则,A项错误;英国内阁制开始形成是在1721年沃波尔担任内阁首相后,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权利法案遭到破坏,D项错误。2(2015全国卷)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力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力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知识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素养考查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国王拥有媾和与开战的权力,但都需要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说明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故选D项。材料表明,议会有较大的权力,故A项错误;B项中“国王专权”表述有误,排除;18世纪中叶,英国国王并未控制内阁,故C项错误。考向分析:本讲主要考查长期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发展的曲折过程。试题常通过创设新的历史情境强化知识迁移能力,同时渗透历史价值观的引领、学术和时政热点。预测1利用文献资料解读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原因(2019山东潍坊高二期末)“英吉利人是在原始社会解体的基础上进入封建社会的,公众民主意识仍以残余形式被顽强地保存着,而长期被公众认可的习惯法有着浓厚久远的社会基础,对社会所有成员皆有约束力。”材料重在说明,英国()A缺乏成文法的约束 B有限王权观历史悠久C政治体制亟需完善 D尚未形成专制的王权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英国具有民主传统,习惯法具有持久、普遍的约束力,这也就会对王权专制有所限制,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是材料所要强调之处,故排除。预测2用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唯物史观解释英国社会的变化(2019吉林六市高二期末)都铎王朝后期(16世纪后半叶),英国社会流行“议会下院中的每个议员都比勋爵或主教有着更强的发言权,只需国王与其平民就可以维持议会”的说法。这反映了()A下议院成为英国权力中心B封建势力正退出历史舞台C英国近代宪政体制逐渐定型D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只需国王与其平民就可以维持议会”,说明资产阶级力量正在不断壮大,反映出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议会中上院或下院权力和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英国近代宪政体制是通过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的,排除C项。预测3以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历程考查概括问题的能力(2019重庆区县高二期末)英国议会立法情况表1694年三年法案议会至少每3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不得超过3年。1701年王位继承法法律和法令由国王商得议员的同意加以批准和确认。1707年任职法案凡从王室新近获得官职或领取薪俸者,均不得当选议员。读上表,这一时期英国政治发展的趋势是()A议会权利得到制度保障B君主立宪制趋于完善C取消了国王的行政权力D责任内阁制度开始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英国光荣革命后,在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中,议会的权利不断得到立法保障,国王的权力则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故选A项。随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两党政治的发展、议会选举权的扩大,英国君主立宪制趋于完善,B项错误;取消国王的行政权力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均无法体现,故排除C、D两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