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482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正确。2(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调研)汉初,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据此可知,陆贾()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解析:选D。材料强调了“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未体现汲取秦亡教训,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陆贾反对黄老之学,故B项错误;材料意在强调守天下应“文武并用”“道德为上”,与社会教化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说明陆贾的思想深受儒学“为政以德”理念影响,故D项正确。3(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解析:选D。董仲舒的话语的意思是:百姓没有从上天接收到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王秉承天意,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未涉及,故排除。4(2020百校联盟质监)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主要是由于,汉代儒学()A讲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B崇尚天人合一C倡导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D主张君权神授解析:选C。“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体现的是大一统的伦理观,没有涉及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的内容体现的是大一统的伦理观,没有涉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的内容体现的是大一统的伦理观,没有涉及君权神授思想,故D项错误。5(2020南京调研)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行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解析:选C。“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防止暴政,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天人感应思想遭到封建士大夫的批判,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意在限制君权,不是出于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也不是为了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故B、D两项错误。6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A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B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解析:选A。“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可使儒家思想统一,进一步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故A项正确;“消除了”一词绝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儒家学说此时已经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学术研究问题,这次会议是为政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7(2020青岛调研)下表表明()层级中央郡国县乡聚官学太常太学学校庠序私学精舍书馆A.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C进入官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D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打破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在中央郡国县乡聚设置了官学,私学有精舍和书馆,因此逐渐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从官学到私学的完整教育体系,故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呈现的是教育体系,未涉及选官制度,故C项错误;官学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是孔子创办私学的影响,故D项错误。8(2020洛阳模拟)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A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B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C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D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解析:选B。材料中“法自君出”“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说明汉代法律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故选B项。汉代法律“坚持德主刑辅”,反映出外儒内法的特点,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汉代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君权的来源,D项错误。9(2020大庆一模)西汉末年,一些方士儒生宣扬“汉运将终,应更受命”。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将”,以应天命。这反映了()A儒学神学化的影响B道教神仙观念渗透C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D方士儒生宣传理学解析:选A。材料“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将,以应天命”反映了汉代儒学君权神授的内容,体现了儒学的神学化色彩,故A项正确。10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罗列的当时著作有14 994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目录载书有64 582卷,与汉书艺文志相较,书籍卷数增加4.3倍。与这一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发明是()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 D转轮排字盘解析:选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目录所载书目与汉书艺文志相较,书籍卷数增加4.3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A项正确;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唐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转轮排字盘是元朝时期王祯发明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1(2020保定模拟)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解析:选A。根据材料“农历”“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历法与农业相关,服务于农耕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论述了中国传统历法,并未涉及外来历法,故B项错误;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人类顺应节气变化,并未违背“天人感应”学说,故C项错误;传统历法服务于农业,与国家重农政策有一定关联,故D项错误。12(2020天津河东区模拟)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不过据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描述:“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由此可知()A历史事实需要文学作品验证B埋首文籍为学术研究正途C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历史信息D蜀锦起源时间已经有定论解析:选C。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得出学者认为蜀锦在东汉末才出名,但是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中就有对蜀锦闻名天下的描述,这说明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证实历史事实的依据,即文学作品蕴含了历史信息,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孔孟荀到董仲舒,儒学完成了由平民儒学到官方儒学的第一次转型和跨越,自此以下,两千多年间,儒学一直充当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儒学由民间进入宫廷后,借助强大的国家机器,尤其是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使儒学得以广泛传播和普及,并不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渗透。然而,官方化儒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儒学发展的同时,也腐蚀着儒学的机体,曲解了儒学的精神,扼杀了儒学的创造力,甚至败坏了儒学的声誉。 颜炳罡民间儒学何以可能?材料二春秋卓越地贯通了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内容。孟子早已说过,他相信孔子在编订这部编年史时把支配万物的上天的准则运用于人类历史的进程。由于董仲舒、孔子博得了处于历史中心的圣人素王的位置,他(董仲舒)从这些不变的准则出发,以微而婉的方式简洁地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的褒贬。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结合关乎对他们的品质的评判,这一点很可能给当时的统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完成由民间进入宫廷的第一次转型的背景和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即回答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从汉武帝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儒学自身的调整两方面分析;第二小问表现,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以儒学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和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制度等方面分析。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中“他(董仲舒)从这些不变的准则出发”“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的褒贬”“对他们的品质的评判给当时的统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结合所学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的思想作答;第二小问成因,可以结合时代的需要以及新儒学的形成来回答。答案:(1)背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吸收阴阳、黄老、法家思想而进行自我调整。表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重用儒者参政;设五经博士,宣扬儒家思想;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学校,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育内容。(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重视传承与借鉴孔孟之道;思想体系具有杂糅性;辩证分析人的行为和神化君主。成因: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学思想之中;孔孟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为迎合汉武帝大一统,提升君主地位。14(2020太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礼记大学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做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的敬称。据汉书后汉书整理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所述历史现象的认识。(要求:准确概括历史现象,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根据题意,准确概括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得出古代官员爱民如子;根据材料“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父母官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的敬称”得出百姓视官员为父母。其次,根据题意,史论结合,谈谈对上述现象的认识,可以从政治方面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经济方面小农经济,文化上儒家民本思想,加以论述。最后,对这一官民间的关系作简要总结。答案:示例现象:古代对官民关系的定位是官员爱民如子,民视官为父母官。认识: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影响,出于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和维护统治的需要,官员往往爱民如子;而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政治与伦理相结合,人民把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称为父母官,表达了自己对官员的肯定和爱戴。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缓和官民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但另一方面,这种界定也强化了官民的不平等性,不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