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时跟踪训练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57489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时跟踪训练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时跟踪训练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时跟踪训练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训练(五)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2015湖南怀化期末)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下列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A英国的殖民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B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C英国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制度D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解析作者在题干中没有强调英国的殖民侵略,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茶叶大量出口,但作者提及的不仅仅是茶叶,故B项错误;由“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可知,作者强调的是经济原因,而非政治原因,故D项正确,C项错误。答案D2(2015海南儋州高三调研)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有()居住和租地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权最惠国待遇A BC D解析依据材料中“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信息可以判断,这些“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是租界,故正确;据“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可知,列强在租界内拥有领事裁判权,故正确;关税自主权和最惠国待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答案A3(2015广东六校联考)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比较合理的是()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目的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A BC D解析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西方列强为满足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造成的,和前一个“不公正”没有因果关系,错误,排除含的选项。答案B4(2015四川成都高三检测)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解析首先依据材料判断“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对应的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一条,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这一条款的危害是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C项正确;A、B两项未能体现“协定关税”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故排除;中国完全丧失海关管理权的标志是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福建福州高三期末)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解析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广州对外通商的衰落,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故A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项错误;林则徐等人新思想的萌发是受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直接刺激,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兴起的,故D项错误。答案A6(2015北京东城高三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A领事裁判权 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开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进口中国货物征收高额关税,而向中国出口商品却收极少关税甚至免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通过南京条约之“协定关税”条款获得这一侵略权益的,故D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指洋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其本国法律判决,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规定的,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显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答案D7(2015江苏徐州高三模拟)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是()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C缓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远东地区的形势D共同支配中国解析本题考查列强在侵华过程中的关系。从南京条约英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开始,列强就在侵略活动中相互勾结,扩大在华权益,B项正确。答案B8(2015四川卷)右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A南京条约签订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图片中的关键信息为星条旗,这表明美国直接参与了这场战争。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的产物,打开中国西南门户的是中法战争,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没有直接参与这三次战争,故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的产物,美国直接参与其中,故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9(2015长沙质检)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英法联合侵华,俄国获利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占据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答案B10(2015四川乐山高三调研)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本题题眼为“变化”,材料中“变化”的信息为清政府从不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到以条约约束双方,这符合国际的规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11(2015江西新课标测试)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解析东南保护约款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A项错误;中央政府宣战,而地方政府勾结列强充分表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D两项均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故选B项。答案B12(2015黑龙江高三联考)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A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D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解析反对者认为签订不平等条约带来列强侵略中国的巨大危害,C项正确;题干材料仅是涉及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等内容,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了反对者对时局的认识较清,没有涉及“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B项;这些反对者也是封建统治者,不可能深刻揭露清政府的腐朽本质,排除D项。答案C13(2015湖北高三联考)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做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不愿意也不屑于看西洋”可知,义和团运动对西洋外来事物持排斥态度,盲目排外反映出义和团运动没有认清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故A项正确。答案A14(2015北京大兴高三模拟)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某课题小组收集到如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是()A李鸿章全传B李鸿章的部分奏折和书信C李鸿章生平研究D“文化大革命”中出版的李鸿章反动言论解析本题是一道史学素养题。史料价值的一般规律是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本题中李鸿章的奏章和书信为一手史料,能够直接反映李鸿章的思想、活动,其他史料均为二手史料,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5(2015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也就是说,皇帝下旨,只要外国公使答应不常驻北京,中国关税也不收了,鸦片贸易也可以放开。袁南生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材料二1860年与英法媾和的惨痛教训,促使恭亲王对洋人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在此以前,他也是激烈反洋的,主张对外夷索求作坚决抵制并处死巴夏礼(Harry Parkes);而在媾和以后,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他逐渐尊重甚至崇拜英国的力量,认定中国别无选择,只有去学会如何与西方共处。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的时候,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政府遂趁机开始声称为了“不为接济乱党之用”停止支付俄国赔款:“兹俄国内乱有难平定,其正式政府尤未知何日始能成立,拟将前项赔款自本月份起,仍行停止交付,以期慎重。”1918年7月到1919年7月,苏俄(联)发出过三次声明,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包括“停止1901年中国政府签订的条约中规定的偿付军费形式向中国索收的款额,包括未来应付款额外过去的欠款”。直至1920年3月北洋政府才开始认真考虑苏俄(联)放弃庚子赔款的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对待天津条约的态度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废止庚子赔款中对俄赔款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中国近代外交的认识。解析第(1)问,“态度”从材料“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可以判断;“原因”可以从近代外交意识和统治集团的天朝上国思想方面来回答。第(2)问,“变化”从材料“主张对外夷索求作坚决抵制”“尊重甚至崇拜英国的力量”“学会如何与西方共处”来归纳分析;“影响”结合19世纪60年代的外交及向西方学习的趋势来回答。第(3)问,“原因”从材料“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的时候,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政府遂趁机开始声称为了不为接济乱党之用停止支付俄国赔款”以及“1918年7月到1919年7月,苏俄(联)发出过三次声明,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来分析;“认识”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角度分析。答案(1)态度:不准备认真履行条约。原因: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不强;统治集团的天朝上国思想。(2)变化:由坚决抵制外夷到尊重并崇拜外夷,并采取合作政策。影响: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逐步加强;洋务运动兴起。(3)原因:借十月革命俄国局势混乱,停止支付俄国赔款;苏俄(联)处于内战,为摆脱国际孤立,争取北洋政府的支持,主动示好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认识:近代中国外交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性;能逐步与国际法接轨,抓住国际形势的变动,积极外交。16(2015江苏卷)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 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回答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时,应从材料一中双方攻守态势、作战区域等角度来归纳;第二小问首先要看清设问的限制条件是“主观原因”,其次从材料一中舰队避战、舰队中三种人的态度(将士、洋员、统帅)等角度来回答。第(2)问“危害”应从材料二中日本及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等角度来回答。第(3)问可从民族意识、政治变革、经济近代化等角度来分析。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