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质量检测5 从东西方先哲到近现代思想领袖对社会的理性思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57137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质量检测5 从东西方先哲到近现代思想领袖对社会的理性思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质量检测5 从东西方先哲到近现代思想领袖对社会的理性思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质量检测5 从东西方先哲到近现代思想领袖对社会的理性思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检测(五)(从东西方先哲到近现代思想领袖对社会的理性思考)(测试范围:第十一、十二、十三单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56分)1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信仰得救;致良知解析材料内容体现了两方面的含义:近代西方“不禁人的本能”,主要体现在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古代中国“禁人的本能”最突出的表现是理学中强调的“存天理,灭人欲”。古代中国的“民贵君轻”强调的是民本思想;西方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是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古代中国“天人感应”学说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是相互沟通,和谐相处的关系;古代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致良知”是强调人内心的自省;故同时符合西方“不禁人的本能”中国“独禁本能”要求的是C。故选C项。答案C2五四时期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解析注意解题的关键词“反孔先驱”,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A项是孟子的主张,C项是顾炎武的主张,D项是程颐的主张,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所以选B。答案B3(2015陕西宝鸡高三模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材料体现了()A孔子“仁”的主张 B孟子“仁政”思想C墨子“兼爱”思想 D老子“无为”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孟子的主张。孟子的核心主张是“仁政”,他提出土地、人民、政事三宝,保障平民的土地,勿夺农时。题干的“制民之产”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故B项正确。答案B4(2015北京西城高三模拟)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传统美德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忠、孝、廉、节”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材料中的美德是指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讲的是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与个人美德无关,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5(2015浙江杭州高三联考)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解析本题考查理学的作用。理学在吸收道教、佛教关于宇宙深层思考的基础上,将儒家伦理道德上升成世界本原的同时保持对人世的关怀,规范社会秩序。本题题眼是“去欲”“成圣”“齐家平天下”,说明理学的作用就是通过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社会秩序,故选D项。A项忽视了儒家伦理的社会功能;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主张,他是反对理学的,故排除B项;理学的统治地位是统治者树立的,本题与统治者无关,故排除C项。答案D6(2015湖北重点中学高三联考)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表明顾炎武()A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B批判程朱理学的佛学化C意识到阳明心学遇到危机D主张废除传统儒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的思想主张。题干中顾炎武指出了王阳明心学存在的问题:脱离社会现实,背离了儒学的正宗,弘扬的是佛学经义而非儒家经典,这表明其意识到阳明心学遇到危机,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经世致用”思想、程朱理学无关,排除A、B两项;材料无法得出其主张废除传统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7(2015河南商丘高三一模)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C“美德即知识”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本题的题眼是“德行”“求知,智慧,向善”,说明德行作为在高山上的人性之巅,需要求知学习、向善才能达到,题干强调通过学习达到对美德的认识,故C项正确。答案C8(2015河南郑州高三质检)“没有钱花的人既不是自由的人,也不会风度翩翩。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只要不损害别人,凭熟练的技艺增加自己财富的人是值得称颂的。”该观点最早源自()A启蒙思想家 B宗教改革者C人文主义者 D古代儒学大师解析本题考查人文主义的内容。人文主义者强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追求现世生活。题干强调的是有道德、自由的人追求财富,符合人文主义观点,故C项正确。A、B两项出现时间较晚;D项中国儒学家强调等级,故排除。答案C9(2015湖南株洲高三模拟)卢梭认为:“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恰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因为这就是使每一个公民都有祖国从而保证他免于一切人身依附的条件,这就是造成政治机器灵活运转的条件,并且也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为其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严重的滥用。”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自由与民主是密不可分的整体B个人自由要服从公共意志C公共意志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前提D国家是确保自由的唯一条件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主张。国家只是保障自由的条件之一,不是唯一条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0(2015河南洛阳高三一模)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和社团,如女子工读互助团、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中华国民女子救国团、妇女救亡会等。这表明当时()A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B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C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纲常礼教D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材料中建立各种女子团体的信息,说明妇女开始走向社会,冲击传统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观念,故选C项;女子组织的出现,并不能说明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及的妇女组织变化,并不能代表国人民族意识普遍觉醒,故B项错误;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说法太过绝对,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5浙江卷)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体现的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体现的是民主共和制度。从刘邦到孙中山,体现了中国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的发展历程,故选B项。专制与民主并不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A项说法错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不能体现历史变迁。答案B12(2015江苏卷)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解析本题考查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根据材料“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可知这是对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的担忧,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发生在改革开放新阶段,均排除。答案A13(2015北京卷)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录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三十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四十筹建新中国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的主要历史活动。由目录中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可以判断,这一人物是毛泽东,分析四个选项,A、B、C三项都是出现在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前,而空白处应该是抗日战争后的史实,由此判断D项正确。答案D14(2015四川卷)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解析本题考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6年“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的提出说明“左”倾错误仍在延续。从材料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既有赞誉,也有攻击,这些攻击并不是从学术争鸣的角度,而是政治攻击,故不能认为是“百花齐放”,而且也不能说明“两个凡是”名存实亡,恰恰说明当时社会舆论不自由,很多人仍然受“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影响,故A、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月,C项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计44分,其中15题24分;16题20分)15(2015河南新乡高三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材料二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欧阳哲生戊戌时期严复与康有为学术思想之歧异述评(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并分析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10分)(2)“五四”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相反,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评述。其截然相反的背后,有何相同点?(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嬗变的认识。(4分)解析本题围绕文化嬗变组织材料,通过分析文艺复兴和中国新文化运动得出对文化嬗变的认识。第(1)问对“借古喻今”的理解要还原材料背景,材料明确指出在当时天主教势力强大的背景下,只能借助复古宣传新文化。第(2)问考查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五四运动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托古改制,五四运动后是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新文化运动,用西方文化批评中国文化;而两者也有共同点,即学习西方。第(3)问在前两问的基础上,要看到文化嬗变的继承与发展。答案(1)含义: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2)“五四”以前: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赞赏西方文化。“五四”以后: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传西方文化,其实质是用新文化批评旧文化。相同点:向西方学习,建立现代民主政治。(3)文化嬗变受经济政治影响并服务于经济政治;文化嬗变与历史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文化嬗变在批判与创新中发展。16(2015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召开,使党和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信念更加坚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材料二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纠正、创新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上均摘自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1)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什么?(7分)(2)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其思想核心和奋斗目标是什么?(9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4分)解析第(1)问考查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把握新中国成立之初到中共八大的史实即可。第(2)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即可。第(3)问把握两大理论的继承性与发展性即可。答案(1)成就: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正确政策和措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等,中共八大会议的召开。借鉴:注意防止“左”倾错误。(2)贡献:领导全党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决策,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国两制”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核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奋斗目标: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3)联系:开始于毛泽东,形成于邓小平。这一过程既有思想理论上的继承、扬弃和发展,也有前后衔接和转换,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