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240391017 上传时间:2024-04-09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吴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古代邮政:古代邮政:早在公元前早在公元前4000 4000 年,世界上最古老年,世界上最古老 的的“邮政邮政”事业就在中国建立起来了。当时中国是周事业就在中国建立起来了。当时中国是周 王朝,由于封侯过多,各诸侯霸占一方,征战不停,王朝,由于封侯过多,各诸侯霸占一方,征战不停,结盟讨伐,结盟讨伐,形成了彼此之间频繁往来,于是驿站就形成了彼此之间频繁往来,于是驿站就 出现了(驿站是设在古代官府衙门中传递公文的一出现了(驿站是设在古代官府衙门中传递公文的一 个机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他的统治,个机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他的统治,进一步发展全国经济,稳定政局。秦始皇在全国范进一步发展全国经济,稳定政局。秦始皇在全国范 围大兴土木修筑驰道,围大兴土木修筑驰道,“车同轨、书同文车同轨、书同文”,颁发了,颁发了秦邮律秦邮律,大大地促进了邮驿通信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邮驿通信的发展。到到了了唐唐代代邮邮驿驿分分陆陆驿驿、水水驿驿和和陆陆水水兼兼办办三三种种,共共有有1 16 60 00 0 处处,其其中中水水驿驿2 26 60 0 处处,水水陆陆兼兼办办的的也也有有8 80 0 余余处处。对对邮邮驿驿行行程程有有 明明文文规规定定,如如陆陆驿驿规规定定马马每每天天走走7 70 0 千千米米,车车行行3 30 0 千千米米。根根据据官官吏吏的的大大小小,所所配配给给 的的车车马马也也有有一一定定额额数数,不不按按规规定定办办事事的的要要分分别别给给予予处处罚罚。此此外外,还还有有些些特特殊殊规规定定,如如遇遇有有要要事事驿驿马马每每天天可可跑跑1 15 50 0 千千米米。公公元元7 75 55 5年年,安安禄禄山山在在范范阳阳(今今北北京京附附近近)兴兴兵兵反反对对唐唐朝朝,当当时时唐唐玄玄宗宗正正在在华华清清宫宫,从从北北京京到到临临潼潼路路程程有有千千余余里里,只只用用6 6 天天时时间间就就把把消消息息送送到到了了,可可见见唐唐朝朝邮邮驿驿通通信信组组织织管管理理和和通通信信速速度度都都已已达达 到到相相当当高高的的水水平平。我国的民邮开始于什么时候呢?我国的民邮开始于什么时候呢?我国的民邮开始于什么时候呢?公元我国的民邮开始于什么时候呢?公元1036 年,即北宋景祐三年时,皇帝下了圣旨,年,即北宋景祐三年时,皇帝下了圣旨,“诏中诏中外臣僚,许以家书附递外臣僚,许以家书附递”,准许官办的邮驿附寄,准许官办的邮驿附寄私人家信,但只准许做官的私人家信,但只准许做官的“中外臣僚中外臣僚”传递传递书信,与一般百姓还是无关。一直到了公元书信,与一般百姓还是无关。一直到了公元1403 1425 年,即明成祖永乐年间,才出现专门办年,即明成祖永乐年间,才出现专门办理民邮的民信局。据资料所载,我国第一家民信理民邮的民信局。据资料所载,我国第一家民信局是在局是在500 多年前,出现于当时商业最繁盛、交多年前,出现于当时商业最繁盛、交通最便利的浙江宁波。这种民信局是私人经营的通最便利的浙江宁波。这种民信局是私人经营的商业性质组织,代人寄递信件和包裹,收取一定商业性质组织,代人寄递信件和包裹,收取一定的寄费;代人汇兑银钱,收取一定的汇费。的寄费;代人汇兑银钱,收取一定的汇费。3.电通信的发展历史电通信的发展历史 初级阶段:初级阶段:1838年德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开始至第年德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开始至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电报、电话、无线电、广播、电视、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电报、电话、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以及移动通信等等雷达以及移动通信等等 近代阶段:近代阶段:1948年香农提出了信息论至上个世纪七十年香农提出了信息论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微波、卫星、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信和移年代末。微波、卫星、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信和移 动通信有了长足进步动通信有了长足进步 现代阶段:现代阶段:1980年以后以光纤通信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年以后以光纤通信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建立为标志。光纤通信、数字移动通信、卫星通字网的建立为标志。光纤通信、数字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程控交换技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多媒体通信、信、程控交换技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多媒体通信、Internet网、个人通信、智能通信、微波通信、公共电网、个人通信、智能通信、微波通信、公共电话交换网、图像通信等话交换网、图像通信等.4.4.通信的种类、方式、传输及其交换技术通信的种类、方式、传输及其交换技术 双绞线双绞线架空线同轴电缆有线通信有线通信光纤无线通信无线通信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微波通信通信方式通信方式 单工通信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通信的主要传输技术通信的主要传输技术 基带传输基带传输 功功率率放放大大信道信道滤滤波波放放大大发发信信接接收收 频带传输频带传输发信发信1 1f f1 1发信发信2 2f f2 2发信发信n nf fn n复复用用信道信道解解复复用用f f1 1解调解调收信收信1 1f f2 2解调解调收信收信2 2f fn n解调解调收信收信n n现代通信的交换技术现代通信的交换技术电路交换空分制电路交换时分制电路交换信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数据报虚电路快速分组交换(快速中继)帧中继基于ATM(异步传输模式)基于D信道访问规程信元中继基于ATM基于SMDS(交换多兆位数据业务)交换交换种类种类二、光纤通信技术1 1、光纤通信的发展史、光纤通信的发展史 19661966年:年:美籍美籍华人人高焜博士首次明确提出来高焜博士首次明确提出来利用光利用光导纤维进行行 激光通信的激光通信的设想想;19701970年:年:美国康宁公司美国康宁公司拉制出拉制出高高纯度度石英石英光纤,其光纤,其耗耗损率率为为 20dB/km20dB/km,贝尔实验室研制出铝镓砷半导体激光器,贝尔实验室研制出铝镓砷半导体激光器,使光使光纤通信通信进入到实用化阶段;进入到实用化阶段;19761976年:年:日本在大阪附近的奈良日本在大阪附近的奈良县建建成了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世界上第一个完全 用光用光缆实现光通信的光通信的实验区区;19831983年年:美国、日本、英国大面采用光纤通信技术。:美国、日本、英国大面采用光纤通信技术。19971997年:我国建成光纤通信主干网。年:我国建成光纤通信主干网。光纤通信发明家高锟光纤通信发明家高锟(左左)1998年在英国接受年在英国接受IEE授予的奖章授予的奖章2、光纤的通信窗口、光纤的通信窗口光纤通信频段为1014-1015(1T=1012)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衰减(衰减(dB/km)第一窗口第一窗口第二窗口第二窗口波长波长(m)普通单模光纤的衰减随波长变化示意图普通单模光纤的衰减随波长变化示意图6 5 4 3 2 10。40。2第三窗口第三窗口 C 波段波段15251565nm 1.57 1.62 L波段波段光纤的通信窗口光纤的通信窗口 光纤通信的光纤通信的优点:优点:(1)容许频带很宽,传输容量很大容许频带很宽,传输容量很大 (2)损耗很小,损耗很小,中继距离很长且误码率很小中继距离很长且误码率很小 (3)重量轻、重量轻、体积小体积小 (4)抗电磁干扰性能好抗电磁干扰性能好 (5)泄漏小,泄漏小,保密性能好保密性能好 (6)节约金属材料,节约金属材料,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 光纤通信的光纤通信的应用应用 光纤可以传输数字信号,也可以传输模拟信号。光纤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与计算机网,以及在其它数据传输系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光纤宽带干线传送网和接入网发展迅速,是当前研究开发应用的主要目标。光纤通信的各种应用可概括如下:通信网通信网 构成因特网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构成因特网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 有线电视网的干线和分配网有线电视网的干线和分配网 综合业务光纤接入网综合业务光纤接入网 ATMInternet骨干网骨干网DDN/FRPSTN/ISDNTV业务分配节点业务分配节点(COT)(COT)业务接入节点(业务接入节点(RTRT)网管网管SNMP与电信网管中心相连Q3100/1000ME1/BRA/PRA155M622M SDH典型应用之一:宽带综合业务光纤接入系统拓扑结构典型应用之二:作为校园网的骨干传输网3、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发射发射、接收接收、光纤传输系统光纤传输系统。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的三个组成部分(1 1 1 1)光发送机)光发送机)光发送机)光发送机组成框图:组成框图:组成框图:组成框图:光光 源源调制器调制器通道耦合器通道耦合器电信号输入电信号输入光输出光输出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结构参数:结构参数:结构参数:结构参数:发送功率,发送功率,dbmdbm概念概念光源光谱特性光源光谱特性光源光谱特性光源光谱特性:输出光功率足够大,调制频率足够高,谱线宽度输出光功率足够大,调制频率足够高,谱线宽度输出光功率足够大,调制频率足够高,谱线宽度输出光功率足够大,调制频率足够高,谱线宽度和光束发散角尽可能小,输出功率和波长稳定,和光束发散角尽可能小,输出功率和波长稳定,和光束发散角尽可能小,输出功率和波长稳定,和光束发散角尽可能小,输出功率和波长稳定,器件寿命长器件寿命长器件寿命长器件寿命长 图 1.5两种调制方案(a)直接调制;(b)间接调制(外调制)(2 2 2 2)光接收机)光接收机)光接收机)光接收机功能:功能:功能:功能:是把从光纤线路输出、产生畸变和衰减的微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是把从光纤线路输出、产生畸变和衰减的微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经放大和处理后恢复成发射前的电信号并经放大和处理后恢复成发射前的电信号组成部分:组成部分:组成部分:组成部分:耦合器,光电检测器,解调器耦合器,光电检测器,解调器组成框图:组成框图:组成框图:组成框图:电子电路电子电路光输入光输入耦合器耦合器光电检测器光电检测器解调器解调器电信号输出电信号输出结构参数:结构参数:结构参数:结构参数:接收机灵敏度接收机灵敏度接收机灵敏度接收机灵敏度,定为,定为BER10BER10-9-9条件下,所要条件下,所要 求的最小平无接收功率。求的最小平无接收功率。检测方式:检测方式:检测方式:检测方式:直接检测直接检测直接检测直接检测和和外差检测外差检测外差检测外差检测 (3)光纤线路)光纤线路 功功功功能能能能:是是把把来来自自光光发发射射机机的的光光信信号号,以以尽尽可可能能小小的的畸畸变变(失失真真)和衰减传输到光接收机和衰减传输到光接收机 组成组成组成组成:光纤光纤、光纤接头光纤接头和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 低低低低损损损损耗耗耗耗 “窗窗窗窗口口口口”:普通石英光纤在近红外波段,除杂质吸收峰外,其损耗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在0.85 m、1.31 m和1.55 m有三个损耗很小的波长“窗口”,见后图。光光光光源源源源激激光光器器的的发发射射波波长长和光光光光检检检检测测测测器器器器光光电电二二极极管管的的波波长长响响应应,都要和光纤这三个波长窗口窗口相一致。目前在实验室条件下,1.55 m的损耗已达到0.154 dB/km,接近石英光纤损耗的理论极限。4、光纤通信发展趋势、光纤通信发展趋势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00000 10000 1000 100 10 1 0.1 0.8m多模1.3m单模1.55m直接检测光孤子光放大器1.55m相干检测系统性能(Gb/sKm)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发展趋势1、继续增大通信容量和传输距离;2、光同步数字体系(SDH)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3、宽带业务本地用户光纤网和ATM引起世界的重视;4、光电集成技术迅速发展;5、全光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为了改变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资源孤立分散的状态,到 全国性的信息资源共享,我国开始实施“三金工程”计划。“三金”工 程是我国信息资源工程的三大领头建设,它包括:构通全国各城 市、地区的光纤信息交换网络,组成全国信息高速公路的“金桥工 程”;快速实现全国集体和个人资金结算的“金卡工程”;准确迅速 实现商品进出口申报的“金关工程”。我国的金桥工程首先利用已建成的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 DDN)使用干线光纤沟通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提供776 条高速和2588条中速数据通道,完成各地的数据信息交换,然 后扩大覆盖到660多个地县级市,并利用卫星通信等手段联通 19个国家的37个主要数据网络,实现全球性的数据交换,形成 信 息资源共享的“金桥”。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即初始期;初步研究开发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即初始期;初步研究开发 期;研究开发成熟期。现在进入推广和深入发展期。期;研究开发成熟期。现在进入推广和深入发展期。(1)初始期(19731980年)(2)初步研究开发期(19811985年)(3)研究开发成熟期(19861990年)(4)推广和深入发展期(1991年)(5)1995年后将进入高潮(7)1997年建成除西藏自治区和台湾省外的全国 光纤通信主干网(8)2000年建成连接拉萨的光纤通信主干网武汉武汉中国光谷中国光谷”武武汉汉东东湖湖新新技技术术开开发发区区是是在在国国家家改改革革开开放放,特特别别是是科科技技体体制制和和经经济济体体制制改改革革的的大大背背景景下下诞诞生生的的。湖湖北北省省、武武汉汉市市在在全全国国较较早早进进行行转转化化科科技技成成果果,实实现现产产业业化化的的探探索索,于于19841984年年开开始始筹筹建建开开发发区区,19881988年年,武武汉汉东东湖湖新新技技术术开开发发区区创创立立。19911991年年,被被国国家家批批准准为为国国家家级级高高新新技技术术产产业业开开发发区区;20002000年年,被被科科技技部部、外外交交部部批批准准为为APECAPEC科科技技工工业业园园区区;20012001年年7 7月月6 6日日,原原国国家家计计委委正正式式批批复复武武汉汉东东湖湖高高新新区区为为“国国家家光光电电子子产产业业基基地地”“武武汉汉?中国光谷中国光谷”诞生。诞生。武武汉汉邮邮电电科科学学研研究究院院(WRIWRI)是是中中国国光光通通信信的的发发源源地地,也也是是国国内内唯唯一一集集光光通通信信领领域域三三大大战战略略技技术术:通通信信系系统统、光光纤纤光光缆缆、光光电电器器件件的的研研究究、开开发发、生生产产和和销销售售于于一一体体的的科科研研与与产产业业实实体体。经经国国家家批批准准为为:“国国家家光光纤纤通通信信技技术术工工程程研研究究中中心心”、“国国家家光光电电子子工工艺艺中中心心”、“国国家家高高新新技技术术研研究究发发展展计计划划成成果果产产业业化化基基地地”、“亚亚太太电电信信联联盟盟培培训训中中心心”,是是国国家家科科技技部部首首批批命命名名的的1616个个国国家家“863863”成成果果产产业业转转化化基基地地之之一一,代代表表着着我我国国光光纤纤通通信信领领域域的的最最高高研研究究水水平平,也也是是“武武汉汉中中国国光光谷谷”的的核核心心企企业业。在在光光纤纤通通信信领领域域具具有有极极强强的的研研发发实实力力,参参与与了了几几乎乎所所有有的的863863计计划划和和从从“六六五五”到到“十十五五”的的国国家家重重点点科科技技攻攻关关项项目目中中关关于于光光纤纤通通信信方方面面的的研研究究课题。课题。如今,已有如今,已有70007000多家企业落户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其中高新技术多家企业落户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企业15701570多家,上市公司多家,上市公司1414家,年销售收入过家,年销售收入过3030亿元企业亿元企业2 2家,年销家,年销售收入过售收入过1010亿元企业亿元企业6 6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6363家。同时,随着家。同时,随着扩大对外开放,包括世界扩大对外开放,包括世界500500强在内的大集团也前来投资兴业,先后强在内的大集团也前来投资兴业,先后有三井、藤仓、有三井、藤仓、NECNEC、康宁、通用电器、蒂森克虏伯、英特尔、康宁、通用电器、蒂森克虏伯、英特尔、IBMIBM、香港汇丰银行、朗讯科技、飞利浦、西屋电器、西门子等多个国家和香港汇丰银行、朗讯科技、飞利浦、西屋电器、西门子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企业在此投资。地区的著名企业在此投资。1976年,年,中国的第一根光纤在武汉邮电科学院诞生中国的第一根光纤在武汉邮电科学院诞生 1981年,年,武汉邮电科学院在中国率先开发出光纤通信用长波长光器件武汉邮电科学院在中国率先开发出光纤通信用长波长光器件 1982年,年,开通中国第一个光纤通信系统工程,开通中国第一个光纤通信系统工程,1993年,年,中国第一套中国第一套565Mb/s PDH(准同步数字体系)准同步数字体系)设备在武汉邮电科学院诞生设备在武汉邮电科学院诞生 1996年,年,中国第一套中国第一套2.5G SDH(同步数字体系)同步数字体系)设备在武汉邮电科学院诞生设备在武汉邮电科学院诞生 1997年,年,在国内首次开发出应用于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的在国内首次开发出应用于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的EDFA(参铒光放大器)(参铒光放大器)产品,中国第一套产品,中国第一套DWDM(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系统在这里诞生系统在这里诞生 1999年,年,中国第一套中国第一套10G SDH系统和系统和32X2.5G DWDM系统系统 2000年,年,中国第一套中国第一套32X10G DWDM系统,在国内首次开发出系统,在国内首次开发出OXC(光交叉连接设光交叉连接设 备)备),OADM(光分插复用)(光分插复用)设备向国际电联提交中国第一个设备向国际电联提交中国第一个IP通信标准通信标准 (ITU-TX.85)并批准并批准2001年,年,全球第一套互连互通的全光网设备在武汉邮电科学院诞生并开通实际全球第一套互连互通的全光网设备在武汉邮电科学院诞生并开通实际 工程向国际电联提交第二个工程向国际电联提交第二个IP通信标准(通信标准(ITU-T X.86)并批准并批准 2002年,年,中国第一套中国第一套1.6T DWDM系统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诞生系统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诞生 2003年,年,向国际电联提交的第三个向国际电联提交的第三个IP通信标准(通信标准(ITU-T X.87)被批准被批准,中国第一中国第一 套独具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长距离光传输系统(套独具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长距离光传输系统(ULH)在武汉邮电科学在武汉邮电科学 院诞生院诞生 2004年,年,中国第一套具有商用水平的中国第一套具有商用水平的WDM ULH和和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系统、系统、中国第一个实质性中国第一个实质性FTTH工程和第一个运营成功的国产工程和第一个运营成功的国产FTTH (光纤到户)工程在武汉邮电科学院诞生(光纤到户)工程在武汉邮电科学院诞生.2005年,年,中国第一个中国第一个Tbps 级级DWDM(80X40G DWDM传输系统)在武汉邮电科传输系统)在武汉邮电科 学院诞生学院诞生.三、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三、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1 1、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本世纪20年代,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该系统工作频率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特点是专用系统开发,工作频率较低 第二阶段从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公用移动通信业务开始问世,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计划,贝尔系统在圣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网,称为“城市系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网过 渡,接续方式为人工,网的容量较小。第三阶段从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美国推出了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1MTS),使用150MHz和450MHz频段,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实现了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并能够自动接续到公用电话网。第四阶段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1983年,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日本于1979年推出800MHz汽车电话系统(HAMTS),在东京、大胶、神户等地投入商用。西德于1984年完成C网,频段为450MHz。英国在1985年开发出全地址通信系统(TACS),首先在伦敦投入使用,频段为900MHz。法国开发出450系统。加拿大推出450MHz移动电话系统MTS。瑞典等北欧四国于1980年开发出NMT450移动通信网,并投入使用,频段为450MHz。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 第五阶段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这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和成熟时期。以AMPS和TACS为代表的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是模拟系统。模拟蜂窝网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频谱利用率低,移动设备复杂,费用较贵,业务种类受限制以及通话易被窃听等,最主要的问题是其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需求。数字无线传输的频谱利用率高,可大大提高系统容量。另外,数字网能提供语音、数据多种业务服务,并与ISDN等兼容。实际上,当模拟蜂窝系统还处于开发阶段时,一些发达国家就着手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到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GSM)的体系。随后,美国和日本也制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泛欧网GSM已于1991年7月开始投入商用,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已经成为陆地公用移动通信的主要系统。2.蜂窝组网的基本思想:蜂窝组网的基本思想:(1 1)蜂窝小区覆盖和小功率发射;()蜂窝小区覆盖和小功率发射;(2 2)频率复用;)频率复用;(3 3)多信道公用;()多信道公用;(4 4)跟踪交换;()跟踪交换;(5 5)有线)有线/无线通信的互连。无线通信的互连。MSC2MSC1公共电话网公共数据交换网 NSS NSS 网络交换子系统网络交换子系统 MSC 移动交换中心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VLR 访问位置寄存器 AUC 鉴权中心 EIR 设备识别寄存器 BSS BSS 基站子系统基站子系统 BSC 基站控制器 BTS 基站收发信台 OMC 操作维护中心 MS MS 移动台移动台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PSTN 公众电话交换网 PLMN 公众陆地移动网 PSPDN 分组交换公众数据网 CSPDN 电路交换公众数据网 3.3.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数字蜂窝移动通信GSMGSM系统的组成系统的组成网络交换网络交换子系统子系统基站子系统基站子系统移动台移动台4.GSM系统的主要优点标准化程度高,接口开放,联网能力强,能国际漫游能提供准ISDN业务:电信业务、承载业务、补充业务使用SIM卡,实现机卡分离,手机通用,适合未来个人通信的需要保密安全性能好,具有鉴权、加密功能频谱利用率比模拟系统好,系统容量大,比模拟网大三倍以上价格便宜5.5.路由选择原则路由选择原则固定用户呼叫移动用户,应尽可能快的固定用户呼叫移动用户,应尽可能快的就近进入移动网查询路由,由移动网进就近进入移动网查询路由,由移动网进行接续。行接续。移动用户呼叫固定用户,应立即进入固移动用户呼叫固定用户,应立即进入固定网,由固定网进行接续。定网,由固定网进行接续。移动用户的接续过程(固定电话呼叫移动用户)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入口移动交换机拜访移动交换机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基站BS基站BS基站BS6.6.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的多址方式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的多址方式频分多址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码分多址(CDMA)在码分多址系统中,各发送端用各不相同的、相互在码分多址系统中,各发送端用各不相同的、相互(准准)正交正交的地址码调制其所发送的信号。在接收端利用码型的的地址码调制其所发送的信号。在接收端利用码型的(准准)正正交性,通过地址识别交性,通过地址识别(相关检测相关检测),从混合信号中选出相应的,从混合信号中选出相应的信号信号实现码分多址的必备条件实现码分多址的必备条件(实现码分多址的三大关键技术)(实现码分多址的三大关键技术)足够多的地址码,且要有良好的自相关特性和足够多的地址码,且要有良好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互相关特性在各接收端,必须产生本地地址码,其不但在在各接收端,必须产生本地地址码,其不但在码型结构上与对端发来的地址码一致,而且在码型结构上与对端发来的地址码一致,而且在相位上也要完全同步。用本地码对收到的全部相位上也要完全同步。用本地码对收到的全部信号进行相关检测,从中选出所需要的信号信号进行相关检测,从中选出所需要的信号码分系统必须与扩展频谱码分系统必须与扩展频谱(简称扩频简称扩频)技术相结技术相结合合7.7.采用采用CDMACDMA技术的优点技术的优点系统容量大系统容量大语音激活技术语音激活技术扇区划分技术扇区划分技术软容量软容量软切换软切换特有的分集形式特有的分集形式与窄带系统(模拟系统)共存与窄带系统(模拟系统)共存保密性强保密性强发射功率低发射功率低频率分配和管理简单频率分配和管理简单CDMA系统需攻克的难点:远近效应,如功率控制方系统需攻克的难点:远近效应,如功率控制方法法8.8.移动数据通信技术移动数据通信技术传输承载平台技术传输承载平台技术短消息短消息(SMS)非结构化补充业务非结构化补充业务(USSD)电路交换数据业务电路交换数据业务(CSD)高速电路交换数据业务高速电路交换数据业务(HSCSD)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增强型分组数据业务增强型分组数据业务(EDGE)第三代技术第三代技术(3G)应用开发平台技术应用开发平台技术SIM卡应用工具(卡应用工具(SIM Toolkit)无线应用协议(无线应用协议(WAP)9.IMT-20009.IMT-2000的特点的特点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高速传输,提供窄带和宽带多媒体业务高速传输,提供窄带和宽带多媒体业务无缝业务传递无缝业务传递支持系统平滑升级和现有系统的演进支持系统平滑升级和现有系统的演进适应多种运行环境适应多种运行环境10.第三代移动通信地面无线接口主要技术IMT2000 CDMA DS(直接序列)直接序列)UTRA/WCDMAcdma2000DSIMT2000 CDMA MC(多载波)多载波)cdma2000MC(包括包括1x,3x并可扩展至并可扩展至6x,9x,12x)IMT2000 CDMA TDD(时分双工)时分双工)TD-SCDMAUTRA TDDIMT2000 TDMA SCUWC-l36IMT2000 TDMA MCEP DECT11.11.实施第二代网络向第三代演进时应实施第二代网络向第三代演进时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该考虑的关键问题投资投资技术的可用性与成熟性技术的可用性与成熟性操作的灵活性操作的灵活性过渡要求过渡要求向第三代演进不是立即重新建设一个第三代移动通信网,而是在已有的第二代网络上增加向第三代演进不是立即重新建设一个第三代移动通信网,而是在已有的第二代网络上增加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首先在用户密集地区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平滑过渡和升级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首先在用户密集地区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平滑过渡和升级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的方案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的方案GSM网络向第三代的演进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的英文简称,是一种新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GPRS与现有的GSM语音系统最根本的区别是,GSM是一种电路交换系统,而GPRS是一种分组交换系统。因此,GPRS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或频繁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这一特点正适合大多数移动互联的应用。EDGE-英文全称为EnhancedDatarateforGSMEvolution,中文含义为“改进数据率GSM服务”,它是一种基于GSM/GPRS网络的数据增强型移动通信市场的亮点,先后有美国的CingularWireless和AT&TWireless、智利的TelefonicaMoviles、我国香港特区的CSL和泰国的AIS开通了基于EDGE的服务。该技术主要在于能够使用宽带服务,能够让使用800、900、1800、1900MHz频段的网络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部分功能,并且能大大改进目前在GSM和TDMA/136上提供的标准化服务。该技术可以提供384kbps的广域数据通信服务和大约2Mbps的局域数据通信服务,这样可以充分满足未来无线多媒体应用的带宽需求。窄带CDMA网络向第三代的演进 CDMA2000:CDMA是码分多址(Code-onMultipleAccess)技术的缩写,是近年来在数字移动通信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先进的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它能够满足市场对移动通信容量和品质的高要求,具有频谱利用率高、话音质量好、保密性强、掉话率低、电磁辐射小、容量大、覆覆盖广等特点,可以大量减少投资和降低运营成本。CDMA2000是TIA标准组织用于指代第三代CDMA的名称。适用于3GCDMA的TIA规范称为IS-2000,该技术本身被称CDMA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