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教材知识总复习: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23740600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教材知识总复习: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高考语文教材知识总复习: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高考语文教材知识总复习: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 纲版)(课件):第 2编第 14章第 1 节 第一节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快乐时空 非常不敢说 五代时冯瀛王门客讲 道德经 首章,有“道可道, 非常道”。门客见“道”字是冯名,乃曰:“不敢 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宋 无名氏撰 籍川笑林 课堂考点探究 课后题组精练 第 一 节 课前初试真题 课前初试真题 1 ( 2 0 1 0 年高考全国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后面的题目。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 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 及 再 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 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寻 知代州,移深州, 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 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 之, 会 暮, 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约诘 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保裔曰: “ 临难无苟免。 ” 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 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 遂 没焉。 时车 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以其子 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 曰: “ 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 顾蒙非常之恩! ” 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 恻然曰: “ 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 顾谓左右曰: “ 保 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 尝 握矢三十,引满以射, 筈 镝相 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 战阵,身被七十创。 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 器玩以偿。 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 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 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 战,敌乃退。 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 屯, 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 “ 大将陷没,而吾 曹计功,何面目也! ” 上闻而嘉之。 ( 节选自宋史 康保裔传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及 再遇阵没 及:趁着 B 寻 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 C 会 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 D 援不至, 遂 没焉 遂:于是 解析: 选 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 中的含义。“及”在文中的意思是“等到”, 故选 A。 参考译文: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父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 时战死。父亲叫康再遇,跟从太祖讨伐李筠,也死 在战场上。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等到他的父亲 战死之后,皇帝诏令让他接替他父亲的职位,跟从 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泽州,又跟从其他将领在石岭关 打败了契丹人,担任了登州刺史。不久做了代州知 州,后又调任深州知州,担任凉州观察使。宋真宗 即位后,把康保裔召回朝内,因为他的母亲年老需 要奉养,真宗赐给他上等的酒、茶、米。诏令嘉奖 了康保裔,让他去做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举入 侵,诸将与契丹人在河间开战,康保裔亲选精锐之 师参与战斗,恰逢天色已晚,和契丹人约定第二 天早晨会战。第二天黎明,契丹人将宋军重重包 围,手下人劝康保裔换套铠甲突围逃走,康保裔 说:“大难当头,我不会苟且偷生。”于是就与 敌人展开决战。打了两天,杀伤很多契丹人,地 下尘土都踩了二尺深,士兵死伤殆尽,弓箭也已 用完,援兵却迟迟未到,于是康保裔战死沙场。 当时皇帝驻扎在大名,听到康保裔战死的消息非 常震惊难过,连续两天没有上朝,追赠康保裔为 侍中。封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 史,康继彬为洛苑使。康继英等谢恩说:“我的父 亲没有打胜仗就死了,陛下您不降罪,还封赏我们, 我们真是蒙受不同寻常的恩遇啊!”说完哭着趴在 地上不能起身。皇帝同情地说:“你们的父亲为国 家而死,封赏当然要厚重。”回头对身边的大臣们 说:“康保裔的父亲、祖父全部战死沙场,现在他 自己也死在战场上,他们祖辈都有忠心节操,非常 值得褒奖。”康保裔为人恭谨仁厚重视礼节,喜欢 结交宾朋,擅长骑射,射飞禽走兽没有不中的。 曾经一张弓放了三十支箭,拉满弓射出去,筈镝一 个个被射了下来,人们都佩服他的射术之妙。康保裔 经历大战无数,身上有七十处伤口。借了公家的数十 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 偿还。皇帝知道后,就又给了他的军队很多赏赐。 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的时候,援兵迟迟不至,只有 张凝、李重贵率领队伍赶来配合作战,后来跟契丹兵 一战,康保裔全军覆没,李重贵与张凝去救援,却腹 背受敌,从申时杀到寅时,才把敌人击退。 当时诸 将大多损失部属,只有李重贵与张凝全军撤回,张凝 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说:“大 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皇帝听说了这事,就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 2 ( 2 0 1 0 年高考全国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后面的题目。 王 祎 ,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 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 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 报 。隐 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 祎 献颂。 太祖喜曰: “ 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 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 太祖创礼贤馆, 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 府事,多惠政,赐金带 宠 之。太祖将即位,召还, 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 “ 祈 天永命之要,在 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 法 天 道,顺人心。雷霆 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 太祖嘉 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 祎 与濂为 总裁。 祎 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 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 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 , 必赐坐, 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 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 “ 朝廷以云南百万 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 矣。 ”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 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 祎,祎叱曰: “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 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且我与汝皆使也, 岂为汝 屈! ” 或劝脱脱曰: “ 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 脱脱攘臂曰: “ 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 祎顾王 曰: “ 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 遂 遇害。 ( 节选自明史 王祎传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 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 ) A 危素、张起岩并荐, 不 报 报:答复 B 多惠政,赐金带 宠 之 宠:重用 C 祈 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D 法 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 解析: 选 B。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宠”为“使荣耀”之意。 参考译文: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自幼聪明颖悟,长大 后,身高挺拔若山岳,伟岸有风度,凭借文章而 闻名于世。他目睹元代政治的衰败,写了七八千 字的长信呈给当时的宰相。危素、张起岩一起举 荐他,他没答应。他退隐青岩山,著书立说,名 声一天天大起来。太祖出征江西时,王祎献上颂 词。太祖高兴地说:“江南有两个大儒,就是你 和宋濂。要说学问的广博,你不如宋濂。要说才 思的雄健,宋濂不如你。”太祖创设礼贤馆,召 他来安置在馆中。 多次升迁,为侍礼郎,掌管 起居注。做南康同知府事,多有惠民措施,太祖 赐给他金带以示荣宠。太祖准备登基,把王祎召 回来,商议礼仪。洪武元年八月,王祎上疏说: “恳求苍天永保江山的关键,在于存心以忠厚为 本,政治宽大,上依天道,下顺人心。严刑峻法, 可以一时使用而不可经常如此。浙西既已平定, 赋敛应当削减。”太祖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但是不完全照他说的办。第二年修撰 元史 , 皇帝任命王祎与宋濂为总裁。王祎擅长史事的记 载,裁剔繁芜,行文得当,下笔简洁。 元史 修成后,被提升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 编修官。他奉皇帝诏命在大本堂执教,经义理解透 彻,析理畅达,善于开导。皇帝召见他在殿堂对答, 必定赐他坐下,随便谈论。五年正月,皇帝与群臣 商议招抚训谕云南,命王祎带诏书前往。到后就告 谕梁王,应该立即奉送版图给职方官,不然朝廷讨 伐的军队早晚之间就到。梁王不听从,把他安排在 别馆住宿。又一天,王祎又告谕说:“朝廷考虑到 云南有百万生灵,不愿看到他们毙命于刀锋之下。 若是你们仗着地势的偏远险要,抗拒英明的皇帝, 后悔就晚了。”梁王很害怕就服从了,立刻让他改 住客馆。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 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梁王迫 不得已叫出王祎来见,脱脱想要让王祎屈服,王 祎呵斥说:“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 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 日月争辉吗!况且我和你都是使臣,岂有向你屈 服的道理!”有人劝脱脱说:“王先生素负盛名, 不可加害。”脱脱捋起袖子说:“今天就是孔圣 人在这里,按理也不得活。”王祎回头对梁王说: “你要是杀了我,朝廷军队紧接着就到,你的大 祸不久就到了。”王祎最终遇害。 3 (2 0 1 0 年高考山东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后面的题目。 申甫传 汪 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 媐 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 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 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 狸鼠相拒者良久。道 人乃耳语甫曰: “ 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 之 乎? ” 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 “ 不愿也。 ” 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 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 道人 濒 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 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 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 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 客 州人刘翁廷传所。 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 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 甫数以其术 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 入, 遽 薄 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 金公声知事急, 遂言甫 于 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 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 “ 臣不才,愿以死自效。 ” 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 以 御史为参军, 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 其 召募。越三日, 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 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 又长于用车, 卒 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 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 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 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 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 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 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 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 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 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 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 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 注 】 媐 (x):嬉戏。 瘗 (y):埋藏 窭 (j):贫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 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 ) A 道人 濒 行 濒:临近 B 客 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 遽 薄 京师 薄:逼近 D 又长于用车, 卒 不能办 卒:步兵 解析: 选 D。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 一定在原文中理解,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 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文中, 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卒,通“猝”, 仓猝。还应学会联系学过的知识来判断。 参考译文: 申甫是云南人,崇尚侠义并且有口才。孩童时, 常常在道路上拴着老鼠嬉戏。有个道人经过这 里,教申甫做游戏。就让他捡拾道路旁的瓦石, 在地上按四方设置,投放老鼠在中间,老鼠多 次逃亡不能出来。不久引诱野猫到来,野猫想 从中获取老鼠,也终究不能进入,野猫、老鼠 相互抵抗了很长时间。道人于是悄悄告诉申甫 说:“这就是所说的八阵图,你也想学它吗?” 申甫当时还是小孩,不懂得他的话,立即回答 说:“不愿意。”道人于是离开了。 明朝天启初年,申甫正在学习佛学,在河南山 东间往来,没有学到东西。 申甫到了嵩山,又 碰到了原先 (或“以前” )年幼时遇见的道士, 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 道人临走时,把一卷书抛给他,就急速告别离 开了,不知去向。打开看那本书,都是古代的 兵法,并且车战解说得非常完备。 申甫就留在 山中,学习了一年多,不再学习佛学了。 不久将那本书埋藏在嵩山下,出游到颍州,寄居 在州人刘廷传家里。刘翁是原来颍州的大侠客, 门下宾客有数百人,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 一个人赶得上申甫的。刘翁出资让申甫到京师。 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许多高官大臣,经常 不被听从、信任。愍帝即位,北兵从大安口入侵, 很快逼近京师,京师九门都在白天关闭着。在这 时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事情紧急,于是向朝 廷举荐申甫。 愍帝召见 (他 )到偏殿,用温和恳切 的诏谕慰劳 (他 ),申甫感动而泣,在殿墀下叩头, 大声说:“臣不才,愿意用死来报效。”于是立刻 任命刘公做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凭借御史的 身份做参军,而申甫做了京营副总兵,然而没有把 兵权给申甫,听凭他自己招募士兵。过了三日,招 募的士兵稍微聚集,率领的都是市中不懂得用兵器 的穷人的子弟,但申甫所传授的本领,又是战车方 面的,仓促不能做成。就选择日子部署那些士兵, 没有时间演练。在当时,有权势的人都不学习兵法, (那些人 )和刘公、金公的 (意见 )多次不一致,又嫉 妒申甫出身平民却被提拔任用, (他们 )谋划先把当 前的大敌击退,就日夜传下兵符,督促申甫决战, 然而恰巧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被打败战死。满桂 是原来大同总兵官,出名的良将,因为救援赶到京 师,愍帝正倚仗看重他。满桂已经战败,京师震惊 害怕。 申甫没有办法,痛哭,在夜间带领自己的部 众用绳索从城墙上出来,还没有到芦沟桥,部众就 逃跑了大部分。 申甫亲自奋力战斗,被数十支飞箭 射中,最终被杀。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 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 (或“不了解人”“不会 用人” )。等到逃亡的士兵被带领回来时,竟然没有 人理会申甫的死亡。在申甫死后数日,刘公又带领 八路军队出师,奔向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 扎营,遭遇埋伏发生战斗,督促将士殊死战斗,经 过一昼夜,各路援兵不到,也战死了。 4 ( 201 0 年高考湖南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诸葛孔明 陈 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 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偪人主而上不疑,势倾 群臣 而 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 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 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 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 仕鲁与 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 敌 ,此无异于儿童之 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 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 伺 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 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 拒 之,闻孔明将芟上邽之麦, 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曰: “ 吾 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 耳。 ” 夫军无 见 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 此少辨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大言 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 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 且 至,仲 达谲言曰: “ 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 丈原,诸军无事矣。 ” 夫敌 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 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 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 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 不贪小利,彼则曰: “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 好兵而无权。 ” 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 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 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 敛衽而叹曰: “ 天下奇才也! ” 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 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 也 。可以观其真 情矣。论者不此 之 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 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 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 孔明距今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 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 (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 1 9 7 4 年版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甚者至以为非仲达 敌 敌:敌人 B 故常 伺 孔明之开阖 伺:窥探 C 仲达出兵 拒 之 拒:抵御 D 夫军无 见 粮而转军与战 见:现成的 解析: 选 A。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用代入法一 试就知。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 够发现把“敌”翻译成“敌人”就会造成整个 句子没有实义动词作谓语,而其余选项句子中 的加点词都能通过给出的解释把整个句子完整 地翻译出来, “敌” “匹敌 (名词作动词 )”, 就这么简单。 参考译文: 孔明是伊尹、周公那样的贤人啊。但评论他的人有 很多不同的看法,因为他遭受乱世之难,而处在英 雄落魄之时啊。 一般人都努力上进 (博取功名 ),而 他独自归隐,神态安闲地住在草庐中,刘备三顾茅 庐后才被起用。 (孔明 )挺身接受刘备托孤的重任, 不放任不专权,别人没有谗言可进。权势大但主上 不猜疑,权高位重而部下不忌妒。励精图治使蜀地 风俗教化清正明直。宽恕过错或惩罚罪行不因职位 的高低 (而有所不同 ),这是成就帝王之业的政治啊。 用使百姓安乐之道管理百姓,百姓即使劳苦也不怨 恨;用使百姓生存之道杀人,死者也不会有所怨恨, 这是成就王业的大事啊。孔明都处理得非常好,确 实是伊尹、周公那样的贤人啊。但评论的人竟然说 他自比管仲、乐毅,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 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这怎么能同他们谈论孔子到 鲁国出仕和自比老子、彭祖呢!更有甚者竟认为孔 明不能与司马懿匹敌,这无异于小孩子的见识。他 们难道不是因为司马懿的话而相信他吗?而不知道 他的话都是骗人的。 司马懿不能欺骗孔明,所以 常常在孔明用兵的间隙,荒谬地说些大话来欺骗他 的部下。这些评论的人只是没有发现罢了。 当初孔明兵出祁山,司马懿带兵抵御他,听说孔明 将要割上邽的麦子, (司马懿 )收拾辎重日夜兼程前 往。 (等到了那里, )孔明因为缺粮已经退兵,司马 懿欺骗部下说:“我们连夜兼程行军非常疲劳,这 是懂得用兵的人希望抓住的机会。诸葛亮不敢据守 渭水,这容易对付啦。”军队没有现成的粮草还转 移作战,即使能战胜他们,后面何以为继?这是稍 微懂点军事的人都一定不会干的事啊。 司马懿心里 知道这样,表面说大话来欺骗部下罢了。不久孔明 出兵斜谷,司马懿又率兵抵挡他。 了解到孔明的军 队还未靠近渭水,就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 营垒。孔明军队快要到达了,司马懿欺骗众人说: “诸葛亮如果真是勇敢的人,应当从武功山出兵依靠 山势摆下阵势。如果向西到五丈原,各路军马没有战 事了。”敌人的军队已经在没有退路的战场上了,率 领部队长驱直入,前来与他交战,这也是稍微懂点军 事的人不会做的事。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不会从此地出 兵,姑且狂妄地用这些话来表现诸葛亮的怯弱,以显 示自己料事如神,并且能稍稍安慰军心。所以孔明带 领严整有法度的军队,不用欺骗的权术,不贪图小的 胜利,他就说:“诸葛亮志向远大但不能抓住时机, 善于谋略但缺乏决断,喜欢用兵却无实权。”诸如此 类,都是等到孔明用兵间隙时,胡乱说些大话来欺骗 他的手下,这哪是他的真实想法啊! 那些善于洞悉别人真实想法的人,不在他的敌人 存在的时候,而是在他的对手死后再做出判断。 孔明活着的时候,司马懿的话是那样的。等到他 死后,司马懿巡查孔明军队的营垒阵地,整理衣 襟慨叹说:“真是天下奇才啊!”这是他看到诸 葛亮的治军的规矩法度,是远在自己之上,是自 己不能做到的,恍然若失,不自觉而说出来的。 从中可以看到他的真实想法了。评论的人不相信 这些,却相信司马懿欺诈的话,难道不是又被他 骗了吗! 唐朝的李靖,是谈论军事的雄辩之人。我曾经读 到他的以提问、作答形式而写成的书,领略他论 述孔明用兵的妙处,详细完整,对司马懿却只字 未提。他是真正懂用兵的人,因此能够看得出来, 世上那些迂腐书生的观点,为什么不是李靖这样 的观点呢?孔明距今将近千年了,没有能真正懂 得他的人。我为他的不幸感到愤恨,所以详细地 说明这件事,使世俗拿成败论英雄的人稍微收敛 一些。 课堂考点探究 一、陌生词的考查 高考中文言文阅读考查实词词义的一题,往往 会出现没有见过的实词或难以理解的实词。如 2010年高考广东卷的第一题。 例 1 (2010 年高考广东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后面的题目。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 曰: “ 居 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 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 岂容 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 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 捷至,上曰: “ 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 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 乃令吴玉 守 之 。 上 语 诸将曰: “ 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 ” 诸将皆曰: “ 贼众我寡, 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 ” 上曰: “ 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 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 怀来。先是,获 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 家皆为上 所 杀, 委 尸填满沟壑,宜 为 报仇。将士闻 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众遥见旗帜, 识 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 “ 噫! 我固无 恙 。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 所 误! ” 遂 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 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 于 厕,搜获之。并擒俞 瑱,斩孙泰 于 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 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 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 咸顿首称善。 ( 选自明 谢 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 【 注 】 上:皇上,指朱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上 语 诸将曰 语:谈 B 委 尸填满沟壑 委:放置 C 识 其父兄子弟咸在 识:标志 D 噫!我固无 恙 恙:祸患 【 解析 】 A项,语:告诉。 B项,委:堆积。 C项,识:知道,引申为意识到。其中 B项中的 “委”就是很少见的一个文言实词,推断其词 义要根据上下文意来推测。 【 答案 】 D 参考译文: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一带抢掠,当地百姓偷偷地 跑来报告。皇上说:“居庸关山路险峻,是护卫 北平的险要关键之处,百人把守,万人不能攻下。 现在俞瑱占有了它,有利地势被他所拥有,此种 情势,一定要收回它。这就像一家的后门,怎么 能丢弃送给盗贼?现在趁着他刚到,再加上抢掠, 民心不归附,攻取很容易;如果放纵他而不攻取, 等到他增兵把守居庸关,以后攻取就难了。”于 是命徐安前往讨伐他。徐安攻克了居庸关,俞瑱 逃往怀来,依附宋忠。捷报传来,皇上说:“假 如俞瑱知道笼络人心,谨慎把守这个居庸关,即 使想攻取它,怎么能一攻即破?现在上天把 (这个地 方 )送给我,不可错过 (机会 )呀。”于是命吴玉把守 居庸关。 皇上对各位将领说:“宋忠驻军怀来,居庸关是必 争之地,趁他还没来到,可以先攻打宋忠。”各位 将领都说:“敌众我寡,很难取胜,攻打宋忠对我 们不利,应当固守居庸关来等待他的到来。”皇上 说:“事情不是你们所了解的这样。敌军是刚刚聚 集起来的,他们不能团结一心;宋忠心浮气躁缺少 谋略,心狠武断、自以为是,趁他们没有安定下来, 攻打他一定会攻破。” 癸未,皇上率领精锐骑兵八千,穿着铠甲进 发。 甲申,到达怀来。在此之前,抓获敌人 的一个间谍,说宋忠欺骗北平的将士们说: 投降者的家人都被皇上所杀,尸体堆积,填 满了沟壑,我们应当替我们的家人报仇。将 士们听他这么说,有的相信有的不信。 皇上知道了这件事,就让投降士兵的家人做前锋, 仍用他们以前的旗帜。将士们远远看见旗帜,知 道自己的父兄子弟都在,高兴地说:“嘻!我们 原本就没什么祸患。只是宋都督欺骗我们,差点 上了他的当!”于是倒戈投降。宋忠剩余的士兵, 仓皇列阵。还没有准备好,皇上指挥军队渡过河 水,擂鼓呐喊径直冲向敌人的队列。宋忠军队大 败,逃入城里。我军乘胜追击,宋忠躲藏在厕所 里,被搜索捉到。还捉获了俞瑱,在阵前斩杀了 孙泰,其余全部投降。 将士们因为已经抓获宋忠而喜形于色,皇上说: “宋忠原本是个庸才,用花言巧语骗取好处,谄 媚阿谀,奸猾邪恶,靠贿赂得到官职。刚执掌兵 权,就骄纵跋扈,这种善于迷惑别人的小人,我 看他不过是狐鼠之辈罢了。小小的胜利,有什么 值得高兴的?”各位将士都点头称是。 技巧点拨 准确推断陌生的实词的含义,考生可采用以下几 个解题技法: 1语境推断法。文言实词含义丰富,大多存在一 词多义的现象,所以要想对其含义进行准确的界 定、理解,考生须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2巧借字形法。中国汉字中会意字和形声字占很 大一部分,因此考生可以根据实词的形旁来判断 其含义。 3迁移联想法。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考查题趋于浅 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考生在揣测文 中实词的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 出正确的解释。 4语法辨别法。所谓语法辨别,是指运用现代汉语 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实词词性的方法对所给选项 进行推断排除。 5妙用修辞法。在古代汉语中常常会出现“互文见 义”、“同义词复用”等文言现象,因此考生可以 根据这一特征,借助已知实词的含义推断未知实词 的含义。 二、一词多义的考查 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 有不同的含义。文言实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 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 如“抗”,在“抗辞慷慨” ( 指南录 后序 ) 中为“刚正不屈”之义;在“非抗于九国之师 也” ( 过秦论 )中为“匹敌,相当”之义。又如 “诸”,在“怀王与诸将约” ( 鸿门宴 )中为 “众,各”之义;作兼词时,用在句中当“之于” 讲;在“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 庄暴见 孟子 )中相当于“之乎”。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 的一项是 ( ) 黎明即起,洒扫庭 除 予 除 右丞相兼枢 密使 且燕赵处秦革灭 殆 尽之际 郦元之所见闻, 殆 与余同 A 相同, 也相同 B 不同, 相同 C 相同, 不同 D 不同, 也不同 例 2 【 解析 】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除:台阶;任命,授职。殆:几乎;大 概。 【 答案 】 D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 项是 ( ) 战败而亡, 诚 不得已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 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将军 诚 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 诚 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 相同, 也相同 B 不同, 相同 C 各不同 D 都相同 例 3 【 解析 】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诚”的意思,其 中:确实;确实;如果,果真;如果, 果真。 【 答案 】 A 技巧点拨 1很多考生感觉学习文言实词非常吃力,觉得 没有规律可循,其实不然。对于考纲中规定的 120个文言实词,考生应重点掌握,特别是文言 实词的本义要当成重点来记忆。掌握了实词的本 义,再由本义延伸出引申义或比喻义,这样就可 以较快捷地掌握词语的含义,以简驭繁,从而收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高考中,对文言实词 的考查并不仅仅局限于这 120个常见的文言实词, 有时一些较为生僻的词甚至是双音节词语也会考 查,这就需要考生根据已知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和 上下文的文意来推断该实词的含义。 三、古今异义的考查 古今异义,是指古代汉语中的某一个词语仍然保 留在现代汉语中,但其含义却有所改变。文言文 中有相当一部分实词的意义古今有了不少变化, 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或改变了词的感情 色彩及其使用的对象、语境等。 古今汉语中,除大部分联绵词意义相同外,大多 数词语即使词形相同,含义也多有不同。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 代汉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 A 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 B 秋天 漠漠向昏黑 C 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D 颜色憔悴, 形容 枯槁 例 4 【 解析 】 A项古义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 人,今义为招待来客的主人。意思相近。 B项古 义为秋季的天空,今义为秋季。 C项古义为出使 的人,今义为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 D项古义为形体和容貌,今义为对事物的形象或 性质加以描述。 【 答案 】 A 下列各句 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 不 相同的一项是 ( ) A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 用心 者 B 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 也 C 颁白者不负戴于 道路 矣 D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 例 5 【 解析 】 D项“河东”,在文中指“黄河以 东”,“河”的意义现已扩大,泛指河流。 【 答案 】 D 技巧点拨 正确理解古今异义,考生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 要区分所给词语是否由两个词组成。如“璧有 瑕,请指示王”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中的“ 指示 ” 为“指”和“示”两个词,译为“指出来,给 看”;而在现代汉语中“指示”为一个词。 2 即使所给词语古今都是一个词,也要看其含义 是否相同。如“ 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中的“宣言”,在此为“扬 言”之义。在现代汉语中“宣言”作名词,则为 “ ( 国家、政党或团体 ) 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 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之义;作动词,则为“宣 告,声明”之义。 3 结合所给词语的感情色彩加以区分。如“先帝 不以臣 卑鄙 ” ( 出师表 ) 中,“卑鄙”的含义是 “地位卑贱,见识浅陋”,在古代汉语中是自谦的 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卑鄙”意为“ ( 语言、行为 ) 恶劣;不道德”,是贬义词。 总之,这类词语不多,除了归纳记忆外,还可以 根据词语本身的含义和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推断出 其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四 、偏义复词的考查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 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 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 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 例如:“ 契阔 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 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 下列 不 全是偏义复词的一组是 ( ) A 便可白 公姥 昼夜勤 作息 B 我有亲 父兄 谨 庠序 之教,申之以 孝悌之义 C 陟罚臧否,不宜 异同 备他盗之 出入 与非常 也 D 逼迫兼 弟兄 今有一人入 园圃 ,窃 其桃李 例 6 【 解析 】 B项“父兄”偏在“兄”上,“兄长、 哥哥”的意思;“庠序”是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 周代叫“庠”,殷代叫“序”,后世的学校通称 “庠序”。 A项“公姥”偏在“姥”上,意为“婆 婆”。“作息”偏在“作”上,“工作、操劳”的 意思。 C项“异同”偏在“异”字,“同”为衬字, 意为“不一样”。 “出入”偏义在“入”,“出” 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D项“弟兄”偏在“兄”上,“兄长、哥哥”的意 思;“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地 方”“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 答案 】 B 技巧点拨 1一个词是否属于偏义复词,只有放在句子里, 联系上下文看它是指两方面还是只指其中的一方面 才能判断出来。至于偏向哪一方面,也只能放在句 子里进行辨析。 2偏义复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掌握其 构成方式有助于准确判断偏义复词。 (1)由两个意义相对的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如“昼 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中 “作息”一词只有“作”的意义,没有“息”的意 义。 (2)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并列的语素构成。如“今 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 墨子 非攻上 )中 的“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 在句中只有“园”的意思,“圃”只是陪衬。再 如“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 芙蕖 )中 “耳目”一词只有“目”的意思。 3懂得了偏义复词的构成方式后,辨析时还应 该把握这样两个技法:第一,弄清构成偏义复词 的两个语素的具体含义;第二,把偏义复词放入 句中乃至文段中加以揣摩、判断。例如,判断 孔雀东南飞 “便可白公姥”一句中“公姥” 是否属于偏义复词,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公” 是指公公,“姥”是指婆婆;然后联系文段的语 言环境可知,刘兰芝的公公已经去世。因此,此 句中的“公姥”只有“姥”的意思,没有“公” 的意思,“公姥”当为偏义复词。 特别提示 须要注意的是,偏义复词与同义词连用很相似, 考生要善于把二者区分开来。同义词连用时,其 中的每一个实词的意义都予以保留;而偏义复词, 是在某一语境下,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失去了。 例如“无毛羽以御寒暑” ( 汉书 刑法志 )与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愚公移山 ),两个 句子相比较,前一句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 只有“寒”的意思,而后一句中的“寒暑”是两 个单音词,兼有“寒”、“暑”二者的意思。 五、通假字的考查 所谓“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 代替或假借某个本字的现象。有如下一些情形: 1 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如“昂其 直 ,居为奇货” ( 促织 ) 中的“直”通“值”; 2 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如“其称文小而其 指 极大” ( 屈原列传 ) 中的“指”通“旨”; 3 同声旁的字相互替代,如“ 涂 有饿莩而不知发” ( 寡人之于国也 ) 中的“涂”通“途”; 4 同音或音近的字相互替代,如“旦日不可不 蚤 自来谢项王” ( 鸿门宴 ) 中的“蚤”通“早”。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善刀而藏之 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C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D莫春者,春服既成 例 7 【 解析 】 A项,“善”通“缮”,修治,拭擦。 B项,“伏”通“服”,佩服。 D项,“莫”通 “暮”, 晚,将尽。 【 答案 】 C 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距关,毋内诸侯 B赢粮而景从 C悟言一室之内 D若属皆且为所虏 例 8 【 解析 】 A项,“距”通“拒”,把守;“内” 通“纳”,“使进入”的意思。 B项,“景”通 “影”,“影子”的意思。 C项,“悟”通 “晤”,“面对面”的意思。 【 答案 】 D 技巧点拨 1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 2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定是否通假。 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通假,因此, 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如 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某一个字或者词, 我们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课后题组精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 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