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道家思想模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35312533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45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文化道家思想模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语言文化道家思想模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语言文化道家思想模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子的思想第1页/共33页老子其人李耳(约前571前471),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安徽涡阳,河南鹿邑互有争论)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后人称为“老子”(古时“老”字的读音和“李”字相同)。第2页/共33页老子其事老子出生孔子问礼老子出关第3页/共33页老子出生据传,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便怀了身孕。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第4页/共33页孔子问礼现存共有5 5种不同的文献记载孔子问礼于老 子的事宜,但是 孔子问礼于老子 的时间、地点和 内容却引发了学 界很大的争论。第5页/共33页陈鼓应:老学先于孔学对老子其人,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对老子、论语成书的时间,都作了详尽而有说服力的考据。在此基础上得出老学先于孔学的结论。分析了过去学界颠倒老、孔学术发展顺序的原因。第6页/共33页孔子问礼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学问日深,声名日响。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孔丘千里迢迢而来,老子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第7页/共33页孔子问礼行至黄河之滨,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闻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第8页/共33页老子出关老子看到周王朝日渐衰弱,决定出关。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第9页/共33页老子出关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德经。第10页/共33页老子著述第11页/共33页 马王堆帛书 残叶第12页/共33页老子的哲学思想天道与道反与弱无为与自然第13页/共33页道 与 天 道第14页/共33页对“道”的描述十四章: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第15页/共33页道道之之为为物物,惟惟恍恍惟惟忽忽。忽忽兮兮恍恍兮兮,其其中中有有象象;恍恍兮兮忽忽兮兮,其其中中有有物物。窈窈兮兮冥冥兮兮,其其中中有有精精,其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这里说“道”是一种恍忽不定,深邃幽远不可捉摸的东西。在恍恍忽忽的情况中,好像有某种形象,又好像有某种实物;在幽远深遂的情况中好像有某种细微的东西,而且还很实在。但是,这一切都是“道”恍忽幽深的情况。第16页/共33页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17页/共33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四十二章 “一”在这里是指具体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种统一状态。在老子体系中,他把这种具体万物形成前的统一状态推崇为一种抽象的最高的“自然”原则,或“无为”原则,这样的“一”也就成为“道”的同义语。第18页/共33页 天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1 1章)章)具体的事物都是可以用名称来表示的,天地以下都是具体事物,所以说:“有名,万物之母。”天地是从“道”那里产生出来的,道是无形无体的,没法用名称来表达,所以说“无名,天地之始。”第19页/共33页 天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40章)章)老子这里讲的是没有任何具体规定性的“无”或“道”,并把它作为宇宙的本原、万物的老根,似乎看到了世界的统一性,不能是某一具体的有规定性的东西,加深了对世界统一问题的理解。第20页/共33页天道与道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第21页/共33页反与弱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22页/共33页反,反者道之动*(1 1)一些相对立的事物和概念,都是互相依赖的关系。“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二章)第23页/共33页(2 2)对立的一面,如果它的特点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表现出对立的另一面的特点。“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四十五章)第24页/共33页(3 3)对立的双方是会互相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五十八章)第25页/共33页反者道之动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朴素的辩证法,是老子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份。第26页/共33页无为与自然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第27页/共33页无为与自然1.1.有为人民的苦难的直接根源就是当时统治者的“有为”。老子对当时一些统治者,只顾自己享受,穿好的,吃好的,搜括大量财货,而根本不管政治腐败,土地荒芜,粮仓空虚的现象进行了批评。第28页/共33页2.2.不妄为统治者在表面上应该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对人民听其自然,这样做,统治才能巩固,得到更多的好处。“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第29页/共33页3.3.无为而无不为遵守“自然”的法则,在处己、待人、应物上定能做到因道而动、循道而行。“为无为则无不治”(第3 3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25章)第30页/共33页老子认为纯任自然的状态是人类最理想的状态,实行自然无为的原则是治理国家社会、使社会摆脱文明所带来的种种灾难的唯一正确途径。老子看到了大自然中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都是无意识、无目的的,但其结果却又都是合乎某种目的的。自然并没有有意识地要去追求什么,达到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达到了一切,成就了一切。这,被老子加以哲学的概括,就是所谓“无为而无不为”。第31页/共33页孔子和老子都生活在我国原始氏族社会崩溃,进入“文明社会”即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制社会之后不太久的时期。这个巨大的历史转折,在孔子和老子这些思想家的头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提出了一个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意义的问题:原始的无阶级的氏族社会同奴隶制社会,两者究竟孰优孰劣?哪一个更符合于人类生存发展的要求?孔子和老子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相反的回答。第32页/共3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3页/共3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