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苏武,我是苏武,我说苏武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21951773 上传时间:2021-05-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访苏武,我是苏武,我说苏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采访苏武,我是苏武,我说苏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采访苏武,我是苏武,我说苏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访苏武,我是苏武,我说苏武 引言 有些名字跨越 史 河而彪炳史册,有些身影 淘洗而愈 流。作 后来者,我 想走近 些非凡的人物,想看清他 丰富的表情,想听懂他 封的心曲,于是我 从 史文本的 中去探 他 的“心灵底片”。 本身就是跨越 空的心智 程, 想和想象更 我 的 程插上 升的双翼,正如刘勰在文心雕 中描述“神思”所 的那 :“寂然凝 ,思接千 ;悄焉 容, 通万里;吟咏之 ,吐 珠玉之声; 眉睫之前,卷舒 云之色; 故思理 妙,神与物游”运用我 的 想和想象,以接千 之“思”,以游万仞之“神”,把他 拉入我 的生活情景,或者我 入“ 隧道”。但是, 入“ 隧道”也并非 而易 ,因 是一种感情渗透的 程,它需要 者 着一种感情,而不是一种功利,如 了考 , 了文凭。它需要一种默契,需要一种机 ,需要一种“心灵感 ”。很多 候,我 面 一篇古典文本,只是 地掌握 考的几个 或者句子,也可能会因 得了高分而沾沾自喜。但是, 就忽略了文字背后的人物,冷落了字里行 跳 着的灵魂, 了原本 薪尽火 的一种精神。 于学 者而言, 未 不是一种 失; 于教学者而言, 是一种令人心痛的失 。只知“句 ”,第 1页真是“未见其明也”。因此,古文阅读,不要放弃读“人”的机会,古文教学,应该在引导学生“入境”上显现施教者的聪明,竭力创设一种亲近古人的氛围,营造一种联通古今、让学生自由徜徉的“磁场”。这种过程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常说的“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谓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协作”、 “会话”和“意义建构”的四大要素之一,而学习环境中的“情境”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应该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受此启发,我在教苏武传一文时,着意在“情境创设”上下了一些功夫, 并以活动课为表现形式, 以引导学生为主,对苏武传一课的内容理解和“苏武”形象理解与评价进行了一些尝试。 过程描述 一、“采访”苏武苏武距离我们很远,苏武距离我们很近。那是一个远离我们两千多年的灵魂。在北海之上,在苦寒之地,以一个囚者的身份,在那里牧羊。就这样19 年!第 2页可是,苏武却以各种形式参与着我们的精神生活。歌者以苏武牧羊表达一种忠诚的信念,舞者以苏武牧羊诠释着执著的含义,诗人则把“苏武”作为一种精神支撑的崇高意象。有谁不知道苏武,有谁不知道“苏武牧羊”。可是,怎样才能体会出苏武面对逼降者不惜自杀而求全节的坚韧,怎样才能想象出苏武北海牧羊 19 年的苦涩与孤独。所以,我以假想进行情境创设,设计了“情境创设”中的第一个环节:面对苏武,采访苏武。“采访”这种面对面的对话方式本身就能引发中学生浓厚的兴趣,更何况是这种跨越时空的“采访”。这一情境创设需要这样一段充满激情甚至有些煽情的引导词:同学们,你正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大汉帝国的都城长安,在始元六年 ( 公元前 81 年 ) ,你一定如现今“追星”般地关注于本年度的一件大事:苏武的荣归。一去匈奴19 年而杳无音讯的苏武,今天终于作为大汉外交功臣的身份回到了久违的故国。在如潮的欢迎人群之中,你们这些对苏武19 年异域不死的神话充满好奇的年轻人,一定不会错过这个“面对苏武”的采访机会,那么,你会提出一些怎样的问题呢?一番语言的铺垫,同学们进入了个模拟“苏武归国记者招待会”的情境之中:须发尽白的苏武先生手持汉节,一脸凝重的表情,时间在他脸上书写着沧桑。周围是一群年轻热情的面孔,他们会向苏武先生提出怎样的问题呢?第 3页虚拟的情境,燃起了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热情。从五花八门的问题设计中,整理出我觉得对本文意义的理解与建构有关的如下问题:( 1)苏武先生,您归来后最想见的人是谁?您想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在这 19 年漫长的岁月中,在空寂无人的北海,是什么支撑您活下来,让您终于回到大汉?( 3)对您来说,在北海牧羊 19 年,哪些方面的困难是您最难克服的?( 4)在匈奴时,您最怀念故乡的什么?( 5)如果命运会让你重来一次,你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6)如果您的忠诚,您的执著,永远不能被人知道,您也许会在北海牧羊终身,您还会这样一直坚持下去吗?( 7)你如何看待自己在匈奴的这19 年生活?如果给你一个可以改变过去的机会,你最想改变什么?()如果你的家里也遭遇到像李陵那样的不幸,您是否仍然效忠于大汉?() 19 年后你回到大汉,还能融入大汉吗?如今的你,兄弟已死,母亲亡故,妻子改嫁,子女走失,面对如此多的不幸,你还会对你的选择无怨无悔吗?向“苏武先生”提问题的这样一个环节,成为学习苏武传第 4页向纵深探询的一个入口,这个“入口”通向与苏武面对面的“情境”,类似的情境,同学们可以从诸多电视台的对话节目中找到类似的感觉,只不过,这次要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距离他们已有两千年的古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向苏武先生提出的问题有着非常强烈的“现场感”,它不同于以往的对课文的质疑问难, 不是立足于掌握词义、 用法和文言句式等,而是从了解苏武这个人出发,更注重于对苏武内心世界的探询。在这里, 他们和苏武都在“现场”, 而他们眼中的苏武,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立体的人,有感情,有呼吸。这里,情境的创设让他们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让苏武与他们面对面,或者使他们神游大汉帝国,做了一次“寻秦记”一样的梦游。这一效果的实现,应该得益于这样一个进入“时空隧道”般的“情境创设”的过程。学习文言文, 向前多走一步, 营造一种氛围, 创设一种情境,就达到了“感物而造端”、“凭心而构象”的境界,文言文学习也进入了一个鲜活生动而富有创造意义的境界。第 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