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21838753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自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自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自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轻纺工程分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610201专业剖析自评报告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 年 8 月目录一、专业概况 23二、专业建设情况与成效 23(一)专业设置具有良好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23(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23(三)整合教学内容 重视课程和教材建设 25(四)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5(五)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实训设施 3(六)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3(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6(八)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供不应求 6(九)专业特色 7三、评建成效 10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五、今后的专业建设思路和发展前景 11一、专业概况我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开设于 2004 年 9 月, 08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高职 高专特色专业,也是学院重点改革试点专业之一。本专业现有教师 15 人,其中 专任教师 10 人,兼职教师5人。在10名专任教师中,拥有教授3 名、副教授4 名,高工1名,讲师1 名,助教1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 80%。 本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三门,有2 位教师获得江西省高等学校名师奖,3位教 师获得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经过近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已 形成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纺织专业教师团队 2008 年 获江西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本专业现有 8 个实训室,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数量多、规格全,仪器设备 性能为全省先进水平。教学设备总价值近三百万元,建有江西华源纺织有限公 司、宁波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等 10 个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 与实训仪器设备基本满足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开 出率达到了 100%。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 努力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开创了 一条企业参与教学、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以及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特色办 学之路。我院自 2004 年开设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以来,已招收七届学生,学生人数共 计 621 人,现有在校生 451 余人。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连续四年毕业生就 业率达 100%,就业形势非常好,江西华源纺织有限公司、宁波雅戈尔日中纺织 印染有限公司、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和梦娜袜业集团等一些全国、全省知名 企业纷纷提前预定毕业生。从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情况看,毕业生在行业新技 术岗位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成绩显著,称职率在90%以上,学生普遍受到用人 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 好局面。二、专业建设情况与成效(一)专业设置具有良好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纺织行业是古老而常青的行业,现代纺织产业已经或将要渗透至人类生活 和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其地位和作用是传统纺织所无法相比的。可以 预测,现代纺织产业将成为一种关系到现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型的基础产业。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上自主掌握纺织高新技术的主 要国家之一,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和产品研发、检测中心完备,拥 有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力争由纺 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按照江西省以及南昌市的相关规划,其纺织产业,将 以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加入WTO、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为发展机遇,加 快实施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尽快形成实力强大、不断 创新的江西纺织产业集群。目前江西承接长三角纺织业转移的步伐加快,已经 形成了南康、奉新、共青和南昌青山湖区四大纺织集群基地。纺织行业经过“十五”的调整,“十一五”产业升级和“十二五”产业规划 我国正由纺织生产大国向纺织生产强国转变。为此,江西现代纺织业逐步实现 三个转变:一是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二是产品结构由生活用纺织 品为主向各类高新产业用纺织品为主转变,三是产品加工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 变。“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和新用途”成为现代纺织显著 特征。以绿色环保为核心内容的高性能纺织新材料层出不穷;现代信息技术、 机电技术催生了现代纺织新技术;现代纺织新设备实现了高速化、自动化,实 现了高效、低能耗、低污染、环保;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使现代纺织实现 了短流程、高速度和连续化的新工艺;现代纺织的市场化、国际化使纺织产品 实现了高质量、多品种、小批量,纺织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纺织产 品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产业用纺织品和家用纺织品成了纺织发展的新支柱,现 代纺织产品已有了广泛的新用途。近年来企业大量采购现代纺织设备,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到 来就迫切需要现代纺织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由于在全省高职学院中,唯有我 们学院开办纺织类专业,所以,随着江西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加快,我省四 大纺织集群基地迫切需要大量懂得现代纺织工艺、设备操作与维护的技能型人 才。通过对省内外近百家纺织企业调查得知,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通常每位学生毕业时有 2-3 个就业单位可供选择,一次性就业率达 100。因此, 必须加快培养掌握现代纺织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 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纺织 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纺织工艺设计和生 产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健全的体魄,能从事纺织生产 工艺制定、纺织生产管理、纺织设备维护保养、产品质量检验、产品设计与营 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们紧紧围绕着这一目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成立专业建设指导 委员会和广泛的市场调研,在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的共同研究下制定了以培养 现代纺织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以就业为导向,工学交 替”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 1.5+0.5+0.5+0.5” 三明治式的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具体是:第一个1.5,即第一至第三学期,安排职业素质课 程和部分职业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二个0.5,即第四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 安排专业认知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三个0.5,即第五学期,安排部分职业核心 技能课程学习,校内生产性实训穿插在其中进行;第四个0.5,即第六学期,安 排企业生产实习、岗位综合实践,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校内校外教学交 替进行,使学生所适应的工作岗位由基本生产岗位f技能工作岗位f综合工作 岗位逐渐递进,加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三)整合教学内容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1、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模块化、双证书制 的课程体系。职业岗位决定了职业岗位能力,根据现代纺织的特点,针对现代 纺织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构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岗位能 力主线,如图 1 所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岗位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且是 递进关系,即“基本素质与能力”、“纺织生产基础能力”、“纺织工艺设计与操 作能力”和“纺织专项岗位能力”,后者是前三项能力的综合。图1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应具备的岗位能力2、职业岗位能力是以素质为基础,知识为支撑。所以课程体系要实践和理 论并重;理论课程体系围绕实践课程体系,突出职业应用性和岗位技能性;在 课程体系构建中,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将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划分。在深入 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掌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必需、够用”、突出专 业技能的原则,设置相应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岗位能力、实践与理论课程体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纺织材料基础实验纺织生产认识实训纺织行业调研电子电工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纺织材料纺织品市场营销纺织专业英语模块化理论课程体系纺织设备维护纺织生产操作实训工学结合实训纺织工艺设计实训顶岗实训现代纺纱技术现代织造技术纺织机电技术纺织厂工艺设计织物分析与小样试织针织工艺实训面料检测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职业技能证书现代纺织专项岗位能力纺织专项岗位能力Y纺织生产管理纺织生产专项知识与技术基本素质与能力厂,基本能力基本知识与素质语 英训练J1|图2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四)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的课堂教学 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知识目标;二是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主要是对各专业知 识点的教学;能力目标包括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创新能力等的培养。1、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形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 科目式等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潜能, 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如面料与检测课程教学,把教室搬到了实训室,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如纺织材料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在教学中我们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 教学为辅;以分散教学为主,集中教学为辅;以个别辅导为主,集体辅导为辅。 选择传统产品、典型产品、新型产品作为来样分析的样品,学生以每两个人为 一小组,每 10 人为一大组进行实战训练,最后通过互相交流,力争做到让学生 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积极鼓励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在纺织品来样分析与测试的方法、技巧上有所创新。2、在教学模式上积极推进仿真型、任务驱动式、项目式等教学摸式,如织 物结构与CAD课程,我们应用企业版4DB0X织物设计软件进行教学,要求学生 仿真地进行织物设计,并将自己的设计在织物小样实训室用电子织物小样机织 出来,完成从织物设计到小样生产这一任务的整个过程,在教学模式上保证学 生能成才,成好才。3、在教学手段上,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提高教学效果。 如现代纺纱技术课程穿插纺纱生产录像内容,帮助再现纺纱生产过程;染 整工艺课程运用多媒体课件穿插染整设备图片,模拟工厂生产情境;纺织材 料课程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仪器结构、动态演示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4、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专业课的实践性,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 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本专业必须的技能、核心的技能为中心,合 理安排实验和实训的时间和顺序,按基础实验综合实训专业考证 毕业实习、预就业,循序渐进,逐渐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际操作中解决 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从事相关工作,实现零距离就业对接。5、我们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对于不同的内容提倡采用多种 考核方法,各种方式占一定比例,全面、动态、综合地评定学生的专业课成绩。 使考核成为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性及综合能力的手 段,而不是仅仅考查学生单纯记忆知识的能力。如综合性的实训课,我们采用 实训报告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实训报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核: 实训报告的完整性(40%)(原始数据记录、分析过程、检验结果)、实验操作的 规范性(20%)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0%)(与来样资料差异小于 3%5%,试不同 项目)、创新性(10%)(分析过程、检验方法有否独特见解)。面试主要是考察 学生亲自参与的程度以及总结归纳、口头表达的综合能力。正是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 专业学生各门课程考试及格率达到了 95以上,在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 考试和全国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中,本专业学生通过率达到 73%和 82.3%。 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显著增强、职业素质明显提高,在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面 料设计师”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中,通过率达到 98%以上。08 级现纺专业学生 罗丽平和李瑜芳同学在 10 年全国首届纺织面料检测和纺织面料设计大赛中取得 了优异成绩。(五)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实训设施为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学院加强了实训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先后 投资近百万元,改善和扩建校内纺织实训中心,目前已建有纤维检测实训室、 纱线检测实训室、织物检测实训室、纺织标准实训室、织物小样实训室、纺织 实训工场和纺织品展示厅等实践教学场所;购置了乌斯特条干均匀度仪、纤维 切片机、电子织物强力机、电子纱线强力机等大量先进的实验仪器及实训设备, 为实践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在校内纺织实训中心,学生们可以进行面料检测的多项实战演练。如鉴别 纤维的种类,检测纱线的细度、捻度、强力等物理指标,检测织物面料的密度、 紧度、强力、色差、透气性、透水性、耐磨性、保暖性、抗皱性和阻燃性能, 分析织物面料的组织结构;通过纺织品展示厅的参观和学习,了解现代纺织企 业的最新产品;甚至根据自己的设计,在织物小样实训室中织出织物小样,使 学生的在校学习就像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一样。(六)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1、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一条必由之路,我院的前身是江西纺织职工大学, 有着深厚的工学相结合的基础。本专业自开设以来,先后与江西华源纺织有限 公司、东方色织总厂、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长乐祥锦实业有限公司和 浙江双可达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 务。这些企业作为我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生、教师实践的教学基地,为学生 的毕业实习、就业提供机会。学院将为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推荐优秀毕业生 提供便利,双方将在有关专业领域内进行技术合作和技术服务。几年的合作, 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我们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资 源,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利用企业的设 备,为学生提供岗位实习。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 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获得了实际工作的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也为企业开 展定向培养,为他们量身打造人才。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 2008 年2010 年间 直接录用我院毕业生 30 多位。2008 级和 2009 级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 90 多位学生分别在浙江双可达纺织 有限公司和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三个企业进行了顶岗实习,企业为学 生的实习岗位做了精心安排,并为每位实习学生指定企业的工人师傅、技术人 员或车间主任等管理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学技术、学管理, 实习结束后,每位实习指导教师都给学生进行了实习综合评价,使学生了解自 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充分了解企业, 了解生产,熟悉生产设备,掌握生产工艺特点,真正做到“把教室搬到工厂,把 工厂当作教室”,既使得企业能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又使学生能够增强学习 的积极性。经过顶岗实习,学生了解了企业文化,获得了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实习期满后,2008 级的实习学生大多被企业录用。如 2008 级现代纺织技术(2)班的许伟兰同学已经在浙江双可达纺织有限公司任生 产总调度,07 级的胡云燕同学已在华孚色纺集团的宁波分厂担任纺部工艺设计 的重要工作。2009 级的实习学生回校后,我们举办了实习总结报告会,让优秀 实习学生宣讲顶岗实习的经验和体会,使更多的学生分享实习的成果并获得教 育。此外,本专业教师还根据企业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内容,使专业 教学更加切合企业生产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本专业与南通三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织物小 样实训室,并由企业赞助举办了“三思杯”纺织面料设计及制作大赛,南通三 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出资奖励获奖学生与优秀指导老师,大大加强了与企业的 交流与合作,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学院得到了经费支持,企业提高了知名度。学院利用自身的师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担科研任务,协助企 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展人员培训。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陈晓青、甘志红等老师 与华源江纺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新型喷气织机取得一定进展,甘志红、王飞、谢 晓鸣等老师与江西凯利染织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牛仔布新产品,张惠英、余建峰 等老师与东方色织厂联合开发色织物新产品,张苹老师到广东德润纺织有限公 司进行经编产品的质量改进等方面的技术指导。此外,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骨 干教师积极参与浙江华孚(彭泽)有限公司举办的基层管理培训班,基层管理 是纺织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针对日常生产基层工作的班组管 理、设备管理和工艺管理,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懂得一定的纺织专业知识,又要 懂得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我院 2008-2010 年为华孚(彭泽)纺织有限公司培 养了 2 届 100 余人次的基层管理培训班,大大提高了培训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 务水平,受到了华孚(彭泽)纺织有限公司领导的高度称赞。专业教师利用企 业生产、技术管理平台,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实践及新技术应用推 广等活动,积累了教学案例,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校企合作在学校和企 业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基础上取得了“双赢”。2、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不断推进校企合作轻纺分院从 02 年开始成立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实施全面的校企合作。现纺 专业聘请了江西纤维检验局的局长兼高工杨瑛、江西华源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 蒋敏芝、东方色织厂的总经理陈卫东等企业专家与现纺专业教师组成专业建设 委员会,每年召开专业委员会例会,审定本专业教学计划、各主干课程教学大 纲和实践教学课程大纲;研究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给予及时指 导,提出解决办法;协调管理本专业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工作,引导校 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协调、支持或参与专业的科研活动,为专业科技开发活 动提供帮助;参与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指导、推荐毕业生就业;及时收集、汇 总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最新信息,并在教学计划中加以体现,使专业建设紧贴市 场需求。以企业生产的实际要求为标准,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改革 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专家委员会的委员都是行业专家、名人,学校可以通过他们将各种信息、 影响辐射到社会各行业,为学校在社会上建立良好的声誉奠定基础。3、全面实施“双证书”教育,拓宽工学结合的渠道 专业教学与技能考证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基础理论、基础实践) 综合实训专业考证(纺织面料设计师、针纺织品检验工和纺织设备保全工 等),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作为检验教学效果、评 估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实现职业岗位“零距 离”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我院的职业技能鉴定站被评为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 优秀单位,数年来,为社会、行业、企业培训了大量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 人。几年来我们在工学结合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依托行业办学,走校企 合作之路,搭建校企连接的桥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纺织品检验技术服务等方面取 得了一些成效,但更深入的结合还有待于我们的去开拓创新。(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 队伍就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更谈不上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0 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教授 3 人,副高 以上职称(不含高级讲师)的 5 人;讲师 1 人;助教 1 人。本专业教学团队获江 西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该团队积极进取,勇于改革创新,在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书育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高职教 育领域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本专业还长期聘请在行业中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 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现纺专业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构建专业梯队。通过外引内培,输入新 鲜血液,开出较前沿的相关课程,如纺织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设备等知识。其 次,制定切实措施,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修与培训,更新知识面,进一步提高 专业教师教学水平。从现代纺织技术的第一线聘请技术骨干担任客座教师,加 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鼓励和安排教师到实习基地或对口单位以增 强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切实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有序的教学管理和严格的质量督导,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有效的保证。 几年来,本专业认真执行学院、分院领导、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听课制度, 认真落实教学督导检查制度,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档案齐全、 完备,各学期教师的授课进度计划、听课记录、教案、考核、教研活动、教学 检查、教学信息反馈等教学资料和教学文件分门别类保存完整,教学过程记录 和评价客观、准确,教学管理规范有序、运行稳定。我们一直坚持教学检查制度和教研室例会制度,每天都有专人对教学情况 进行检查和记录,信息反馈及时,渠道畅通,专业教研室每星期二下午都召开 教研活动例会,研讨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和集体备课,并对上周教学情况进行通 报、总结,对本周的教学工作进行部署。每次教研活动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 主题。然后,根据教师和学生评教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调整工作。采取多 种形式开展教师、学生的交流。广泛征求意见,分析班级学习风气、各门课程 教学情况及学习效果,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 地保证。(八)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供不应求“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是我院重点改革试点专业,在江西也仅有我院开设 这个专业,和国内其它省份的大专院校相比,也是较早开办此专业的院校之一。 本专业对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以及先进培养模式和科学培养方案的确立,保 证了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职业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2006 级现 代纺织技术班施新力、2007 级现代纺织技术班谢梅珍、2008 级现代纺织技术班 熊佳慧和陈旭红等 8 位同学被党总支吸收为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更有一大批 入党积极分子在党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在各个班级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他 们思想上不断要求上进,工作踏实认真、成绩优异,在同学中都起到了排头兵 的作用,深受师生及用人单位的好评。本专业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素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与时俱进的学习 进取心,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目前,本专业已有五届毕业生,共计300 余人,从 2007 年第一届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走上社会以来,历年学生 就业率一直达到 100%,毕业生供不应求。在 2007 年2011 年间,仅华孚色纺 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就录用了我专业毕业生 50 多 位,从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以及走访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看,社 会对本专业学生有较好的评价,较大部分学生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并较好地 完成工作任务。经过几年的锻炼,许多毕业生已在纺织企业重要岗位上任职, 成为技术、设计、生产、管理等部门的骨干,2004 级现代纺织技术班的余星星 同学已经在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的宁波色纺厂担任厂长,2006 级现代纺织技 术班施新力同学在杭州已创建自己的布翁纺织品贸易公司,更有刚毕业不久的 2008 级现代纺织技术班陈旭红同学在宁波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因工作 表现出色被公司派往菲律宾工作。由于本专业学生质量高,就业率高,赢得社会广泛赞誉。通过与企业的走 访,企业普遍对我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普遍认为, 相对于其他同类学校,我们专业课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较强,学生上手较快。几年来,本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美誉度越来越高,报考 本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加,每年毕业生都供不应求,形成了“进口旺,出口畅” 的良好局面。近三年本专业学生数一览表如下:年份(年)200920102011学生人数(人)67140AA九)专业特色1、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根据企业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组织教学,按照 企业的要求安排教学进程,定期的走访企业征求培养意见,了解企业需求,及 时将企业信息传达给学生,邀请企业领导到校给学生介绍企业近况,鼓励学生 学习,提出要求与希望,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参加企业生产,为企业做出自 己的贡献。同时我们每年将学生的在校学习和表现情况通报给企业,与企业一 起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通过一系列教育,使学生树立了我是企业准员工的 思想意识,学习积极性和职业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现在,坚持走与企业联合,定单教育,定向就业的高职办学的新道路已成 为我专业的特色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与我们合作办学,为企业的发展积 聚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江西省纺织工业发生了深刻变化,迅速发展的纺织 工业给现代纺织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本专业“校企合作,工学 结合”成效显著,特色鲜明。我们与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产学合作关系,共签订 协议十多份,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和支持,在全省纺织企业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 已成为适应江西纺织行业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面向生产、经营、管理 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我们积极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通过提高自身办学内涵,吸引联系行 业、企业参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职业资源,建立双赢、长效机制。我们与十 家实力较强、设备先进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作为我院的校外实习基地,如江 西华源纺织有限公司、东方色织总厂、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雅戈尔日 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福建长乐祥锦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学院还派教师到企 业参加学习和锻炼,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本专业与南通三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织物小 样实训室,并由企业赞助举办了“三思杯”纺织面料设计及制作大赛,南通三 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出资奖励获奖学生与优秀指导老师,大大加强了与企业的 交流与合作,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学院得到了经费支持,企业提高了知名度。2、课程体系的改革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企业了解专业核心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以现代纺织技 术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纺织生产工艺过程确定职业行动领域与 学习领域,课程设置突出关键岗位技术,构建了由基本素质课程、专业基础素 质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核心技能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五大课程模块组成 的课程体系,在该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紧扣行业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 容,例如,为了强化学生职业技能,配合全国高职高专纺织面料检测大赛,使 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将纺织品检验课程改为面料与检测课程;将纺 织工艺设计、纺织设备维护和纺织机电技术等课程列为工学结合课 程,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完成。进一步完善了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 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采用 “1.5(校内教学)+0.5(校外工学结合实习)+0.5(校内教学)+0.5(校外顶 岗实习)”培养时间段组合的 “三明治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 习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学生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到企业开展岗位实习,强化学生 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实习一学期后,学生再回学校学习,这样学生 可充分将实践生产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而且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学习兴趣和理 解能力也大大提高。最后一学期,学生有回到企业并结合企业实际开展毕业设 计,突出毕业设计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建 立了“一个中心、三个层次、二个循环”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一个中心”是 指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三个层次”是: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第一层 次,即通过实验课教学,训练和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层次 是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承担专业实习和实训任务,培养学 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第三层次为校外实训基地,即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大规模 综合性实习,通过这三个层次接触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两 个循环”是:在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实习,共同完成第一个实践教学的循环; 第二个循环是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综合生产实习。通过这两个循环,既完成了 课堂教学及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让学生深入到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其职业能力。随着纺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纺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改进和完 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我们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重点加强实训教学的建设,优化和完善生产实训基地,始终坚持校企合 作的办学模式、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联 合培养,让学生尽早地了解企业的文化,明确学习目标。利用企业的生产优势, 来弥补理论教学中的不足。2、调整教学计划,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提供 时间保障。3、积极推进课件建设,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4、学习国外的项目教学模式,根据生产实际将实践教学内容项目化,培养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开发能力和应用能力。5、课堂教学采用互动式,以学生为主体,有关内容由学生讲解、教师点评, 学生通过自学,查找有关资料,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拓展了学 生的学习内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2008 年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高职高专特色专业。本专业 织物结构与CAD、染色工艺和现代纺纱技术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现 代纺纱技术和纺织材料课程被评为院级网络课程建设,并已顺利通过验收。3、师资建设本专业已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精、爱岗敬业、适应高职教育发 展要求的教师队伍。纺织专业教师团队 2008年获江西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本团队拥有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 人、省级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4 人、专 业带头人 1 人。目前有专任教师 10 名,兼职教师 6 人。专任教师中教授 3 名、 副教授 4 名,高工 1 名,讲师 1 名,助教 1 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 比例达 80%。4、毕业生就业 本专业对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以及先进培养模式和科学培养 方案的确立,保证了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职业能力,较高的职业 素质,从而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09、10 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 100。 不仅如此,全部学生都在毕业的前一个学期,甚至前两个学期就与用人单位签 定了就业协议,学生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由于学生就业选择余地宽,从而大 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本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进入了经济效益好、知名度 高、发展潜力大的单位,现在大多数学生的工资在两千元以上,学生及其家长 都比较满意。三、评建成效 自“迎评”工作开展以来,在学院、分院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本专业 全体教师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为指导 思想,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中心,加强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通过评建工作,全体教师更加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 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和培养方案,提高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更加牢固地树立了敬业、爱岗、爱生的思想,确立了质量办校和特色 兴校的品牌意识,明确专业建设的下一步目标:将本专业建设成省级 示范专业。2、深化了教学改革通过评建工作,我们进一步深化了教学改革。首先,我们根据培养目标, 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修订和完善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完善了 各实践教学的实训指导书;其次,我们进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第 三,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第四,加强了教学管理,从教师备课、上课、作 业和试卷批改等教学环节加强管理,对教案、教学进程表、试卷、课程小结、 试卷分析等进行规范要求,实行了教研室、分院和学院三级教学督导,从管理 体制上使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3、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 “迎评”工作的开展,首先,促进了实训教学条件的改善。自评建以来,学院 先后投资近百万元,扩建和完善校内纺织实训中心,并与宁波雅戈尔日中纺织 印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改善了本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从 教学硬件上使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4、促进了工学结合 “迎评”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学院与华孚色纺股份 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使 2008 级、2009 级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 生能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院校企业院校企业的循环学 习,真正做到了工学结合,从教学模式上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实践技能有待进一步加强。2、课程内容需要紧扣市场变化,进一步的整合和优化。3、本专业教材的以选用为主,需要组织编写更多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特 色教材,尤其是结合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实训教材。4、加强工学结合的过程管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五、今后的专业建设思路和发展前景1、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积极探索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教 育教学方法,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和力度。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创新团队。通过外引内培逐步形成一 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创新团队。一是继续引 进高学历的人才,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二是继续鼓励教师走向企业,提高专业 技能水平。三是加强兼职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 量。3、加大教材建设力度,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结合实际需要编写高质量的实训教材。4、实现人才培养的特色化。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的专业 建设发展思路,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凸显专业特色。纺织专业新技术人才受 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形成“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局面。5、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特别要加大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示范专业。轻纺工程分院2011 年月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