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课时 教案

上传人:gfy****yf 文档编号:218292178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课时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课时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课时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课时 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 ,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 ,同时感受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上的。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 ,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 ,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减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一课件演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1读懂情境图。12019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分别获得多少块金牌呢?2谁获得的金牌数最多啊?中国2交流情境图。二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2提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设计意图:在情境中 ,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中信息 ,根据图中信息提出减法问题 ,教师有意识地将其中三个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梳理出来 ,作为学生探究的基点。同时在信息的比照中 ,发现中国金牌数第一 ,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二、探究算法 ,明确算理一自选问题 ,分组探究1各组选题 ,尝试列式。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36-23= 36-16= 19-16=2回忆加法 ,列出竖式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2尝试列出竖式。3利用圆片 ,探究算理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例如:在个位和十位各摆放四个圆片 ,说说这个数是几?这两个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如果老师现在在个位划去一个圆片、十位划去两个圆片 ,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剩下的数是几?2利用圆片摆一摆 ,算一算。4组内交流 ,全班反应1各组摆好后 ,组内分别说一说。2上台板演 ,交流做法。5竖式计算 ,交流发现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减起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二尝试练习 ,分组比赛1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一题 ,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2做一做第二题 ,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之前学习列竖式计算加法的根底 ,因此 ,本课教学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做好充分引导。尤其对圆片在数位上的含义做出指点 ,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笔算减法算理这一难点。在分组合作的同时 ,设计分组比赛的环节 ,活泼课堂 ,让计算不再枯燥。】三、稳固应用 ,深化理解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考前须知。二练习三的第2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减法 ,进一步稳固新知。三练习三的第3题。图文并茂 ,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 全课总结 ,个人评价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二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和评价 ,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