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1488688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开州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重庆市开州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重庆市开州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开州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重庆市开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语境,完成问题。 11月,重庆市仿佛按下暂停键。街道上少了(yo)喝,少了喧(xio),少了摩肩接踵的车辆。大街上悄然无声,只有惟妙惟肖的雕像在空气中静默着。 但是,重庆人民在病毒面前并不卑微,并不胆怯,并不诚(hung)诚恐,有的是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雄起”,是重庆人民的本色;“天使白”、“防疫蓝”、“志愿红”是重庆人民的坚守。 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暑假,我们在战山火、抗高温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现在,我们在政府殚精竭虑的防疫之下,也必定会让新冠疫情节节溃退,取得彻底的胜利。 栋栋高楼并不能阻挡燕子的寻觅,阵阵阴霾并不能掩埋花儿的馨香。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_ A.悄(qio)然 B.惟妙惟肖(xio) C.不屈不挠(ro) D.溃(gu)退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yo_喝 喧xio_ 诚hung_诚恐 (3)文段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_ A.摩肩接踵 B.卑微 C.胆怯 D.殚精竭虑 (4)文段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_ A. B. C. D. (5)仿照文末划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2(6分)开州区图书馆对第三季度的图书流通量进行统计,发现红星照耀中国的流通量不高。为推介经典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图书馆决定招募志愿者,请你参与。 (1)请设计150字左右的推介语,写在下面。 (2)图书馆将要制作本书人物海报宣传栏,请你推荐一位,需包含姓名、肖像、人物性格等要素。 3(8分)开州区融媒体开展“宅家抗疫,悦读有你”线上诵读比赛,邀请你参加。 (1)【内容版块】融媒体现有的朗读素材版块有以下两个,请你根据示例再设计两个。 版块一:诗诵中华 版块二:礼赞祖国 版块三: 版块四: (2)【发表看法】小宇在朗诵时使用了“社死”“芭比Q”等网络词汇,你认为合适吗?请你发表看法。(100字左右)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4(10分)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小宇同学对八年级上册的古诗词进行比较整合,请你根据主题词,完成表格填空。 主题词 诗句 阔大之景 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亲人之思 攀条折其荣, 。(庭中有奇树)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怀才不遇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襟怀报复 做爱国奋斗的有为青年,要有曹操在龟虽寿里表露的“ , ”的雄心壮志,要有李贺在雁门太守行里展现的“ , ”的立志报国的决心。 5(15分)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 A.五色交辉/月色入户 B.学而时习之/四时俱备 C.高峰入云/月色入户 D.将复何及/非复有能与其奇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 A.【甲】【乙】两文都写了风景,高山流水觅知音,都提到有“值得与言”的朋友。 B.【乙】文写景虽少但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庭明,写影突出月色,写水突出夜清。 C.【甲】【乙】两文都有骈文的特点,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但乙文更给人散淡自然之感。 D.【甲】文“将”“欲”二字赋景物以极致的静态;“乱”“竞”极写动态,打破清晨傍晚的宁静。 (4)【链接材料】写了什么事什么景?甲文和【链接材料】都提到“康乐”,他们对“康乐”之情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节选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注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大块:大地,大自然。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序:同“叙”,叙说。群季:诸弟。季:年少者的称呼。这里泛指弟弟。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6(22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问题。 一生放纵爱自由 在外人看来,季羡林满身光环,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学者。 但季羡林却说:“桂冠一摘,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 (一)_ 学生时代的季羡林,很喜欢写日记。日记里有几句话,至今看来,仍让人忍俊不禁:“早晨忽考法文,结果一塌糊涂,真是岂有此理。”“我以为老叶(老师)不上班,他却去了,我没去,不知放了些什么屁。” 毫无顾忌的话语,洋溢着青春少年特有的轻狂和幽默。 长大后,季美林把年轻时写的东西,编撰成了清华园日记。编辑建议他,把那些“毁形象”的口水话删掉。可季羡林歪头想想,没同意:“这些话是不是要删掉呢?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我要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本着这样的信条,季老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净讲大实话。有一次公开采访,白岩松问季羡林:“先生的文字,到现在有八百多万字了吧?”季羡林挠挠头:“哎呀,那里边水分也不少。” 因为学术成就显著,季羡林晚年时,被别人贴上了三大标签: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结果季羡林一听,差点拍案而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二) _ 毕业后,他留学去了德国。时值二战期间,德国战火纷飞,季羡林学习条件十分恶劣。大部分时间里,他只能待在研究所看资料,上头飞机轰轰,肚子里饥肠雷鸣,可他却守着一堆书,看得乐此不疲。 别人笑他是不是走火入魔了,他说:“此中情趣,非外人所能理解。” 季美林曾在日记中写到:“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能有所发现。”本着这样的想法,季羡林每天起早贪黑,研究史料,把眼睛熬红过无数次。 _后来特殊时期,季羡林被污名成“印度贱民”,被发配去看守宿舍。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他也顶着巨大压力,完成了300万字的译作罗摩衍那,为中印文化交流史立下不朽丰碑。 (三)不拘小节做事 _1978年,季羡林被任命为北大副校长。有一年北大新生报到,有位新生因为行李太多,不方便办手续,便请求一位“老校工”帮看行李。没想到他办完手续回来,已是正午,“老校工”还站在毒日头底下,守着大大小小的包裹。这位新生对“老校工”感激涕零,他觉得自己遇到了好人。直到几天后,新生在开学典礼上看到“老校工”发言,才震惊地发现,他竟是副校长季羡林。_和季羡林并称“燕园三老”的张中行,曾评价季老“为人朴厚。”意思是,季老为人质朴诚厚,有时做一些事,完全不在意自己的身份。_有一次,有位学生邀请季羡林参加学术研讨会,可会议快开始时,却出现了意外。季老家里的人,因为不知道他还在家,出门时把他反锁在了里面。季羡林心急如焚,为了按时到会,他竟然从家里翻窗户到了外面。当时的季羡林已经80岁高龄,身子骨不好,差点摔折了腿,后来还是被人搀着,一瘸一拐地参加会议的。_在场的学生,看到季先生瘦弱的身影,都忍不住热泪盈眶。_如今谈起季羡林先生,我们想到的,更多是他幽默中带着豁达、温和却不乏坚忍的品格。_他这一生,能够保持内心的通透,活出真性情,就是最高级的自由。 (1)请仿照文章第三个小标题“不拘小节做事”的格式给文章(一)(二)处加上小标题。 (一)_ (二)_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桂冠一摘,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此处“泡沫”指什么?) 他这一生,能够保持内心的通透,活出真性情,就是最高级的自由。(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 本文与其他写人的文章不同,没有重点叙写主要事件而是罗列了很多材料,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季羡林从来都没有放下他的学习和研究,哪怕战火纷飞,遭遇困厄。这给你怎样的学习启悟?请你就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看法。 (4)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让大家认识到不一样的季羡林先生,请你将本文转发至朋友圈,并给它配一段评议性的文字。(80字左右) 7(18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励志美文,其实似是而非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一些人仿佛置身迷宫之中,因为通道太多而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筛选甄别。所以,“转发”“跟帖”的热度,成了信息选择的风向标;“点击”“点赞”的数量,成了观点参考的指示牌在信息的狂涌中,难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 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提升。然而,走捷径总是更简单。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这样的“认知取向”之下,对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深刻的思考,反而不再感兴趣。长此以往,思考力就在简化中退化。美国学者尼尔 波兹曼曾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波兹曼的思考,是向时代的发问:当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了一个减法,我们如何给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加法? 【材料二】 思考发生的机制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大脑的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开始。 假如左边是周边环境,有很多可看可听的事情、待解决的问题等,那右边就是科学家们称为工作记忆的大脑组成,现在可以暂时把它等价于意识,它保存你在思考的事情。从周边环境指向工作记忆的箭头表示工作记忆是大脑中让你意识到周围有什么的场所:看见一缕光落在布满灰尘的桌子上,远处狗吠的声音,如此这般。当然你还可以意识到现时不存在于环境中的东西,比如你可以想起母亲的声音,即使她不在房间里。 长期记忆是一个储存你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的巨大仓库:瓢虫身上有圆点,你最喜欢的冰淇淋是巧克力口味的,你一岁的妹妹昨天说“金橘”让你惊喜不已等。事实性知识可以是抽象的,比如三角形是有三条边的封闭图形,或者你对狗的总体认知。长期记忆还可以储存简单的过程,例如,你可能记得做早餐饼的过程,或者写一篇有条理的文章的过程。 【材料三】 如何进行逻辑思考?我们要学会区分事实和判断。 所谓事实就是客观的、能看见的、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所谓判断,就是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掺杂了自己的主观判断,由此得出的主张。我们都很容易陷入自己的主观思考,主观想法越多,随着判断(推定)的不断作出,就越来越背离事实。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好的内容从来不缺。但只要我们培养了逻辑思考的能力,也能把碎片化却高质量的信息最终为自己所用。 (1)下列对以上材料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 A.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不加筛选和甄别,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B.思考力的退化和人们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有关。 C.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提升。最主要是我们要对可看可听的事情、待解决的问题多进行记忆。 D.面对碎片化信息,只要我们保持逻辑思考的能力,寻求高质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最终会为我们所用。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序号处补充完整下面的表格。 (3)小懒不爱思考,一遇难题就搜答案;搜的答案漏洞百出;只做机械性作业,不做创意性作业。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三】给小懒提出三点建议。 (4)今年暑假,一张重庆山火中“穿越火线”的摩托车图片被热传,作者标明了是后期制作,但后续转发或者直接使用的各家媒体默认当做现场图片,还有不少官方机构作为新闻头条转发。针对这些新闻媒体的做法,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观点。 四、写作(55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8(55分) 没有哪个季节比冬天更能蕴藏巨大的静默的力量。风来让它刮,雪来让它下,转眼春天会开花。人生亦是如此,当我们陷入人生低谷时,不要失去希望与耐心,在无数的日子中静默执着地积蓄力量,就能等到属于自己的花开。 请以“静默的力量”为题,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不少于600字;但最多写满格。不得抄袭和套作。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9 网课期间,小宇的妈妈一直很焦虑,担心小宇沉迷电子产品,既伤眼睛又影响学习,所以,妈妈一直全程陪伴,不给小宇任何自由,她们多次爆发“家庭大战”。请以小宇的口吻给妈妈写一封信,以打消其顾虑,赢得其信任。时间统一为5月20日。 要求:不少于600字;但最多写满格。不得抄袭和套作。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语境,完成问题。 11月,重庆市仿佛按下暂停键。街道上少了(yo)喝,少了喧(xio),少了摩肩接踵的车辆。大街上悄然无声,只有惟妙惟肖的雕像在空气中静默着。 但是,重庆人民在病毒面前并不卑微,并不胆怯,并不诚(hung)诚恐,有的是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雄起”,是重庆人民的本色;“天使白”、“防疫蓝”、“志愿红”是重庆人民的坚守。 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暑假,我们在战山火、抗高温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现在,我们在政府殚精竭虑的防疫之下,也必定会让新冠疫情节节溃退,取得彻底的胜利。 栋栋高楼并不能阻挡燕子的寻觅,阵阵阴霾并不能掩埋花儿的馨香。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A.悄(qio)然 B.惟妙惟肖(xio) C.不屈不挠(ro) D.溃(gu)退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yo 吆喝 喧xio 嚣 诚hung 惶诚恐 (3)文段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A.摩肩接踵 B.卑微 C.胆怯 D.殚精竭虑 (4)文段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A. B. C. D. (5)仿照文末划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根据积累作答。 A.有误,“悄然”的“悄”读作“qio”。 B.正确。 C.有误,“不屈不挠”的“挠”读作“no”。 D.有误,“溃退”的“溃”读作“ku”。 故选:B。 (2)本题考查字形。根据积累作答。“yo”写作“吆”;“xio”写作“嚣”;“hung”写作“惶”。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有误,摩肩接踵:肩与肩相磨,脚与脚相接。形容人多拥挤不堪。不能用来形容“车辆”。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标点。 A.有误,逗号应去掉。 B.有误,去掉顿号。 C.有误,逗号改为分号。 D.正确。 故选:D。 (5)本题考查仿写。仿照“阵阵阴霾并不能掩埋花儿的馨香”的句式来写,做到句式一致,修辞一致,语意贯通。 【解答】答案: (1)B (2)吆 嚣 惶 (3)A (4)D (5)示例:层层阴云并不能抵挡阳光的穿透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6分)开州区图书馆对第三季度的图书流通量进行统计,发现红星照耀中国的流通量不高。为推介经典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图书馆决定招募志愿者,请你参与。 (1)请设计150字左右的推介语,写在下面。 (2)图书馆将要制作本书人物海报宣传栏,请你推荐一位,需包含姓名、肖像、人物性格等要素。 【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解答】(1)本题考查写推荐语。可根据作品的内容、体裁、意义、写作手法的等角度进行推荐。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把握。选取一位,给这个人物制作海报宣传栏注意姓名、肖像、人物性格等要素即可。 答案: (1)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 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2)贺龙:他英勇善战,有出色军事才能口才好,威望高,急躁而又谦虚。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作品的主题,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8分)开州区融媒体开展“宅家抗疫,悦读有你”线上诵读比赛,邀请你参加。 (1)【内容版块】融媒体现有的朗读素材版块有以下两个,请你根据示例再设计两个。 版块一:诗诵中华 版块二:礼赞祖国 版块三:吟咏经典 版块四:读伴“疫”路 (2)【发表看法】小宇在朗诵时使用了“社死”“芭比Q”等网络词汇,你认为合适吗?请你发表看法。(100字左右) 【分析】(1)本题考查栏目设计。解答时,栏目内容要与“宅家抗疫,悦读有你”相关,且为四字短语的形式。 (2)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述。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很显然,在朗诵时使用了“社死”“芭比Q”等网络词汇不合适,然后言简意赅地阐述理由。要注意字数要求。 【解答】答案: (1)示例:版块三:吟咏经典 版块四:读伴“疫”路 (2)示例一:我认为不合适。虽然网络词汇表达方式灵活变通,具有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简洁准确的特点,但它不是规范化语言,容易误导学生,难登大雅之堂。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把经典文化应用到我们的朗读中。 【点评】解答观点表达类题目,首先要围绕话题确定观点,观点要正确鲜明,理由要充分、合情理,表达要流畅。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4(10分)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小宇同学对八年级上册的古诗词进行比较整合,请你根据主题词,完成表格填空。 主题词 诗句 阔大之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亲人之思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怀才不遇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襟怀报复 做爱国奋斗的有为青年,要有曹操在龟虽寿里表露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要有李贺在雁门太守行里展现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立志报国的决心。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白云千载空悠悠(重点字:载) 山随平野尽 将以遗所思 烽火连三月 东风不与周郎便 学诗谩有惊人句(重点字:谩)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重点字:骥)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重点字:携)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5(15分)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五色交辉/月色入户 B.学而时习之/四时俱备 C.高峰入云/月色入户 D.将复何及/非复有能与其奇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甲】【乙】两文都写了风景,高山流水觅知音,都提到有“值得与言”的朋友。 B.【乙】文写景虽少但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庭明,写影突出月色,写水突出夜清。 C.【甲】【乙】两文都有骈文的特点,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但乙文更给人散淡自然之感。 D.【甲】文“将”“欲”二字赋景物以极致的静态;“乱”“竞”极写动态,打破清晨傍晚的宁静。 (4)【链接材料】写了什么事什么景?甲文和【链接材料】都提到“康乐”,他们对“康乐”之情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节选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注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大块:大地,大自然。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序:同“叙”,叙说。群季:诸弟。季:年少者的称呼。这里泛指弟弟。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 【分析】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刚脱下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从门射入,(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共同取乐的人,(我)于是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链接材料: 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颜色/光; B.不同,按时/季节; C.不同,耸入/映入; D.相同,又,再。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中重点词语有:歇,消散;颓,坠落。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中重点词语有:空明,澄澈透明;盖,原来。句意为: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有误,【甲】文没有提到“值得与言”的朋友; B.有误,“写水突出其清”说法错误。乙文并未写水,而是把院子里的月光比作积水; C.正确; D.有误,“将”“欲”这两个字所在语句写的是动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 故选:C。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题目“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结合选文可知,链接材料写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的事情;慷慨激昂地表达了李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意在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链接材料中提到谢灵运是自谦的说法,意在表明大家吟诗赏月,虽然没有谢灵运那样有才华,但是赏玩的兴味也很雅致。 答案: (1)D (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C (4)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的事情。写了如烟似雾的春夜。 相同点:两文都提到谢灵运,都是借助这位山水诗人表达思想情感; 不同点:甲文提到谢灵运意在说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链接材料提到谢灵运是自谦的说法,表现了游玩的兴致。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6(22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问题。 一生放纵爱自由 在外人看来,季羡林满身光环,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学者。 但季羡林却说:“桂冠一摘,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 (一)_ 学生时代的季羡林,很喜欢写日记。日记里有几句话,至今看来,仍让人忍俊不禁:“早晨忽考法文,结果一塌糊涂,真是岂有此理。”“我以为老叶(老师)不上班,他却去了,我没去,不知放了些什么屁。” 毫无顾忌的话语,洋溢着青春少年特有的轻狂和幽默。 长大后,季美林把年轻时写的东西,编撰成了清华园日记。编辑建议他,把那些“毁形象”的口水话删掉。可季羡林歪头想想,没同意:“这些话是不是要删掉呢?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我要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本着这样的信条,季老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净讲大实话。有一次公开采访,白岩松问季羡林:“先生的文字,到现在有八百多万字了吧?”季羡林挠挠头:“哎呀,那里边水分也不少。” 因为学术成就显著,季羡林晚年时,被别人贴上了三大标签: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结果季羡林一听,差点拍案而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二) _ 毕业后,他留学去了德国。时值二战期间,德国战火纷飞,季羡林学习条件十分恶劣。大部分时间里,他只能待在研究所看资料,上头飞机轰轰,肚子里饥肠雷鸣,可他却守着一堆书,看得乐此不疲。 别人笑他是不是走火入魔了,他说:“此中情趣,非外人所能理解。” 季美林曾在日记中写到:“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能有所发现。”本着这样的想法,季羡林每天起早贪黑,研究史料,把眼睛熬红过无数次。 _后来特殊时期,季羡林被污名成“印度贱民”,被发配去看守宿舍。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他也顶着巨大压力,完成了300万字的译作罗摩衍那,为中印文化交流史立下不朽丰碑。 (三)不拘小节做事 _1978年,季羡林被任命为北大副校长。有一年北大新生报到,有位新生因为行李太多,不方便办手续,便请求一位“老校工”帮看行李。没想到他办完手续回来,已是正午,“老校工”还站在毒日头底下,守着大大小小的包裹。这位新生对“老校工”感激涕零,他觉得自己遇到了好人。直到几天后,新生在开学典礼上看到“老校工”发言,才震惊地发现,他竟是副校长季羡林。_和季羡林并称“燕园三老”的张中行,曾评价季老“为人朴厚。”意思是,季老为人质朴诚厚,有时做一些事,完全不在意自己的身份。_有一次,有位学生邀请季羡林参加学术研讨会,可会议快开始时,却出现了意外。季老家里的人,因为不知道他还在家,出门时把他反锁在了里面。季羡林心急如焚,为了按时到会,他竟然从家里翻窗户到了外面。当时的季羡林已经80岁高龄,身子骨不好,差点摔折了腿,后来还是被人搀着,一瘸一拐地参加会议的。_在场的学生,看到季先生瘦弱的身影,都忍不住热泪盈眶。_如今谈起季羡林先生,我们想到的,更多是他幽默中带着豁达、温和却不乏坚忍的品格。_他这一生,能够保持内心的通透,活出真性情,就是最高级的自由。 (1)请仿照文章第三个小标题“不拘小节做事”的格式给文章(一)(二)处加上小标题。 (一) 坦坦荡荡做人 (二) 不拘一格治学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桂冠一摘,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此处“泡沫”指什么?) 他这一生,能够保持内心的通透,活出真性情,就是最高级的自由。(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 本文与其他写人的文章不同,没有重点叙写主要事件而是罗列了很多材料,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季羡林从来都没有放下他的学习和研究,哪怕战火纷飞,遭遇困厄。这给你怎样的学习启悟?请你就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看法。 (4)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让大家认识到不一样的季羡林先生,请你将本文转发至朋友圈,并给它配一段评议性的文字。(80字左右) 【分析】本文记叙了季羡林先生做人不为名利所累,治学不为环境所困,处事不为身份所拘,他真诚坦荡,豁达谦逊,勤奋执着,看淡一切,能活出最真实的自己。文章表达了对季羡林先生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小标题拟定。此题答案不唯一。(一)结合“着这样的信条,季老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净讲大实话”,可拟题为:坦坦荡荡做人;(二)结合“大部分时间里,他只能待在研究所看资料,上头飞机轰轰,肚子里饥肠雷鸣,可他却守着一堆书,看得乐此不疲”,可拟题为:不拘一格治学。 (2)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结合“在外人看来,季羡林满身光环,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学者”分析,在这里指人身上的虚名、光环、荣誉,表现季羡林不为虚名所累,不为世俗所束缚,坦坦荡荡展现真实的自己。 结合“桂冠一摘,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本着这样的信条,季老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净讲大实话”“大部分时间里,他只能待在研究所看资料,上头飞机轰轰,肚子里饥肠雷鸣,可他却守着一堆书,看得乐此不疲”分析,季羡林先生做人不为名利所累,治学不为环境所困,处事不为身份所拘,他真诚坦荡,豁达谦逊,勤奋执着,看淡一切,自然不受任何羁绊,能活出最真实的自我,这就是最高级的自由。 本文借助诸多事例全面展现季羡林先生的各个方面,显得立体而丰满;这样写更能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季羡林先生用出。 (3)本题考查阅读看法。结合文中细节和自身实际,围绕“目标坚定、勤奋付出、执着追求”等学习品质来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围绕季羡林先生的事迹、性格等内容回答即可。 答案: (1)(一)坦坦荡荡做人;(二)不拘一格治学 (2)指人身上的虚名、光环、荣誉,表现季羡林不为虚名所累,坦坦荡荡展现真实的自己。 季羡林先生做人不为名利所累,治学不为环境所困,处事不为身份所拘,他真诚坦荡,豁达谦逊,勤奋执着,看淡一切,能活出最真实的自我,这就是最高级的自由。 本文借助诸多事例全面展现季羡林先生的各个方面,显得立体而丰满;这样写更能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季羡林先生用出。 (3)示例:我们要有坚定的目标,树立理想,勤奋努力,执着追求,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有所收获的。 (4)示例:“学界泰斗”“国学大师”“民国大家”的季羡林先生,他幽默中带着豁达、温和却不乏坚忍;他一生不为虚名所缚,不被世俗所扰,活得诚挚热烈而坦荡;他一生宠尾惊、仁厚谦和,给一个时代留下了闪光的背影。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7(18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励志美文,其实似是而非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一些人仿佛置身迷宫之中,因为通道太多而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筛选甄别。所以,“转发”“跟帖”的热度,成了信息选择的风向标;“点击”“点赞”的数量,成了观点参考的指示牌在信息的狂涌中,难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 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提升。然而,走捷径总是更简单。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这样的“认知取向”之下,对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深刻的思考,反而不再感兴趣。长此以往,思考力就在简化中退化。美国学者尼尔 波兹曼曾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波兹曼的思考,是向时代的发问:当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了一个减法,我们如何给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加法? 【材料二】 思考发生的机制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大脑的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开始。 假如左边是周边环境,有很多可看可听的事情、待解决的问题等,那右边就是科学家们称为工作记忆的大脑组成,现在可以暂时把它等价于意识,它保存你在思考的事情。从周边环境指向工作记忆的箭头表示工作记忆是大脑中让你意识到周围有什么的场所:看见一缕光落在布满灰尘的桌子上,远处狗吠的声音,如此这般。当然你还可以意识到现时不存在于环境中的东西,比如你可以想起母亲的声音,即使她不在房间里。 长期记忆是一个储存你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的巨大仓库:瓢虫身上有圆点,你最喜欢的冰淇淋是巧克力口味的,你一岁的妹妹昨天说“金橘”让你惊喜不已等。事实性知识可以是抽象的,比如三角形是有三条边的封闭图形,或者你对狗的总体认知。长期记忆还可以储存简单的过程,例如,你可能记得做早餐饼的过程,或者写一篇有条理的文章的过程。 【材料三】 如何进行逻辑思考?我们要学会区分事实和判断。 所谓事实就是客观的、能看见的、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所谓判断,就是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掺杂了自己的主观判断,由此得出的主张。我们都很容易陷入自己的主观思考,主观想法越多,随着判断(推定)的不断作出,就越来越背离事实。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好的内容从来不缺。但只要我们培养了逻辑思考的能力,也能把碎片化却高质量的信息最终为自己所用。 (1)下列对以上材料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A.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不加筛选和甄别,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B.思考力的退化和人们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有关。 C.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提升。最主要是我们要对可看可听的事情、待解决的问题多进行记忆。 D.面对碎片化信息,只要我们保持逻辑思考的能力,寻求高质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最终会为我们所用。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序号处补充完整下面的表格。 (3)小懒不爱思考,一遇难题就搜答案;搜的答案漏洞百出;只做机械性作业,不做创意性作业。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三】给小懒提出三点建议。 (4)今年暑假,一张重庆山火中“穿越火线”的摩托车图片被热传,作者标明了是后期制作,但后续转发或者直接使用的各家媒体默认当做现场图片,还有不少官方机构作为新闻头条转发。针对这些新闻媒体的做法,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观点。 【分析】本文是以“思考”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分析,第三题考查阅读建议,第四题考查阅读看法。 【解答】(1)ABD.正确; C.有误,结合材料一“美国学者尼尔 波兹曼曾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分析,选项“最主要是我们要对可看可听的事情、待解决的问题多进行记忆”错误。 故选:C。 (2)结合“现在可以暂时把它等价于意识,它保存你在思考的事情”,概括为:意识;概括为:思考。结合“长期记忆是一个储存你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的巨大仓库”,概括为:事实性。结合“长期记忆还可以储存简单的过程,例如,你可能记得做早餐饼的过程,或者写一篇有条理的文章的过程”,概括为:过程性。 (3)结合材料一“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提升。然而,走捷径总是更简单。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这样的认知取向之下,对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深刻的思考,反而不再感兴趣。长此以往,思考力就在简化中退化”,概括为:要多练习对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进行深刻的思考,要做创意性作业。结合材料一“美国学者尼尔 波兹曼曾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概括为:任何作业都要自己想、自己做,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并反复练习,才能提升思考力。结合材料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好的内容从来不缺。但只要我们培养了逻辑思考的能力,也能把碎片化却高质量的信息最终为自己所用”,概括为:在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时我们尽量多去思考,最终得出自已的结论。 (4)结合材料三“如何进行逻辑思考?我们要学会区分事实和判断。所谓事实就是客观的、能看见的、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所谓判断,就是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掺杂了自己的主观判断,由此得出的主张。我们都很容易陷入自己的主观思考,主观想法越多,随着判断(推定)的不断作出,就越来越背离事实”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C (2)意识;思考;事实性;过程性 (3)要多练习对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进行深刻的思考,要做创意性作业;任何作业都要自己想、自己做,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并反复练习,才能提升思考力;在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时我们尽量多去思考,最终得出自已的结论。 (4)示例: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新闻媒体也要注意甄别和筛选。真实性是新闻的第性则,我们要尊重客观事实,我们的生活需要正能量的激励和鼓舞,但是我们观察事物,发有消息时不能掺杂自己的主观判断,背离事实。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写作(55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8(55分) 没有哪个季节比冬天更能蕴藏巨大的静默的力量。风来让它刮,雪来让它下,转眼春天会开花。人生亦是如此,当我们陷入人生低谷时,不要失去希望与耐心,在无数的日子中静默执着地积蓄力量,就能等到属于自己的花开。 请以“静默的力量”为题,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不少于600字;但最多写满格。不得抄袭和套作。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静默的力量”。审题可知,天空无语,运转不息;大地无语,厚德载物;星月不言,朗照黑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静默可能蕴藏着真爱,宁静可能诉说着深情,无言的细节可能表达着真实的心情大自然中“静默”才能“永恒”,人生亦是如此,当我们陷入人生低谷时,不要失去希望与耐心,在无数的日子中静默执着地积蓄力量,就能等到属于自己的花开。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善“静默”,浮躁,甚至狂放,因而没有了读书的时间,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静默”,也就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灵魂。可以举一些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静默求学”“静默钻研”的事例,正反对比说理:静默产生灵感,静默催生思想,静默安放心灵。最后归纳问题,点题,静默是一种力量,表达生活的意义。 【解答】 静默的力量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静默,以外观默默无闻的姿态隐藏着内在的力量、深刻的思想。一个“静默”,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禅意,富有魅力。 身静,方可心无旁骛;专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禅宗似乎是最早领悟到这一要诀的。禅宗的必修课,也是入门功夫坐禅,就要修行者身静入定,诵经冥想。双目一闭,便将滚滚红尘、污垢尘埃尽闭于心门之外;身静入定,便不为外物所役而细品沉思。自印度莲花大师始,不少僧人在喜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饥餐荨麻,渴饮雪水,形容枯槁而终于“静”思得佛门真谛,成为一代高僧。面壁,或思过,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静。身如静水,不显不露,方能让思想纵横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