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149804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有一个关乎成败的因素,这就是评价。评价是数学教学的指挥棒,具有导向作用。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由此可见,评价的功能不再只是甄别和选拔,而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目前教学实践中,数学学习评价还存在较多弊端和亟需改进的地方。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弊端分析和对策研究分别展开论述,进一步开展数学学习评价的探索与研究,以垒实这个撬动教学全面性、导向性、发展性地球的支点。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现状、对策一、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现状分析评价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一个表征,评价的实质在于促进人类活动日趋完善,是人类行为自觉性与反思性的反应。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有两类性质不同的功能:本体性功能和附加性功能。本体性功能有三个:一是为小学生本人提供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数学学习内容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主动自觉地去达到教育要求;二是使学生建立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三是为教师教学提供诊断、反馈信息,如学生数学学习困难之所在、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认知风格、能力水平等,以便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行为。附加性功能就是选拔功能。新课程下,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具有整个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需要整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两种功能,而在我国当前的数学教育实践中,由于激烈的竞争,学校、教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只看重选拔性功能,极力追求实现评价的选拔性功能,因此评价成为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具体现状问题分析如下:(一)一纸定音,评价功能薄弱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课标承认了人人的不同,而综观现行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主要方式是一张试卷一支笔。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都是使用同一份试卷,相同的试题来考不同的人,评价不同的人,可谓“一纸定音”。我们拥有一套完备的纸笔测试体系和操作规程,实施时驾轻就熟。单元测试、期中随堂测试、教学质量测试等均以笔试为主,而忽略评价多元标准。比如数学口试便于学生把内隐的思维外显,从而把握思维的脉略,因缺少指标体系未予以充分关注;动手能力考量因其缺失评价的操作标准而少人问津。学生的学业评价的功能被简单地认为选拔适合进一步学习的儿童,忽视了评价促学生发展的功能。教师原有的实施课标的激情,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点点丢失,个人的想法和创意被无情地埋没,滞后的数学评价方式、薄弱的评价功能成了课标实施的主要“瓶颈”。(二)一口空话,评价模式宽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利用口头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并有效地促进学生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迈进。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失当的、不利于课程目标达成的课堂激励俯拾皆是,或以含糊其辞的“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一味给以“你真棒”、 “好极了”的空洞表扬。在一些课堂上,经常听到“你真棒,大家表扬他”,于是全班响起了“棒棒棒,你真棒”有节奏的表扬声,偶一为之效果似乎不赖,可见得多了,受表扬者却一脸的冷漠,未表现成功的喜悦。这些宽泛模式的口头评价,由于缺乏具体的内容而言之无物。数学教学中的评价除了社会性、道德性要求外,不能忘却数学的学科性特点。如思维角度新,方法灵活,逻辑性强,推理严密等。(三)一枝独秀,评价主体单一学生、教师、家长是参与评价的三大主体,新课程要实现“以人为本”,教学过程就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学生感觉是最真实的。所以,学生的自评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但在目前的数学学习评价中,教师仍然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家长及与学生有关的其他人员并没有或很少能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二、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对策研究(一)努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个性。而每一个学生既是活生生的主体,又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将数学学习评价主体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要充分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多方面的体会和感受,使评价成为学生和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评价氛围,构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信息空间,一节课教师可按学号评价 5名学生,课前将观察表发给被评价的学生。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或进行练习时,通过课堂观察,教师便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做出积极反馈,正确的给予鼓励、强化,错误的给予指导、矫正。记录时,首先学生进行自评,除在相应栏中打“”,还可以在备注栏中填写具体的例子,并且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收获(这个收获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反思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关注学生突出的一两个方面,写上一两句激励性寄语;最后由学生装入资料袋。又如我在去年底的期末综合评价中,另外用表格进行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评价指标 评 价 内 容自评家长评老师评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数与计算能力实践能力与方法实践与应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能联系生活实际,善于提出问题与主动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喜欢学习数学,有良好的自信心。有良好的听讲、发言、思考、认真做作业的习惯。自己的话:家长的话:老师的话:从以上表格可见,实行这样的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可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又加强了教师、学生、家长的互动和联系,整合了多方面力量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二)努力实现评价功能的多元化课堂评价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肯定学生的优势智能,鼓励和带动学生开发弱势智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要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主的、合作的和反思的过程,逐步掌握学习和认识社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1.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因为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涨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健康学习的根基,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动力。如何在数学学习评价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全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协调的发展。笔者认为: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突显定性评价。因为它更具人本性,尊重学生认知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单一的冷峻的得分,过渡到更全面地评价学生。2. 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发展情况的评价。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的传授过程去进行;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地全面地培养。如关注学生的书写;关注个体的进步;找出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因素,让学生自主“认错”,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针对学生具体的数学活动表现予以评价。如“你的想法真奇妙”;“有这种数学思维的人,数学学不好那才是奇迹”;“你为我们课堂带来了不同的声音,老师感谢你”用实质性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个性品质。避免学生因“知之恐惧”而启动“防卫机制”,对数学产生厌恶感,拒绝或拖延数学学习。(三)努力实现评价模式的多元化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评价模式仅限于口头上的“学得真好!”“说得真棒!”等简单评定。开始学生还喜欢听,时间长了他们对这些评价语言与评价方式就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具体实施中,应努力实现评价模式的多元化:1. 口头语言评价。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在口语评价时应注意言语的丰富性。比如: 质疑时的评价:(1)发明创造就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今天你已迈出了创造的步伐。(2)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会提问题的同学就是爱动脑的同学。(3)能大胆地提出问题,其实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回答时的评价:(1)你的思路新颖流畅,启发了老师和小朋友。(2)马上就成功了,你再仔细想一想!(3)你的勇气让人佩服,如果在发言前,多问几个为什么,或多想几个方案,那就更好了。2. 体态语言评价。体态语言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热烈的拥抱,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学生在自学时,老师巡视检查时用有声语言进行评价,会干扰学生的思路,影响了学习效果。对于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暗示评价;摸一摸头表示不错;翘一下大拇指表示赞赏;一抿嘴、一握拳表示鼓励;一微笑、一点头表示赞许,一皱眉表示抱怨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等。3. 奖励评价。根据学生的愿望,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即兴评价的方式。如请表现出色的学生把名字亲自写到黑板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加分,给优秀作业画上一只竖着大拇指的手,把老师的作品奖给课堂上进步最大的学生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要传统简单、单向、浮躁的学生学习评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努力探寻科学、激励、多元的评价机制,促使小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