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残疾人健康管理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197187097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开展残疾人健康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积极开展残疾人健康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积极开展残疾人健康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极开展残疾人健康管理一、 积极开展残疾人健康管理深入实施健康顺德行动计划,将残疾人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常态化健康体检、实施健康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和指导干预。做实做细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残疾人康复服务知识纳入家庭医生康复知识培训,保障签约医生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个性化服务。加强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关注残疾妇女和残疾女童健康。二、 残疾人辅助就业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就业工作在不同方面都获得了不错的进展,在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下,推动残疾人就业与时俱进,注入内生发展动力,已经成为推动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树立积极就业观,提高残障人士就业优势积极的就业观来自于残疾人的自信和对自己能力的认可,特殊教育与职业培训能够引导残疾人准确认识自我、发掘自身潜能、树立就业信心,从而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一是在主观上,要引导残疾人准确认识自我,摒弃社会认知中的污名化歧视和刻板印象,逐渐改变过去消极悲观的思想,提高对未来和职业的规划意识,将自我肯定和职业信心外化为行,从而积极主动地接触并融入社会,进一步实现主动就业。二是在客观上,互联网为残疾人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一方面它打破了传统的残疾人就业模式和观念,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催生了新的就业途径,打通了残障人士变通就业的方式,带来了就业新思路。另一方面,在职业培训中,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利用互联网突破空间限制的优势,进行针对性培训,因人而异,与时俱进,提高就业层次,比如智能就业平台的搭建等,建设残障人士求职的新型道路发展。(二)培育新残疾人观,营造良好的残疾人就业氛围在传统的观念影响下,人们对于残疾人还普遍存在着错误的认知观念和不平等的刻板印象,这对残疾人主动就业、平等参与社会建设造成严重的消极作用。只有在大众观念和群体参与中发挥正确导向,才能消除固有的偏见与排斥,在外部条件中鼓励与支持残疾人积极就业、自主创业。一是在社会中法律、道德观念两手抓,广泛开展平等观念宣传,将强制性的法律保障和社会舆论的导向相结合,树立新残疾人观,改变以往社会对于残疾人工作生活中的施舍同情性质的认知观念以及歧视蔑视的刻板印象,进而引导大众尊重并理解残障人士,为推动平等就业创造健康的氛围和环境。二是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加强良治,调动公益组织、公益机构的参与度,吸引社会志愿者以及增强康疗服务、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的能力。(三)完善就业保障体系,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种新型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在复杂的社会管理中承担的作用不断增强,促进残障人士主动就业、自主创业,建立和推动社会、企业多方协同合作共治的保障体系的形成是必要的。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整合协调资源,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以政策支持福利企业发展和自主创业的残疾人,与此同时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秩序管理以及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倡导社会机构踊跃参与,增强服务能力。在新残疾人观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和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人性化的无障碍环境发展。推动残疾人福利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向不同企业筹集资金支持。三、 残疾人教育发展的意义(一)残疾人教育发展符合社会文明、教育发展的趋势因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和社会以及地理区位、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差异,各个不同时空的残疾人教育发展状况各具特性,我国的残疾人教首有看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古代的明芽阶段、近代的兴起阶段和当代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在这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残疾儿童从被抛弃、歧视和虐待,到受到同情保护、提供孤儿院式的教养,再到现代社会残疾儿童被社会接纳,与普通儿童一样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残疾人教育及其特殊教育的发展,是与人类文明进步相始终,伴随着人类思想的解放及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前进。人道主义思想奠定了特殊教育萌生的思想基础,医学、解剖学的发展使人们开始科学认识特殊教育问题,20世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使特殊教育走上更为客观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帮助人们对残疾儿童的生理心理缺陷科学而系统地进行理解,还为特殊儿童的教育提供了许多有效的辅助手段。伴随着教育的继续向前发展,教育体系的全面成熟,特别是全纳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提出教育应当面向每一人儿童,其含义包含三方面:一是普通学校要接纳所有学生,残疾儿童要与健全儿童共同在普通学校学习,二是残疾儿童同样是普通学校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三是教育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残疾少年儿童群体作为受教育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怀,给予适宜的教育。对于我国几百万的残疾学龄儿童,如果他们没有受到适当的特殊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就是不完整的。特殊教育的发展与普及是衡量一个国家普及教育是否充分的重要指标。(二)残疾人教育发展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内涵世界人权宣言中规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残疾人也理应平等享有教育权利。公平公正是教育发展的内在伦理要求,教育作为一项基础的社会事业,是否公平公正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永续发展,教育公平最主要的表现是一个受教育群体相对于其他受教育群体在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方面所占有的平等份额,也可以理解为教育机会的平等,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方面的公正性,同时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社会理应在制度和价值层面做好设计和承若。其实质即是国家通过合理的制度性安排,使教育资源得到公平而恰当的分配,在尊重个体差异和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基础上,使每个人都能接受与其相适宜的教育,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四、 残疾人事业的指导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作为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和扶残助残服务体系,优化残疾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残疾人,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着现代化迈进,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求。五、 残疾人就业难原因探究(一)个人层面,主客观能力欠缺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残疾人先天有关身体和智力方面的条件存在欠缺,使得其身体素质、行动能力、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存在一定难度。其次,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当下大多数残疾人具有的简单劳动技能和低层次的文化水平,导致其所能胜任的工作范围及职业选择较窄,存在劳动力的卖方市场。加之高技术企业等人才需求大的行业存在技术壁垒,残疾人自身能力有限,因此不免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在此基础上,更多的残疾人因为受困于自身的局限性而产生消极、悲观的思想,对未来和职业的规划意识浅显且单薄。主观上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存在定位低、逃避情绪、自我设限等负面心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自我潜能的发掘和取得就业机会。(二)在社会方面,误解与歧视普遍存在受刻板印象的桎梏,人们对于残疾人存在:无法胜任社会工作或只能从事单一简易劳动力工作的传统观念,想当然的将残疾人归类于无法从事劳动的群体范畴。不仅损害了残障群体平等参与社会活动、促进个人发展等权利,这类观念的影响还增加了残疾人群体进入劳动市场的难度。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忽视履行辅助残疾人就业的这一社会责任;残疾人士家庭的观念意识落后,不对其进行系统的特殊教育和职业培训,从而残疾人普遍技能和知识水平落后,更进一步加剧了刻板印象,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三)在政策方面,缺乏辅助平台目前,主要是社会救助和财政补贴等形式,在残疾人就业方面的支持力度较弱、平台搭建方面的努力十分欠缺。如对残疾人个体的纳税优惠、贷款优惠等政策落实不足;残疾人就业信息不对称、更新效率低、不够多元;针对福利企业的审核、相关福利政策实现困难等。一味地外部援助无法从源头上解决残疾人的生活困境,也无法帮助残疾人群体体现个人价值,只有真正提升残疾人群体的就业率,才能更好地实现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六、 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各成员单位各尽其职,认真做好相关残疾人工作。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和谐社会氛围初步形成。一系列配套法规先后出台,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残疾人就业条例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等法规规章,90%以上的县和近60%的乡镇制定了扶助残疾人的优惠规定。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优惠政策得到落实,分散按比例就业取得一定的进展,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扶持。各地根据贫困残疾人的不同情况给予社会救助。一些地方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特困残疾人给予特殊扶助,提高保障水平。一些地方对贫困残疾人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补贴。各地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帮包带扶活动,扶持100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有关部门加大对侵害残疾人权益典型案件的查处力度和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工作力度,残疾人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全国共成立残疾人法律维权服务机构2279个,先后有4978个单位被命名为残疾人维权示范岗,3100多个法律服务机构接受残联委托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帮助。无障碍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有关主管部门制定了无障碍设计规范,一些省市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初步形成了我国有关行业和城市无障碍建设的工作模式。适应残疾人特点的特殊艺术和竞技体育得到发展,展示了残疾人的才华,增进了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1988年以来,残疾人运动员在各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中共获得700余枚金牌。七、 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一)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帮扶合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与会人士表示,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具体呈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残疾人群体绝不能掉队。应当牢牢把握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之下,研究谋划新征程残疾人事业发展,努力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整个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充分挖掘残疾人的自身潜能,发挥残疾人在残疾人事业中的主体作用。中国残联副、副理事长程凯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十三五时期,我国710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中国残联研究室主任郭春宁看来,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让残疾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共享者,是新征程中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也是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新希望、新期盼。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单靠残联组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各部门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分内的责任,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谈了建议和看法。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建议,重点构筑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表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公平正义,人社部门将继续全力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残疾人福利处副处长焦佳凌表示,保残疾人基本民生之本、夯基层社会治理之基、铸增进民生福祉之魂,为广大残疾人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贡献应有之力。(二)提升收入水平,加强健康管理当前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残疾人口规模巨大、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较高、残疾人事业发展城乡区域不均衡等挑战,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大局,同时用足用好动态更新的专项调查数据,提升残疾人精准服务能力。会上,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残疾人相对贫困具有特殊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要建立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机制,在普惠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特惠服务,坚持惠民便民精准管理,千方百计健全帮扶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康复和健康管理是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残疾人康复纳入健康中国建设大局,残疾人康复专业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享受到了健康和康复服务。与会人士认为,在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残疾人健康权仍然需要得到有力维护。健康管理可以预防和延缓疾病演变进程并减少并发症,降低照护者的负担,因此要实施全面连续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危险因素干预,构建成熟完善的残疾人健康管理模式并推而广之。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吕军看来,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服务社会是残疾人健康管理的目标和初衷。(三)办好特殊教育,实现更好发展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要继续秉承平等、多元、融合的价值理念,确认残疾人同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共享者,突出残疾人的特殊比较优势,强调其有能力通过共建共享实现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真正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关产业极大帮助残疾人突破自身限制、超越环境障碍,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无限可能。残疾人科技赋能是一个涉及企业、市场和残疾人的多方面问题,要加强在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等多方面协作。八、 残疾人事业发展历程(一)残疾人获得平等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兴办了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等特殊教育学校,确立了特殊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在农村,对符合条件的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予五保待遇(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或保教);在城市,兴办福利工厂、福利生产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探索社会化管理方式,1953年成立中国盲人福利会,1956年成立中国聋哑人福利会,1960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建立起地方协会和基层组织,残疾人开始参与自身事务的管理。全国城乡劳动就业的残疾人增多,文化体育活动有所开展,残疾人生活初步改善。(二)残疾人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兴起改革开放以来,施了一系列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的重大举措。1984年成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987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1988年成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国残联),1991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第一次制定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计划纲要。进入21世纪,国家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残疾人事业全面提升。残疾人事业由改革开放初期以救济为主的社会福利工作,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维权、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预防等领域的综合性社会事业。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大为改善,残疾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残疾人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由被动的受助者变为积极参与的主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改革和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海迪那样的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的优秀残疾人。(三)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2014年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30周年发去贺信提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2016年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时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任务目标。残疾人工作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覆盖数千万残疾人口,包含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儿童康复补贴等内容的残疾人专项福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将数百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精准施策、特别扶助;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高度重视和关注每个残疾人的健康问题,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目标;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托底补短工作,不断提高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各行各业、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努力消除障碍,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接受更好教育、实现就业创业、平等参与社会。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得到更好实现,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残疾人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残疾人事业整体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九、 残疾人教育问题分析(一)残疾人教育有覆盖率但无命中率虽然现在残联在积极对残疾人进行儿童教育、恢复教育、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工作教育等,发现效果并不是很好,存在内容过广、精细度不高等情况,让残疾人的学习并没有良好的效果。(二)各部门在教育就业上的职能不清晰通过调研发现,残联、人社、财政等几个部门之间存在职能叠加、界限模糊的现象,在残疾人的的教育就业教育上,会出现踢皮球的现象,让残疾人来回跑,最终也没有一个结果,这给残疾人士造成了很多困难,最终不知道也不敢去找部门解决问题,导致机构部门冷清的局面,所以在职能上必须清清楚楚、有棱有角。(三)工作岗位不仅要有,还要对上口现在有一个问题,残联等部门提供的信息是每年都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岗位给残疾人,可是很多残疾人也会反映,岗位与技能不匹配,技能培训没到位,岗位出现歧视、不平等待遇等等,这也给残疾人带来极大困扰,这不仅有工作压力,还有社会压力。(四)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在城乡、区域之间还不平衡同国家发展一样,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最终还是得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把残疾人详细信息记录在档,做好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由专人负责,定期作汇报,并提供相应的帮助,逐步缩小这一差距。十、 残疾人事业的编制背景(一)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我区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发放工作得以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实现全面覆盖。2016年至2020年,全区发放残疾人生活津贴12656万人次,发放残疾人护理补贴5518万人次,共发放资金252亿元;投入360多万元对区内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共改造290多户,实现应改尽改。(二)残疾人基础公共服务基本得到满足十三五期间,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比例高达9801%,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率达9916%。全区已按网格化建成14个社区康园中心,为残疾人就近提供康复、日间照料和托养服务;通过场地改造及购买伍仲珮医院服务的方式设立区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填补对精神残疾人的康复与托养服务空白;区镇共建的凤城融爱家园投入使用,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康复、医疗等综合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信息无障碍建设稳步推进,盲文图书、智能听书机、数字有声读物借阅以及心手相连手语学习沙龙等活动持续开展。残疾人维权工作有新进步,残疾人法律救助协调机制日益完善,累计为852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免费法律咨询服务。(三)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残疾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持续开展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发展,残疾人就业稳步发展。至2020年底,在校残疾学生937人,已建设资源教室37间,服务随班就读残疾人学生2028人次,送教上门1602人次。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全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现百分百全覆盖;共有68名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上大学,残疾大学生发放南粤扶残助学工程助学金84万元。持续实施众创共善计划,累计投入1730万元用于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截至2020年底,全区4080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就业。(四)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日益丰富残疾人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社会生活。持续举办各类残疾人主题书画作品大赛、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展、非遗传承等文化活动,积极发动参加省、市艺术作品大赛、散文创作大赛、文艺汇演等,输送参赛作品300余件。残疾人体育事业有新突破,2016年至2020年期间,我区残疾人运动员在各类国内外体育赛事中荣获25枚金牌、20枚银牌、16枚铜牌。恒常举办特奥日、顺德特殊马拉松、镇(街道)残疾人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残疾人群众体育进一步发展;建成全民助残健身示范点4个,残疾人基础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区有26992名持证残疾人,数量位居全市之首,且呈增长态势。残疾人就业类型偏狭窄,教育、康复、托养照护、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和困难。一是残疾人事业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顺德连续十一年蝉联全国百强区之首的美誉不匹配;二是镇(街道)之间、残疾人保障事业不同领域之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明显,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三是残疾人公共服务供给格局不平衡,助残服务覆盖面不够广,未能满足残疾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四是残疾人平等权利还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在就学、用工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公平现象,无障碍环境建设品质不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要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在新征程中决不让残疾人掉队。我区要在巩固残疾人全面小康基础上,持续推动残疾人事业在高质量发展上先行一步、作出示范,促进残疾人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