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碳达峰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项目策划方案(参考模板)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19387363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82 大小:15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碳达峰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项目策划方案(参考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天津市碳达峰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项目策划方案(参考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天津市碳达峰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项目策划方案(参考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天津市碳达峰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项目策划方案报告说明碳达峰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885.4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95.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2.23%;建设期利息25.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7%;流动资金1064.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6.90%。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0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7922.68万元,净利润2038.5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55.91%,财务净现值5491.5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3.42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综上所述,本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合理、见效快、回报高项目;拟建项目交通条件好;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目录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7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7二、 结论分析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8第二章 市场营销和行业分析11一、 碳中和的目的11二、 碳达峰发展的风险因素12三、 碳达峰的背景16四、 碳达峰实施工作原则17五、 碳达峰碳中和的特点18六、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研究19七、 碳中和的目的21八、 营销部门的组织形式22九、 碳达峰发展的风险因素25十、 碳达峰的背景29十一、 新产品采用与扩散29十二、 碳达峰实施工作原则33十三、 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34十四、 碳达峰碳中和的特点35十五、 市场定位战略36十六、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研究41十七、 整合营销传播42十八、 4C观念与4R理论45第三章 人力资源分析48一、 制订绩效改善计划的程序48二、 精益生产与5S管理49三、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52四、 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内容和分类54五、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56六、 培训课程的设计策略61七、 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原则65八、 招募环节的评估67第四章 公司治理69一、 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69二、 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71三、 监督机制75四、 股东权利及股东(大)会形式80五、 监事85六、 专门委员会88第五章 企业文化95一、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95二、 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105三、 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115四、 企业文化的特征119五、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因123六、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126七、 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130第六章 运营管理134一、 公司经营宗旨134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134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135四、 财务会计制度138第七章 SWOT分析142一、 优势分析(S)142二、 劣势分析(W)143三、 机会分析(O)144四、 威胁分析(T)144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48一、 建设投资估算148建设投资估算表149二、 建设期利息14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50三、 流动资金151流动资金估算表151四、 项目总投资15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52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5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53第九章 经济收益分析155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5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5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56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57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5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59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6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62三、 偿债能力分析16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64第十章 财务管理分析166一、 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166二、 资本结构168三、 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174四、 决策与控制177五、 筹资管理的原则178六、 计划与预算180七、 对外投资的目的与意义181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天津市碳达峰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二、 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885.4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95.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2.23%;建设期利息25.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7%;流动资金1064.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6.90%。(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885.44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858.60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026.84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07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7922.68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038.59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55.91%。5、全部投资回收期(Pt):3.42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118.37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885.441.1建设投资万元1795.601.1.1工程费用万元1376.411.1.2其他费用万元379.621.1.3预备费万元39.571.2建设期利息万元25.161.3流动资金万元1064.682资金筹措万元2885.442.1自筹资金万元1858.602.2银行贷款万元1026.843营业收入万元107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7922.685利润总额万元2718.126净利润万元2038.597所得税万元679.538增值税万元493.279税金及附加万元59.2010纳税总额万元1232.0011盈亏平衡点万元3118.37产值12回收期年3.4213内部收益率55.91%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5491.55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营销和行业分析一、 碳中和的目的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也许随手做的一件小事,就能为碳中和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爱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了人类能有得以长久生存的高质量生态环境,碳达峰碳中和是每个人不可磨灭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温升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根据东京议定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达到顶峰,然后下降。但由于各种经济因素,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全球多数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顶峰的时间被推后。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方式节能,提高能效。通过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尽早达峰迈向近零碳排放,这不仅是国际责任担当,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和保障。二、 碳达峰发展的风险因素碳中和工作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不要走进双碳速胜论消极悲观论的误区,而要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趋势,能源、产业、金融多部门协同联动,数据、人才、管理多要素融合创新,多管齐下消解碳减排的灰犀牛带来的巨大风险,为城市升级创造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企业、居民等多个主体以及能源、交通、产业等多个部门,若不能有效地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就有可能产生碳减排的灰犀牛。所谓碳减排灰犀牛,指在碳达峰、碳中和落地过程中,发生概率很高、负面影响巨大的各类潜在危机,特别是对以高耗能企业为主的产业链,以及发展与之密切联系的城市或区域影响较大。碳中和愿意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要重视三个问题。(一)要注重地区转型与区域发展的公平减碳问题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资源基础差距较大,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问题,在较长一段时间,仍存在着发展惯性和投资路径依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各地争先出台达峰时间表,对于发展基础较好、产业负担较轻的地区来说,碳达峰的实现成为地区加速升级、产业要素集聚的重要机遇。但对于西部、中部等资源型城市,现有的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与煤炭高度关联,发展投入大,在减碳要求下,会造成地区发展空间压缩、转型路径探索困难。同时,由于我国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和流动水平要显著高于一般城市,周边城市往往承担着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保障中心城市资源供应的重担。如区域当中的核电厂,大部分清洁电力会优先供应至城市群当中的中心城市,而只有小部分留在本地使用。尽管随着交通网络的通达和服务政策的便捷,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强大动力,但同时应当注意到,区域当中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不同,在城市群发展结构中发挥着不同的产业梯队作用。在单一减碳要求下,会造成这些城市比较优势和产业协同优势弱化,城市群整体发展合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需警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对城市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单一指标化、标准一致化,容易出现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一步扩大的风险。(二)要注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协同减碳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是两个重要抓手。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艰巨性,地方往往会把重心放在能源结构调整上,重点是将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用天然气或其他形式的清洁能源进行替代。因此忽视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相互耦合关系。比如,纺织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是耗水、耗热、耗电大户,这是由行业生产特点所决定的。在生产端加大清洁能源利用的同时,要同步考虑生产流程、工艺和管理手段的优化,不能单一以减碳作为转型要求,而要将提高能效和减少碳排放作为企业转型的双重要求。对于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由于能源的锁定效应和工业发展的长期需求,城市会在一段时间保持工业制造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态势,甚至对于一些地区,仍需要保持高耗能行业持续发展以提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这样的地区和行业,需要客观认识发展和减碳之间的关系,客观看待发展所处的阶段,客观评估未来发展的模式和空间。将碳排放峰值以指标的形式进行分配,不利于地区发展动能的平稳过渡,需要分行业、分区域地考虑排放条件,进而有区分、有阶段地制定排放指标。因此,需要警惕由于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的不同步、部门管理作用发挥不协同,而造成城市发展优势弱化,发展基础薄弱地区,会产生由于较为激进减碳手段而造成的空间压缩、发展动力不足的风险。(三)要注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减碳问题目前,对于未来新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比的讨论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认知存在不同。一方面,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会造成传统由煤电承担基础能源的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未来谁来扮演能源兜底保障的角色,谁来进行灵活性调节,目前都未形成统一认识。另一方面,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会发生变化,传统源随荷动的模式将向着源网荷互动转变,系统中运行主体的行为、需求都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风险。传统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主要是通过技术和管理完成,做好供需之间的有效平衡是核心任务。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电力作为重要能源基础,在行业和城市减碳中发挥着先行、主导甚至核心的作用。因此,电力系统的减碳工作,不仅涉及到电网企业自身,还与相关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息息相关。电网安全不仅需要处理企业内部的技术优化和管理创新问题,还需要做好主体之间的有效协同,将电网安全置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进行考虑,进而建立起系统性、规范性的风险防范体系。如何有效进行政策配合、主体协同是电力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随着可再生能源逐渐站上舞台,如果不能有效做好不同能源之间的协同配合,以灵活机制调动起不同主体之间参与平衡调度的积极性,保障共同价值最大化,能源系统将会面临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的更大挑战和风险。三、 碳达峰的背景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目标)是全球大势所趋。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彰显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大国担当,更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有序推进双碳目标实现至关重要。双碳目标问题是系统性问题,涉及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节能、碳技术与碳市场等,重点在于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降耗。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光伏、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将加快发展,传统能源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节能节材与循环利用将日益得到重视,碳技术(捕集、封存、利用)与碳市场将得到更积极探索。建议重点关注新能源、节能节材、电能替代、循环经济、传统能源转型升级、碳技术与碳市场等领域投资机会。四、 碳达峰实施工作原则(一)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碳达峰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基地三区定位,围绕北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统筹推进各领域、各行业绿色发展,重点突破行业企业绿色转型问题,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二)队伍引导、市场推动碳达峰更好发挥队伍引导作用,构建完善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形成有效的政策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和动力。(三)节约优先、源头减碳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发挥政策协同作用,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源头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四)创新驱动、产业引领碳达峰充分发挥创新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坚定不移把创新摆在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引领作用,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五)稳妥有序、安全降碳加强风险识别和管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科学把握降碳节奏,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安全稳定降碳,为稳增长、调结构创造有利的条件。五、 碳达峰碳中和的特点(一)本质上是一个数量关系的递进变化的过程这个本质特点决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等工作部署(规划、计划、措施等)必须基于算账,就是要把愿景与潜力、能源与生产、能源与生活、现状与发展、资源赋存条件与空间布局优化、静态与动态、保障与节约、整体与局部、全面与重点等方方面面的变量关系的账计算清楚,这样的工作部署(规划、计划、措施等)才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二)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等工作都与能源有关而能源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资源,能源对生产生活的保障特性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成本、生活质量与秩序(河南水灾能证明这个问题);也从一个方面决定着社会的稳定。(三)碳达峰碳中和是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扬弃这个特点决定了双碳目标达成的力量组织是在实践第一线的全体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力量储备在青少年及其教育实践中。必须看到在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专家,但没有万能的专家。(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本质上属于实践的范畴这个特点决定了宣传、研究、讲座、论坛、理论探讨等是服务于发展着的实践,而不是为了名利而造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那些把工作当功绩,把失职失能当功劳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是混不过去的坎。六、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研究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简称双碳目标)的提出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现有研究虽从多方面对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依赖于社会经济系统化发展的命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但研究庞杂而分散,使人难以把握其中主线和重点。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文献中对这个重要命题进行系统回顾、梳理和总结,厘清相关研究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其中热点难点,凝练基础科学问题,为后续研究明晰方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凝练得到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方案、优先任务提出理论见解与实践对策。双碳目标不仅对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生产发展、技术研发提出了新挑战,也对统筹管理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研究人员从管理科学视角总结了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的五大关键科学问题:识别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的内在机理与关键现实条件,构建面向碳中和的经济转型模式;明确双碳目标的内在关联与关键影响因素,支撑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优化设计;探索碳中和目标下区域协作与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开展面向碳中和的区域协同路径优化研究;厘清碳管理市场机制减排机理,支撑减排市场机制设计;建立面向碳中和的国家气候治理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碳中和管理思想体系。在保障机制方面,一是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智库平台,支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议通过组建包含经济、社会、能源、地理、气象、生态、环境、健康等研究方向的跨领域、跨学科智库平台,形成结构合理的交叉学科技术创新团队,增强从事碳达峰与碳中和研究的科技力量。二是要加强气候变化经济学基础研究。建议组建跨学科团队,推动设立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科学中心),以碳达峰与碳中和重大战略任务为导向,以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为核心,开发气候经济数据库和知识库,长期并持续开展国家和全球气候政策模拟与评估。七、 碳中和的目的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也许随手做的一件小事,就能为碳中和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爱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了人类能有得以长久生存的高质量生态环境,碳达峰碳中和是每个人不可磨灭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温升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根据东京议定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达到顶峰,然后下降。但由于各种经济因素,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全球多数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顶峰的时间被推后。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方式节能,提高能效。通过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尽早达峰迈向近零碳排放,这不仅是国际责任担当,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和保障。八、 营销部门的组织形式具体的营销部门可有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在现代企业,不论以何种形式组建和行使营销职能,都必须体现“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一)职能型组织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架构,由所有营销人员,如营销调研、市场策划、新产品开发、顾客服务和销售人员等组成。一般由负责营销事务的副总经理直接领导,管理全部的营销职能科室、部门和人员。职能型组织形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管理方便。如果产品增多,市场扩大,这种管理架构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没有人在对一种产品或一个市场全盘负责,可能缺少按产品或市场制订的完整营销计划,有些产品或市场或被忽视;各科室为了争得更多资源,获得比其他部门更高的地位,相互竞争,产生矛盾营销副总经理不得不经常调解工作纠纷。(二)地区型组织业务遍布全国甚至更大的范围,企业也可按区域组织、管理营销事务。例如在营销部门设中国市场总经理,下设华南、华东、华北等大区总经理,再根据需要,继续设置地区经理和销售代表等岗位。(三)产品(品牌)管理型组织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或拥有多个品牌,也可按产品或品牌考虑组织架构。通常在总产品(品牌)经理之下,按产品线(品牌)、品种分层管理。一个企业经营的产品如果差异大,品种数量多,超过职能型组织架构所能控制的范围,就适于建立产品(品牌)管理型组织。产品(品牌)经理的职责,包括制订产品(品牌)计划,监督计划实施,检查执行结果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为所负责的产品(品牌)制订长期的竞争战略和营销政策。(四)市场管理型组织如果市场能够按顾客特有的购买习惯和偏好等细分,也可建立市场管理型组织。它与产品(品牌)管理型组织相似,由一个总市场经理管辖若干细分市场经理。各市场经理负责各自市场(顾客)的年度和长期销售计划,对利润负责。这种架构的主要优点是企业可,围绕特定消费者或用户,一体化开展营销活动。当前也有许多企业按市场型架构建立营销组织。它们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对潜在顾客和各细分市场,分别安排不同的团队分类管理。有学者认为,这也是确保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的“唯一办法”。(五)产品/市场管理型组织面向不同市场、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确定营销组织时常常会面临“两难”,即采用产品管理型还是市场管理型;能否吸收两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又避免它们的不足。所以,有的企业建立起既有产品(品牌)经理,又有市场经理的矩阵组织。矩阵组织的管理成本高,内部也容易发生冲突,因此又产生了新的“两难”:一是如何安排销售力量按产品组织还是按市场组织,或者销售力量不实行专业化;二是由谁负责定价,产品(品牌)经理还是市场经理。绝大多数的大企业认为,只有相当重要的产品和市场,才需要同时设置产品经理和市场经理。也有的企业认为,管理费用高并不可怕,只要这种组织形式能带来的效益可以远远超过需要付出的成本。九、 碳达峰发展的风险因素碳中和工作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不要走进双碳速胜论消极悲观论的误区,而要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趋势,能源、产业、金融多部门协同联动,数据、人才、管理多要素融合创新,多管齐下消解碳减排的灰犀牛带来的巨大风险,为城市升级创造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企业、居民等多个主体以及能源、交通、产业等多个部门,若不能有效地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就有可能产生碳减排的灰犀牛。所谓碳减排灰犀牛,指在碳达峰、碳中和落地过程中,发生概率很高、负面影响巨大的各类潜在危机,特别是对以高耗能企业为主的产业链,以及发展与之密切联系的城市或区域影响较大。碳中和愿意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要重视三个问题。(一)要注重地区转型与区域发展的公平减碳问题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资源基础差距较大,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问题,在较长一段时间,仍存在着发展惯性和投资路径依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各地争先出台达峰时间表,对于发展基础较好、产业负担较轻的地区来说,碳达峰的实现成为地区加速升级、产业要素集聚的重要机遇。但对于西部、中部等资源型城市,现有的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与煤炭高度关联,发展投入大,在减碳要求下,会造成地区发展空间压缩、转型路径探索困难。同时,由于我国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和流动水平要显著高于一般城市,周边城市往往承担着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保障中心城市资源供应的重担。如区域当中的核电厂,大部分清洁电力会优先供应至城市群当中的中心城市,而只有小部分留在本地使用。尽管随着交通网络的通达和服务政策的便捷,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强大动力,但同时应当注意到,区域当中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不同,在城市群发展结构中发挥着不同的产业梯队作用。在单一减碳要求下,会造成这些城市比较优势和产业协同优势弱化,城市群整体发展合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需警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对城市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单一指标化、标准一致化,容易出现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一步扩大的风险。(二)要注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协同减碳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是两个重要抓手。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艰巨性,地方往往会把重心放在能源结构调整上,重点是将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用天然气或其他形式的清洁能源进行替代。因此忽视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相互耦合关系。比如,纺织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是耗水、耗热、耗电大户,这是由行业生产特点所决定的。在生产端加大清洁能源利用的同时,要同步考虑生产流程、工艺和管理手段的优化,不能单一以减碳作为转型要求,而要将提高能效和减少碳排放作为企业转型的双重要求。对于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由于能源的锁定效应和工业发展的长期需求,城市会在一段时间保持工业制造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态势,甚至对于一些地区,仍需要保持高耗能行业持续发展以提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这样的地区和行业,需要客观认识发展和减碳之间的关系,客观看待发展所处的阶段,客观评估未来发展的模式和空间。将碳排放峰值以指标的形式进行分配,不利于地区发展动能的平稳过渡,需要分行业、分区域地考虑排放条件,进而有区分、有阶段地制定排放指标。因此,需要警惕由于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的不同步、部门管理作用发挥不协同,而造成城市发展优势弱化,发展基础薄弱地区,会产生由于较为激进减碳手段而造成的空间压缩、发展动力不足的风险。(三)要注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减碳问题目前,对于未来新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比的讨论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认知存在不同。一方面,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会造成传统由煤电承担基础能源的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未来谁来扮演能源兜底保障的角色,谁来进行灵活性调节,目前都未形成统一认识。另一方面,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会发生变化,传统源随荷动的模式将向着源网荷互动转变,系统中运行主体的行为、需求都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风险。传统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主要是通过技术和管理完成,做好供需之间的有效平衡是核心任务。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电力作为重要能源基础,在行业和城市减碳中发挥着先行、主导甚至核心的作用。因此,电力系统的减碳工作,不仅涉及到电网企业自身,还与相关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息息相关。电网安全不仅需要处理企业内部的技术优化和管理创新问题,还需要做好主体之间的有效协同,将电网安全置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进行考虑,进而建立起系统性、规范性的风险防范体系。如何有效进行政策配合、主体协同是电力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随着可再生能源逐渐站上舞台,如果不能有效做好不同能源之间的协同配合,以灵活机制调动起不同主体之间参与平衡调度的积极性,保障共同价值最大化,能源系统将会面临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的更大挑战和风险。十、 碳达峰的背景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目标)是全球大势所趋。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彰显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大国担当,更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有序推进双碳目标实现至关重要。双碳目标问题是系统性问题,涉及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节能、碳技术与碳市场等,重点在于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降耗。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光伏、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将加快发展,传统能源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节能节材与循环利用将日益得到重视,碳技术(捕集、封存、利用)与碳市场将得到更积极探索。建议重点关注新能源、节能节材、电能替代、循环经济、传统能源转型升级、碳技术与碳市场等领域投资机会。十一、 新产品采用与扩散(一)产品特征与市场扩散1、创新产品的相对优点新产品的相对优点愈多,在诸如功能、可靠性、便利性、新颖性等方面比原有产品的优越性愈大,市场接受得就愈快。2、创新产品的适应性创新产品必须与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以及人们的产品价值观相吻合。当创新产品与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社会心理、产品价值观相适应或较为接近时,则有利于市场扩散,反之,则不利于市场扩散。3、创新产品的简易性这是要求新产品设计、整体结构、使用维修、保养方法必须与目标市场的认知程度相适应。一般而言,新产品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简单易懂,才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广扩散,消费品尤其如此。4、创新产品的明确性这是指新产品的性质或优点是否容易被人们观察和描述,是否容易被说明和示范。凡信息传播便捷、易于认知的产品,其采用速度一般比较快。(二)购买行为与市场扩散1、消费者采用新产品的程序与市场扩散人们对新产品的采用过程,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美国学者罗吉斯调查了数百人接受新产品的实例,总结归纳出人们接受新产品的程序和一般规律,认为消费者接受新产品一般表现为以下五个重要阶段:(1)认知。这是个人获得新产品信息的初始阶段。新产品信息情报的主要来源是广告,或者其他间接的渠道如商品说明书、技术资料等。人们在此阶段获得的情报还不够系统,只是一般性了解。(2)兴趣。指消费者不仅认识了新产品,并且发生了兴趣。在此阶段,消费者会积极地寻找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新产品的具体功能、用途、使用等问题。如果满意,将会产生初步的购买动机。(3)评价。这一阶段消费者主要权衡采用新产品的边际价值。如采用新产品获得的利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从而对新产品的吸引力做出判断。(4)试用。指顾客开始小规模、少量地试用新产品。通过试用,顾客评价自己对新产品的认识及购买决策的正确性。企业应尽量降低失误率,详细介绍产品的性质、使用和保养方法。(5)采用。顾客通过试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放弃原有的产品,完全接受新产品,并开始正式购买、重复购买。2、顾客对新产品的反应差异与市场扩散在新产品的市场扩散过程中,由于社会地位、消费心理、产品价值观、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不同顾客对新产品的反映具有很大的差异。(1)创新采用者。也称为“消费先驱”,通常富有个性,勇于革新冒险,性格活跃,消费行为很少听取他人意见,经济宽裕,社会地位较高,受过高等教育,易受广告等促销手段的影响,是企业投放新产品时的极好目标。(2)早期采用者。一般是年轻,富于探索,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并有较强的适应性,经济状况良好,对早期采用新产品具有自豪感。这类消费者对广告及其他渠道传播的新产品信息很少有成见,促销媒体对他们有较大的影响力,但与创新采用者比较,持较为谨慎的态度。(3)早期大众。这部分消费者一般较少保守思想,接受过一定的教育,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固定的收入;对社会中有影响的人物,特别是自己所崇拜的“舆论领袖”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模仿心理。他们经常是在征询了早期采用者的意见之后才采纳新产品。研究他们的心理状态、消费习惯,对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具有很大的意义。(4)晚期大众。指比较晚地跟上消费潮流的人。他们的工作岗位、受教育水平及收入状况往往比早期大众略差,对新事物、新环境多持怀疑态度或观望态度。往往在产品成熟阶段才加入购买。(5)落后的购买者。这些人受传统思想束缚很深,思想非常保守,怀疑任何变化,对新事物、新变化多持反对态度,固守传统消费行为方式,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期以至衰退期才能接受。新产品的整个市场扩散过程,从创新采用者至落后购买者,形成完整的“正态分布曲,线”,这与产品生命周期曲线极为相似,为企业规划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十二、 碳达峰实施工作原则(一)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碳达峰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基地三区定位,围绕北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统筹推进各领域、各行业绿色发展,重点突破行业企业绿色转型问题,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二)队伍引导、市场推动碳达峰更好发挥队伍引导作用,构建完善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形成有效的政策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和动力。(三)节约优先、源头减碳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发挥政策协同作用,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源头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四)创新驱动、产业引领碳达峰充分发挥创新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坚定不移把创新摆在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引领作用,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五)稳妥有序、安全降碳加强风险识别和管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科学把握降碳节奏,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安全稳定降碳,为稳增长、调结构创造有利的条件。十三、 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对目标市场、定位和营销组合的思考与决策,最后要形成营销计划,作为营销行动的依据。“营销计划”是一个统称,一般分为品牌营销计划,即关于单个品牌的营销计划;产品类别营销计划,关于一类产品、产品线的营销计划,已经完成、认可的品牌计划应纳入其中;新产品计划,在现有产品线增加新产品项目、进行开发和推广活动的营销计划;细分市场计划,面向特定细分市场、顾客群的营销计划;区域市场计划,面向不同国家、地区、城市等的营销计划;客户计划,是针对特定的主要顾客的营销计划。这些不同层面的营销计划,相互之间需要协调、整合。从时间跨度看,营销计划可分长期的战略性计划和年度营销计划。战略性计划要考虑哪些因素会成为今后驱动市场的力量,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境,企业希望在未来市场占有的地位及应采取的措施。它是一个基本框架,由年度营销计划使之具体化。必要时,企业需要每年对战略性计划进行审计和修订。制订营销计划之后,企业或战略业务单位需组织力量落实,并对营销进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达成预定的营销目标。十四、 碳达峰碳中和的特点(一)本质上是一个数量关系的递进变化的过程这个本质特点决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等工作部署(规划、计划、措施等)必须基于算账,就是要把愿景与潜力、能源与生产、能源与生活、现状与发展、资源赋存条件与空间布局优化、静态与动态、保障与节约、整体与局部、全面与重点等方方面面的变量关系的账计算清楚,这样的工作部署(规划、计划、措施等)才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二)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等工作都与能源有关而能源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资源,能源对生产生活的保障特性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成本、生活质量与秩序(河南水灾能证明这个问题);也从一个方面决定着社会的稳定。(三)碳达峰碳中和是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扬弃这个特点决定了双碳目标达成的力量组织是在实践第一线的全体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力量储备在青少年及其教育实践中。必须看到在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专家,但没有万能的专家。(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本质上属于实践的范畴这个特点决定了宣传、研究、讲座、论坛、理论探讨等是服务于发展着的实践,而不是为了名利而造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那些把工作当功绩,把失职失能当功劳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是混不过去的坎。十五、 市场定位战略差别化是市场定位的根本战略,差异化需要对消费者有吸引力并与这种产品和服务有关。例如,斯沃琪的手表以鲜艳、时尚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眼球;赛百味推出健康的三明治而使自己区别于其他快餐。然而在有竞争的市场内,公司可能需要超越这些,另外一些途径还包括向市场提供有差异化的员工、渠道以及形象等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产品差别化战略产品差别化战略是从产品质量、产品款式等方面实现差别。寻求产品特征是产品差别化战略经常使用的手段。在全球通信产品市场上,苹果、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飞利浦等颇具实力的跨国公司,通过实行强有力的技术领先战略,在手机、IP电话等领域不断地为自己的产品注入新的特性,走在市场的前列,吸引顾客,赢得竞争优势,实践证明,某些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如果某一企业掌握了最尖端的技术,率先推出具有较高价值和创新特征的产品,它就能够拥有一种十分有利的竞争优势地位。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有效性、耐用性和可靠程度等。比如,A品牌的止痛片比B品牌疗效更高,副作用更小,顾客通常会选择A品牌。但是,这里又带来新的问题,A产品的质量、价格、利润三者是否完全呈正比例关系呢?一项研究表明:产品质量与投资报酬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即高质量产品的盈利率高于低质量和般质量的产品,但质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顾客需求量开始递减。显然,顾客认为过高的质量,需要支付超出其质量需求的额外的价值(即使在没有让顾客付出相应价格的情况下可能也是如此).产品款式是产品差别化的一个有效工具,对汽车、服装、房屋等产品尤为重要。日本汽车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丰田的安装,本田的外形,日产的价格,三菱的发动机。”这体现了日本四家主要汽车公司的核心专长,而“本田”的外形(款式)设计优美入时,受到消费者青睐,成为其一大优势。(二)服务差别化战略服务差别化战略是向目标市场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优质服务。企业的竞争力越能体现在顾客服务水平上,市场差别化就越容易实现。如果企业把服务要素融入产品的支撑体系,就可以在许多领域建立针对其他企业的“进入障碍”。因为服务差别化战略能够提高顾客购买总价值,保持牢固的顾客关系,从而击败竞争对手。服务战略在各种市场状况下都有用武之地,尤其在饱和的市场上。对于技术精密产品,如汽车、计算机、复印机等服务战略的运用更为有效。强调服务战略并没有贬低技术质量战略的重要作用。如果产品或服务中的技术占据了价值的主要部分,则技术质量战略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竞争者之间技术差别越小,这种战略作用的空间也越小。一旦众多的厂商掌握了相似的技术,技术领先就难以在市场上有所作为。(三)人员差别化战略人员差异化战略是通过聘用和培训比竞争者更为优秀的人员以获取差别优势。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新加坡航空公司之所以享誉全球,就是因为其拥有一批美丽高雅的空中小姐;麦当劳的员工以彬彬有礼著称;IMB公司的员工以专业知识充分而出名;迪士尼乐园的员工无论何时见到都精神饱满。人员差别化战略对于零售商而言尤其重要,可以利用前线营业员作为差异化和确定其产品定位的有效方法。美国最大的零售书店巴诺书店与伯德书店,从外观上看没有什么不同:红木书架,大而舒适的椅子,雅致的装饰和飘散的咖啡香味,但是两家经营理念却有很大不同。巴诺书店看中的是雇员对顾客服务的激情以及对书籍的挚爱,他们的雇员通常穿着干净和有领子的衬衫,把书放进顾客的手中并且迅速地收款。而相反,伯德的雇员可能有纹身,公司以他的雇员差异为豪并且雇佣那些能对特别的书和音乐散发出兴奋感的人们,依赖他们向顾客推荐而不是仅为用户找到想要的书。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员工应具有以下基本的素质和能力:(1)能力。具有产品知识和技能。(2)礼貌。友好对待顾客,尊重和善于体谅他人。(3)诚实。使人感到坦诚和可以信赖。(4)可靠。强烈的责任心,保证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5)反应敏锐。对顾客的要求和困难能迅速反应。(6)善于交流。尽力了解顾客,并将有关信息准确传达给顾客。(四)形象差异化战略形象差异化战略是在产品的核心部分与竞争者类同的情况下塑造不同的产品形象以获取差别优势。对个性和形象进行区分是很重要的,个性是公司确定或定位自身或产品的一种方法。形象则是公众对公司和它的产品的认知方法。企业或产品想要成功地塑造形象,需要着重考虑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必须通过一种与众不同的途径传递这一特点,从而使其与竞争者区分;二是企业必须产生某种感染力,从而触动顾客的内心感觉;三是企业必须利用可以利用的每一种传播手段和品牌接触。具有创意的标志融人某一文化的气氛,也是实现形象差别化的重要途径。麦当劳的金色模型“M”标志,与其独特文化气氛相融合,使人无论在美国纽约、日本东京还是中国北京,只要一见到这个标志马上会联想到麦当劳舒适宽敞的店堂、优质的服务和新鲜可口的汉堡和薯条,这样的形象设计就是非常成功的。(五)促销方式差异化促销方式差异化战略是在试图采取不同的广告宣传方式,以求占领不同的细分市场。企业想要持续的保持促销方式的差异化,就需要不断抓住客户需求,并恰当的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例如对于超市而言,中午的人流量和销售量总是很低,韩国Emart超市利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在户外设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创意QR二维码装置,只有在正午时分,当阳光照射到它上面的产生相应投影之后,这个二维码才会正常显现。此时用智能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就可以获得超市的优惠券,如果在线购买产品,只需要等超市的物流人员送到用户方便的地址即可。通过这种结合电子商务技术的别致促销方式,使得Emart大大提升了中午时段的销售量。十六、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研究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简称双碳目标)的提出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现有研究虽从多方面对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依赖于社会经济系统化发展的命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但研究庞杂而分散,使人难以把握其中主线和重点。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文献中对这个重要命题进行系统回顾、梳理和总结,厘清相关研究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其中热点难点,凝练基础科学问题,为后续研究明晰方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凝练得到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方案、优先任务提出理论见解与实践对策。双碳目标不仅对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生产发展、技术研发提出了新挑战,也对统筹管理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研究人员从管理科学视角总结了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的五大关键科学问题:识别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的内在机理与关键现实条件,构建面向碳中和的经济转型模式;明确双碳目标的内在关联与关键影响因素,支撑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优化设计;探索碳中和目标下区域协作与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开展面向碳中和的区域协同路径优化研究;厘清碳管理市场机制减排机理,支撑减排市场机制设计;建立面向碳中和的国家气候治理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碳中和管理思想体系。在保障机制方面,一是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智库平台,支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议通过组建包含经济、社会、能源、地理、气象、生态、环境、健康等研究方向的跨领域、跨学科智库平台,形成结构合理的交叉学科技术创新团队,增强从事碳达峰与碳中和研究的科技力量。二是要加强气候变化经济学基础研究。建议组建跨学科团队,推动设立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科学中心),以碳达峰与碳中和重大战略任务为导向,以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为核心,开发气候经济数据库和知识库,长期并持续开展国家和全球气候政策模拟与评估。十七、 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1992年,全球第一部整合营销传播(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在美国问世,其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及其合作者斯坦,利田纳本、罗伯特,劳特朋。唐E.舒尔茨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经营流程,用于长期规划、发展、执行并用于评估那些协调一致的、可衡量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是以消费者、客户、潜在客户和其他内外相关目标群体为受众的”。按照乔治贝尔奇和迈克尔贝尔奇对唐E.舒尔茨定义的理解,“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的商业流程,用来规划、开拓、执行和评估具备可协调、可测量、具有说服性和持续性的品牌传播(沟通)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与消费者、中间商、潜在消费者、雇员、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的目标受众的沟通,产生短期的收益回报,并建立长期的品牌与股东价值”。美国广告公司协会(4As)定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是指在评估如大众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以及公共关系等多种传播工具的重要作用时,更充分认识到将这些工具综合运用所带来的附加价值,即整合运用后所带来的信息的清晰度、持续性和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可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综合、协调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信息,实现与消费者沟通,迅速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建立长期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营销目标。亦即,整合营销传播是整合各种促销工具,如广告、人员推销、公关、销售促进、直复营销等,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的活动过程。(二)整合营销传播中受众接触的促销工具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营销企业必须了解各类沟通或促销工具,并知晓如何使用它们来传递公司或品牌信息。这就客观要求营销企业必须明晰每种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促销工具与目标受众沟通时的价值所在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