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知识点复习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92960935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管理学知识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土地管理学知识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土地管理学知识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管理学名词解释1、土地:是一种具有深度高度的岩石、土壤、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了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2、土地的特征: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土地利用多样性;土地效益的多层次性3、土地的功能:负载的功能;养育的功能;仓储的功能;提供景观的功能;储蓄和增值5、地籍: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6、宗地:是指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7、界址点:是指宗地权属界线的转折点,即拐点,它是标定宗地权属界线的重要标志。8、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9、破宗:一宗地分散在几幅图上的成为破宗。10、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的方法,依照有关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 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1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流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全国 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12、土地条件调查:对土地的自然与经济属性的影响要素进行的调查,包括土壤、植被、地貌、地形、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以及对土地的投入、产出、交通、区位等 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的调查。目的是摸清土地分布的地学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的质量分布等,以满足土地评价、估价及土地利用规划等 土地管理业务对土地质量指标的要求。也称土地要素调查13、土地分等定级: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14、土地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一定社会制度下土地关系的综合,是关于土地之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和土地使用制 度。15、土地产权:是土地制度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指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 等多项权利。16、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核心,是土地所有指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分其土地的权利。内容包括土地占有权、土地 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和土地处分权。17、土地使用权:是指使用的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依法交由其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依法部分处分的权利。18、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在不同的主体之间的流动和转移。19、土地征收: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20、土地划拨:是指从国有土地中,依法划拨一定数量的土地给单位或个人使用。21、土地利用: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22、土地利用管理:是指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23、土地开发(加):指通过对土地投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一方面将难利用的土地改变为可利用的土地;另一方面,是对已利用土地进行再开发,以提高土地利用的 集约化程度。24、土地整治(加):指通过生物、工程措施,克服土地原有的某些缺陷,改善土地的质量,以提高利用潜力25、土地保护(加):是指为防止土地乱占滥用和防止土地退化、破坏、污染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以使土地能够永续利用。26、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 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27、土地用途管制: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 理制度。28、城市土地市场:是指以土地作为交易对象进行的交易场所,也指土地这种特殊闪屏29、土地信息:是指与土地信息相关的信息,包括描述一块土地的空间属性、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权属属性以及这些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信息。30、土地数据: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土地信息数据库的基础要素。31、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 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简答题1、土地管理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内容(13)答: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 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 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内容:(1)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2)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一级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 系(3)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 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目标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4)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5)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与控制。(6)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2、政府在土地管理中的行为模式(35)答:(1)保障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纠正市场失灵政府为了保障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纠正市场失灵,就要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通过立法、行政命令、创新制度、利率、税率等手段,调控土地市场(2)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对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3)消除土地利用的外部性政府责任是通过立法、行政命令、税收等措施对土地利用负外部性进行限制,实施绿 色GDP及相关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4)协调各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保障土地配置的公平和效率3、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原则(41、44)答: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及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开发、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任务(加):(1)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努力实现土地,特别是耕地供求的动态平衡(2)控制“土地供给闸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3)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4)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5)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新体制,新机制(6)健全法制,依法行政,实现土地管理秩序的根本好转原则:(1)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的原则(2)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的原则(3)坚持依法、统一、科学的管理土地的原则4、地籍的分类(71)答:(1)依据地籍所引起的作用不同,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2)依据地籍的特点和任务的不同,分为初始地籍、日常地籍(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4)依据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不同,分为国家地籍、基层地籍5、地籍管理的类型,主要内容(72)答:类型:按地籍工作任务和进行时间的不同,分为初始地籍工作、经常地籍工作内容: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内容、分类(网)答:目的:(1)清查各种利用方式的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及其有关面积,为国 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开发服务。(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所提供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其行政区界与权属界线 等,可为建立土地统计、地籍管理及国家和各级的土地管理工作服务。(3)了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为国家和区域的土地保护提供依据。(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区域土地评价,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等工 作的先行性工作。主要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特殊调查内容的调查分类:无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分布状况 境界与土地权属界线 量算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总体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 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自上而下逐级汇总土地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 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线图 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编写土地利用现状报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总结7、地籍调查的分类及程序(78,79)答:分类:地籍调查通常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按区域范围分为城镇地籍调查、村庄地籍调查程序:准备工作-组织准备、宣传工作、试点工作、技术培训、资料收集、制定初始 地籍调查技术方案权属调查-宗地权属调查、界址调查、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地籍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测定界址点、绘制地籍图、绘制宗地图、面积量算 文字总结-地籍调查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检查验收,成果资料的整理与归档8、土地分等定级的目的、类型答:目的:全面掌握土地质量及利用状况,为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服务类型:包括土地分等和土地定级土地分等:以某一较大区域内全部城镇或某一区域内全部农用土地为对象评定各 片农用地之间整体质量的等次土地定级:对某一城镇或某一片农用土地内部各局部范围土地质量的评定 土地分等定级按涉及对象的不同分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9、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128)答;包括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 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人类历史上的五种土地所有制(原始-社会)属于 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公有制,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形式是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制:是人们在一定的土地所有制下使用土地的形式、条件和程序的规定,它表明人 们如何对土地加以利用和取得收益,它的核心内容是确定独立于土地所有权的 土地使用权,以解决土地资源的合理与有效利用问题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使用制。后者是前者的反映和体现,是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 式和手段10、土地产权的涵义及特性(138 139)答:涵义:(1)土地产权是财产权的一种类型,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是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2)土地产权是一个权利束,是由土地所有权、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 土地收益权、土地处分权等多项权利组成(3)在我国,作为一束权利组成的土地产权主要有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他项权利(4)土地产权也像其他财产权一样,必须有法律的认可,并得到发露的保护 基本特性:(1)具有排他性(2)土地产权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型(3)土地产权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并受到法律的保护(4)土地产权的相对性11、我国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139)答: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在法 律规定的我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分土地的权利主体:国家 客体:是一切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内容:指依照法律规定,国家在行使土地所有权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12、我国土地使用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140)答:土地使用权:是指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依法交由其使用的国 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依法部分处分的权利。主体:可以是任何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客体:是国家依法提供给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内容:指国有土地使用权主体在依法行使土地使用权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1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确认(143)答:取得:有偿取得形式;无偿取得形式;依法承包取得;依照法律、政策规定取得(加) 确认:土地管理法(11条)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14、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144)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出让方式:协议、招标、拍卖最高年限: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科教文卫体用地50年;商旅娱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特征:受让主体广泛性、有偿性、计划性原则: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原则;平等、资源、有偿、诚信原则 国家主权不可侵犯原则;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原则15、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152)是指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民事主体之间再转移的行为基本形式:出手、交换、赠与特征:是发生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只是转让使用权,所有权在国家 原受让人转让了合同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地上建筑物、附着物一并转移16、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155)是指合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民事主体(即出租人)将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全部或部分提供给他人(承租人) 使用,承租人为此而支付租金的行为。17、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157)是指土地使用权人以余地使用权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当土地使用权人不能按期履行债务时,债务人享有从变卖土地使用权的价 款中优先受偿的债务担保形式。18、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确认(160)答:所有权确认: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土地所有者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 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所有 权证书,确认所有权承包地使用权确认:土地承包程序;签订承包合同;承包地登记、发证建设用地使用权确认:由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 地登记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 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19、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背景及其管理(161,162,166)答:含义:指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在不同的主体之间的流动和转移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转化的结果;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产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管理措施:(1)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2)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登记并颁发土地产权证(3)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4)正确引导和调控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向(5)建立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制度(6)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支持、保障体系20、土地征收的概念,特征,与土地征用的区别(171)答:概念: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特征:土地征收的公益性;强制性;有偿性;程序的合法性区别:土地征用只是土地使用权的改变,土地征收会发生土地所有权的改变21、土地征收补偿与安置标准(168)答:土地补偿费标准: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10 倍。年产值按被征收前3年的平均年产量和国家规定的价格计算,其他土地 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的标准规定 安置补助费标准:按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 助费标准,为该耕地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最高不超15倍。以上两者补偿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22、土地征收与农用地转用的审批权限(170)答:(1)土地征收的审批权限国务院批准权限: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权限:除上述规定的土地,批准报国务院备案(2) 农用地专用的审批权限国务院批准权限:(1) 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的(2)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 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城市,管线工程在100万以上的其他城市以及国务院 指定的其他城市扩张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权限:上述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的审批权限,国务院将根据执行的具体情况,适当做出相应的调 整。23、土地征收的程序(171)答:用地预审;用地申请与审查;批前公告和确认;用地审批;实施与监管;土地登记24、土地利用的概念、影响因素、原则(179 182)答:概念: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人的文化素质原则:生态平衡原则;最大经济效果原则;节约原则25、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目标、任务、内容(186)答:概念:是指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 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目标:经济效率;分配公平;社会发展;保障供给;环境质量任务:要对土地的利用水平和用途转变设置一定的约束条件,将土地资源在不同用途间 的分配控制在可持续发展的幅度之内,保证土地资源的安全。内容: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保护、协调土地生态环境26、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特点,体系及内容答:类型:特点:体系:内容:27、土地用途管制的含义、目标、我国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内容(214)答:含义: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 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目标:土地利用整体效率最大化;协调“吃饭”与“建设”的矛盾消除土地利用中不利的外部性影响,保护环境,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内容:在土地利用规划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内,依照其分区使用规则,通过用途变更 许可制度来实现对土地利用的控制28、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原则、内容(234)答:原则:整合性利益原则;平等对待原则;控制与弹性管理原则;依法管理原则内容: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城市土地市场宏观管理:是指国家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和长远目标出发,通过经济手 段和行政手段,对城市土地市场进行干预,以达到抑制土地投机、维护土地市场 稳定、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分配土地收益的目的。城市土地市场微观管理: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城市土地市场主体、市 场客体和市场交易程序进行管理,保证土地市场公平交易和平等竞争,以发挥土 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调节功能。29、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范畴、供需调控机制(235 252)答:范畴:(1)城市土地供需总量与供需结构(2)城市土地存量供需与增量供需(3)城市土地资源性供需与资产性供需(4)城市土地所有权供需、经营权供需与使用权供需(5)城市土地市场一级市场供需与二级市场供需供需平衡机制:城市土地市场供需平衡市场机制;宏观调控机制30、土地信息的概念、特征、内容(277)答:概念:是指与土地信息相关的信息,包括描述一块土地的空间属性、自然属性、经济属 性和权属属性以及这些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信息。特征:真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层次性;可存储性;共享性;价值性内容:地籍管理信息;土地权属管理信息;土地利用管理信息城市土地市场管理信息;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与技术规范类信息31、土地数据的概念、类型、特征(280 282)答:概念: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土地信息数据库的基础要素。类型:空间特征数据;时间特征数据;属性特征数据;文档数据特征:(1)土地的空间定位数据须具有统一的坐标系统;(2)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相结合(3)土地数据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4)土地数据具有时效性(5)土地数据的严肃性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时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将于2007年7月1日全面启动,计划于2009年完成。主要任务调查的主要任务包括,农村土地调查,查清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和 权属等情况;城镇土地调查,掌握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围、界线、数量和用途;基本农田调 查,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区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并登记上证、造册;建立土地 利用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 化信息的统计、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全国土地日每年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V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为纪念这一天,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 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土地日”是国务院 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二调的意义1、开展二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 发展的重要基础2、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3、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支撑4、是满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