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

上传人:泓****询 文档编号:192377858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重大突破。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强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不断释放创新潜能,加速聚集创新要素,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大国,正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一、 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是武器装备发展的原动力。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的根基。抓基础研究,要遵循科学规律、坚持分类指导。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要推动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聚焦探索未知的科学问题,勇攀科学高峰;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战略领域前瞻部署。抓基础研究,要突出原始创新、独创独有。要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要把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作为重大基础工程来抓,实施好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加快在国际科学前沿领域抢占制高点。要高度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抓基础研究,要坚持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坚持需求牵引,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推动不同行业和领域创新要素有效对接。要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市场竞争力。二、 科技引领发达地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创新在县域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通过科技创新助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强分类指导,强化项目人才基地一体化部署、研发推广金融一体化支持,提高科技供给质量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通过典型引路、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支持发达地区率先探索创新驱动共同富裕、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支撑县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民生福祉改善,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加强创新型县(市)建设。统筹东中西部区域布局,因地制宜推进不同类型创新型县(市)建设,打造一批创新驱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标杆。整合部省市县资源协同建设创新型县(市),完善遴选、创建、监测、评价机制,打造一批产业科技化、人才专业化、生态绿色化的县域典型。推广技术创新专业镇等经验,打造一批产业定位准确、创新特色明显、体制机制灵活、环境美丽和谐、百姓宜居宜业的创新型乡镇。支持建设一批科技示范村,打造各具特色、典型带动的乡村振兴样板。构建小场景大创新的县域创新生态环境。鼓励各县(市)制定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规划,细化重点项目清单,构建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形成更加完备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鼓励县域建设科技创新项目库、人才库、成果库,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创业项目、专业人才、适宜技术与县域发展实际需求精准对接。打造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典型标杆。坚持典型引路,围绕创新型县(市)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等主题,遴选一批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县(市),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以浙江为示范点,强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全域创新区域协同,助力浙江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动力基础,基本形成以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和科技园区为重要引擎的全域创新体系,为全国提供科技创新支撑共同富裕的示范。支持新昌县、安吉县等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建设。三、 加强创新政策统筹协调更好发挥政府推进创新的作用。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强创新政策评估督查与绩效评价,形成职责明晰、积极作为、协调有力、长效管用的创新治理体系。(一)加强创新政策的统筹加强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政策、规划和改革举措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强化创新。发挥好科技界和智库对创新决策的支撑作用。建立创新政策协调审查机制,组织开展创新政策清理,及时废止有违创新规律、阻碍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的政策条款,对新制定政策是否制约创新进行审查。建立创新政策调查和评价制度,广泛听取企业和社会公众意见,定期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并及时调整完善。(二)完善创新驱动导向评价体系改进和完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体现创新的经济价值。研究建立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加大技术创新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进行分类考核,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考核机制。(三)改革科技管理体制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建立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的机制,政府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主要负责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布局、评估和监管。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健全统筹协调的科技宏观决策机制,加强部门功能性分工,统筹衔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工作。四、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形势与需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县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阵地。(一)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必须增强县域创新能力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县域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特别是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建设扎实推进,成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县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县域发展正处于提速换挡、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但创新资源集聚能力不足、承载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场景及业态缺乏等问题依然存在。我国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督促指导县域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作为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的核心因素,发挥科技创新对民生福祉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推动县域坚定走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释放县域创新动能十三五以来,全国科技系统深入开展科技扶贫,创新部际协调、东西协作、部省市县四级联动三项机制,运用科技手段构建精准扶贫新模式,为贫困地区培育科技产业、培养科技人才,科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累计在贫困地区投入资金200多亿元,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376万项,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从脱贫攻坚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中还存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力度不够、乡村产业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等问题。县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乡村振兴的过程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必须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支撑带动作用,加大在农业生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科技供给,强化现代技术手段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农民收入、实实在在的产业贡献和实实在在的社会财富。(三)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提升县域创新成效县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枢纽,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十三五以来,我国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强化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加强分类指导,因时因地制宜,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县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全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整体提升的同时,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突出,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流动依然不畅。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县域现代化建设进度和质量直接决定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体进程。必须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在县域推广应用,促进城乡在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供需精准对接,带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为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科技支撑。五、 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探索目标相结合,加强对关系全局的科学问题研究部署,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品产业创新的整体水平,支撑产业变革和保障国家安全。1、加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前沿和高技术研究围绕涉及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加大对空间、海洋、网络、核、材料、能源、信息、生命等领域重大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攻关力度,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明确阶段性目标,集成跨学科、跨领域的优势力量,加快重点突破,为产业技术进步积累原创资源。2、大力支持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面向科学前沿加强原始创新,力争在更多领域引领世界科学研究方向,提升我国对人类科学探索的贡献。围绕支撑重大技术突破,推进变革性研究,在新思想、新发现、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上积极进取,强化源头储备。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发展,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重视支持一批非共识项目,培育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3、建设一批支撑高水平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平台适应大科学时代创新活动的特点,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突出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大型共用实验装置、数据资源、生物资源、知识和专利信息服务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研发高端科研仪器设备,提高科研装备自给水平。建设超算中心和云计算平台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先进信息网络支撑体系。六、 创新驱动县域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公共事业发展。围绕重大疾病、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病防控,人口老龄化应对等人口健康重大科技问题,推动疾病防治技术在县域普及。加快物联网、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县域生产生活全面深度融合,发展在线课堂、互联网医院等,促进城市与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信息共享。推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协同网络服务向县域延伸。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围绕土壤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在县域推广应用绿色技术成果,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改厕技术推广和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建设美丽乡村。促进清洁能源、绿色建材、综合节能等技术在县域应用,推动减污与降碳协同增效。加大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运用,提升县域生态环境管理效能。加大科学普及力度。加强县域科技创新(操作)室、科普活动站(室、中心)、科技图书室等基层科普基地建设,提升使用效能。推进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中小学科普实验室等建设,提升中小学科普教育质量。建立科技下乡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县级学会、企业科协和科技社团的纽带作用,扶持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分校),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就业创业、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培训和农村科普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助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拓展社会治理场景应用。强化科技为民惠民。鼓励有条件的县域构建集管理、资源和服务于一体的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平台,缓解教育和医疗城乡资源分布不均、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面向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典型应用示范,加强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科技助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大农村厕所改造升级支持力度,研发寒旱地区免水冲、微水冲等厕所改造关键技术,开发轻简化、无害化卫厕改造及粪污处理装备与产品。针对农村畜禽粪污、秸秆污染严重,生活废弃物集中处理难等问题,开展农村固体有机废弃物智能复配和协同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研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县域群众科学素质。把县域科学普及摆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鼓励县域依托科技活动周、全民科普日、科技列车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加大科学普及力度,宣传科学知识,加快提升县域群众科学素质,服务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七、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基本原则人才为先。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把人才作为支撑县域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实施柔性引进等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健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问题导向。围绕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和人才两大短板,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支撑。强化项目、基地、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一体化配置,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分类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地方主体,加强分类指导、点面结合,结合县域资源禀赋、产业特征、主体功能区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发达地区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更多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欠发达地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更多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八、 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建设和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创客经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1、发展众创空间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型创业服务模式,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建设多种形式的孵化机构,构建孵化+创投的创业模式,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共享空间,降低大众参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门槛。2、孵化培育创新型小微企业适应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产业组织新特征,推动分布式、网络化的创新,鼓励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面向小微企业的社会化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让大批创新活力旺盛的小微企业不断涌现。3、鼓励人人创新推动创客文化进学校,设立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品牌性创客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创业。支持企业员工参与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鼓励一切有益的微创新、微创业和小发明、小改进,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