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复习.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8786603 上传时间:2021-01-0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电池复习 Zn Cu H2SO4 (aq) 练习 1: 下列装置哪些可以形成原电池 ( ) A A Zn Cu Fe C(石墨 ) Zn Cu Si C(石墨 ) Zn Cu A 稀 H2SO4 CuSO4溶液 酒精 稀 H2SO4 E F G H ABC A A A A A Zn Zn Fe 陶瓷 Fe Cu 稀 H2SO4 CuSO4 溶液 稀 H2SO4 稀 H2SO4 A B C D 一、原电池构成条件 二、原电池工作原理 4 负极 正极 Zn-2e-=Zn2+ 2H+ +2e-=H2 还原剂 (Zn)失去电 子,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 (H+)在铜极上 得到电子,发生还 原反应 还原剂失去的 电子从锌极流 出 流入铜极 . 经外电路 Zn2+ H+ SO42- 电流方向 H2SO4 (aq) CuSO4 (aq) Zn Cu 负极 ( ): . 正极 ( ): . 总反应式 : . 负极 ( ): . 正极 ( ): . 总反应式 : . 请在图上标出电子的流动方向和电流方向 , 并判断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 Ag Fe Zn Zn 2e - = Zn2+ Cu Cu2+ +2e - = Cu Zn+Cu2+ = Zn2 + Cu Fe Fe 2e - = Fe 2+ Ag 2H+2e - = H2 Fe+2H+ = Fe 2+ +H2 I e- e- I 1 正负极判断 判断依据 负 极 正 极 电极材料 活泼性较强的金属 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 导电的非金属 电子流动方向 电子流出极 电子流入极 电解质溶液中离 子定向移动方向 阴离子移向的极 阳离子移向的极 发生的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反应现象 溶解、质量减小的极 增重或有气泡放出的极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与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为传达绿色亚运的理念,在亚运场馆与公共交通出行上, 广州亚运会大量使用了以新能源为动力的工具,其代表为电动 汽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是动力电池的开发。钠氯化镍 蓄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蓄电池,其正极 MC l 2 中的 M 代 表 Ni 、 Fe 、 Ca 、 Cr 、 Mn 、 Cu 等一系列金属,其中 NiCl 2 的效 果最好。而负极的活性物质是液态金属钠。正、负极活性物质 被一种只允许 Na 迁移的 A l 2 O 3 固体电解质陶瓷管分隔,由于 正极是固态多孔金属氧化物,所以还需要添加 Na AlCl 4 熔盐在 正极处作第二电解质,在正、负极之间传导钠离子。下列有关 钠氯化镍蓄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2Na NiCl 2 = = Ni 2Na C l B 充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Na e = = Na C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Ni 2 2e = = Ni D 该电池被称为绿色电池,最大原因是从废弃电池中可以方 便地回收较纯的镍,其他产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2009 浙江理综 ) 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 L i ion 的电池 称为 “ 锂离子电池 ” 。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 ( 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 ) ,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 L i 的高分子材料。 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 L i 2 L i 0 . 3 5 NiO 2 2 L i 0 . 8 5 NiO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L A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L i e L i B 充电时, L i 0 . 8 5 NiO 2 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C 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D 放电过程中 L i 向负极移动 6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 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 (Y 2 O 3 ) 的氧化锆 (Z rO 2 ) 晶体,在熔融状态 下能传导 O 2 。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熔融电解质中, O 2 由负极移向正极 B 电池的总反应是: 2C 4 H 10 13O 2 = 8CO 2 10H 2 O C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 O 2 4e = 2O 2 D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 C 4 H 10 26e 13O 2 = 4CO 2 5H 2 O 题组 2 1 (2010 江苏, 1 1) 下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系统中只存在 3 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 装置 Y 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 2 2H 2 O 4e = 4OH C 装置 X 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 D 装置 X 、 Y 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 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2 ( 2010 浙江, 9) L i Al/F e S 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 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 L i F e S 2e = L i 2 S Fe 有关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L i Al 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 L i 的化合价为 1 价 B 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 2 L i F e S = L i 2 S Fe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l 3e = Al 3 D 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L i 2 S Fe 2e = 2 L i F e S 3 (2010 广东, 23) 铜锌原电池 ( 如下图 ) 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A 正极反应为: Zn 2e = Zn 2 B 电池反应为: Zn Cu 2 = = = Zn 2 Cu C 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 盐桥中的 K 移向 ZnSO 4 溶液 2 如下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 M 棒变粗, N 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 M 、 N 、 P 物质,其中可以成 立的是 ( ) 选项 M N P A 锌 铜 稀硫酸溶液 B 铜 铁 稀盐酸 C 银 锌 硝酸银溶液 D 锌 铁 硝酸铁溶液 三、原电池的设计 3 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Fe 2 F e 3 = 3F e 2 ,与此电池反应相 符的原电池是 ( ) A 铜片、铁片、 F e Cl 3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B 石墨、铁片、 F e ( N O 3 ) 3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C 铁片、锌片、 Fe 2 ( S O 4 ) 3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D 银片、石墨、 F e ( N O 3 ) 2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P99题组 2 原电池的设计 (2009 福建理综 )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2F e 3 2I 2 I 2 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 Fe 3 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 F e C l 2 固体, 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四、金属的腐蚀 P95知识点 3, P97考向 3 P 98 ( 2009 广东单科 ) 出土的锡青铜 ( 铜锡合金 ) 文物常有 Cu 2 ( OH ) 3 Cl 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 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可对铜起保护作用 C 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慢 D 生成 Cu 2 ( OH ) 3 Cl 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 应过程 ( 2009 上海单科 ) 右图装置中, U 型管内为红墨水, a 、 b 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 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 A 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 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 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 Fe 2e = = = Fe 2 D a 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 b 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 201 1 广州月考 )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 学实验,甚至制作出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装置来,下图就是 一个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可用于驱动玩具的电池的示意图。当电 池工作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铝罐将逐渐被腐蚀 B 炭粒和炭棒上发生的反应为 O 2 4e = 2O 2 C 炭棒应与玩具电机的负极相连 D 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炭棒和炭粒的质量会减轻 导析: 在原电池工作时,活泼金属铝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Al 3e = = = Al 3 ,炭棒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O 2 2H 2 O 4e = 4O H ,由此可知炭棒和炭粒的质量不会改变。由于炭棒作正 极,因此应与玩具电机的正极相连。 答案: A 基础盘点 1 一次电池 :如碱性锌锰电池,电解质溶液为 KOH 溶液: 负极: Zn 2O H = Z n ( OH ) 2 2e 正极: 2MnO 2 2H 2 O 2e = 2MnO ( OH ) 2O H 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为: Zn 2MnO 2 2H 2 O = = = 2MnO ( OH ) Z n( OH ) 2 。 五、化学电源 2 二次电池 铅蓄电池:用硫酸作电解质溶液 负极: Pb SO 2 4 = P bSO 4 2e 正极 : P bO 2 SO 2 4 2e 4H = P bSO 4 2H 2 O 电池反应的总反应: Pb P bO 2 2H 2 SO 4 = 2 P bSO 4 2H 2 O 。 充电时: ( 电解池 ) 阳极: P bSO 4 2H 2 O = = = P bO 2 4H SO 2 4 2e 阴极: P bSO 4 2e = Pb SO 2 4 总反应式: 2P bSO 4 2H 2 O = = 充电 Pb P bO 2 2H 2 SO 4 。 3 燃料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 ( 1 ) 酸性电解质溶液: 负极: H 2 = 2H 2e 正极 : 1 2 O 2 2H 2e = H 2 O 电池总反应式 : H 2 1 2 O 2 = H H 2 O ( 2) 碱性电解质溶液 : 负极 : H 2 2O H = = 2H 2 O 2e 正极 : 1 2 O 2 H 2 O 2e = = 2O H 电池总反应式: H 2 1 2 O 2 = OH H 2 O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历年高考的热点,用氧化还原的观点去理 解原电池两极发生反应的本质,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本部分 内容,特别是结合新型电池的开发和利用。以及钢铁的腐蚀和 防护都会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原电池知识应用于化 学实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 金属活泼性强弱比较的实验探究。 ( 2) 铁生锈实验条件的探究。 ( 3) 金属腐蚀快慢因素的实验探究。 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以镁条、铝片为电极,以稀 Na OH 溶液 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人们普遍认为铝是负极。某研究性 学习小组为探究该原电池究竟谁是负极,发生怎样的电极反应, 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剪取约 8 c m 的镁条及大小相近的铝片,用砂纸去膜,使 镁条与铝片分别与量程为 50 A 的教学演示电表的 “ ” 、 “ ” 端相连接,迅速将两电极插入盛有 1 mol ( ) 1 Na OH 溶液的烧杯中。开始,电表指针向右偏移约 500 A ,铝片表面有 许多气泡,很快电流逐渐减小至 0 ;随后,指针向左偏移,且电 流逐渐增大至约 400 A ,此时,铝片表面气泡有所减少,镁条表 面只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 1) 开始阶段,原电池的正极是 _( 填 “ 镁 ” 或 “ 铝 ” ) 片; 铝片表面产生的气 泡是 _ ;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_ 。 ( 2) 随 后 阶 段 , 铝 片 发 生 的 电 极 反 应 式 是 _ ;镁条表面只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 其原因之一是: 2H 2 O 2e H 2 2O H ( 极少 ) ,试判断此 电极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_ ; 铝片表面气泡有所减少,但未消失,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 是 _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 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1 Mg Al 稀盐酸 偏向 Al 2 Al Cu 稀盐酸 偏向 Cu 3 Al 石墨 稀盐酸 偏向石墨 4 Mg Al Na OH 溶液 偏向 Mg 5 Al Zn 浓硝酸 偏向 Al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1) 实验 1 、 2 中 Al 所作的电极是否相同? _ 。 (2) 指出实验 3 中铝和石墨的电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 应方程式。 铝为 ( )_ _ 。 石墨为 ( )_ _ _ 。 电池总反应: _ 。 (3) 实验 4 中的铝作正极还是负极? _ ;为什么? _ 。 (4) 解释实验 5 中的电流计指针偏向铝的原因: _ _ _ _ 。 5 ( 2009 宣武区调考题 ) 蓄电池在放电时起原电池的作用,在充电 时起电解池的作用,下式是爱迪生蓄电池分别在充电和放电时 发生的反应: Fe NiO 2 2H 2 O F e ( OH ) 2 Ni( OH ) 2 。下列 有关对爱迪生蓄电池的推断错误的是 ( ) A 放电时, Fe 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放电时, NiO 2 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 充电时,阴极上 F e ( OH ) 2 放电,发生氧化反应 D 蓄电池的电极应浸入碱性电解质溶液中 7 ( 2009 江苏单科, 12) 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 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C 6 H 12 O 6 6H 2 O 2 4 e = 6 C O 2 2 4 H C 放电过程中, H 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 1 mo l 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 CO 2 气体 2 2 . 4 6 ( ) 8 ( 1) 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 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 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_ ;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_ 。 ( 2) 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 60 g ,工作一段时间后,取 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 47 g ,试计算: 产生氢气的体 积 ( 标准状况 ) ; 通过导线的电量。 ( 已知 N A 6.02 10 23 / mo l ,电子电量为 1.60 10 19 C) 综合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