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重点整理重点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81927945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重点整理重点考试复习资料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学重点整理重点考试复习资料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学重点整理重点考试复习资料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第一章 绪论1、黄帝内经 :又称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中医药理论体系 的形成标志;2、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东汉张仲景,第一本治疗专 著;3、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4、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3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恒动观念。5、中医学科的优势:(1)医学模式的先进性;(2)临床诊疗的优势;(3)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体系;(4)中西医的比较。6、(名解or简答)“证”和“症”的不同?“症”,即症状,如发热、头疼;“证”,是通过四诊合参“望、闻、问、切”,通过辩 证以后得出的“证型”,如脾肾两虚。(能反映出疾病的本质,所以“证”比“病”更具体、 更贴切。)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 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这段话背下来)凡是运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功 能亢进的属“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 功能减退的属“阴”。2、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4 个关系,8 个字):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 互转化。3、五行学说基本概念:五行学说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的,根据五行 间的相互关系,并以这五种物质的特性为基础,对自然界的事物、现象加以抽象、归纳、推 演,用以说明物质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不断运动变化,从而促进事物的发生、发展 规律的学说。4、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建议大家根据书上25页文字理解记忆):表示相克(1)相生:又叫母子关系,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 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 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即相邻的相生(图 上,以木开始)(2)相克:也称相胜,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 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即隔一个相克(3)相乘:即乘虚侵袭,也就是相克太过,超越了正常的 制约关系(4)相侮:与相克在次序上相反,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 坏而出现“反克”的异常现象肝心脾肺肾对应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是正常的生理制约关系,而相乘相侮是异常现象。6、根据五行生克治化理论确定的治疗原则和具体治法,有“虚则补其母”和“实则泻其子” “抑强”“扶弱”。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理观1、五脏:心肝脾肺肾,多为实质性脏器,其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储藏精气。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五行窍志液体心 心主血脉; 心主神明(或神志);火舌喜汗脉肺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肺主宣发,肃降;肺主通调水道。金鼻忧涕毛发脾 脾主生清,主运化; 脾主统血。土口思涎肉肝 主疏泄; 主藏血。木目怒泪筋肾 肾藏精(广义):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 后天水谷精华。 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 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水耳恐唾骨2、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和膀胱,多为中空管腔脏器,其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和传 化水谷。3、奇恒之腑:指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6个要背会)。形态似腑,多为中空的官 腔或囊状器官,而功能似脏,主藏精,形态似腑,功能似脏,似腑非腑,似脏非脏,为其重 要生理特性。9、胃的功能与脾的关系:胃:接收水物,并使之逐步腐化,变为食糜; 脾:则是使胃所接收的水物变成需要的物质,吸收水物的精髓。10、气的基本概念:既指物质又指功能。(1)气是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一种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2)气包括了脏腑的各种功能活动11、气的5 大功能(填空):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12、气的分类:元气、宗气、卫气。13、血是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基本物质。14、血的生成来自三方面:1)人体的血液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而化生,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2)精可以生血,精和血可以互相化生;3)津液也是血液的组成部分。15、血的运行 4与哪些脏腑和物质有关系? 心、肺、通畅的血管、气的推动、气的固摄津液(水)的代谢主要依靠肺、脾、肾这3个器官第四章 中医学的病理观1、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 情况下为“六气”,如果六气太过、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这时“六气”便称为“六淫”。 2、六淫致病特点:季节性、外感性、地区性、相兼性(填空)3、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泻,易袭阳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3)风为百病之长4、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5、六淫、七情致病特点: 六淫主要是从外(皮肤或口、鼻)侵入人体,多为表证;而“七情”直接影响脏腑使气机 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疾病,多为里证。七情:(1)直接伤及脏腑,(2)影响脏腑气机,(3)影响病情变化。6、淤血病症特点:(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甚痛(2)肿块:固定不移(3)出血:血色多呈暗紫色,伴有血块(4)肌肤爪甲失荣:面色熏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5)舌象: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6)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7、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总的来说,离不开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机失 常等一般规律。8、正邪相争规律及内容:正气不足内因;邪气侵袭外因;正能胜邪则不发病,邪胜正 衰则发病。9、阴阳失调:是阴阳消长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10、阴阳失调的病机:阳胜则热;阴虚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11、气机失常包括:(1)气滞,即气机郁滞不畅(2)气逆,为气机升降失常(3)气焰,是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4)气闭(5)气脱。第五章 中医学的诊法1、望神(名解or简答)(3)得神:又称有神,正常,神志清楚,面色荣润,两目灵活明亮,呼吸均匀,语言清晰, 反应灵敏,活动自如。(2)少神;(3)失神;(4)假神。2、望色(五色主病):(1)青色:主寒证,痛证、气滞、淤血、惊风。(肝经和厥阳经);(2)赤色:主热证、也见于戴阳证(心);(3)黄色:主湿证、虚证、黄疸(脾);(4)白色:主虚症、寒证、脱血、夺气(肺);(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淤血(肾)。3、舌诊:1)望舌色:(1)淡白舌:气血不足,主虚证、寒证;(2)红舌:主热证,有虚实之分;(3)绛舌:主舌热炽盛,主瘀(血淤夹热);(4)青紫舌:主热证、寒证和瘀血(寒凝血瘀)。2)望舌苔(望苔色):(1)白苔:表证,寒证,湿证(苔薄白为病邪在表);(2)黄苔:里证、热证(舌淡黄为热证);(3)灰黑苔:主痰湿,热重or寒重,见于病情较重者。4、壮热:高热(39C以上)不退为壮热,5、潮热(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即发热,为“阴虚生内热”,以五心烦热为特征,兼见盗 汗、颧红、口红咽燥、舌红少苔等证6、问疼痛:(1)胀痛,是气滞疼痛的特点(2)刺痛,是瘀血疼痛的特点7、脉诊:正常脉象又称“平脉”: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一息脉来 四五至,和缓有力,节律均匀,有一定力量。病理脉:浮脉:主表证;脉象,轻按即得,重按稍弱; 沉脉:主里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迟脉:主寒证;一息脉来不足四至; 数脉:主热证;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滑脉:主痰饮、食积、实热;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第六章 中医学的辩证体系1、证:即“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组综合征,是所有症状、体征的概括, 也是病因、疾病性质、邪正情况等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总体现。2、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有时在不同人身上可以出现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其证候不同, 辨证治法也不同。3、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表现出类似的证候,此时病虽不同,但在 某一阶段,辨证治法可以相同。4、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证候,其中阴阳是八纲的总纲。5、表证与里证区别表证:往往是病邪从体表(口鼻、皮毛)侵入所致的外感病证。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 病情轻。临床证候:发热、恶寒,浮脉为主。里证:病变部位较深。可以是六淫侵入脏腑,也可以是脏腑气机的紊乱直接致病。6、虚实:是辩证人体邪正力量对比情况看,即正气强弱和病邪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是指 正气虚;实,指邪气盛。7、常见虚实证型临床表现治法代表方剂气虚证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解表散寒麻黄汤血虚证面色苍白,唇甲淡白,头晕 眼花,心悸,多梦,失眠益气扶正四君子汤阴虚证阴液亏虚,阴虚内热滋阴清热六味地黄汤阳虚证面色晄白,畏寒肢冷,神疲 乏力,腰酸膝软,浮肿尿少, 大便稀溏温阳散寒金匮肾气丸、右归丸8、风寒犯肺证和肝胆湿热证:临床表现病机治法方剂风寒犯肺证(表寒证)恶寒、发热、头疼、脉浮风寒束表,肺气失宣解表散寒麻黄汤肝胆湿热证(黄疸)发黄,发热,口古,胁肋 胀痛肝胆湿热,肝胃失和清化湿热 利胆和胃茵陈高 汤10、寒证与热证鉴别证型面色四肢寒证口渴大便小便舌苔脉象寒证苍白青冷怕冷喜热口不渴或喜热饮稀清长白迟热证红执八、怕热喜凉口渴喜凉饮干结红赤黄燥数第七章 中医学的治疗概要1、治未病: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2、治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8 法”(填)。3、汗法:也叫解表法,是运用具有发汗作用的药物进行开泄腠理,调和营卫,以驱邪外出, 解除在表之邪的一种治疗大法。4、补法:也叫补益法,是运用具有补益作用的方药,以消除虚弱症候的一种治疗大法。5、正治与反治概念(P150) 正治:是当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其本质相一致时,逆其病势进行治疗的一种治则,又称“逆 治法”。反治:是当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其本质不一致,表现出一些假象时,采用顺从其假象进行治 疗的一种治则,又称“从治法”。如“热因热用”:疾病外表是一种热证,实际上它的本质是 寒,所以依然用热证药。以热治热的反治法。第八章 中药学概述1、四气:亦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2、五味:(1)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2)苦味:具有燥湿和清泻的作用(3)甘味: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4)辛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5)咸味:具有软坚,润下的作用。3、中药炮制的目的: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4、中药的配伍(七情):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的疗效(1+12) 相恶:两种药合用后,一种药使另一种药功效降低或丧失(1+12) 相反:两种药配合使用后,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中甘草反甘遂; 藜芦反细辛。(1+1=毒或增副)5、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芜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即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芜花;藜芦反人参、丹 参、玄参、沙参、细参、芍药。6、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 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 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服炙煿莫相依。”即 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 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第九章 方剂学概述1、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君药(名解):针对主病或主证其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1) 佐助药(2)佐制药(3)反佐药 使药:(1)引经药(2)调和药2、重要方剂:方剂组成功用方解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风寒犯肺证茵陈蒿汤因陈咼、梔子、大黄清热利湿退黄肝胆湿热证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灸甘草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运化无力, 治宜补气健脾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补血和血补血、活血、行气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 丹皮、茯苓滋阴补肾肾阴亏虚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 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补肾助阳肾阳不足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机械电气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