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艺术答案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8063018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艺术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综合艺术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综合艺术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艺术作业答案一、什么是艺术能力,它与纯粹的艺术知识技能有什么区别?所谓艺术能力,就是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的总和,包括创作、表演、制造、历史、文化、感 知、分析、批评、美学、技术和欣赏。“有能力”就是能够使用这些要素以及理解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真正的艺术来自艺术知识技能与人文素质的有机结合。当艺术的知识技能与人文融为一体, 化为个人的一种特殊表达时,才是艺术。只教授知识技能而忽略人文素养,教的艺术就不是艺 术,或者说教的是不完整的艺术。“艺术能力”与“艺术知识技能”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范围更广。不仅包括画画唱歌,还包括对经典作品和同学作品的感知与体验,在获 得丰富而真实体验基础上的创造与表现,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反思与评价等。二,含义更深。它不单纯是一种技术,还要能在艺术的感召下,自觉地和更容易地发现自然万 物和自己广阔心灵世界中蕴藏的美,使自己的情感更丰富,境界更高。三,联系更紧密。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多方面的连接,获得通感能力。与此 同时,还具有随时将艺术同语文、数学、生物、地理、历史等不同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的能力。 很明显,这是仅有艺术知识技能的人难以做到的。四,个性更独特。艺术能力的一个外显特征,就是对一件事情和一个事物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角 度去看、去想,不愿人云亦云,不愿落入俗套。这是最为弥足珍贵的个性品质。而言之,艺术能力主要包括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创造与想象能力、艺术批评能力或评论能力,以及通过艺术学习形成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非艺术学科的连通 能力、以及多种艺术综合发展能力等。二、举例谈谈如何在艺术课中设计教学游戏游戏是学生普遍存在的活动,也是艺术教育中教师教学活动重要的干预方式之一。教师如果掌 握艺术教学中关于游戏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对教学游戏环境的创设、活动 的指导和设计教学游戏的能力,特别是对游戏过程的观察记录和评定,掌握初步的游戏治疗实 施方法,就能有效地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创编教学游戏是艺术教学中一个坚实的基本功。教学游戏的关键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艺术的教 学,并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各种现象,揭示艺术教学和学习的发展规律。教学游戏的创编 可从以下四个纬度来切入。1、基于学生生活的各种原生态游戏的提炼。2、各种文化现象和活 动中的游戏。3、各种赋予情感的场景中的游戏现象(如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商业的联谊会, 学生的班会及校园活动中的学生游戏)。4、现代科技文化和在心理学研究进展下产生的各类游 戏。总之,生活,情感,文化,科学这几大领域是艺术游戏的重要资源。在收集、整理和加工 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并依据其特点和功能进行分类,形成有教育价值的教学游戏。其中,学生 原生态的游戏实践是教学游戏的源泉,要及时地把实践经验总结出来,依据教学游戏的规律上 升为教学的元素和结构,更好地设计和指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所以,教学游戏是一门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让我们感受仿生舞蹈这节课中老师对教学游戏的创编。三、试述艺术课程产生的教育背景 十九世纪末始于西欧的艺术教育运动,为了应对因现代技术文明而引起的所谓文化滑坡和人的 异化,主张把艺术创造行为和审美趣味活动变为培养人才的一个本质领域。通过多样化和综合 性的艺术教育,把人和社会从其崩溃状态下拯救出来。这一艺术教育运动深刻影响到教育思想 和教育学本身,并促进了教育学和创造教育学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以后这一艺术教育运动 所提出的共同问题,对美学乃至文化哲学和教育学进行了方法论和历史观的反思。但是课堂教 学形式上受艺术自律论和古典主义的影响,学习依然局限于被动欣赏和模仿艺术品的机械表现 中。这种用技术思维的方式来对待艺术的教学,用约定俗成的一套学院派的审美价值来规范普 通学校中的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学习被割裂在毫无意义的形式主义的符号中, 艺术教育自身日益萎缩。六十年代后期,随着艺术实践领域的发展,使得艺术自律这一口号终 于不适用于学校教育。随即出现的艺术社会化这一口号却引起了艺术对社会的依赖性和艺术在 社会生活中功能的讨论。其一是因为艺术明显地存在于现实中,并且这种艺术不管以什么形式 出现,总是必然地对人的生活具有某些功能。这些功能依存于艺术所关联的文化的全部领域, 并随着这个关联组的改变而改变。其二是从生命的历史观点来看,所谓生长,是在内部的展开 和外部的接受(相遇)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中实现的。于是,便出现了按照展开和相遇的两 极性而形成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这里,虽然并非所有的体验都相遇,但相遇的确是体验的一种 重要形式,而且只有在两极相遇中人才能回归自我。以“节奏”为例,节奏一方面来源于流动, 另一方面又来源于凝聚,只有流动性和凝聚性相遇,才能找到节奏的整体和灵魂。节奏性不仅 是一切艺术形式和产生创造冲动的内在感受的表露(如形象、语言或声音等媒介,都会以节奏 的形态出现),而且是世界本身的脉搏。所以节奏能把自然、人类、艺术之间相互连通。节奏是 它们之间共同的东西、具有联接作用。富有创造力的人,可以成为宇宙生命脉动的直接体验者; 凡具有节奏素质的人就可以体验与艺术家一样的感受。照内部渗透和外部相遇的原理导致的今日艺术教育有以下三个特点:、把艺术教育引向广义的艺术(更确切地说,就是引向视觉、触觉文化,或作为证明个人、社 会、精神存在的一个领域的审美实在)。、艺术教育培养的是那种可以与广泛而普遍出现的陋习对抗、并打破它们的人。在艺术教育中, 人应当学习如何让人了解自己的本领,学习如何创造和认识别人。、把艺术教育引向社会,与社会融为一体,并对社会人进行艺术训练。我们感受一节正在探索中的综合艺术教育课。四 、为什么艺术课程特别强调艺术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术课程是一种人文性课程,它不再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 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作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艺术课程不是单纯教授艺 术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意在提高学生艺术和人文素质。作为一种人文课程,它没有直接的 功利目性,不单纯把艺术作为一种谋生的技能教给学生,而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代社会人才结构是创造力、人文素养,道德境界这三者的契合。这三者的契合与人类的创造性 活动息息相关的。所以艺术课的特征之一是学生在丰富的创造中提高艺术能力。艺术记录着不 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人类的智慧。如果没有文化的积累就无法解读 艺术符号中的含义的多样性,艺术的创作也就无法创新和突破。这样来看,人文素养是唤起人 类想象力的内在资源。术课程用艺术的感人形式、丰富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打动师生的心灵,接近师生的生活, 表达师生的情感和文化追求。作为一种人文课程,它不再把人训练成技术的奴隶,而是把 个体的人提升为一个普遍性的精神存在。作为一种人文课程,它不仅引导学生思考“艺术是什么” 的问题,还引导学生作“艺术应当是什么”的价值思考。只有通过一种健康的价值导向,艺术课 才能促使学生不但思考认识的目的和意义,不断追求人生的完美化。价值思考的最终目的是发 展和完善学生的人性和人格。五、 如何认识高中艺术课程实施中发展性评价的特点 所谓发展性评价就是评价不再仅仅是以甄别和选拔学生为目的,而是更关注如何促进学生的发 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可见 发展性评价实施的关键是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核心是重视过程的总评价。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如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 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 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 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及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 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 高和发展的独特性。、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 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 效性和可操作性。、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 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 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 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 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六、 世界艺术教育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教育基本上经过了灌输式、园丁式和对话式三个阶段。1)灌输式教育是一种意在向学生灌输知识与技法的教育。这种教育与人类对科学的信仰和迷信 同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方式正逐渐被淘汰。因为在当今时代,有“知识”的人不等 于是有素质的人,更不等于有文化的人。相反,人旦成为灌输的俘虏,就失去了这个时代所 要求的创新精神。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上是灌输教育,大大落后于世界潮流。这种教育有三种 特点,其一是严重的“教师中心主义”,其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教师与学生只有对立没有对话。其之二是严重的“表演意识”,教学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自然的 对话过程,学生似乎是在为老师学习、为家长学习,教学过程与教育的目的直接违背。其三是 它只注重培养“尖子生”,把其余的学生当做“处理品”,而判别“尖子”的主要标准是对知识的掌 握程度。2)园丁式教育是流行于西方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中,智能被视为一种固定 的和等待开发的财富,认为学生智能的发展有一个固定的式样,只要教师像园丁给树苗施肥浇 水那样对待学生,其智力就会按照固定的式样健康发展。园丁式教育的主要特点:一是强调正 在发育和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自然天性,鼓励学生自发的表现能力,把“自我表现”放到第一位 考虑;二是强调使用富有表现力的新奇媒介,作为引发、释放和发挥儿童潜在能力的手段和工 具;三是高度重视儿童的自主性。所谓自主,就是自己去发现和理解,不是教师或家长等权威 人士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样干就怎样干。不仅如此,还要用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去印证权威 人士的话,甚至敢于对之怀疑、推翻和重新思考,通过这一怀疑步骤,使之变成真正属于自己 的东西。(3)对话式教育认为园丁式教育仍有其局限性和弊病。对话式教育认为潜力不是一种 固定的和等待开发的东西,而是通过对话和拼接活动不断激放出的创新力。潜力既不在先天领 域,也不在后天领域,而是在先天与后天的边缘领域。如“扮演”,可以使学生“进入”不同的角 色,角色的扮演不仅无形中发展了其戏剧对话才能,还使其语言能力和智力同步发展。在创造 视觉艺术形象或造型活动中,这种活动促使他们与自然中有生命的东西进行沟通。在自由拼接 活动中,学生常常把许多大人认为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拼接”在一起,由此形成种新的语境。 扮演、拼接等审美体验活动其实是“对话”的一种变体,具体说,是把对话从人与人之间延伸到 课堂,发展出课堂的民主和师生之间的爱。目前,对话式艺术教育正以生态观为指导,意在通 过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造等多种不同学科之间生态组合,通过经典作品与学生之 间、作品体现的生活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 间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互生和互补关系,提高学生的艺术感觉和创造能力。对话式艺术教育认 为,谁具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谁就具有高级的素质。对话式艺术教育教学尤其强调学生和教 师之间的对话关系,以师生之间共同的欣赏活动和创造活动为中心。在这种活动中,教师与学 生都积极参与,且形成多学科、多要素、多种类型的生态关系。七 、在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中,综合艺术课程建构的意义何在? 教育体系变革首先是一种文化的变革,是一种基于观念、结构、技术的整体创新。面对中 国的现状,可通过以改变工业文化形态的教育结构为切点,通过教育因素的重组,使被分割的 各个部分形成有机的整体。其中美育具有教育整合的功能,因为教育创新和情感是溶为一体的, 世界所有教育创新过程的背后都包含着教育者创造的情感。美育将为中国的素质教育表达中国 文化的情感价值观,美育必将成为教育有机体实现创造力的动力机制。从知识经济的价值观来 看,中国审美文化倡导的天人合一、社会和谐等思想为克服工业文化价值观造成的问题,提供 了极有价值的历史智慧。从文化发展的共享趋势来看,中国教育有必要回归自己的文化。自2000 年开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新增添的艺术课程,这是一门带有强烈的21世纪国际教育特色的 准美育课程,它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使得艺术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式 学习资源的共享等诸因素上均与传统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综合艺术课贯穿的基本理念是强调 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即广泛利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资源开展艺术教育,不断 完善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艺术能力。艺术课程按照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 艺术与科学四方面的特定内涵来呈现课改精神,实现教育的目的。八 、试述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的意义如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艺术课程,它一方面把艺术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认为艺术记录着 不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代表着人性的深度,注意从人文角度加深学生对艺 术规律和艺术符号含义的认识和感悟;另一方面,它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艺术规律时, 注意从其人文素养、丰富的情感和个性特征中求得支持。正是人文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使 高中艺术课程能有效地弥补现行教育结构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缺失,起到维护教育完整性的 作用。那么如何使教学和学习具有时代意义?课程标准中阐释: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不断拓展艺术学习的领域和空间,注重学生综合艺术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整体提高。在学习 的内容与方式上,更加突出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并进一步增强课程内容与社 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将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艺术文 化资源,为学生的艺术学习提供生动有趣与多样化的内容和信息,不断促进学生潜能的开 发与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高中艺术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强调经典 性与大众性的统一。一方面注意选择经典的文化艺术遗产,引导学生体验和阐释经典艺术 的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它还注意从贴近学生生 活及情感的大众与民间艺术中汲取健康的养料和资源,在相互比较和参照中增强自己的鉴 别能力、批评能力和创造能力。长期以来只注重古典西方艺术学习和发展而忽视了现当代和世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学习,形成 了单一模式的艺术思维,并用这种思维来审视教育和课程,甚至肢解原意并加以组装,必然使 之异化发展。显然艺术课程特别强调“艺术与人文素养培养”的双主题口号,不仅是学生艺术学 习的目标依据,而且也是教师教育立法的依据。九 、简答综合教育的国际流行模式即国际综合学习模式有哪些?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中,日本的加藤幸次根据综合学习的出发点的不同,将综合学习分为 学科式综合和生活式综合两大类,并在这两极之间,依次区分出五种类型的综合学习模式:所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对教学过程、组织方式做出的简要、鲜明的 表述。典型的有这样几种:学科式综合合科综合科际(跨学科)综合生活式综合兴趣综合(1)学科式综合:学科综合以一门学科的概念或体系为中心,在单元中加入一门或数门其他学科的部分内容 进行综合性教学。在单一学科内设计综合单元,联系其他学科内容实施该学科的教学。这种类型即所谓的相 关课程。2)合科综合: 综合两门学科的内容进行教学。两门学科的知识融合,即所谓的融合课程或平行课程,如生物 和化学合为生化课,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共同围绕“分子”这一概念展开教学,语文课在学习“紫 外线”课文时与自然课的教学融合。(3)、科际(跨学科)综合:从多门学科出发探究某一个课题的不同侧面。 多门学科的综合。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研究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每门学 科中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得到整合。这种类型又称为跨学科课程或多学科课程、广域课程。(4)生活式综合: 主题综合:从学生的兴趣或生活出发,选择超越学科范围的学习课题,探究和平、人口、 资源、城市等现实问题。超越学科的综合。涉及广泛的生活领域,知识的联系呈现为开放的网 状结构。又可称为“网络课程”。(5)兴趣综合:学习者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课题,自由展开学习活动。也是国际上对综合课程的研究成果,已经达成共识。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事实上,不少综 合课程界于这之间。、简述增设综合式艺术教育对教师人文素养提出了哪些要求?艺术教师的第一素质,就是要转 变观念,与“标准”的理念一致,充分理解艺术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观念一转变,就会主动 地去克服困难和不足。目前,一说到综合课程,就有人马上提出有没有符合综合课要求的老师 没有专门教师怎么可能进行教学?其实还是站在教师教学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目前世界上很 多国家在搞综合式艺术教育,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一个国家有足够的能精通所有艺术学科知识 技能的老师,但其试验都比较成功。为什么?这也反映了一个教师素质问题。在西方,教师喜 欢挑战性的东西,只要认定综合艺术教育对学生有好处,就努力的去学,认真地去做,所有人 都在想可行的办法,而不是去找门门艺术都精通的老师。教师不一定音乐美术戏剧舞蹈都精通, 可以借力,借现代化的电教手段,需要听京剧,放一段录音,不一定要老师会唱,需要看美术 作品,找一个大师的画,也不一定老师去画,还可以借学生的力,充分利用学生的长处,师生 互动。其实大自然就是一个艺术品。一 、试论述综合式艺术教育的理论依据 合式艺术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艺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现实的需要,并且有雄厚的理 论和实践基础。现在看来,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心理学对潜能开发的研究和多元智能的研究:加 德纳的多元智能认为人类具有多元智能,如语言智能、空间智能(特别是绘画、雕塑等空间艺 术涉及的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感智能、交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环境 适应智能等。更重要的是,在艺术中,这些智能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交叉、对话和融合的,可 以不断产生出新的智慧和新型人格,这也是当今世界教育特别重视艺术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此看来,传统教育仅仅重视了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艺术被放逐到边缘地位,无形中排 斥了其它重要的六种智能,使教育面越来越狭窄,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单一,人格魅力也越来越 差,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国古代的君子、才子、文人都具有综合艺术能力,所以这也是为何中国古代在世界上强大之因。 现代双语教学就是一个例子,在双语教学中多种智能碰撞和转换可提高学生综合智能。设艺术课程是为了回归艺术的本体和回归艺术教育的本体。综合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克服异化, 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因而更贴近人本性的艺术,分科过细和过分强调知识技能是工业时代异化 的表现,为了找饭碗而掌握一种艺术技能,是外在于人的东西。一句话,综合艺术的开设符合历史传统、符合世界潮流、符合艺术和人的本性、符合教育的本 性,所以要认真试验,积极推行。十二、 依据下列资料分析综合艺术课程的背景以及对学前教育的意义。料:世纪以来,世界教育基本上经过了灌输式、园丁式和对话式三个阶段。1) “灌输式”教育是与对话式教育恰好相反的教育。这种教育与人类对科学的信仰和迷信同步。 但在后工业时代,有“知识”的人不等于是有素质的人,更不等于有文化的人。人但成为灌输 的俘虏,从而违背了艺术本身的精神。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上是灌输教育,大大落后于世界潮 流。其表现之一是严重的“教师中心主义”,教师与学生只有对立没有对话。其表现之二是教育 中严重的“表演意识”,它的虚伪与教育的目的直接违背。其表现之三是它大力培养“尖子生”, 把其余的学生当做“处理品”,而判别“尖子”的主要标准是对知识的掌握“灌输”教育摧残了儿 童的创造力和感受力。2) 园丁式教育西方在本世纪中后期曾用园丁式教育替代输教充有在这种教育中,智能被视 为一种固定的和等待开发的财富认为学生智能的发展有一个固定的式样,只在教师像园丁给 树苗施肥浇水那样对待学生,其智力就会按照固定的式样健康发展园丁式教育的主要手法: 一是强调正在发育和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自然天真性,鼓9励学生自发的艺术表现能力,把“自 我表现”放到第一位考虑;二是强调使用富有表现力的新奇媒介,作为引发、释放和发挥儿童潜 在能力的物段和工具;三是高度重视儿童的自主性。所谓自主,就是自己去发现和理解,不是 教师或家长等权威人士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样就怎样干。不仅如此,还要用自己的发现和 思考去印证权威人士的话,甚至敢于对之怀疑、推翻和重新思考,通过这一怀疑步骤,使之变 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3)对话式教育认为园丁式教育仍有其局限性和弊病。对话式教育认为潜力不是一种固定的和等 待开发的东西,而是通过对话和拼接活动不断激放出的创新力。潜力既不在先天领域,也不在 后天领域,而是在先天与后天的边缘领域。如通过“扮演”或“进入”不同的角色体现的,角色的 扮演不仅无形中发展了其戏剧对话才能,还使其语言能力和智力同步发展。在创造视觉艺术形 象或造型活动中,这种活动促使他们与自然中有生命的东西进行沟通。在自由拼接活动中,学 生常常把许多大人认为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接接”在一起由此形成这种新的语竟。扮演,“拼 接”等审美体验活动其实是“对话”的一种变体,具体说,是把对话从人与人之音扩展发展课堂民 主和爱。开展艺术和美学教育通过这种带有审美体验和创造的对话方式,使学生熟悉艺术史和 美学理论,学会艺术鉴赏以培养学生的“边缘意识”艺术教育发展相应的文化背景可从经济文化形态演化与艺术教育;人文学科的世界融合与艺术教育;对话、边缘意识与艺术教育三个几个角度谈。人类 的 教 育 是动态系 统/在其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文化类型的转变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曾创造出历史上最发达的农业文化 形 态 以 及 与 之 相 汝 以墨的乐教/产 生 了 站 在 历 史前 面 世 界 级 的 大 教 育 思 想 家s哲 学 家s艺 术 教 育 家500年前开始酝酿的在 工 业 文 化 的 建 立 中 直 至 1世纪s20世纪初中 国 的 教 育 文 化 开 始 落 后/直到今支 撑 工 业 文 明 的 形 态 是 机 戒 (或 还 原 论 ) 价 值 观这 不 是 人 人 共 享 的 文 化 形 态这 种 文 化 形 态 下 的 教 育 结构是个极不和谐s极其动荡/快速演化的系统o在今天 历 史 的 车 轮 又 来 到个新 的 文 明 转 型 期生态文化时代时/工业机械文明下的应试教育在暴=!=露其自身的同时/也在蕴育着它的替代者生态文化意识的素质教育/这是种共享的教育文化形态世界文化形态的转 换/给我们中国的教育提供了重新崛起的历史机遇建 立 新 的 与 世 界 接 轨 的 教 育 体 系/造 就 能 够 站 在 历 史前 面 的 大 教 育 思 想 家 是 教 育 的 大 势 所 趋o可 喜 的 是000年开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增添的艺术课亦 称 综 合 艺 术 课 程o这是门H-H-带有强烈的21 世 纪国 际 教 育 特 色 的 准 美 育 课 程/它 的 开 放 性 和 创 造 性 使 得艺 术 课 程 在 教 学 内 容教 学 目 标 和 教 学 方 法学习方式学 习 资 源 的 共 享 等 诸 因 素 上 均 与 传 统 教 育 形 成 鲜 明 的对比o综合艺术课“贯穿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艺术教育的合性/即广泛利用音乐s美术戏剧s舞蹈等多种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