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我国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的机遇与挑战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18031869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148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当前我国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的机遇与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浅析当前我国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的机遇与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浅析当前我国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的机遇与挑战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当前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的机遇与挑战1、相关定义1.1、城市化定义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是一个相当重要和复杂的概念。当今各个科 学领域对城市化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概括。城市化(盯banization)的概念最早 出现于1867年出现在西班牙工程师A.塞尔达(A.SeIda)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 论一书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对城市化的定义是:”人 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 口转化的历史过程。”这个概念概括性的总结了城市化的基本概念,但是由于城 市化涉及到多个科学领域,各学科对其的理解和总结概括也有所不同,从人口学 角度出发,城市化主要是指由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逐渐转变的一种现象和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不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都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 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这也是学者通常所说的人口城市化;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 城市化是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化的一个过程,表现为城市范围在空间上的扩大 以及城乡地域空间的变化;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城市化是农业生产活动向非农 生产活动转变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聚集到城市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 出发,城市化是传统的农业生活方式向现代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 程中城市生活方式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城市文明在城市化过程中不断渗透到农 村生活中。 不同科学领域都从各自的角度对城市化进行解释和界定,但是总体来说城市 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向城市转 化,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扩散的过程,其实质则是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传统农 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过程。 1.2、跨国并购定义与分类 一、跨国并购的定义 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 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体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从中可 以看出,跨国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一国企业”是并购发出企业 或并购企业,”另一国企业”是被并购企业,也叫目标企业。这里所说的渠道,包 括并购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两种形 式。这里所指的支付手段,包括支付现金、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 券等方式。 跨国并购是国内企业并购的延伸,即跨越国界,涉及到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 两个以上国家的市场和两个以上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的并购。跨国并购是跨国 公司为了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全球经济环境和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而 对企业自身的体制、结构、功能、规模等进行重新组合调整的组织变革或制度创 新,是企业对国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1.3、定义 公安形象无疑是公安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一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存在与维系 离不开”传播”。关于”传播”的概念有多种解释,如:传送、散布、传染、共享等。 它们有的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有的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有的强调 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有的强调传播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还有的强调 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5但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对传播下定义,其基本意思为通 过传递信息与对方建立共同的意识。可见,传播所表现的是双向的、动态的、主 观的信息交流状态。这里,公安形象传播就是指公安与公众就不同公安形象问题 所进行的交流。简单地说,就是形成各类公安形象的传递行为。既包括对公安客 观表现的传播,也包括对社会公众综合评价的传播。对于公安形象传播概念的提 出,将有利于解读公安形象形成的过程,有利于探究好坏形象的根源,有利于寻 找树立公安正面形象的办法。 此外,为进一步理解公安形象传播的概念,笔者认为,需要明了它与”公安 形象宣传”及”公安形象塑造”两概念的不同。关于”公安形象宣传,是指有目的 地对公安形象进行引导。与”公安形象传播”比较,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 在于,”公安形象宣传,包含于”公安形象传播”,因为宣传是传播诸种行为之一; 区别在于,”公安形象宣传,侧重于对正面形象信息的传递,而”公安形象传播,则 涵盖对所有形象信息的传递。关于”公安形象塑造”,是指刻意地打造公安形象。 与”公安形象传播,比较,”公安形象塑造”更多地指向形象的形成阶段,而”公安 形象传播”则贯穿于形象形成、传递的始终。此外,”公安形象宣传”、”公安形象 塑造,两概念的主观色彩较”公安形象传播,浓烈。本文中,笔者之所以提出”公安 形象传播”而非其他,在于:一是力争做到对公安形象认识的全面性;二是力争 做到对公安形象理解的客观性;三是力争做到对公安形象解析的科学性。 1.4、生命的定义 要想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生命伦理以及生命伦理教育,就要非常清楚的认识生命。 生命是什么?从古至今,曾为无数人所探讨,不同的学科对它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生命”的解释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形式, 化学进化达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系统。这种系统是能不断自我更新的、主要由核酸与蛋白 质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复制和对体内外环境作选择性反应的功 能。” 19 世纪中期,恩格斯曾经根据当时自然科学所取得的重大突破,给生命下 过一个非常经典的定义。他说:”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这个存在形式的基本 因素在于和它周围外部自然界不断地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 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 在生命伦理学视域中,邱仁宗认为”生命 伦理学的生命主要指人类生命,但有时也涉及到动物生命和植物生命以至生态。” 而韩 跃红则认为生命主要是”人的生命形式,并且主要是指尊重人类每一个个体的生物学意 义上的生命存在和健康利益。” 可见,对生命的解释分两类,一种是广泛意义上的生命,包含了地球上的所 有的生命。另一种则是狭义的生命则是指人的生命。本论文所研究的生命就是指 人的生命。马克思曾经说过:”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 存在。” 对于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人与人 之间的交往又通过伦理道德来沟通与连接,生命就与伦理息息相关。生命是伦理的基 础,伦理道德的起源和发展都来自生命,没有生命的延续也就不会有伦理道德的传承。 其次,伦理是生命的内核,人的生命不仅仅是一个生理过程,更是一个伦理化的过程, 没有伦理和道德的生命是不完善的,是最原始并且最初级的生命。 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M.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785.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77. 邱仁宗.生命伦理学:一门新学科J.求是,2004,(3):42. 韩跃红.尊重生命生命伦理学的主旨与使命N.光明日报(学术版),2005-4-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6 1.5、重新定义 从这些定义中至少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共同点。 首先,舆论是群体的行为。因为个人的意见永远不会成为一种舆论,只是个 人的一种意见、观点和态度的反映。舆论本身就是许多人意见的总和,而不是个 人见解,所以舆论必定是群体的行为。只有当个人的见解得到了群体的认同时, 群体的意见才会成为舆论,而个人的意见、观点、态度在这个时候已经转化成为 群体的意见、观点和态度。其实,只有当群体的意见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才会形 成舆论,否则就仅仅是个人的观点、意见。舆论之所以会受到重视,就是因为舆 论具有群体的性质,而不是个人的行为与态度。 其次,舆论发表的意见都是针对某种事件、人物、现象和问题的,没有针对 性的舆论是不存在的。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意见,都必须是有感而发。如果没有 具体的对象,就无法形成共同的意见、态度。同时,这些人物、事件、现象和问 题都是与当事的群体有密切的关系,事态的发展都可能影响到群体的权益,因此 发表自身的意见是这种相关性而导致的结果。如果群体不发表相关的意见,就意 味群体可以接受目前的发展事态,或者说这些事态的变化与群体没有关系,也不 涉及到其未来的利益。 再次,舆论是通过表达和传播来实现的。没有传播出来的言论不能被称为舆 论。个人的意见、态度都是属于个别的情况,而与舆论无关。当个人通过自由表 达和传播后,这种得到群体其他人共同认可的态度、意见就会构成舆论。因此在 营造舆论时,必定会进行意见、观点和态度的传播,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到群体 9 的舆论。充分利用传播媒体就是群体制造舆论的自然选择之一。 因此,笔者认为舆论的概念可定义为:陈力丹在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中认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 和情绪表现的总和。10 1.6、园林绿地设施的概念及分类 2.1 相关概念2.1 相关概念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点缀,环境小品虽然大多体量比较小,但如能匠 心独用,也能起点睛的作用(吴良镛,2002)。 与园林绿地设施相关的概念很多,如园林小品、城市家具、环境艺术 小品、市政设施、公共设施、园林景观设施、sight furniture(园地装 置)、urban furniture (城市装置)、street furniture(街道家具)、 urban element(城市元素)等。在日本,人们把它理解为”道的装置” 或”街具”(高祥生等,2002)。其包含的内容丰富,相互之间均有交叉。 众多学者对园林绿地设施的相关概念作了研究,窦奕、郦湛若等人在 园林小品及园林小建筑一书中,把园林小品定义为在园林中供游人休 息、观赏、方便游览活动,供游人使用,或为了园林管理而设置的小型园 林设施,一般不能形成供人活动的内部空间。 高祥生、丁金华等在研究环境小品时,认为其一般泛指室内、室外环 境中的一切具有一定美感的,为环境所需而设置的人为构筑物。 过伟敏将市民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服务设施,形象地称为”城市家具”, 城市家具指邮箱、果皮箱、电话亭、休闲座椅、公交候车亭、交通指示标 志、广告牌、照明设施、花坛、宣传旗帜等设施。 另外还有市政设施的概念,狭义的市政设施指城市道路、桥涵、隧道、 排水、防洪和城市照明等市政基础设施。而广义的市政设施的概念则把市 容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设施、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都纳入 其范畴。 本文中研究的园林绿地设施包涵的内容较广,如坐凳、垃圾箱、洗手 器、公厕、指示牌、标志、报栏、地面铺装、踏步和坡道、照明设施、阻 拦与诱导设施、雕塑以及景石等;还包括绿地中的通风设施、给排水设施、 电力电讯设施等。 本文将园林绿地设施的概念界定为:在园林绿地中为环境所需而设置 的人为构筑物。其中一部分园林绿地设施既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领域又涉 及市政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目前涉及市政设施的绿地小品在设计、建设上 13 还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 问题进行讨论,并寻找解决对策。 1.7、概念解析及研究范围 1.3.1 可变设计概念解析1.3.1 可变设计概念解析 (1)可变设计概念解析 建筑物始终处在一种能够应对周围环境不断 变化和发展的状态18,并且它能够对处在建筑中各种要素进行改善,利用和 发扬积极的因素,回避和遏制消极因素,以达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并与周围 的环境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达到各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并自我调节、适 应和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空间的目的19。可变设计具有两个特性,一 个是空间维度上的可变性,另一是时间维度上动态的变化过程20。(图 1-1) 可变性是通过建筑当中的各个设计要素的调节变化来达到改变空间特性或质地。 例如通过内外界面的调节变化来满足人对于环境的舒适度的需求,亦或是通过 改变空间的组织结构来实现空间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来满足不同的需要,也可以 是通过改变空间的组合关系来实现人的开放与私密的精神领域。时间和空间是 密不可分的,可变设计就是在时间维度上强调建筑需要跨越整个生命周期的长 远过程,并在空间维度上的一种动态的状态。总之,可变设计能够实现人对于 物质需求和精神空间的渴求21。(图 1-2) 图 1-1 建筑空间可变设计的动态可变原则分析图 图 1-2 可变建筑与环境的整体均衡分析 图 (2)游泳馆可变设计的内涵 现代游泳馆建筑是不满足于现有的静态 的自闭状态,转而因设计理论以及技术手段的成熟以一种动态的、可变的形式 出现。可变游泳馆的可变性是其本身固有的特殊属性,是建筑对于所处条件及 所应需求的改变做出的积极回应。游泳馆可变设计使得游泳馆具有了良好的适 应能力,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形式,并且能够节约现有资源得到建筑使用上的可 - 7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 持续发展。 建筑的定义是为了满足人们不同时间、空间需求的构筑物,从某种意义上 说,建筑类似于生物的应激性,它能够对外面的环境变化做出自我调节来适应 环境,自动修复以进行繁衍生息,游泳馆的可变设计来自于它对于赛事赛后的 需求不同,它应该是一个灵活的可变的系统,以实现建筑系统的自我调控,通 过空间的灵活转换、设施的可调节变化来实现游泳馆的可变设计。 1.8、设施农业概念 笔者查阅资料时,发现对设施农业的定义有所区别。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 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6。 设施农业是在不适宜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建立结构设施,在充 分用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人为地创造生物生长发育生境条件,实现高产、高 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广义的设施农业包括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实际上设 施农业就是利用农业工程手段,通过现代设施实现部分人工控制环境的种植业和 养殖业。狭义的设施农业仅指设施种植业即植物的设施栽培7。本文论述的是狭 义的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集生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为一体,通过采用现代化农业 工程和机械技术,以设施及环境调节为手段,为动、植物生产提供可控制甚至最 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气等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 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8。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汇集土地、资金、 5陈青云、李成华主编,农业设施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24 6农业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083 号),2008 7张乃明主编,设施农业理论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 8张晓文,杨仁全,王纲等,中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 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分册, 2005 1.9、刑事和解定义之界定 刑事和解作为与国家刑事追诉权相对的正在探索中的犯罪处置模式,从目前的研究或 实践来看都是将其定位于一种制度来对待的。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制度的特定概念,是指犯 罪发生以后,双方当事人通过互相沟通、协商,犯罪人积极认罪并作出相应赔偿、被害人 或追诉方以谅解并降低或放弃追究刑事责任为要件,达成合意,且依该合意能够对犯罪人 的刑事责任产生影响并解决犯罪纠纷的制度。 (一)刑事和解的内涵构成 4 1、关于刑事和解的对象及其存在基础 正是因为有了犯罪的发生,于是产生了犯罪纠纷;因为有了犯罪纠纷的存在,于是出 现了解决犯罪纠纷的问题。由于刑事和解这一概念本身已经指明了”刑事”的要素,进而 关于和解的对象也就显而易见,即”犯罪纠纷”。这一对象同时也表明刑事和解的基础就 是”犯罪”的存在。 2、刑事和解的主体 任何纠纷都是发生于一定主体间的行为,犯罪纠纷亦同。刑事和解作为一种解决犯罪 纠纷的有效手段,在其概念内涵中自然存在着主体这个必备要素。那么,究竟刑事和解的 主体要素有哪些,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分析确定。其一,犯罪是由特定的主体实施的具有 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因此,实施了特定危害行为的人当然是犯罪纠纷的一方主体。同时, 有危害行为的存在,自然就有了相应的受害者,于是犯罪纠纷的另一方主体便出现了。需 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受害者,除自然人的受害者以外,特定的条件下也包括国家、一定的 社区组织或单位组织。其二,关于刑事和解的主体。由于犯罪纠纷的主体包括上述三种情 形,而刑事和解作为一种由犯罪纠纷的方式,在没有对主体做出特别限定的情况下,理应 包括该三种主体。 3、刑事和解的方式及其构成要件 刑事和解的方式内涵,重在”和解”二字,若将其纳入法律范畴,即为以和平方式解 决法律纠纷。由此,刑事和解的方式即指刑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通过自主协商达成关于纠 纷解决的合意并依其合意解决刑事纠纷的方式。 和解方式中最重要的构成要件便是在纠纷解决过程中当事人所体现出来的自主性及双 方的合意对纠纷所产生的影响力。1、自主性构成要件。只有纠纷的双方主体为解决纠纷 而依据其意志所实施的合意行为,才可满足刑事和解的构成要件。由该自主性要件我们不 难发现,刑事和解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纠纷当事人能否达成合意,至于有无第三人的参与 或帮助并非和解的必备要件。换言之,刑事和解可以是刑事纠纷双方的自行和解,可以是 有第三人参与情况下的和解,可以是在一定社会组织的帮助、协调下的和解,还可以是司 法机关调解下的和解。而无论是何种情况下的和解,也无论和解的缘由和目的是什么,刑 事和解必须是刑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在独立自主意志的基础上形成合意。2、合意对刑事 纠纷的影响力。就刑事和解的效力而言,一方面,由于犯罪是刑法所规定的应受刑罚处罚 的行为,因此,我们不能期待以和解的方式来完全取代国家对犯罪的追究;另一方面,和 解的方式是双方主体对刑事纠纷解决达成的合意,因此,该合意又必须对纠纷的最终解决 及犯罪人的定罪量刑产生影响力,否则和解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至于该影响力到底应该 有多大,则可能因为犯罪人罪刑轻重不同、双方妥协条件的不同、和解意志范围的不同而 异。 (二)刑事和解概念的层次分类及其意义 由以上分析可知,犯罪被害人包括直接的自然人被害人或被害人一方的其他自然人, 5 也包括国家、社会或一定的社区或单位。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刑事和解在广义与 狭义层次上进行定位,即广义的刑事和解是指犯罪人与上述三种主体之间通过沟通、协商 后达成合意解决犯罪纠纷并对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产生影响的活动;狭义的刑事和解,是指 犯罪人与自然人被害人之间通过沟通、协商后达成合意解决犯罪纠纷并对犯罪人的刑事责 任产生影响的活动。狭义层次上的刑事和解即为通常所指之刑事和解。将刑事和解做这样 的层次划分,既可以保有其内涵,又可以突出刑事和解的价值与目标。 1、广义上刑事和解的意义 广义的刑事和解概念的确立,可以为符合其概念的犯罪惩罚形式找到一个新的评价体 系,也可使已经存在的和即将形成的以和解方式处置犯罪的活动具有相同的正当性。具体 而言,我国现行的刑事法律法规中存在着部分蕴含国家与犯罪人刑事和解实质的规定(刑 事诉讼法中所包含的刑事和解内容将在下文加以介绍),刑事司法实践中也不乏有国家与 犯罪人刑事和解的例子。然而,由于这些内容均已以其特定的合理性而存在并制度化,因 此,在刑事和解这个即将被视为制度的概念出现之前,人们便觉得毫无必要去考察其所包 含的刑事和解的实质,也因此在研究刑事和解时不将其考虑在内。但是,随着对刑事和解 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将其真正作为一项制度进行论证时,由于不能弃现行法律制度于不 顾,因而也使现有一些制度规定获得了一个重新被审视的维度,且在这一维度下其所包含 的刑事和解的内涵得到了体现;因而为了使刑事和解制度更好地生存并发展下去,有必要 重拾对这些制度规定的研究。可见,广义刑事和解的确立,不仅为狭义刑事和解创设了一 个与现行的刑事法律法规中蕴含的国家与犯罪人刑事和解实质的规定进行互相比较的条 件,也为我们真正理解刑事和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出口。 2、狭义上刑事和解的意义 狭义刑事和解概念的形成,使刑事和解的研究具有针对性且更具有意义。首先,研究 主体的针对性。刑事和解思想的产生即是源于为解决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犯罪纠纷,而 非其他主体间的犯罪纠纷。作为舶来品的刑事和解,其原型乃是西方国家的以被害人和犯 罪人和解为核心的恢复性司法理论。正是通过对其借鉴并受其启示,人们才开始重新审视 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不足,如难以保障被害人的利益、犯罪人难以回归社会、社会矛盾难 以缓解等。正是由于正视了已存在的缺陷,人们研究刑事和解的目标得以清晰化、明朗化, 即通过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和解,使被害人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并为犯罪人重返社会创 造更好的条件,保持社会稳定有序发展。可见,对刑事和解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最 终目标只为构建解决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犯罪纠纷的刑事和解制度,并非是要重新评价 其他主体间的刑事和解。其次,狭义刑事和解概念的确立,更益于对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刑 事和解进行制度化研究。由于其他主体间所蕴含的有关刑事和解内涵的规定已相对比较稳 定,或者说即便其本身需要进一步修正,也因刑事和解只是其所属价值的附属品,因而在 研究刑事和解时无需将其考虑在内。因此,才更加应该关注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和解, 也只有这样,才不致使投入研究的资源有浪费的空间,同时又能使刑事和解的研究体系得 6 以确认和清晰。 综上所述,在被害人的含义范围所确立的广义的刑事和解概念和狭义的刑事和解概念, 不仅使刑事和解的评价体系得以统一化,又可以使其他具有刑事和解内涵的规定保持其原 状并在其范围得以延展。因此,在无特别强调的情况下,刑事和解即仅指被害人与犯罪人 之间的刑事和解。 1.10、非归纳式类比推理的定义及其特征 依据类比源和类比项之间的关系,类比推理可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类比 源和类比项属于相同的类,它们仅仅是出现的时间地点不同,或者程度上有所差 别,其本质上是相同的,这样的类比推理叫做归纳式的类比推理。如此建立起来 的类比,只需要把关于类比源的经验知识简单地迁移到类比项上,而很少考虑类 比源和类比项之间的差异,前述邮递员的例子就属于这一类。另一种形式是类比 源和类比项之间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并且类比项在此之前没有过先例,由此建立 起来的类比,我们在寻找类比源和类比项之间的相似点时,还需要比较它们之间 的差异性,由此建立起来的类比推理叫做非归纳式类比推理。 和归纳式的类比推理相比,非归纳式的类比推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 非归纳式类比推理的类比项是首次出现,在此之前没有先例,所以这种类比推理 一定属于异类之间的类比。其次,使用非归纳式类比推理时,我们在寻求类比项 和类比源的相似点时,一定要考虑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因为从属于不同的类,它 们之间表现出来的相似性很有可能就是表面的相似,而表面相似性又很容易导致 机械类比。第三,非归纳式类比推理的结论并不是简单地基于前提经验,它还需 要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借助科学的分析手段才能实现,其结论是在源类比的基 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得出来的。也许有人会认为,归纳式类比推理和非归纳 式类比推理的区别似乎就是同类类比和异类类比之间的区别。其实不然,同类类 比与异类类比的区别在于类比源与类比项之间是属于同类还是异类,而归纳式类 比推理和非归纳式类比推理不仅存在类比源与类比项之间是属于同类还是异类的 区别,更重要的还在于非归纳式类比推理的结论不是直接从类比源直接迁移过来 的,而是经过修正之后才能得出。 类比源和类比项之间属于不同的类也能进行类比,有时候不是依据其表面的 相似性,而是依据其对象间关系的相似性,对象内部结构的相似性,或者功能的 相似等来实现。非归纳式类比推理,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迁移,很多时候需要经过 科学的分析,反复比较其中的差异才能得出来。 17 案例三: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很多,但最有名的莫过于美国科学家阿尔瓦雷斯于 1980 年提出的小行星撞击理论了。阿尔瓦雷斯一直思考着通过撞击如何可以把灰 尘抛向空中。他注意到 1883 年印尼火山喷发,其产生的能量是规模最大的氢弹试 验的 26 倍,80 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布满了下落的火山灰,甚至在伦敦看到灰色的阳 光持续数月。由此想到小行星撞击时,会产生很厚的灰尘云,又由于空气的传播, 分散在世界各地,遮挡阳光,地球温度下降,导致物种灭绝。 借助 Holyoak 的多重限制理论和 Genter 的结构映射理论之后 ,可以把阿尔瓦雷 斯关于行星撞击地球和火山喷发的类比形式用下表刻画出来: 克雷克土尔岛 行星撞击 克雷克土尔岛火山喷发 残骸 k 风 平流层 地球 阳光 阴暗 几天 行星撞击 残骸 a 风 平流层 地球 阳光 黑暗 几星期 喷出 k(克雷克土尔岛火山喷发,残骸 k) 进入 k(残骸 k,平流层) 传播 k(风,残骸 k) 覆盖 k(残骸 k,地球) 削弱 k(残骸 k,阳光) 持续 k(阴暗,几天) 喷出 a(行星撞击,残骸 a) 进入 a(残骸 a,平流层) 传播 a(风,残骸 a) 覆盖 a(残骸 a,地球) 削弱 a(残骸 a,阳光) 持续 a(黑暗,几个月) 原因 k0(喷发 k,进入 k) 使能够 k0(进入 k,传播 k) 原因 k1(传播 k,覆盖 k) 使能够 k1(覆盖 k,削弱 k) 原因 k2(削弱 k,持续 k) 原因 a0(喷发 a,进入 a) 使能够 a0(进入 a,传播 a) 原因 a1(传播 a,覆盖 a) 使能够 a1(覆盖 a,削弱 a) 原因 a2(削弱 a,持续 a) 不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很难在火山喷发和行星撞击地球这两个事件之间建立起相 似关系。但是从上表中所列出来的关于火山喷发和行星撞击地球两者之间的对应 关系,我们却找到了这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火山喷发和行星撞击都会产生一些 使用多重限制理论要满足三个条件:结构一致性(一对一的映射)、语义一致性(语义相同或相近)和实 用性(解决现有问题)。在上表中,火山爆发域和行星撞击域都是一对一的映射,选取谓词的语义也一致, 用火山爆发和行星撞击进行类比,能够解释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又满足了实用性。 18 残骸物质,这些残骸进入平流层,在风力的作用下蔓延传播,覆盖地球,从而削 弱阳光。火山喷发只能导致部分地区的短期阴暗,且不会导致大部分物种的灭绝, 如果把火山喷发的结论直接映射到行星撞击上,那么,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会导致 大部分物种的灭绝。事实上,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是全球长时间的黑暗,得出大 部分物种灭绝的结论,我们还需要结合生物学的知识,通过科学的分析:持续的 黑暗导致地球气温下降,植物缺乏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死亡导致食物 链断裂,最后造成大部分的物种灭绝。 非归纳式类比推理的例子其实有很多, 比如 2006 年自动取款机盗窃案也是 一个典型。 案例四: 2006 年 4 月 21 日晚 10 时,被告人许霆来到天河区黄埔大道某银行的 ATM 取 款机取款。结果取出 1000 元后,他惊讶地发现银行卡账户里只被扣了 1 元,狂喜 之下,许霆连续取款 5.4 万元。当晚,许霆回到住处,将此事告诉了同伴郭安山, 两人随即再次前往提款。后经警方查实,许霆先后取款 171 笔,合计 17.5 万元; 郭安山则取款 1.8 万元。同年 11 月 7 日,郭安山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全额退 还赃款 1.8 万元。经天河区法院审理后,法院认定其构成盗窃罪,但考虑到其自 首并主动退赃,故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 1000 元。而潜逃一年的许霆, 17.5 万元赃款因投资失败而挥霍一空,被广州中院以非法侵占为目的,伙同同案 人采用秘密手段,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行为已构成盗窃罪,遂判处无 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08 年 2 月 22 日,案件发 回广州中院重审改判 5 年有期徒刑。 原告被告双方就许霆是否构成盗窃罪进行了激烈的论辩。许霆的行为在此之 前就没有过先例,法律上也找不到明确的条款来判定,只有通过把许霆的行为与 相近的盗窃行为相类比: 盗窃行为具有秘密性、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法处罚性; 许霆行为不具有秘密性,但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 所以,许霆没有犯盗窃罪,但也应受处罚。 19 如果把许霆的行为界定为盗窃行为的话,那么根据有关盗窃罪的条例,许霆要被 判无期。这对许霆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许霆的行为不具有盗窃行为的秘密性, 按照盗窃罪来定罪,明显过重。而且在这个案件,银行方面也负有一部分责任。 考虑到许霆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的特征,法院最后酌定为五年,这个结果还是还 是可以接受的。许霆案和前面所举的”写假支票行为”的案例基本相同,它们都 有利于法律制度的完善。 1.11、民主政治的概念 民主政治,顾名思义,是民主与政治的结合,是政治过程中的民主,民主是形式,政 治是载体,也就是说民主政治是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以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秩序 等民主内涵为准则来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 念的方式和过程。民主政治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寡头制和独裁 制相对立。民主政治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得以平等而自由实现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他 是多数民众或者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他体现民意,代表民意,更包括使广大民 众尽可能的广泛深入的参加社会各项政治活动,比如选举、监督和罢免。 2、相关背景2.1、网络背景下政府公信力提升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第一节 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 从政府公信力的含义上来说,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综合能力的反映,是政府通过自身信 用和努力获取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的情况或程度。因此,政府的执政理念、法律制度以 及政府的绩效等都应该成为公信力的决定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懈努力,使我国政治长期稳定、经 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力量愈加雄厚、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服务日趋完 善,这些伟大的成就使我国政府公信力获得了较高的评价。然而,受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我国政府执政理念相对陈旧,官员道德的滑坡,加之政府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以及政府 执政能力不强导致社会公众对政府存在认知偏差等原因,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过程中,仍 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在网络媒体的曝光下,就会引发网民的热议,激起公众的 不满情绪,严重地加剧了政府公信力的弱化。政府公信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网络背景下政府公信力提升面临的机遇 第一节 网络概述第一节 网络概述 互联网最早于 1969 年起源于美国,互联网被公认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至今, 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互联网已成为信息化的重要平台、重要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 2.3、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遇到挑战的原因 一、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差距一、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差距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上的不平等而导致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差 距。世界经济的大部分规则都是在发达国家控制下制定的,有一些规则符合发达国家的 利益和要求,但是却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还有一些规则较为公正合理,符合经济 全球化的要求,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发展才能 完成。而发展中国家有关贫富差距、民生问题、宗教问题等内部矛盾也逐渐突显出来, 经济上的分化使它们在国际事务中难以取得完全一致的立场,在国际事务上的整体作用 下降,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被发达国家”合而治之”的挑战性也越来越强 烈。 随着全球化的全面推进,全球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也会越来越显著。由于全球 化的大门全面敞开,一些国家的人们接触到了新的事物,产生了或者接受了新的思想, 而与此同时就会抛弃他们原本一直坚持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在这样一个历史更迭中, 给了西方思想一个最好的腐化人们内心的时机,这也就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滋生的源 泉。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凭借着自己在综合实力、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再加上历 史原因造成的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等格局,在全球化中他们就会处处取得先机,从 中获得更多的实惠和利益。但此时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还是处于劣势地位,只有被动的去 接受,毫无招架之力。西方发达国家以强势的民族文化来对我们推行强势的文化占领, 让我们不得不去接受他们的强势文化,这样的一个过程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从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观点上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由经济基础作为主导社会发展不平 等也将会致使我们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上也将深受其影响。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文化霸权 进入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就已经凭借他们自己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在国 际交往当中附加了文化霸权,将其生活方式、价值观等,作为一种文化准则加以推行, - 15 - 使自己在文化上面处于主导地位,并试图将全球都纳入到西方文化的体系当中。而且相 对于政治霸权和经济霸权不同的是,文化霸权表现的并不是十分明显,常常都被以人权、 民主、价值等这样的词汇说法所掩盖,这就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民族文化的保护就 更为艰难,侵蚀的能力也更为深刻,更难以阻挡。 西方国家已将文化霸权视为一种可以同化他国的政治手段,以获取国家利益,目的 性很强,并通过制定和实施文化战略去实现对外政策目标。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 书中明确无误地指出,美国争夺欧亚大陆的结果最终将由非军事手段决定,”政治上的 生命力、意识形态上的灵活性、经济上的活力和文化上的吸引力,变成了决定性因素。” 11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传播西方文明看作追求国家利益的有效手段,将其视 为对他国进行干涉的”精良武器”,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坦言,要”千方百计吸 引其他国家的人民采取西方有关民主和人权的概念。”12文化霸权主义就是要在以文化 上的强势去推行文化霸权,迫使其他文化实力弱势的国家来接受文化强势,不通过战争 等手段,而达到传统方法所达不到的手段。因此,在全球化时代文化霸权已经成为一种 不可忽视的现实。 有关当代西方的文化霸权对我国来说应该是体会最深的。就拿中西方的著作对比, 曾经北大一位教授在旅澳演讲时提到,近百年来,中国共翻译了近十万部西方著作,而 西方仅翻译了几百部左右中国著作。日本每年只翻译中国几十本部书,还基本上大多是 数学书。也许实际情况与这一统计数据有出入,但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存在着巨大逆差, 西方文化入侵已阻挡不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为什么一个曾经狂热学习中国文化 的民族不复有往日的热情了呢?道理很简单,自近代以来,中国大大落后了,中国文化 也跟着失了势,自己人看不起,外人更是瞧不入眼。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所谓中西 对话,只是中国人一厢情愿的单相思罢了。在西方汉学界,一度流行过所谓”西方冲击 中国回应”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把西方看成现代文明的传播者,把中国看 成被动的接受者。西方人是真理在握的拯救者,所谓中西交流,其实只是西方文化的输 出而已,中国人只有接受的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更是学理化地把利玛窦当年 的中国之行表述为西方”改变中国”的单向度进程的开端。这是多么可笑的说法,因此, 该怎样提升当代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和话语权呢?又该怎样阻止西方文化的霸权侵入 呢?我觉得,有意识、有系统的进行文化输出,或像日本那样以大量赞助吸引西方的东 亚学者多多关注日本文学与文化,固然不失为积极的尝试,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综合 国力的提升,否则,任你怎么忧思,任你怎么呼吁,都只是徒劳无功,阻挡不了西方霸 权的强势入侵的。毕竟,自西方以坚船利炮打开世界市场以来,这个世界就一直为丛林 - 16 - 规则所主宰。因此,要想保护自己本国的民族文化不受侵害,阻止西方的文化霸权,首 先就是要提高综合国力,这是无需置疑的! - 17 - 2.4、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民族文化面临的危机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民族文化面临的危机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全球范围内的的文化交流有了新的发展, 但是在文化交往中仍然存在不平等的一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文化领域上并不对 等。一方面,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有经济差距,世界地位不平等,因此在各领域的 劣势也会相应的影响到文化领域,在文化范畴内也不可能真正的做到平等的交流,只可 能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受到影响。而另一方面,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在全球各个 领域都有着不可动摇的领先地位,它可以利用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和科技水平的优势,来 强行输出自己的文化,在这种强行输出之下,西方文化自然能占据当今世界文化的主导。 所以,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我们是被动的接受,还是 对此有更深刻的思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在文化上开展了”文化帝国主义”,他们利用发达国 家在全球化中的优势地位,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进行蚕食与渗透,试图实现西方的普世 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 一、利用对外文化交流,进行文化渗透 国家之间渴求平等的文化交流,这样的交流只是对他国的文化产生影响,予以借鉴, 并不产生大规模的输出,对于文化底蕴不深的国家和民族来说,他国文化的输出是十分 可怕的。文化交流作为对外交往中的一方面,首先它是担负着和平外交的使命,文化应 该是没有强制性的。然而,有些国家却利用自身文化的强势,对他国的文化进行毁灭性 的打击,强制输出自己的文化,或者是有附加条件的进行文化输出。 我们以美国为例,美国充分利用文化强势,进行文化渗透,最终让他国成为自己文 化的附属国。美国参议员富布赖特曾说过:”一代人之后,我们与其他人进行社会价值 观念交流的好坏要比我们军事、外交优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更大。7”有感于此,二战 后,美国政府在经济援助的同时,推出了多项文化交流项目,其中就有以富布赖特名字 命名的”富布赖特”计划,并且根据局势的变化来灵活调整这些文化交流项目,以达到 它的目的。冷战后期,美国调整了文化侵略的重点,根据自己需要调整增加对亚洲国家 的文化交流项目。在冷战结束后,美国认为苏联的解体是其文化侵略的重要成果,对此 为了巩固其所谓的”民主自由化”的观念,而大力加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教育交 流项目,并且美国国会还加大了对文化交流领域的投资。根据美国国会2000年和2001年 对外授权条例内容,美国政府在这两年里对此项目的投资多达1.12亿美元。除此之外, - 9 - 美国还大规模的输出文化从业人员,如把本国教师、传教士、医生等派往国外从事义务 工作,并十分大方、慷慨地向不发达地区赠送录像带、图书、杂志等,还针对有条件的 地区开展网络教学工作。这些活动看起来是很光明正大,其实却内藏祸心,美国政府的 想法其实很简单,通过对不发达地区的文化渗透,来让他国接受美国的思维模式和行为 模式,以站到美国政府的一面,通过文化来控制思维。现在,美国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手 段传播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 首先,针对高端人士,美国新闻署制定实施了国际访问者项目,每年邀请约5千多 名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到美国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并且参观美国的各项 设施,了解美国的社会运行制度,从而深刻的对美国加以认知,并且在参观交流结束后, 组织方会建立回访制度,与他们随时保持惯常性的交流与联系。这些”交流”项目,有 些是美国政府出面组织的,但更多的是由许多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一手操 办的,以所谓民间的非官方色彩掩人耳目。这些人通过在美国的教育和交流会逐渐的接 受美国思维,在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之后,会不自觉的传播美国文化,达到潜移默化的 作用。 其次,美国的留学生奖金制度也是掠夺人才的有效手段。我们都知道,要建设文化 强国,人才是关键。美国有着世界第一流的大学教育,但是美国的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水 平却仅仅名列世界第 30 位,这与他华丽的美国大学教育有着相矛盾的方面。美国是怎 样解决这一问题的呢?美国是利用高额的奖学金制度,吸引了大量其他国家的留学生, 并在他们接受了美国文化的时候,自然就会愿意提出留在美国,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的研 究,这也就是在美国的高级研究机构中,华裔、印巴裔人士数量可观的原因。美国将在 他国接受过良好基础教育的学生吸引来,为它所用,来创造自己的文明,再来对他国进 行渗透,这就是美国式文化强势的伎俩。正如著名的国际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 局一书中指出,”美国的民族文化绝无仅有地适宜经济增长,这种文化吸引并很快同 化了来自海外的最有才能的人,从而促进了国家力量的发展。”8 二、利用信息传播媒介,进行文化扩张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已有的优势,建立起来庞大的世界信息传播体系,这一体系主要 表现在西方国家在信息的传播面与信息的快速传播率上。以色列前外长佩雷斯曾指出, 对于以色列来说,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于文化方面的,是文化入侵而不是军事入侵,电视 要比革命危险得多。通常我们知道文化入侵多数是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入侵去同化移植 他们的文化到别的国家,这其中对别的国家冲击最大的莫属于美国。美国凭借其强大的 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上的绝对优势以及政治军事上的优越地位,大行其道推行美国文化。 - 10 - 首先,美国拥有主导大部分国际社会上的政治话语权,巨大的经济实力把其他国家 远远的甩在后面,庞大的军事实力更是其他国家不可攀比的,这些资本是美国在全世界 范围内宣扬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的有力武器。 其次,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文化传播媒介。它的主流媒体能将其声音传播到 世界的各个角落。世界上许多的领导人在做专访的时候都会选择美国的媒体,比如CNN。 这并不是说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不相信自己国家的媒体,这正体现的是美国媒体的传播能 力。毫不客气的说,前一秒发生的事情,后一秒就有可能已经放到美国有线新闻网上了。 他们垄断了国际媒体的话语权,在全世界最有影响的五家电视媒体公司,美国就占了三 家:ABC、NBC和CBS,它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最大的专门用于政治 文化宣传的电台美国之音,以及各类针对不同地区的电台和电视台。据联合国一项调查 报告表明:每周全球有将近25万小时的电视节目播放时间,而播放美国节目就有将近10 万多小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节目出口国。据统计,世界各国进口电视节目中来自美 国的节目就占了70%以上。甚至有的国家占有率会更多,比如英国、加拿大、西班牙等, 即使像法国这样以法语为主的国家,他进口美国的电视节目也占到50%以上。以上这些 还光是电视节目,在影视产品上如电影,DVD,美国影片上几乎已经占到了欧洲影视产 品的90%。约瑟夫 奈曾说过”即使在尼加拉瓜政府与美国支持的游击队作战时, 尼加拉瓜的电视台还在播放美国的电视节目。”9针对这些情况,世界各国尤其是欧 洲各国都开始担心自己本国的民族文化会被美国文化给吞噬。并且面对着美式英语在文 化媒介中的强势地位,欧洲各国当务之急是保护自己本国的语言,这是文化发展的首要 手段,同时它也是构成民族特性和国家特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本国语言日趋消亡 的话,而且在几代之后遭到彻底侵蚀。那么,本国文化中的一大部分文化内容也将会消 失,本国特性中的一些文化组成部分也会相应的湮没。”10以上这些都表明了美国文化 传播的影响力,也在告诫人们如果不重视美国文化的冲击,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美国之音”这个节目,它作为美国对外的广播节目的一个平台, 从开播之日,就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美国之音”发展至今,每周播音时间在1200小时 以上,它利用52种语言对外进行广播,传播美国的文化理念,宣扬美国的价值观,美国 历届总统都十分重视”美国之音”,前总统肯尼迪曾骄傲地称它为”美国政府的一只有 力臂膀。”在里根总统执政时期,政府对”美国之音”的投资与重视程度与美国的”星 球大战计划”不相上下,因此又有人将美国政府对”美国之音”的支持称为”广播星球 大战计划”。除了美国政府以外,其他的西方国家也都对信息传播领域进行过大规模的 投资,如澳大利亚政府曾经设立的国际电视台向15个亚洲国家和地区播出,每天约8个 小时。法国国际电视台则每年耗资130万美元在世界范围进行广播,其覆盖范围包括越 - 11 - 南、老挝、柬埔寨和非洲许多国家。不断地利用自己的广播节目去同化世界上其每一个 覆盖范围的国家,不断地推销本国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等等,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而 易见的。 再次,除了利用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外,西方国家还凭借互联网络这一新兴 的传播媒介进行文化方面的渗透,来宣扬西方的普世价值。他们利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 的巨大优势来掌握着互联网世界信息传播的主导权。根据联合国最新统计,发达国家在 互联网产业中占据全球生产总值的 75%左右,其互联网覆盖率占全世界的 90%以上。 因此,从数值上我们就不难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影响力和覆盖面上的显著 差距。而且互联网上的信息语言大多是以英语为主,不仅电脑操作和网络操作的命令是 英语,而且大多数信息也是用英语发布的,网上英语的内容占 90%。这就意味着学习与 使用电脑者必须使用英文,并在此过程中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置身于”西方文化”的熏 陶之中。2001 年 3 月 20 日在巴黎大学的一个研讨会上,法国总统希拉克呼吁人们要抵 制英语的强势地位。他说:”面临着英语这个在全球占支配地位的语系的力量,其他人 必须联合起来,集中他们的力量,以便恢复机会平等,让他们的声音响彻全球。”这种 “信息帝国主义”方式不仅破坏了语言的多样性而且也给各民族国家的民族文化安全造 成了危害,其后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三、利用文化产业发展,占领文化市场 文化产业是指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网络文 学、影视传媒、大众文化等行业;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歌舞演出、婚庆 策划、旅游服务等;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室内装潢、形象设计、 文化旅游等。西方著名学者伯努瓦认为:”理解文化全球化性质,即资本主义卖的不仅 仅是商品和货物。它还卖标识、声音、图像、软件和联系。这不仅仅将房间塞满,而且 还统治着想象领域,占据着交流空间。”15就拿中国来说,现在很多中国的青少年, 他们谈论的越来越多是美国电影、电视剧,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喝的是可口可乐, 喜欢看的体育项目也是欧锦赛、NFL 联赛、 NBA,甚至连过节都过情人节、圣诞节等等。 这样的生活环境,对我们来说就是潜移默化的在改变我们年轻一代的思维意识,从思维 方式上会对美国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产生向往,对美国人的思维模式予以认同,从文 化产业的领域上就让你不知不觉的在改变,这可比军事入侵来的容易的多。 美国凭借好莱坞强大的媒体宣传力量不断向世界倾泻所谓的”美国文化”。美国中 产阶级的价值观,情感观,民族国家观等等潜移默化的传入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国家, 俗话说魔鬼的诱惑总是最难挡的,电影中的美国很大程度上都是独立别墅,私家汽车, - 12 - 锦衣玉食。就连一个穷困失业的人事都有看似舒服的标准间用以栖身,一辆老爷车可开。 社会学家分析,就是耗尽地球上的所有资源,中国也普遍达不到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水 平,这就造成了中国人现有的盲目的幻想与乐观。目前美国电影的总放映时间已经在世 界上占到了将近 60%,而这一文化产品也成了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很多国家的电影市 场几乎被美国电影所垄断。针对近年来”美国大片”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冲击,国内著名 导演陈凯歌在一次成都举行的电影会议上尖锐地指出:”内地电影现在面临生死存亡关 头,我不知道十年二十年后,内地还有没有自己的电影。”面对目前内地每年引进的 10 部美国电影,基本都是大热的电影如2012、阿凡达、盗梦空间等,就占据 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 60%左右这样的趋势,”我们没有丝毫的抗衡力量,甚至连一道篱 笆都没有。”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指出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中 国的文化不仅仅要保护,而且应该大力的发扬。由此可见,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不仅 仅是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那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对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不断蚕 食,潜移默化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