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西路学校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全套工作手册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17878124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阳西路学校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全套工作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江阳西路学校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全套工作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江阳西路学校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全套工作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泸州市江阳西路学校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工作手册2012年12月编写说明:为更好地指导学校教师及各部门开展教学结构改革,促进学校的教学结构改革工作的交流与研讨,规范、有序地推进学校教学结构改革工作的开展,根据省、市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结合江阳西路学校实际,编制了江阳西路学校教学结构改革2013年工作手册。全体教师在落实教学结构改革工作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以手册为基本的规范与要求,主动、积极地大胆探索,及时总结、反思,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树立并增强成果意识,及时将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经历的探索历程等,进行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对成果进行固化描述,并及时推广应用。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加上编者经验不足,水平有限,手册还存在许多问题。希望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在使用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目 录内 容页码教学结构改革工作实施方案4教学结构改革工作五年规划7江阳西路学校课堂评价标准92013年教学结构改革工作要点10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机制11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指导、评价与推进措施25学生学法指导的实施策略30学生优良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与训练措施32小组合作学习与理规范37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39“导学议练”模式课堂结构与实施策略44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组织实施策略56“导学议练”课堂学科教学案例63泸州市江阳西路学校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实 施 方 案(20122015学年度)一、现状分析江阳西路学校开展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探索已经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了。两年来,我们查阅了大师的文献,到一些课改先进学校进行了观摩学习,对我们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反思提炼,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导学议练”课堂模式,并在此模式框架下,构建了各学科的模式群。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绝大多数教师和课堂告别了传统的灌输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案导学、学法指导已经被大家所接受和应用。但细究起来,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问题还很多,其中,最根本的是教师的问题。1教师方面的问题。相当数量的教师教育观念滞后,对课堂教学改革认识不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加上工作任务过重、“教学质量”压力过大、个人综合素质不够等方面的影响,对课堂教学改革呈消极甚至抵制态度,使课堂教学改革推进难度较大。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阻力。2学生方面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不能适应新的课堂模式的需要,使得课堂上部分学生更容易开小差,自主学习不落实,帮教效果达不到要求,还有些班级和教师中出现了影响正常的学习进度、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等情况。3家长方面的问题。家长由于精力、素质等方面的原因,难以配合学校和教师完成对学生课前、课后学习的指导与监督、激励任务,同时,由于认识的原因,部分家长对这一改革持不支持甚至抵制态度。4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学校文化以及管理、评价、激励机制都还存在着与新的课堂模式不相适应之处。5上级领导方面的问题。就领导来说,对于课堂教学改革,也还存在着一定的担忧,导致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支持、帮助或多或少地会有一些影响。6学习资源方面的问题。与新的课堂模式相配套的学习资源、设备设施、实践场地或基地、主题活动场所、社区学习与交流阵地、相关场馆等不能满足要求。7社会理解与支持方面的问题。社会各界,一方面对当前教育存在的课业负担过重、学得过死等现象深恶痛绝,但另一方面,因为对教育内部的实质性的东西缺乏全面的、深层次的了解,对这一改革举措也可能心存疑虑,既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还有持观望态度的。二、工作目标1形成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课堂模式群。一般以备课组为单位,通过实践探索并不断改进,形成相应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并用文字表述,提炼出模式的关键词,诠释模式的内涵,说明模式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操作流程及优点。2构建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机制。以小组为基本的元单位,构建并逐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管理的机制,真正发挥小组管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3构建学法指导实施机制。通过实践,探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机制,反复修订完善的基础上,整理提炼出学法指导与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机制并以固化。4完善导学案集。整理并不断修订完善,形成江阳西路学校学科导学案集,并配套形成相应的课例分析材料。5形成江阳西路学校“小问题小策略”研究成果集。认真组织实施“小问题小策略”研讨活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整理提炼研究成果并固化,集结成册三、工作措施结合存在的问题,围绕要达成的目标,开发、整合和利用资源,改革、创新机制,使师生能够进一步更新观念,自觉地、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中来。1建立并逐步优化、完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指导与评价机制。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反复的讨论,修订完善课堂标准,并使全体教师真正明确课堂标准,以此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和标杆,引导和规范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在此基础上,优化指导与评价机制,使其真正能对课堂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2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培训与指导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过去一段时间在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时,在具体的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部分教师有畏难情绪,个别教师甚至反感或抵制。因此,在具体的方法上,就更注意情感上的沟通,思想上的交流,方法上的研讨,操作上的切磋,使更多的教师理解、支持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重点抓好“小问题、小策略”的研究与交流工作,以此在契机,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并进而形成相应的微型研究成果。3修订、完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监控激励机制。一方面是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与做法,融入学校文化之中,形成积极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二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考核与评价、激励机制,将课堂教学改革的参与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作为教师奖惩激励的重要依据之一。4抓实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实践、调研、交流与研讨工作。对交流与研讨,制订出明确的要求,规范的操作,使交流与研讨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收到实效,形成相互促进与激励的良好发展态势。(1)重点抓好备课组活动定时间。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活动日期及节次固定,每次至少一节课时间。组长作好考勤,学校行政联系人、分管领导抽查。正式上课铃响立即考勤,缺勤者按同时间学校考勤纪律处理。集体备课研讨记录、听评课记录按时间进度同步检查。定地点。备课组活动地点固定,正常研讨活动固定在某间办公室,课堂展示提前告知教务处和联系的行政人员相应的教室。定中心发言人。由组长统筹安排,每次导学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设计、小策略研究分别一位组员作为中心发言人,并认真准备,要有发言提纲,交流完后组长收集,期末交教务处检查存档。组内展示课,授课者授课后要对课堂的设计意思、策略及目标达成度进行简述,由组长安排一位教师主评。如果组员不服从组长安排,造成备课组活动没有按要求开展,则对该组员按违反教学常规处理。若全组活动均未开展或开展的效果差,则按上述标准处理全组教师,组长加倍。定内容。主备人介绍下周教学内容的导学案设计意图,课堂实施的设计思路,包括基本流程、活动组织、练习与检测安排、学生评价等。全组教师针对主备人的介绍,结合自己所教班级实际,介绍自己对导学案的修订情况,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在此过程中,大家在共案上完成二次备课。再下周内容的主备教师简介自己对该部分导学案的设计构想,全体组员提出改进建议。学校将对教师参与备课组活动情况、各备课组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计入教师绩效考评。(2)继续抓好“小问题小策略”研讨活动。各教师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解,把问题微型化,落实到点上,对点上的小问题查找原因,寻求对策,有效解决。将此项活动与微型课题研究结合开展。(3)及时总结、提炼、推广应用成果。以学月、半期、学期、学年等为单位,分别收集整理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并固化,为教师的学习交流与研讨提供平台。5从“点”上切入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1)由点及面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打造好“点”,包括教师个体、备课组、班级、年级组等层面的点,从点上纵横推进、引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工作。组建攻关团队,外出考察学习,构建各科课堂模式。初步确定学校: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绵阳东辰国际学校、绵阳外国语学校、绵阳南山中学、成都龙泉中学、成都武侯中学、昌乐二中等。“点”上骨干要求于2012年秋期整理出自己的课堂模式并固化,用语言进行描述和诠释。调整、提炼课堂学科模式:预习独学小组讨论(提炼出问题)全班讨论老师点拨及时练习当堂检测。对多循环还是单循环进行对比研讨,对不同的课堂结构模式进行比较研讨。(2)规范和督促集体备课活动。重点抓好导学案的设计与研讨、课堂实施策略的研讨。改进、优化导学案,尝试详与略两种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并对比进行研究。围绕课改开展小策略研究,收集整理出问题,及时交流研究结果。(3)发挥专家引领作用。邀请专家和优秀教师来校示范课或专题讲座,利用权威使教师从思想、观念上更容易接受。(4)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与习惯养成教育。落实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通识性的、学科性的。落实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等不同层面的指导者队伍,通过研究进一步提炼出课堂流程对应的学习方法,编印相关资料,制订实施策略,通过专题讲座、日常渗透、个别指导、分类指导等方式对各学习的环节进行方法指导。围绕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一目标,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整理并完善学习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构建实施机制。从宣传引导、提高认识、明确规范、清楚标准逐项训练、反复强化考核评估、有效激励文化引领、环境熏陶五个环节落实,逐渐规范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选择部分有子女在初中、小学就读的家长志愿者,组成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家校结合的习惯养成策略。(5)营造课堂教学改革的氛围。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引导,在全校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逐步形成课改文化,进一步强化全体师生、家长的课堂教学改革意识。在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关注取得的最新成果,学习研究形成的最新理论,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工作走在前列。四、稳步推进教学结构改革工作的深入围绕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构建相应的组织,研讨、制订新的课堂模式的结构、评价标准,排查构建新的课堂模式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分析可资利用的资源,落实改革推进的进程,制订教学结构改革的实施措施与操作,落实步骤与时间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形成学校教学结构改革实施方案,指导学校教学结构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仅就操作层面来说,按照以下步骤实施。五、 组织教学结构改革的试点。由于教师对教学结构改革认识的程度不同,教师个体的敬业精神、价值取向、教学特点、业务素质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学结构改革如果整体齐步推进,难度相对较大,对于部分观念滞后、不热爱学习、甘于现状的教师,对教学结构改革可能会不认同,表现在行动上,一是抵触抵制,二是消极应对。同时,教学结构改革毕竟是一种尝试,存在一定的风险,也没有现在的固定的模板可照搬。因此,教学结构改革工作,需要先行试点,再全面推广。试点可先在一部分教师、一部分班级、一部分学科中开展,对于试点教师的选择,尽可能选择工作积极认真、对课堂教学持积极态度、喜欢学习和研究、业务素质相对比较优秀的教师,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参与教学结构改革的试点工作;对于试点班级的选择,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某种原因,学校中的班级存在一定的层次性,因此,试点班级应该在各种层次的班级中都有选择,使其具有代表性。试点班级原则上不少于四分之一;试点学科的选择需要具有普遍性,也就是各个学科均需要选择。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是在某些班各科全面试点,某些学科全校或全年级试点,也可以是某班只选择部分学科试点,某教师只选择自己任教的部分班级试点,某学科在同年级只选择部分班级试点。2试点工作的小结整理。教学结构改革的试点时间,一般为一学期或一学年。在试点过程中,每学月或学段进行小结,总结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及时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工作。试点工作结束,组织深入的反思、总结,主要是把取得经验、成果整理提炼出来,便于指导下一阶段的全校推广工作。对于存在的问题,把原因找准,为推广应用阶段预防问题的出现打好预防针,提前做好相关应对准备。通过小结整理,进一步修订完善课堂模式的课堂标准、基本结构、核心要素、操作流程。特别是整理、提炼出具体的改革措施与做法、解决问题的小策略、点上实施的策略与经验、具体的实施案例等。3全校性推广应用。在试点的基础上,学校课改领导组进一步组织深入研讨,并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根据改革阶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根据修订完善的教学结构改革实施要求,构建新的评价标准、完善指导与监控措施、修订评价激励机制,形成新的“导学议练”课堂模式构建方案。4推进教学结构改革走向深入。在全面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使“导学议练”课堂模式的构建、课堂教学的改革、高效课堂的实施不断地深入下去。2011年4月教学结构改革工作五年规划根据上级相关要求和学校教学结构改革实施方案,制订本规划。五、 启动阶段时间:2011年4月2011年2月。广泛调研,查找问题,提炼整理后,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宣传动员,针对性地组织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并在部分班级和学科进行试点探索,及时反思小结,提炼整理经验与教训。主要工作任务是:宣传动员。制订宣传动员方案,分步组织管理人员、组长、班主任、全体教师、学生、家长等层面的培训,并通过校园文化布置、集会、校刊等载体进行宣传动员,使大家明白改革的目的意义。组织培训。以专题讲座、观摩视频、观摩课堂教学、外出参观学习、组内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结构改革的专题培训。试点探索。组织部分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结构改革的试点,并注意及时了解试点情况,不断调整完善。反思小结。一是以学月为单位,及时组织专门的个人与团队集体反思;二是以专题为单位组织反思,整理提炼出经验或教训;三是以问题的研讨组织反思小结,寻求解决对策。二、攻坚阶段时间:2012年2月2013年2月。针对试点阶段发现的问题与难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采取有效措施,攻坚克难,逐一解决问题,使教学结构改革能够在全校开展起来。完善机制。包括指导机制、监控机制、评价激励机制,从制度的建立与修订完善、组织的建立与健全、执行措施的落实等方面。构建模式。包括学校总的课堂模式框架、学科教学模式、学校的组织管理模式等。树立典范。树立学科、班级、教师等层面的典型,提炼经验,固化点与面上的成果。逐步推广。通过多种方式,主要是学术层面的交流活动,辅以行政手段,推广应用取得的成果,强化改革的意识与信心,促进改革的推进。三、实施阶段时间:2013年3月2014年2月。全校范围内整体实施改革,并注意寻求突破点与创新点。重点抓好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与习惯养成教育。推广经验。对经过验证行之有效的措施、做法或经验,进行整理提炼形成成果,在相应的范围内通过互动研讨、经验交流、成果推介、观摩示范等方式推广取得的经验与成果。全面实施。确定出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进教学结构改革,鼓励创新与超越。提炼小结。在全校范围内,进一步总结提炼经验与成果,以论文、课例分析、改革小策略等形式形成江阳西路学校教学改革成果集,印发全体教职工,并通过学校“教改论坛”进行交流、展示。评价激励。从过程、成果、效果等方面,组织专项与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四、深化阶段2014年3月2015年2月。围绕教学结构改革,从学校课程结构、教学改革、组织与管理体制等方面拓展深度与广度,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整体推进改革,在更大范围内实施改革的配套措施,促进改革的深化。拓宽拓深。从学生、家长、社会等层面,构建与学校教学结构改革相适应和配套的体系,以促进改革的深化。重点有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机制构建、学习方法指导机制构建、家长培训与合作机制的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等,并通过开发和组织实施校本课程,促进改革的深化。固化成果。进一步全面总结改革实施过程,提炼出学校层面推进教学结构改革的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成果、学科教学实施策略改进方面的成果、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与方法指导方面的成果、学科教学资源方面的成果,并固化。展示交流。通过学校改革论坛,承办区或市级教学结构改革现场会,参加区、市或省级研讨会,与兄弟学校互动交流,邀请专家观摩指导等多种方式,展示学校的改革成果,学习先进经验,并通过交流互动收集改进意见,促进进一步完善。五、提高阶段2015年3月2016年2月。将教学结构改革与学校特色打造、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改革的推进等融合,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学校特色。反思改进。不断深入反思,查找学校在教学改革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反思改进,按“实践理论实践”不断循环提升的规律,促进学校不断发展。拓展延伸。由教学结构改革,引领和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艺体卫工作、后勤管理工作以及校本课程建设的整体推进,形成学校特色,构建和发展学校的先进文化,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规划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2011年5月江阳西路学校课堂标准(2012年12月修订)评价对象项目评 价 内 容教师活动主导课堂组织科学地组织、评价、调控、激励学生学习与探究,方法得当,课堂氛围积极活跃、轻松愉悦,重视并采取有效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点拨准确确定学习目标并科学地呈现,有效地引导、指导、点拨、帮助学生生成并解决问题,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重视学法指导、习惯与能力培养、技能练习,导学载体与形式科学。学生活动学习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的与任务,按要求自觉、自主、独立地预习、学习和探究,学会能学会的,整理、提炼出存在的问题。合作学习同桌、“对子”、小组、全班等多种合作形式结合有效地学习与探究,全程体现积极合作,“兵教兵”、“兵促兵”等相互帮助与督促活动落实。研讨互动研讨同桌、生生、师生间主动交流与讨论,多种“议”的形式有机结合,研讨的目的与问题明确,内容合适,形式得当,结果有效。展示交流交流展示参与面广,参与态度积极。交流展示大胆、积极、主动,时机、内容、形式恰当,表达能力强,效果好。练习及时训练通过及时训练,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巩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效反馈学练信息,及时得到补救或拓展,实现步步清。当堂落实有效完成当堂检测,巩固强化学习效果,反馈学习结果,暴露存在的问题并得以有效解决,实现堂堂清。效果目标达成三维目标达成度高,技能和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增强。学习效率课堂容量适当,学习效率高,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当堂落实好,课前和课后负担量小。2013年教学结构改革工作要点一、工作任务1落实高效课堂环节。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导学议练四环节完善,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不得长于20分钟,杜绝拖堂现象。严格控制课后作业时间,语数外物化最长不得超过20分钟,其他学科不得超过10分钟。实质性落实预习,早间、午间及放学后,分别安排20、20、40分钟预习时间。2建立并落实两周清机制。构建小组、班级、学校层面的“任务清”机制,以学科、班级两条线组织实施,先在五、七年级试行。3完善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机制的构建。(1)规范完成小组建设。统一照片、标识,标识上注明小组名称(序号与自定义并有)、愿景口号、公约、目标、特色。各小组设置好后,由学校统一打印。先在七八九年级和三四五六年级统一。(2)制订小组评价与激励机制。建议包括课堂学习评价、常规管理评价、特殊贡献评价以及相应的表彰与激励(正负)机制。(3)小组管理策略。小组的构建,成员的分工,职责与义务,课内学习活动流程,课外常规管理流程。(4)小组合作学习培训策略。包括对组长的培训与指导、管理、激励措施,对组员各角色与职能的指导与培训。4实施个性化导学案设计制。主备人给出电子文档,各教师修订,教师在学生用导学案的基础上,再按左学案右教案的表格式各自独立完成课堂设计,各人不同,杜绝一人备课全体使用的现象,杜绝假期把全学期课“备”完的现象,一般超12周备课。5强化教学反思。每节课后,有一两句话的课堂点评或感受在教师用导学案上,并有导学案修订记载。在教师工作手册上完成10次较深刻的阶段或点上问题的反思。6改进教研活动。改进并落实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管理与评价机制,务求每次活动取得实效。学校从多个层面加强指导与考核、评价。7构建学习与行为习惯养成机制。整理并完善学习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校内外行为习惯规范、学习习惯规范。从宣传引导、提高认识、明确规范、清楚标准逐项训练、反复强化考核评估、有效激励文化引领、环境熏陶五个环节落实,逐渐规范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选择部分有子女的教师志愿者,组成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家校结合的习惯养成策略。8构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体系。落实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通识性的、学科性的。落实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等不同层面的指导者队伍,通过研究整理出指导的内容,制订实施策略,将学法指导与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9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效果。落实对科研课题的阶段管理,指导和督导各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整理阶段成果,及时运用到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工作。10加强艺体素养。野蛮其身体,文明其精神。为每位学生培养基本的艺体素养,要求体育、音乐、艺术爱好至少各1项,并通过爱好或特长帮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提高其综合素质。二、保障措施1教师以任务为导向,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提升专业水平,改进教学技能。2学校层面、教研组层面、备课组层面分别组织培训与观摩。3成立学校、学科指导组。(1)学习培训优先。(2)精神与物质层面予以激励。4完善并落实监控、评价、激励机制。(1)教学日志、科代表与班干部问卷与访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行政值周抽查、分管领导督查等多种方式结合进行监控与检查。(2)如教师有讲授时间过长、拖堂、作业量过大的现象,则按照违反学校教学常规的要求进行处理。(6)展示课不再通知,随堂应对,承担者发给证书,记为学校公开课,并在绩效中予以奖励。6开展专题活动促进。三、春期开学前完成的任务1各备课组提炼出本组的课堂教学模式。2各备课组通过交流提炼出一个有价值的、代表本小组水平小策略研究成果。3学习研讨下期课堂教学设计案的要求,并进行初步的研究与分工。4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小结反思,整理出下期的工作要求。要求有:分组名单及小组文化标识(组名、组训、公约、目标、竞争对手、结对联系人、帮扶措施)、小组与个人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5各班评选出本学期的优秀小组每班23个(56人以下2个,以上3个),拍摄照片,写出200字左右简介,标出组长及每位同学的名字,下期陈列于橱窗,并对每位组员和组长予以奖励。6教研组长牵头,建立公共邮箱,或用其他方式,建立课件与试题资源库,便于随时共享。7完善本学期导学案集,电子文档整理后交教务处,各备课组至少一套完整的,纸质按教学常规检查规定完成。8制订期末复习计划,复习课教学设计案,试卷评讲课附试卷及答案,评讲设计案。9各备课组介绍一项小策略研究成果,要求要有书面内容,有课件。组织评选并与绩效挂钩。2012年12月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机制通过教学结构改革,构建高效课堂,需要专业水平更优秀并不断发展的教师,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这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保证。而目前大量教师已经习惯了以教定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要适应以学定教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有较大的难度。如果机械地规定课堂的操作细节,让教师按照框架去生搬硬套,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也会产生一些积极的效果。但这种让教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做法,只能使教师成为操作工,顶多是熟练的操作工,而不能成为研究者或者真正的教育专家。因为教师只思考操作层面的东西,只思考怎样做,而不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是否可以做得更好。甚至因为大量机械操作,使教师的眼界和思维受到遏制,专业发展受到影响和制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生活在学校,工作在学校,研究对象在学校,所以其专业发展也必须以校为本“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在引导、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通过学习、反思与研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要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提升机制和同伴互助机制。5 构建教师个体“自主定向自学自练自觉反思”的自主专业提升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需要教师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实际,确定专业发展目标,通过“自主定向自学自练自觉反思”,达到自主提升专业水平的目的。5 确定目标。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包括:为社会认可的职业道德规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的基本知识、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自觉的学习、反思、研究意识与能力。教师专业发展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师在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呈梯次提升:站稳课堂、基础积累阶段,驾轻就熟、特色孕育阶段,纵横捭阖、特色形成阶段。教师首先需要通过认真剖析认清自己,弄清自己所处的阶段,明确优势与劣势,分析环境与资源,然后据此确定阶段目标和发展目标,落实措施,强化优势,克服不足,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彰显自己的特色。2制订规划。包括长期规划(10年左右)、中期规划(35年)、短期计划(年度计划、月计划和日计划),前两种是长计划,关注“略”;后两种是短安排,关注“术”。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环境和自身现状的分析,这是正确定位的基础,也是最体现教师的预见性、反思能力的地方;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包括总目标、单项目标、阶段目标;三是达到目标应该采取的各种措施及评价标准。专业发展规划制订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自我剖析,学习理论,分析需求与资源,审视机会,和谐整合。在此基础上,制订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确立并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并将其量化、质化,明确时间期限;确定行动策略,制订阶段步骤,落实行动措施;细化行动步骤,不断配合外在的情境因素做适当的调整和修正。规划制订完成后,要科学地评价,从自我认识、目标确定、行动策略、可行性分析几方面认真地审视和评价,自评与他评结合,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意义,根据评价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之后,在实施的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调整、完善专业成长规划。 3自主学习。(1)剖析自我,发现问题。根据日常工作和专业发展规划,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剖析,从深层次以发展的观点认真反思,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是教育基础理论方面的,或者是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还是教学经验与机智、或者是课堂组织管理方面的。(2)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根据专业化成长规划,对照自己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确定自学目标,包括中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中远期目标需要落实大的框架,从宏观方面指导自己全面完善和提升;近期目标需要分阶段细化。(3)因需定学,有的学习。剖析自我、发现问题。根据日常工作和专业发展规划,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剖析,从深层次以发展的观点认真反思,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欠缺的地是教育基础理论与教育的技能方法方面的,或者是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或者是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实施方面的,或者是引导、点拨学生的操作方面,或者是教学经验与机智方面的根据存在的问题和自学目标,细化后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以帮助自己解惑,借助他山之石,有效地解决问题、改进工作。(4)自主学习,虚心求教。结合实际、落实措施。根据自己对信息和资源的拥有情况,结合自己的信息来源渠道和优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开展自学活动。常见的自学方式有以下两种:第一,理论学习与经验借鉴,利用互联网搜索问题进行学习、购买相关书籍、订阅专业杂志、交流学习材料、通过各种相关论坛交流、阅读本校教师论文集、学习他人研究成果或经验文章等,同时通过竞赛评比、辩论交流等方式促进学习,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做好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或者读后感;第二,通过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对照学习资料、观摩他人等方式,自主地、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学习和训练,并及时反馈和检查,并及时通过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予以重点训练。(5)创造条件,促进学习。作为学校,尽可能为教师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一是提供方便支持教师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每间办公室连通互联网,使教师能够及时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信息,并通过QQ、论坛、博客等与外界交流;二是针对性地购买相应的教育专著、订阅业务刊物,充实完善学校图书室,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三是组织相关人员,筛选、收集相关资料印发给教师,使学习的针对性更强、学习的效率更高;四是选取教师的优秀论文或经验文章印发给全体教师学习,促进交流;五是组织读书活动,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六是通过评价,激励教师主动学习4自主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对象,主动地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参与和觉察水平来促进专业发展的实践活动。5 培养反思意识。增强反思的勇气。营造反思氛围,构建反思机制,影响和触动教师勇于直面自己的不足,公允客观地评价、批判、解剖自己,勇于摒弃教学思想及行为体系中陈腐落后的部分。养成自觉反思的意识。以自觉的道德责任感和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唤醒教师反思意识,使反思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特别是当遇到困难和阻力的时候,自觉查找原因,分析对策。(2)把握反思流程。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假设验证假设”的流程,遵循 “实践反思提高再实践再反思再提高”的认识规律,形成反思实践的科学流程。具体地说,教师在教育教学进程中,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地捕捉“事件”或“现象”的反思点,然后以批判的眼光及时地审视、分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梳理提炼问题,分析问题成因;之后,在自我建构的经验标准和评价系统中搜寻相关信息,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评估该方案行为的预期效果;最后实施解决方案,以验证假设的有效性及信度,如此螺旋式循环上升。(3)有效发现问题。真正的反思、研究始于问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同此理,需要从发现问题着手,进而分析成因,解决问题。大胆质疑。从事实与经验、逻辑出发,对已有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的合理性作否定的或部分否定的判断,对事物重新审度,在原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换位思考。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和已有知识的影响,另辟蹊径,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次上来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一些看似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的现象,换个角度去思考,却是我们可以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类比移植。利用与其他研究对象类比、借用其他学科思维方式的办法,发现本学科研究的新问题。例如,如何把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移植到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中,如何把A学科学习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在B学科,如何采用活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如何将英语教学中对话加深对语法和词汇理解的方法应用到语文教学中等。分析现状。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观察,善于发现“点”和“面”上的问题。如:为什么有的学生厌学?学生为什么要抄袭作业?课堂教学质量为什么不尽人意?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和练习老是比别的同学慢一拍?归纳整理。发现问题之后,及时把问题记录下来,并进行综合分析、认真梳理,建立“问题库”,以此启迪、导向、触动自己对工作的思考,使自己在学习、思考、实践和交流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解决这些问题。(4)找准反思要点。反思实践的过程,并非对教育教学事件及现象进行简单再现或泛泛评论,而应当对其本质进行深度思考,这需要我们的反思有的放矢,这个“的”就是教学反思的要点。例如,对课堂教学,可以反思课堂目标完成情况如何?课堂效率如何?在课标所涉及的知识点中有盲点吗?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水平如何?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组织如何组织才更有效?练习的设计与完成的组织实施过程与效果怎样?师生间情感交流与沟通情况如何?对学生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吗?对每一个问题,要追究“为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问题如何解决?”(6)采取有效形式。反思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促进师生改进教与学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正如途径的多样性一样,反思实践的方式也是不胜枚举的。下面列出常见的几种:课后再备课。在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和反思所得,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使有益的经验得到提炼和升华,问题得以解决,不足得以克服或避免,使教学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活动日臻完善,不断优化教学效果。写反思日记。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地记录下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教育教学的背景、实施要点、实施效果及伴随而至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记录下发现的问题及反思后设计的解决方案等。写教育叙事。教学叙事是以叙事方式讲述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典型故事或片断,是对教育教学事件的再现、思考和化解,是教师经过实践,基于真实性上的加工,具有鲜明的情节性、冲突性、主题性和典型性,因此更宜成为教师日常反思实践的主要表达方式。写教育案例。教育案例是对自己工作过程的典型事例进行整理、初步反思和记载,其生动的事例来自于教师细微客观的观察。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有相同之处,但更强调完整性,帮助教师反思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提高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技能。写课例分析。课例分析即课堂教学分析,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案例,由执教者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切入,以一节课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解剖分析,写给同行看自己是如何上这节课的。它是以教学设计者为叙述者,把自己上这节课的背景、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描绘和反思,让读者与作者一起分享成功和和不足,达到影响、启发、触动和产生借鉴的作用。写经验文章。根据对教学工作的总结反思,通过提炼整理,撰写经验文章或论文,是促进教师理性地总结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或品位的重要途径。诊断式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与同事或者专业研究人员一起,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审视、评价甚至批判,从而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共同讨论找到弥补之法或化解之道。行动式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弄清所遇到问题的实质,解决存在问题,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实践中研究和解决问题,并探索出其规律性的东西。5彰显特色。教师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有意识地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提炼实践,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独创的方法,独特的风格,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不断优化,通过展示交流得到彰显。6自评调校。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机制,通过分析、评价自我,调控、校正自己,从而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5 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自我评价的前提是自己有自我评价的要求,只有通过自我评价的内化,才能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到发扬优点、克服不足。(2)创设良好的评价环境。在自由、民主、平等的评价气氛中,教师更容易产生被信任的感觉,更容易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进而主动、诚实、客观公正地进行自我评价并汇报自己的评价结果。(3)关注评价的真实性。通过科学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使评价尽可能克服主观随意性,使评价的结果更客观、更真实。(4)关注自评结果。自评结果出来后,需要教师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促进更深层次的反思,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提高完善自我。(5)自评与他评有机结合。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他评,通过评价过程的参与和评价结果的反馈,使他评与自评交互作用并内化。7规范建档。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是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其内容包括个人简介、教学质量、所获荣誉、文章发表及获奖情况、公开教学展示情况、心得体会、研究个案等几个版块。通过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建立这个回顾、整理的过程,帮助教师盘点工作中的得与失,重温自己成长与进步的每个细节,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剖析自己,指导教师发展、完善自我。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根据教育技术发展的情况,尽可能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以电子资料库的形式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库。二、教师群体“积极影响互助合作研讨交流”的同伴互助机制教师学习、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师的影响、触动,主要发生在同伴之间。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另一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须。1培养合作意识。(1)营造管理层的团队合作气氛。通过专题讲座、拓展训练、问题研讨、互动交流、搭建平台、畅通渠道等方式,营造管理团队主动、积极合作的氛围,促进其成员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合作,相互补位、搭台,主动协助、配合,使管理团队的成员首先形成强烈的合作意识,有较高的合作水平。(2)对教师进行团队合作的专项培训。根据教师的心理接受能力及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准备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训方案。培训者尽可能选取被大多数教师们接受的学校骨干教师,或者职业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员。培训少讲大道理和理论,多安排案例讲解,多让教师反思感悟;少一些说教,多让教师在活动参与中感悟;少一点严肃,多一些宽松。通过培训,使教师感受、领悟团队精神的实质,正确认识团队合作的必要性,认识到靠个人努力、单打独拼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同时,使教师们认识到,个人需要有宽广的胸怀、有容人之量,需要有主动的合作意识与行为,需要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以诚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3)在工作和生活中渗透团队意识培养。构建团队。通过“双向选择”机制的构建,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合理组织、搭配教师,将合适的人组合到一起,安排到恰当的岗位上,使教师间的合作和谐、顺利。民主管理。决策、执行时,充分引导大家发表意见,充分考虑和尊重团队成员意见,强化教职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组织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创设机会,组织各种类型的团队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合作,促进合作习惯的形成。(4)设立优秀团队奖励制度。在评价激励机制中,侧重对各类团队进行奖励,包括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班科教师团队、课题组、研习组等。对团队成员捆绑式评价激励,将教师个体成绩与所在的团队成绩综合考核。以此激发团队成员的责任感、成就感与归属感,有效地促进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和合作行为的普及。2营造学术氛围。学校优良的学术氛围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促进教师的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学术氛围,把学校建设成适宜教师专业发展的“绿色生态系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1)营造积极的学术环境氛围。充分发挥各种宣传舆论工具的特有功能,在校刊、学校网站、学校QQ群、博客群、宣传栏、黑板报等开辟专栏,介绍教育教学最新信息、研究动态,宣传先进教师事迹,报告知名教师信息等,营造浓厚的学术宣传氛围,形成校园学术研究与研究文化,引领学校的学术与研究活动。(2)强化并及时更新教育观念。通过邀请专家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来校返校讲学,下载或购买专家知名教师讲座或课堂录像并组织大家观看,收集并学习相关专家或优秀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组织学习研讨教育专著、学术期刊等,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新动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3)人人为师。每位教师轮流在学校或教研组层面作教育改革、热点研讨、经验交流、读书体会等形式或内容的专题交流发言,使每位教师参与到学术研究中来。(4)发挥各类学习组织的作用。积极引领和鼓励各类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学习、研讨、实践活动,通过学习细胞的建设,促进学校学术氛围的形成。(5)跨学科交流。如语文教师介绍唐诗宋词鉴赏,体育教师讲足球比赛规则,数学教师谈谈哥达巴赫猜想,历史教师说说武则天等,增加教师知识的宽度。(6)人人参与教育科研。全体教师人人参与教育科研,针对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收集整理提炼,形成问题,按照教育科研的程序和要求,规范地开展研究,使学校形成反思、研究的学术氛围。3钻研课标教材。以“知识树构建、说教材、同课异构、写课例分析”为切入点,引领、组织教师深入钻研课标教材,使教师对教材整体把握、融会贯通而又细节明晰。5 把握课程标准。从整体和细节两个维度,把握课程标准,并尽可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熟练地在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中正确运用。(2)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写出教材分析。写“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中,要写出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质的要求和量的要求),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如何体现课程标准)和体例是什么;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结构起来的(要画出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并加以介绍);本套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三个体系可用一棵知识树表示,也可画分开画成知识、能力、价值三棵树;还要结合考试说明进行说明,如果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我如何处理这套教材。交流“教材分析”。写完教材分析后,在教研活动时,以教研组为单位人人展示交流,最好配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把自己画的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投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这项工作不是一遍就能完全把握的,要反复讨论,反复“煮”教材,煮熟煮透,真正理清教材的体系并熟能成诵。(3)把握一册教材。首先通读整册课本,对照课程标准,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按照前边的思路和做法,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在新学期的开始不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学习计划与方法。(4)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现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学设计时,需要深入地钻研单元教材,从对单元的整体把握入手,首先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体进行单元备课,对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进行整体安排。同时,从微观上关注单元材料。(5)把握一课时的教材。深入钻研课时教材,在总体框架的指导下,从“点”出发,沿纵横两向拓展教材,将课时教材由薄变厚。4构建学习组织。建立多元化的学习组织。学校的学习型组织,正式组织包括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课题组、研习组、班课教师团队等;非正式组织如自发的研习组、教育学会小组、班主任沙龙、青年教师沙龙、健身沙龙、各种协会等。对正式组织的管理,注意抓好“实”与“新”,在统一要求、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创新,讲求实效。教学管理人员一是分工、分解到相应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等通过参与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二是通过各自的职责,在常规工作中进行引导、管理和评价。对非正式组织,一般通过“参与分享”式使各方积极互动,将工作、学习与兴趣、生活融合在一起,有效地弥补了因为时间、资源等的不足而导致正式培训不够的问题,也避免了“正规”培训针对性不够强的问题。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开展,还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搭建了另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5骨干有效引领。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作用,针对各骨干教师的教学风格或特色并考虑学校教师现状,帮助他们分析、归纳、提炼、整理,彰显其特色。通过师德示范,并以公开课示范、专题讲座、问题研讨、经验介绍等方式,在促进骨干教师健康成长的同时,启迪、影响、带动和促进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5 示范师德榜样,引领全面提高。充分挖掘校本资源,褒扬学校先进典范。通过专门的师德报告会、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以及集会、校园电视、互联网、学校简讯(专刊)、校园文学社刊物、板报专栏等,使全体教职工充分了解优秀教师的优秀事迹,以先进教师的优秀事迹感染和影响全体教职工,促进全体教职工师德水平的整体提升。互动研讨剖析问题,曝光存在典型问题。在正面引导的同时,通过教师政治业务学习、教研组活动、专题讨论、QQ群交流等方式,对不良的师德现象进行讨论,就其危害性等深入剖析。通过对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工作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意见整理后以恰当的方式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师的自省。对不良师德现象,区别不同情况,用不同的方式予以不同程度的曝光,以触动、提示和警醒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2)发挥骨干作用,组织专题培训。利用业务学习或教研活动时间,根据学校骨干教师之“长”,结合全体或某类教师之所需,以全校或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班科教师团队、特殊群体教师为单位,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或经验交流。培训的主体是学校相关领导、骨干教师,根据其所长和培训对象之所需,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确定相应主题,由专人负责进一步查找资料,深入钻研,再集体研究,确定培训内容,通过专题讲座、热点研讨、解疑答惑等适当的方式进行培训。(3)相互取长补短,开展互补培训。精心挑选有一定专长的教师充当培训者的角色,如让计算机教师讲授计算机的使用和简单课件的制作技术,让美术老师给全校教师讲授简笔画的技巧,让有一定写作技巧的教师讲授如何撰写教学论文,让优秀班主任讲授班级管理的技巧,让德育主任介绍学生管理经验,让科研骨干讲解教育科研的操作等,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之目的。(4)专家解剖诊断,指导有的放矢。邀请相关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调研组,专题解剖诊断教师专业化成长情况,具体可分为整体分析、小群体解剖、个体分析,重点抓好优劣两个明显的极端进行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措施,帮助后进改进工作,促进先进发扬优势。(5)落实结对帮扶,促进共同提高。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存在一定数量的薄弱教师。他们要么工作激情不够,要么学科知识深度和广度不够,要么教学技能不适应教学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确定帮扶对象,包括学校的薄弱学科、班级的教师、青年教师和刚调入学校教师。帮扶对象确定之后,再针对性地选取学校骨干教师与之结对,通过学习、交流、研讨,帮助其改进。(6)跟踪研究骨干,总结提炼经验。对表现突出的优秀骨干教师,跟踪研究其成长历程,总结提炼优秀教师成长的经验,找出其中可资借鉴的东西,指导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6抓实常规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