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推出的新闻教育模式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172624969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合国推出的新闻教育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联合国推出的新闻教育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联合国推出的新闻教育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联合国推出的新闻教育模式 从新闻教育模式来讲,当前世界上大概有四种模式:法国模式、英国和德国模式、美国模式、拉美模式。 法国原来没有新闻学院,近年来,法国的大学开始办新闻学院,但办学资格要由法国记协来认证。就像医生、律师一样,由行业协会进行资格认证,其中包括道德自律、行业自律。由法国各大媒体总编辑和资深记者组成的法国记协理事会对申请开办新闻学院的大学进行资格认证。这些理事会经过考察认为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达到了新闻媒体需要,就给它颁发办学资格认证书。 英国只有传播学院,没有新闻学院。传播和新闻是两个不同的学科。英国新闻人才是由新闻媒体自办的新闻学院来培养,就像早年新华社办的中国新闻学院那样。英国有路透新闻学院、BBC新闻学院。近年来,牛津大学发现不办新闻学院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于是牛津干脆把路透新闻学院并入到大学里,由牛津大学和路透新闻学院共同开办了牛津大学路透新闻学院。德国的大学也不办新闻学院,也是由媒体办新闻学院,如德新社办的新闻学院。 美国一流大学的新闻学院和一流大学的传播学院是分开办的。如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都是新闻教育,不是传播教育。最好的大学既不办新闻学院,也不办传播学院,比如哈佛、耶鲁。但是哈佛大学在肯尼迪政府学院下面设立了Shorenstein新闻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既作为研究单位,也承担教学任务。从哈佛这个中心的名字顾名思义,表明哈佛大学更强调新闻与权力的关系,强调新闻主要是满足人们对政府和公共政策信息的需求,研究重点领域是关于政府如何获得媒体的支持,政府如何把媒体的反对声音变成拥护它的声音。耶鲁大学由于法学院强大,在法学院里面设立了一个法律新闻硕士专业,但是对入学要求很严,要求必须有五年以上的记者实践经验,方可读法律新闻专业。 当前的中国新闻与传播教育更接近拉丁美洲模式。拉丁美洲有一千多所新闻与传播学院。跟中国一样,拉美国家把新闻学院和传播学院搅在一块儿办。新闻和传播作为两个不同的专业方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传播主要是关于媒介研究方法、统计和市场调查。 新闻学是一种创作的艺术和讲故事的艺术。我曾经问普利策奖管委会前主席、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西默托平教授:“你一年要发表几篇学术刊物论文?”他说:“从来没写过。”“那你平时写什么?”,“写小说,”他说。 同样的问题也问过已故的斯坦福大学新闻学教授吴惠连,他说:“从来不写论文。有空就写点儿杂文,如果时间再多就写小说。” 中国目前有八百多个新闻与传播教学点,差不多是中国每一个新闻与传播教学点都搞一套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7年推出的新闻学院课程模板集中了来自美国、欧洲、亚洲、南美以及非洲的新闻学教授进行编写,并且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两次在巴黎开会、讨论而最终完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希望全世界都能推广,至少是参考他们的这个课程模板来制订本国的新闻教育计划。这个课程模板不仅周全地考虑到了本科生和硕士生的课程安排,更考虑到了对有新闻工作经历的学生和无新闻工作经历的学生不同的课程设置。但是,这套模板没有考虑中国的情况,在编写过程中更没有中国新闻教育者的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没有发布中文版,现有的中文版是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翻译的。我们把中文版弄出来,目的是希望大家结合中国的语境,加入中国的媒介环境、媒介政策等。希望大家开诚布公地对这个教学大纲提出自己的意见,争取中国新闻教育工作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话语权。在过去20年里,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声音大弱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闻学院课程模板按照三条主线设计,强调新闻教育的规范、价值、工具、标准和惯例;强调在国内外进行新闻工作所需要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法律知识和伦理问题;强调新闻报道的全球视野。 在这个课程模板里,每一套教案都包含:新闻学基础,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培养,对陌生材料的理解、分析、综合以及进行评估的能力培养,新闻采访、调研的方法,运用叙述、描写和分析的手法进行简洁、连贯写作的能力培养,对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的知识了解。这个课程模板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开来制定教学大纲。 在四年制本科学位的教学大纲里,第一年第一学期的课程包括初级新闻采访与写作,逻辑、证据和采访调研,国内与国际制度比较,通识教育,文科、理科选修课。第二学期继续上初级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同时还有文科、理科课程。第三学期新闻来访与写作上升到新闻报道、广播新闻采访写作(包括电台、电视),还有文科、理科课程。第四学期将学习多媒体网络写作,继续文科、理科课程。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之间有一个实习,至少有四周时间。如果有可能把学生安排在全国性媒体,学生的工作经验应该得到具体新闻工作者的指导和评价。在学习行业新闻报道课程时,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方向进行学习。理想的情况是,第三学年把特别选择的学科知识与新闻报道技能结合起来,所选择的学科应该与新闻报道专题相对应,或者报道行业相对应;同时,增加新闻的选修课,开设研讨课,让学生做一些作业。最后一年继续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可以用毕业设计取代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更多的是新闻作品。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已经开始鼓励学生用新闻作品取代学术论文,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可以用新闻作品来代替毕业论文。 硕士课程分两类,一类针对没有或有极少新闻专业背景的学生,另一类针对新闻学本科或至少有五年新闻工作经历的学生。拥有良好的文科、理科或其他学科第一学位的学生,几乎没有新闻教学背景或者经验的,在两年硕士学习当中第一年集中精力学习新闻知识、新闻采访写作以及新闻编辑与制作,鼓励这些学生去新闻媒体参观,在一线记者举办的座谈研讨当中学习。这些学生本科可能是医学院、法学院、经管学院、体育学院的学生或者是工科计算机通信学院的学生,来到这儿第一年学习新闻学的课程,第二年学习行业新闻报道。对于那些本科是学习新闻的而不是来自其他学院的学生,这些人在提高新闻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该集中精力在第一年充实某一文科或者理科或者跨学科专业的知识。对他们的教学目标是进入专业新闻领域的行业报道,如能源报道、军事报道、体育报道、医学报道等。 2007年去世的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JamesCarry不主张在新闻学院里开设大众传播和大众传媒研究的课程。联合国的新闻学课程模板规定,硕士生本科不是学新闻的,新闻课程达到70,文科、理科课程30;本科有新闻背景的硕士生新闻课程30,文科、理科课程高达70。模板强调实践,而且强调新闻报道的行业化。所谓新闻报道的行业化是指,新闻学院毕业后上班第一天,让他到医院采访一个手术,当天就能写出报道来。 针对没有或者有极少新闻专业背景的硕士生,第一年主要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介与新闻伦理。第二年继续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深度报道、媒介法规、研讨课 (关于报纸、电视、广播等)。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之间要安排学生实习。条件允许的学校要尽量安排学生到国家级媒体或者国际媒体从事相关的新闻报道。第二年开始学习行业新闻报道,从学院提供的主题当中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行业新闻报道将教会学生把一个学科专业的具体知识应用到新闻报道之中。如果有可能的话,让学生的本科背景与其硕士行业新闻报道方向一致。第二年他们所学习的行业新闻报道课程可以是:外事新闻报道、国际新闻报道、科学新闻报道、体育新闻报道、新闻调研方法等课程。第二年学生还要准备硕士毕业论文或者替代毕业论文的新闻作品。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闻学院课程模板中要求毕业生在准备新闻毕业作品的时候还要有一个附属文章说明整个采访过程,包括相关的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这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要求相似,都是要在提交新闻作品的同时,提交一篇与新闻作品相关的新闻业务讨论文章,讨论新闻作品在采写过程中的新闻伦理及其他有关问题。在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如果学生选择以撰写新闻作品的方式申请学位,这个学生需要提交两篇东西并获得通过才能取得硕士学位,一篇是新闻作品,另外一篇是业务探讨文章。 针对那些拥有新闻学本科或至少有五年新闻工作经历的硕士生,第一学期要求他们上新闻采写方法课程、未来行业报道需要的专门学科课程,如果学生将来想做一个法律记者,要到法学院学习;如果做财经记者,则到经管学院学习;如果想做医学记者,就到医学院学习。第二学期,上深度采访写作课,为行业新闻报道与做好行业记者打基础,并继续学习其他学院的专门课程或跨学科课程。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是行业新闻报道课程,学生从学院提供的课程当中选择一种;此外,还有新闻评论,同时继续选择相关专门学科方向为将来从事的行业报道做准备。第二学期继续学习行业新闻采访与写作,并开始硕士的毕业设计。这个毕业设计跟前面讲的是一样的,完成一篇新闻作品,同时要附上一个说明,说明这个新闻作品的采写或广播电视创作的过程。 同时,第二学期将继续选择与将来从事的行业报道相关的其他学院课程。 新闻学院开设的必修课要求本科生和硕士生都要上。其中包括,初级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报道与写作、多媒体网络新闻、媒介法规、新闻伦理、媒介与社会、报纸专题研讨课、广播专题研讨课、杂志专题研讨课、本科毕业设计、硕士毕业设计、新闻评论、新闻采访调研方法、行业新闻报道(硕士)、专业实习。此外,还有一大堆选修课,如冲突报道、灾难新闻报道、发展新闻报道、国际新闻报道、政治新闻报道、多样性新闻报道、弱势群体报道、公共卫生报道、环境问题报道、教育报道、社会运动报道、体育报道、财经报道、科学报道、文化与文艺报道、视觉图像新闻报道、新闻摄影报道、新闻编辑、杂志设计、新闻评论、特稿纪实写作、媒介管理、媒介经济学等。每周要求学生完成多篇写作作业,每天都要写,老师每周都要批改作业。学生每天要有讨论环节交流心得,相互批改作业,学生在不断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西方的新闻教育为增长学生的实践经验,每套课程方案里都包含了到新闻媒体实习或参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新闻学院课程模板要求新闻学院应当与当地新闻媒体建立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关系包括新闻教师和受人尊敬的记者共同主持新闻实践研讨课,鼓励教师到新闻媒体实习或交流,并开展合作课题;课程模板要求新闻学院把研讨课安排在新闻媒体编辑部举行,从而给学生接触学校所不具备的技术和信息服务的机会。诸如此类的合作可以缩小新闻教学和新闻界的鸿沟。课程模板这方面的要求类似近年来中宣部对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提出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闻学院课程模板特别强调学生在新闻媒体中的专业实习。希望把学生安排在全国性或国际性的新闻媒体,在那里可以在高水平的编辑记者指导下从事记者、编辑、摄影、设计和美编的实习工作。教学模板要求实习应该至少持续四周,最好是三到六个月。学校认为有必要在课程内容结束后或者在最后一学年开始时增加一个实习学期。新闻教育究竟是学,还是术 在清华的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另一个争论的焦点是:新闻教育究竟是学,还是术?是培养理论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有人强调新闻的采写技术,反映在新闻教育中是不断去实践教学;有人强调新闻与传播史论与传播学研究方法;有人强调拓展性的知识,跨学科的素养,培养通才;有人强调掌握某个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培养专家型新闻记者或编辑。(见下图) 这些争论源自对学与术基本概念的模糊认识。有些人简单地把学当成教条。很多中国人一想到理论,就想到抽象的概念、就想到名词解释。例如,有的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采访写作课考试题不是考导语和消息的写作,而是考名词解释,如“什么是导语?什么是消息?”结果,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某些教员和学生把理论当成教条一样去教、去考、去死记硬背。这些把理论当教条来教学的人对术也有误解。他们认为术是一个工具的使用。一想到工具的使用,就想到熟能生巧。就像使用照相机一样,拿着说明书,就可以学会。因此,在大学的课堂上应该教更多高深的、高屋建瓴的理论。实际上,学与术不应该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我们设计了下面这个三维空间的新闻教育模式来解释这个问题: 术相当于X轴,学相当于Y轴。他们构成了一个平面,就像是一片土壤。在这片土壤上生长出的Z轴才是真正构建起新闻教育大厦的支柱。Z轴是教给学生新闻工作的思维方法和行动能力。我们的课程设计无论是偏重于术,还是偏重于学,它们的共同目标都应该是培养学生这种思维方法和行动能力。 如果有一门课程不能够培养学生未来从事新闻工作所需要的思维方法和行动能力,那么这门课就必须被淘汰。例如,无论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理论、新闻史课都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或者是教会了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或者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这门课如果启迪了这种思维和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这门课则是重要的。如果这门课没有达到上述效果,只是照本宣科,那么,这门课应该从新闻学院课程计划中淘汰。再如,摄影或摄像课,如果只教给学生怎样使用机器,学生看说明书就可以学会,这门课就应该被淘汰;摄影课培养学生的应是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新闻的能力。 实践教学应该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或称术与学的结合),不应该是放羊似的,扔给一家媒体的编辑部去任其发展。应该把实践教学变成大学课堂的延伸。这种社会课堂也要用新闻教学测评体系,追踪监测实习生所在的媒体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的效果是共同发力。就像抛铅球,要获得最远的抛物线距离,应该是居于X轴和Y轴中间的45度角上。Y轴和X轴分别代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如果仅仅在课堂上背理论,就好比把铅球一直往上抛,无论理论讲得何等高屋建瓴,结果学生还是走不出去,原地踏步。如果仅仅在X轴上扔,学生也许能滚出一段距离,但滚不远,后劲不足。所以说,应该由课堂教学来引导和监督实践教学,来共同发力。 因此,没有必要再争论新闻教育的学与术了。不论是理论课还是技能课都应该共同面向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思维方法和行动能力来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效果评估。 如何测量新闻学院的学生是否具备了新闻媒体所需要的思维方法和行动能力?我们设计一个维度来评估:基本上,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一个“人”字形的素质架构,这个“人”字包括两条腿、两只手和一个脑袋。 两条腿中的一条是责任意识、一条是新闻意识 责任意识,起码要懂得对你的采访对象、对未来的雇主、对同事们守信、守则;更进一步是具备全局意识,要知道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最终目标是为人民、为国家服务。 新闻意识,其中最重要的是新闻敏感,在遇到法律纠纷、疫情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候要比法学院、医学院、商学院的毕业生有更强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更会体察读者的需求,这一点应是新闻学院毕业生的优势所在。新闻敏感具体表现在观察力和洞察力上;观察力是用眼睛去发现,洞察力是用脑去思考、顿悟和判断。新闻学院的毕业生要善于使用人性视角看待事物,从中发现重大新闻。 一个对他人缺乏责任感、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好奇心的人是不适合从事新闻工作的。如果新闻学院的毕业生没有这两条腿,那么劝他(她)不要进入新闻界,这对于他自己和周围人都是一种折磨。 两只手是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这两个能力强,毕业生在未来工作中才能够有后劲。这正如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在“首届全球新闻教育改革研讨会”上指出的,新闻学院的学生后劲不足,工作几年后就被其他专业毕业的学生超过。这就是因为学习和创新能力没有培育好。 学习能力,首先要养成虚心聆听的习惯和敬重知识的心态。一些学生在中学的时候为了考大学还能努力学习,但进人大学后他们没有了考学的动力,又没有形成求知的自觉性;而有些老师枯燥乏味的宣讲,更成为这些同学怨天尤人的理由;他们堵起了自己的耳朵,脑子像灌满了水的桶,总以为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再也装不进去新的思想。而这是未来成为记者时最要不得的。学习能力还包括能够在新闻时效压力下快速地搜索报道素材的能力,以及在大量的信息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具备能找到有价值的重要信息的能力。 创新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质疑的精神。在人云亦云、意见一边倒的舆论环境中,能够保持理性思考、独立判断。创新能力还包括能够用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此外,还要有联想的能力,这是一种发散的思维方式。新闻学院的课程设置应该着重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用概念和教条去扼杀这种本来与生俱来的能力。 这个“人”字形的脑袋就像一台电脑,能够按照一定程序、规则完成指令,它虽然只是一个工具,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缺不了它 这个脑袋是指获取信息和输出信息的技能,这是一种外在的、只要用功学习和实践就能够具备的能力,甚至自学也可以实现。 这种技能包括用中文和英文(或更多种语言)检索、阅读、提问、谈话从而获取新闻素材的能力;这种技能也包括运用新媒体,如计算机、移动传输设备去准确、快速、有效地传播信息的能力;这种技能还包括某个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数学知识、调研方法,确保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能看懂统计数字和报表等。 在大学有限的时间里,行业新闻报道课程可以在研究生阶段成为必修的课程,甚至开办相关专业(如全球财经新闻专业、健康新闻专业、环境新闻专业等)。英语新闻采编专业作为全英语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培养的是能用英语获取和输出信息的双向传播人才。清华大学全英语硕士专业“全球财经新闻专业”的目标就是培养这样的人才。 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意识、新闻意识的培养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交融的。如何在专业技能的传授过程中更好地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新闻意识、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课程建设和教学效果评估时应该重点考虑的方面,而不是让学生只会背诵英文单词或按说明书操作机器。 简而言之,关于新闻学院的“人”字形素质培养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脑袋当前、显性的技能,这些技能是进入一些媒体的敲门砖(比如强调外语水平的新华社对外部、要求上来就能扛机器拍摄的电视台等);两只手潜在的、有助于学生长久发展的能力,通过启迪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悟性,课堂上的照本宣科是培养不出这种悟性的;两条腿职业的基本要求,这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有个人的兴趣、家庭的教育、学校的引导、社会的舆论,也有天生的智慧,特别是新闻敏感,更多的是一种天赋,但是,教师也可以通过课程去改变学生。这个“人”字形素质架构,从上至下培养起来越来越难,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