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作用在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172399320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励作用在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激励作用在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激励作用在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激励作用在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作为心理学研究范畴的“鼓励内容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通过对鼓励与生态道德教育内涵的梳理和分析,了解到运用鼓励作用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开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开展的根本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为了坚持科学的运用,需要遵循科学鼓励原那么,即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外在鼓励与内在鼓励相契合;同时创新鼓励方式,包括目标鼓励法、情感谢励法、典范鼓励法、竞争鼓励法和奖惩鼓励法,从而保证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关键词:鼓励 生态道德教育 大学生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5-216-02空气质量下降、水体污染、地震灾害频发等成为近年的热点话题,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剧,严重的生态危机日益威胁人们的生活空间,生态道德教育逐渐演化为经济和社会开展的“瓶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不足鼓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如果收到充沛的鼓励,他们的能力可发挥80%90%。因此,承载优秀教育资源的高校亟待创新科学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适用于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凭借不断完善和改良的鼓励措施,来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生态效益。一、鼓励与生态道德教育1.鼓励的内涵。鼓励是鼓励,激励,通过各种形式的外部刺激,它使人们产生一种热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心理学是指有机体在追求建立在一些目标的程度提高的愿望。追求的目标物质可能是外部实体,也可以是内在的精神上的满足。同时触发追求的具体目标,即动机可分为他人外部鼓励和自我内部鼓励。但事实上别人外部鼓励要真正做出影响,我们必须将化为自我调节内部。即是说,这两个最终将会成为体现在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动机。2.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与生态伦理出发的互惠共生理念,启迪、引导受教育者,更好地为了人类能够享受自然、享受生活的长远利益,有意识地培养生态意识,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政治意识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其实质是最需要的教育,自觉维护生态平衡,形成爱护环境的道德哲学,以实现非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种教育将成为激发生态道德思想变成人们内在行动力的重要工具。3.鼓励在生态道德教育中的作用。鼓励可以标准人们的行为,这样的预期行为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出现了从低到高的频率,这是产生积极性的主要途径。人民大众的积极性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心理素质,并出现在活动积极、一丝不苟的要求,是努力进取的精神。因此,需要开展旨在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内部潜力,以到达预期的目标鼓励机制。科学地运用鼓励作用,实现大学生道德教育目标。生态道德教育下的大学生,即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为根本目标,强化大学生的道德信念,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志,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工作者应激发学生的内部和外部,其他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融入他们的需求,以确保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的顺利进展,完成每个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二、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1.大学生全面开展的内在要求。高品质的学生,拥有道德的高尚和能力的均衡开展等等培养需求,这也一直是党教育理念的核心,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道德哲学是由一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作为引导,这无法实现道德教育的生态效益。生态道德教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是遵循自然规律,探究并适度改造自然,积极创新、热爱自然、享受生活。当大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各工作领域,更需要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因此,作为新思想前沿群体的大学生更肩负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艰巨任务,不断提升自我生态道德涵养,生态道德知识与感受融入生态道德信念和意识,形成自觉爱护生态和自然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以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高度实现质的飞跃,最终使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回升为动态变化的实践,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开展的实现。2.社会可持续开展的根本要求。痛思工业文明的迅猛开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恶果,我们才清醒地意识到自身开展与自然恢复能力的不平衡,人类行为对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对人类社会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是无限的。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开展需要考虑当代人的最大合法需求,更重要的是要保留为子孙后辈的健康开展的根底。因此,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开展提出了,它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积极响应。生态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观念和消费观念,它是由社会经济可持续开展理念所提倡的。作为社会持续进步中坚力量的人才,需保证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开展,要求他们形成从社会开展角度出发的一个连贯的概念。高校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前沿阵地,是青年全面开展的基地,这就促使高校将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的教育问题提上日程,这也是大学生可持续开展精神理念形成的重中之重。3.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有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勇于把握时代的需要,适应人民愿望,造福人民。实践的不断开展要求我们用创新的眼光看待宇宙万物,不断创新理念,探索事物规律,维护中华民族的永续开展。局部地区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生态系统平衡性受损,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加剧,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地震、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出现漏洞等等现实问题,越来越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及生存空间,不断冲击平静的地球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有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勇于把握时代的需要,适应人民愿望,造福人民。推崇绿色消费、合理消费的理念,加强环境监管,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活空间。 三、鼓励在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科学运用一遵循科学鼓励原那么1.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契合。使用组合的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精神奖励为主,激发人们自觉调整的内在需求,并逐步改善需求的层次结构。马克思将人的需要分为生存、享受、开展等需要;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将需要分为生理需求,平安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赫茨伯格那么把人的需要按作用划分为“鼓励因素和“保健因素。西方管理学研究波及的需要理论让我们了解:物质需要是行为的所有需求,但人民的需要与社会的开展相契合,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物质需要,进阶到精神需求的开展趋势。和物质需要相比,更富精神需要的人具有更大的鼓励效应的根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不仅要使用物质鼓励,它按照生态道德知识储藏能力奖励学习勤奋的佼佼者,采纳经济鼓励措施,以调动学生学习生态科学知识的积极性;采用激励和赞美、争光形式激发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更要将两种鼓励方式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使受教育者通过强化内在鼓励而自觉调整自我需要,坚决生态道德信念。2.外在鼓励与内在鼓励相契合。外在动机即动机产生在外部,他们自身参与的活动所造成的影响,外界便会刺激本人形成对这种诱导力的兴趣。需要教育者通过一定的组织伎俩和活动方式发展的鼓励,如评选“优秀党员、“先进班级等。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在活动本身过程中感受到的兴趣,活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本身就是一种奖励并且没有外力的推动。这种自觉、自主的自我鼓励方式往往激发出更大的力量,作用的时间更长。生态道德教育工作,工作者需要激励采用传统办法的教育,即通过各种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基于精神的奖励来激励多种形式的学生的具体表现,并充沛发挥积极的外在动机。更清晰的是及时发挥内在动机的助力作用,加强大学生的理性思考,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志,激励大学生养成实践的生态伦理行为。让学生学习、实践作为一种享受,从底部的内心,使教育对象产生一种内在动机,感悟自然的价值。在学习及实践过程本身,可以更持久地保持它,使这样的动机程度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以保障大学生的实际效用,鼓励有效的生态道德教育工作。二创新鼓励方式1.目标鼓励法。增强对学生的学习目标鼓励,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科学知识水平。一是目标成就的鼓励。在设置目标及实践操作过程中,第一,设置目标需具体。学习方案伴随目标设置的明确程度而不断完善。学校应该明确教育教学的生态知识结构,包括生态与环境科学,法律系统的知识,生态社区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等。第二,目标要有层次。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目标设置需做到由低到高、由近及远,使学生在不同时期都有所收获。第三,目标的不可变更性和可接纳性。目标设定应该不会轻易改变,容易使学生丢失信心,致使自我效能减少;二是目标奖励的实现。定期举行生态道德类奖学金、优秀党员等评定工作,辅之以证书、实物奖励,保障了大学生学习目标实现的有效鼓励。2.情感谢励法。运用情感谢励生态道德教育,促使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的开展。首先,教育工作者要用自身的价值理想、内心信念来感化学生。只有教师自身衷于自然、情于自然、尊重自然,才使学生能够心有所向、情有所悟。更重要的是,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的精力和热情来开展和完善自我生态道德情感。其次,教师应适度叙述冀望。通过罗森塔尔试验,教师冀望学生能产生对学生自身具有的深远影响,学生努力使自己可以成为老师的冀望。因此,教师必须始终以充斥期待信念勉励学生,鼓励学生形成高尚的生态道德情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3.典范鼓励法。我们可以运用启发式教育,激励学生坚决地保持生态道德信仰。使用这种启发式的鼓励动机,首先,教师要为人师表,认真履行生态道德义务,遵循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优秀道德鼓励方式。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生态道德责任,坚决这份感受,并使其从感性认识跨越到理性认识。最后,效仿典范要防止走形式主义,教育形式和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实将典范的示范和鼓励作用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心信念,自身践行的生态道德实践更应成为遵循这种精神指引的成果。4.竞争鼓励法。我们更要学会利用竞争机制,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其强烈的生态道德意志。接受生态道德教育的大学生在使用竞争法时,应注意:一是明确指导思想与目的,帮忙竞争者明确竞争的目的是增强履行生态道德义务的勇气,这是发挥竞争鼓励作用的前提;二是发明公平公道的竞争环境、明确的竞争规范,这是促进竞争鼓励顺利进行的保障;三是明确竞争与合作这对辩证统一关系,了解二者间的相互联系,会更完善我们面对困境的心理应对机制,不骄不馁、勇往直前。5.奖惩鼓励法。掌握奖励和惩办的科学利用,以促进生态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一要坚持奖为先,惩为辅的准那么。奖励这种正鼓励的方式,可以直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而惩办这种负鼓励方式,易诱发挫折心理体验,所以将惩办作为奖励的有力补充,会事半功倍;二是注意奖惩的适度性。如果嘉奖过度,便会触发学生的侥幸情绪,不利于教育的开展。如果过分责罚,会增加挫折行为的出现频率;三是注意信息的有效公开,即及时反应奖惩信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指出,加强及时的反应,将大大提高鼓励效果。有效的信息反应,将增强学生维持良好行为的自信心,降低非冀望行为的出现。这样,实施奖惩鼓励便会保障生态道德行为发生的持续性。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林业教育学会高教分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林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研究工程批准号LGJ-11-Y-07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1 王培玉,傅勇.鼓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企业经济,202272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3 吴玲.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254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办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