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第二章练习作业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138843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自然第二章练习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综合自然第二章练习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综合自然第二章练习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自然第二章练习作业窗体顶端一、选择题1、自然地理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 )。 A 整体性B 差异性C 层次性D 相关性2、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表现为:( )。A 分层结构B 渗透结构C 耗散结构D 地域结构3、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A 整体性B 稳定性与变异性C 层次性D 相关性4、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表现为:( )。A 垂直结构B 结构整体性C 功能整体性D 时间结构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A 各要素相互联系、制约渗透B 各要素虽构成一个整体,但它们是孤立存在和发展C 某一要素变化,不会导致其他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D 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6、下列的说法,符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 当草原植被为森林植被所取代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增强B 当森林减少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减弱C 植被类型的改变,可能引起地表水热交换发生变化D 森林减少,可能引起气温日较差减小窗体底端窗体顶端二、填空题1、系统的主要特征:。2、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窗体底端窗体顶端三、名词解释题1、整体性。2、开放性。3、层次性。4、熵。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6、相关性。四、问答题1、什么是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为什么要研究整体性?2、什么是整体性?简述地球表层的整体性和结构特征。3、为什么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具有整体性特点?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经历了哪些阶段?窗体底端三、名词解释题1、整体性。答: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开放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开放性。答:系统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3、层次性。答:每个系统都是由子系统组成的,而其本身又是更大系统的一部分。4、熵。答: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均匀程度。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6、相关性。答: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即是相关性。四、问答题1、什么是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为什么要研究整体性?答: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原因:现代系统理论认为,整体性是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是系统对外结合内部所表现的效应(包括物质和能量、信息等的传输和转换)。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原理功能超越性原理,整体系统会出现子系统没有的功能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2、什么是整体性?简述地球表层的整体性和结构特征。答: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球表层是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物等成分组成,这些无机自然界与有机自然界各组成成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通过自然历史过程,形成自然地理综合体,这个综合体中任何一个成分或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其它成分或环节的变化甚至整体的变化。地球表层的结构包括空间和时间两个结构,空间结构是各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空间结构又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水平结构是各组成成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异,如从赤道到极地分为热带、温带、寒带。时间结构是地球表层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化的。3、为什么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具有整体性特点?答:结构整体性:时间结构是维持空间结构在状态上一系列变化的结果。空间结构是各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水平结构是各组成成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异;时间结构是地球表层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化的。功能整体性:从地球表层内部看,各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分为两种方式。垂直方向:岩石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空气以及贯穿于各成分的生物。水平方向:各组成部分有物质的机械迁移和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代谢过程。地球表面有了这些结构和功能,才有可能把四个圈层融合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系统,决定着地球表层的整体性。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经历了哪些阶段?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从自然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是定性描述,不能定量地表达整体性原理;2)地理系统学说阶段;从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来认识,既反映了自然综合体的内在联系性,又定量的反映了地球表层物质的能量变换的关系;3)耗散结构理论阶段:从非平衡有序系统的整体性来认识,整体性是发展变化的。你的答案正确答案状况1A2ABD3ABCD4BC5A6C二、填空题你的答案正确答案状况1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稳定性与变异性2整体性、层次有序性、开放性、稳定性与变动性三、名词解释题1、整体性。答: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开放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开放性。答:系统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3、层次性。答:每个系统都是由子系统组成的,而其本身又是更大系统的一部分。4、熵。答: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均匀程度。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6、相关性。答: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即是相关性。四、问答题1、什么是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为什么要研究整体性?答: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原因:现代系统理论认为,整体性是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是系统对外结合内部所表现的效应(包括物质和能量、信息等的传输和转换)。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原理功能超越性原理,整体系统会出现子系统没有的功能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2、什么是整体性?简述地球表层的整体性和结构特征。答: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球表层是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物等成分组成,这些无机自然界与有机自然界各组成成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通过自然历史过程,形成自然地理综合体,这个综合体中任何一个成分或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其它成分或环节的变化甚至整体的变化。地球表层的结构包括空间和时间两个结构,空间结构是各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空间结构又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水平结构是各组成成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异,如从赤道到极地分为热带、温带、寒带。时间结构是地球表层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化的。3、为什么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具有整体性特点?答:结构整体性:时间结构是维持空间结构在状态上一系列变化的结果。空间结构是各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水平结构是各组成成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异;时间结构是地球表层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化的。功能整体性:从地球表层内部看,各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分为两种方式。垂直方向:岩石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空气以及贯穿于各成分的生物。水平方向:各组成部分有物质的机械迁移和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代谢过程。地球表面有了这些结构和功能,才有可能把四个圈层融合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系统,决定着地球表层的整体性。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经历了哪些阶段?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从自然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是定性描述,不能定量地表达整体性原理;2)地理系统学说阶段;从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来认识,既反映了自然综合体的内在联系性,又定量的反映了地球表层物质的能量变换的关系;3)耗散结构理论阶段:从非平衡有序系统的整体性来认识,整体性是发展变化的。学习单元2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练习作业窗体顶端一、选择题1、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组成有:( )。 A 大气对流圈B 水圈C 沉积岩石圈D 生物圈2、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 )。A 地球内能B 太阳能C 宇宙射线D 放射性元素3、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是:( )。A 地貌B 气候C 水文D 生物4、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基础与空间形态基础是:( )。A 地质地貌B 气候C 水文D 生物5、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指示物和过程调控枢纽是:( )。A 地貌B 气候C 水文D 植物和土壤6、自然地理系统的过程脉络是:( )。A 地质地貌B 气候C 水文D 生物窗体底端窗体顶端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系统物质组成是: 。2、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能量来源是: 。3、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 六大要素。窗体底端窗体顶端三、名词解释题1、水圈。2、生物圈。四、问答题1、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2、简述自然地理系统的能量组成。3、简述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窗体底端三、名词解释题1、水圈。答: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由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组成。主要为液态,但含有多种可溶性盐类、有机体和溶解气体。2、生物圈。答:地表生命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整体,其范围与自然地理环境十分近似。四、问答题1、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答: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包括大气对流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2、简述自然地理系统的能量组成。答:自然地理系统的能量组成包括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潮汐能、宇宙射线和风能等。其中太阳辐射能占自然地理环境能量收入的99.98%,而地球内能、潮汐能、宇宙射线和风能等总计仅占0.02%。因此,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地理系统最主要的能量基础。3、简述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答: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岩石六大类。其中水热气候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地质地貌是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基础和活动场所,植物和土壤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的指示物和过程的调控枢纽,水文是自然地理系统的过程脉络。一、选择题你的答案正确答案状况1ABCD2B3BC4A5D6C二、填空题你的答案正确答案状况1大气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和生物圈2太阳能和地球内能3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岩石六大要素三、名词解释题1、水圈。答: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由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组成。主要为液态,但含有多种可溶性盐类、有机体和溶解气体。2、生物圈。答:地表生命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整体,其范围与自然地理环境十分近似。四、问答题1、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答: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包括大气对流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2、简述自然地理系统的能量组成。答:自然地理系统的能量组成包括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潮汐能、宇宙射线和风能等。其中太阳辐射能占自然地理环境能量收入的99.98%,而地球内能、潮汐能、宇宙射线和风能等总计仅占0.02%。因此,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地理系统最主要的能量基础。3、简述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答: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岩石六大类。其中水热气候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动力因素,地质地貌是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基础和活动场所,植物和土壤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的指示物和过程的调控枢纽,水文是自然地理系统的过程脉络。学习单元3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转换 练习作业窗体顶端一、选择题1、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有( )。 A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分不开的 B 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C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单向进行的D 生物能量储存在生物物质中2、下列能源中,属于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是( )。A 水能B 风能C 煤炭D 地热3、自然地理环境最主要的能量基础是:( )。A 地球内能B 太阳辐射C 宇宙射线D 潮汐能4、地球内能释放的主要形式有:( )。A 火山B 热水活动C 构造运动D 地震窗体底端窗体顶端二、填空题1、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 ,海陆间热量交换: 。2、太阳能在无机界中的转化途径是: 转化形式是: 。3、太阳能在有机界中的转化途径是: 转化形式是: 。4、太阳能对自然地理系统的作用效应是: ,地球内能的作用效应是 。窗体底端窗体顶端三、问答题1、简述太阳能的转化过程。2、简述地球内能的转化过程。3、简述自然地理系统能量转化的功能。窗体底端三、问答题1、简述太阳能的转化过程。答:包括两个方面:1)太阳辐射能在无机界中的转化。转化途径:大气地面大气;转化形式: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表增温(长波辐射)大气增温。作用:太阳能在无机界的交换,使得地表、水体、大气组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能量系统。2)太阳辐射能在有机界的转化。转化途径:沿植物动物微生物途径;转化形式:光能化学能热能。作用: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化,将无机界与有机界联系起来,不仅进行能量储存,也分解释放能量,并且以热的形式重新返回太空,完成能量的循环。2、简述地球内能的转化过程。答:主要以引力势能和热能的形式在无机界进行转化。引力势能,在外力作用(侵蚀作用)下,转化为机械运动的动能。转化结果表现为崩塌、地滑以及在陆地水体与大洋中的物质沉积,这是影响地球表层物质迁移的重要因素。热能转化是地球内能的主要转化形式。地壳内的放射性元素蜕变及核反应释能所析出的能量,以内能形式贮存于地球内部,通过不断积蓄,最终释放到地表。其释放的主要形式有:火山作用、热水活动、构造运动和地表热传导等。3、简述自然地理系统能量转化的功能。答:(1)太阳能对自然地理系统的作用效应是“夷平化”。太阳能作用于地表,并与地表物体重力势能相结合,产生了风化、侵蚀、搬运以及堆积等地质过程,其基本趋势是使地表高差减少,削高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化。(2)地球内能的作用效应是“崎岖化”。地球内能的主要作用是引起地震、火山、岩浆活动等各种构造活动,使地表起伏加大,更加崎岖不平。这种作用过程实质上是褶皱和断裂、隆起和沉陷等各种矛盾的统一过程。(3)地表任一地方的自然景观都是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作用的结果,只是二者的作用强度在不同区域表现得不一样。在有些区域,以太阳能作用为主导,如平原地区;而在另外一些区域,则以地球内能的作用为主导,如高山、高原地区。一、选择题A?ABD?ABCD?BC?A?C一、选择题你的答案正确答案状况1C2C3B4ABCD二、填空题你的答案正确答案状况1大气环流、大洋洋流2季风3大气地面大气4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表增温(长波辐射)大气增温5植物动物微生物6光能化学能热能7夷平化8崎岖化三、问答题1、简述太阳能的转化过程。答:包括两个方面:1)太阳辐射能在无机界中的转化。转化途径:大气地面大气;转化形式: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表增温(长波辐射)大气增温。作用:太阳能在无机界的交换,使得地表、水体、大气组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能量系统。2)太阳辐射能在有机界的转化。转化途径:沿植物动物微生物途径;转化形式:光能化学能热能。作用: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化,将无机界与有机界联系起来,不仅进行能量储存,也分解释放能量,并且以热的形式重新返回太空,完成能量的循环。2、简述地球内能的转化过程。答:主要以引力势能和热能的形式在无机界进行转化。引力势能,在外力作用(侵蚀作用)下,转化为机械运动的动能。转化结果表现为崩塌、地滑以及在陆地水体与大洋中的物质沉积,这是影响地球表层物质迁移的重要因素。热能转化是地球内能的主要转化形式。地壳内的放射性元素蜕变及核反应释能所析出的能量,以内能形式贮存于地球内部,通过不断积蓄,最终释放到地表。其释放的主要形式有:火山作用、热水活动、构造运动和地表热传导等。3、简述自然地理系统能量转化的功能。答:(1)太阳能对自然地理系统的作用效应是“夷平化”。太阳能作用于地表,并与地表物体重力势能相结合,产生了风化、侵蚀、搬运以及堆积等地质过程,其基本趋势是使地表高差减少,削高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化。(2)地球内能的作用效应是“崎岖化”。地球内能的主要作用是引起地震、火山、岩浆活动等各种构造活动,使地表起伏加大,更加崎岖不平。这种作用过程实质上是褶皱和断裂、隆起和沉陷等各种矛盾的统一过程。(3)地表任一地方的自然景观都是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作用的结果,只是二者的作用强度在不同区域表现得不一样。在有些区域,以太阳能作用为主导,如平原地区;而在另外一些区域,则以地球内能的作用为主导,如高山、高原地区。学习单元4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 练习作业窗体顶端一、选择题1、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产生温室气体B 需要能量驱动C 不依赖于水D 具有全球性2、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看,人体内的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 )。A 大气中的CO2B 生产者C 消费者D 分解者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 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 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4、“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 )。A 风化作用B 搬运作用C 沉积作用D 侵蚀作用5、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A B C D 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 )。A 反复循环的B 单向运动的C 逐级递减的D 逐级递增的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一般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 )。 A 各种化合物B 各种有机物C 各种无机物D 各种基本元素8、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的危害是:( )。A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B 全球气温波动,灾害增多C 大量的动植物生存受到威胁D 以上三种说法都是9、现今24全球环境问题按其相对的严重性排在前三位的是:( )。A 全球增温问题,臭氧空洞问题,酸雨问题B 海洋污染问题,土壤荒漠化问题,物种灭绝C 森林面积减少,饮用水污染问题,有害废弃物越境迁移D 饮用水污染问题,土壤荒漠化问题,噪声污染问题10、“一次性木筷”曾被普遍推广和使用,但人们又提出免用“一次性木筷”,其理由是:( )。A 为了降低餐饮业物价B 为节约木材,保护森林C 减少土壤中的垃圾D 一次性木筷不能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1、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B 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C 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D 不同的生态系统,都能独立地进行各自的物质循环12、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碳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碳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 绿色植物B 植食动物C 肉食动物D 营腐生生活的真菌13、不直接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是:( )。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蒸腾作用D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4、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下面问题。图1图2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 风力侵蚀、流水堆积B 冰川堆积、流水侵蚀C 流水堆积、冰川侵蚀D 冰川侵蚀、风力沉积15、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 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B 暴雨形成的冲沟C 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 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窗体底端窗体顶端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的方式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即: 。2、按照空间范围和规模的大小,大气环流可分为: 。3、水分循环通常由 四个环节组成。4、地质循环的全过程实际蕴含着太阳能与地球内能的一系列转化及其相应的四种作用过程,即 。5、生物循环集中表现在生物的 过程中,该过程包括两个方面即 。窗体底端窗体顶端三、名词解释题1、大气循环。2、水循环。3、地质循环。4、生物循环。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四、问答题1、以碳循环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过程。2、水循环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生物循环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4、简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五、材料分析题1、图9为我国西南某地的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图10是图9中沿NM线的部分地质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9图10(1)该地区的地形为 ,在图10中补画完整MN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 (2)根据岩层弯曲特征,该地的地质构造应是 ,该地质构造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地形? (3)某地质考察队,在该地区找到了有色金属矿床和石芽、石笋、石柱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你认为有色金属矿床和喀斯特地貌应分别分布于A、B、C三地中的哪一地?并说明判断理由。(4)依据科学发展观,如果利用当地资源对图示区域进行合理的开发,请简述其开发的方向和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生态环境问题。2、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形成图中、两地地形区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2)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经过城市A附近的河流。(3)夏季地特别要注意防范的地质灾害是 ,简要分析其原因。3、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了8.0级地震。地震造成巨大的危害。另外,5月13日地震灾区有中到大雨。 材料二 四川盆地西部地质构造分布图。材料三 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图。(1)阅读材料,试分析说明此次汶川地震的成因。 (2)本次地震的救援工作的难度很大,试分析其不利的地理条件。 (3)有一批抗震救灾物资,拟从淄博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运往灾区,写出依次经过的铁路干线的名称。(4)地震灾后的重建工作需要重点考虑哪一些因素,作为一名地理专业人员,请谈一谈你的看法。六、学做科学家1、科学工作者在南极研究中发现,在南极,由于冰雪融化,长期被冰冻的种子解冻萌发,在这里出现了新的物种;从南极冰盖钻取样芯分析表明:半个世纪以来,地球一直在变暖。25年以来,南极气温上升了1。这些都说明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1)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 相适应。(2)燃烧煤和石油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像玻璃温度的玻璃一样能捕获阳光使地球变暖。这种现象叫 效应,它是造成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极地狐将会 (填“增多”或“减少直至濒危灭绝”)(4)请你想一个好办法让地球“退烧”?2、科学监测表明,自1969年以来,北半球(北纬300至640)冬季臭氧层中的臭氧含量平均减少3%5%。南极上空每年在9至10月臭氧层中的臭氧含量平均减少50%,并周期性出现臭氧层空洞。1989年,多国科学家的联合考察证实,北极上空臭氧层的耗损也已很明显。 (1)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_ _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大气_ 层中的臭氧分解。(2)大气中臭氧减少使到达地面的太阳 _ 辐射增加,其主要危害是_3、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作出的假设是:酸雨使种子不能萌发。有名同学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成了“模拟酸雨”,他把PH值控制在4.0以下。他设计的方案是: (1)在培养皿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加入少量的水使纸湿润,在纸上放10粒大豆种子,种子上面覆盖潮湿的纱布,把培养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2)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模拟酸雨”。 (3)观察大豆的发芽状况。 (4)换用其他几种的种子进行同样的实验。 请回答: (1)如果这些种子都没有发芽,就能说明是酸雨的影响吗?为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4、你想喝自制的汽水吗?小雨同学为你提供了“七喜”汽水成分表(见下图)。 (1)根据“七喜”汽水的成分表,分析自制汽水所需的原料是:白砂糖、果汁、食用香料、 和_。 (2)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体逸出。请你对该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完成下表: 猜想与假设 验证方法及操作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5、酸雨中的硫主要来自于煤、石油的燃烧和通常金属炼制中释放到大气里的二氧化硫,经复杂的变化产生酸雨水降落到陆地。某地每隔一定时间测定的酸雨水样品的pH值如下表: 测定的时间(小时) 01248酸雨水的PH值 473462456455455(1)说明某地测定酸雨水的pH值随时间变化的原因:_ (2)煤中含有硫,如果在煤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钙,则煤在燃烧过程中可以减少逸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解释原因并完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碳酸钙代替氧化钙,能否达到上述类似的效果,为什么?(3)灰石的脱硫效率与石灰浆相比,哪者高,为什么?6、石灰石是浙江省的主要矿产之一,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克,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1234加入样品的质量(克)5101520生成CO2的质量(克)1.763.524.4m(1)哪几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2)上表中m的数值是。(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窗体底端、填空题你的答案正确答案状况1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2行星风系、季风环流、局地环流3水分蒸发、水汽出输出送、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4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5新陈代谢6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三、名词解释题1、大气循环。答:大气循环是指大气圈及其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其基本形式是大气环流。2、水循环。答:水循环是指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水圈的内部及其外部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水分循环通常由水分蒸发、水汽出输出送、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四个环节组成。水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3、地质循环。答:在自然地理系统中,岩石圈的内部以及与其环境之间所存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称为地质循环。其全过程实际蕴含四种作用过程: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4、生物循环。答:自然地理系统中,围绕有机界发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称为生物循环。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答: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指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之间输入和输出以及在生物有机体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交换过程。四、问答题1、以碳循环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过程。答:碳循环的基本过程:自然界碳循环的基本过程如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1)有机体和大气之间的碳循环。绿色植物从空气中获得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再综合成为植物体的碳化合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动、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最终排入大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循环一次约需20年。一部分(约千分之一)动、植物残体在被分解之前即被沉积物所掩埋而成为有机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经过悠长的年代,在热能和压力作用下转变成矿物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当它们在风化过程中或作为燃料燃烧时,其中的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人类消耗大量矿物燃料对碳循环发生重大影响。(2)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换。二氧化碳可由大气进入海水,也可由海水进入大气。这种交换发生在气和水的界面处,由于风和波浪的作用而加强。这两个方向流动的二氧化碳量大致相等,大气中二氧化碳量增多或减少,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也随之增多或减少。(3)形成分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和地下水中成为碳酸,碳酸能把石灰岩变为可溶态的重碳酸盐,并被河流输送到海洋中。海水中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含量是饱和的,接纳新输入的碳酸盐,便有等量的碳酸盐沉积下来。通过不同的成岩过程,又形成为石灰岩、白云石和碳质页岩。在化学和物理作用(风化)下,这些岩石被破坏,所含的碳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入大气中。火山爆发也可使一部分有机碳和碳酸盐中的碳再次加入碳的循环。碳质岩石的破坏,在短时期内对循环的影响虽不大,但对几百万年中碳量的平衡却是重要的。 2、水循环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水循环运动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重要的地理意义:它是岩石圈风化壳产生机械输运作用、促使地表各种化学元素迁移的主要动因;它是陆地上雕塑各种地貌形态、形成各种水域的重要机制;它是维持生物生命活动、形成地表生态系统中水胶体系的基本条件,是沟通无机界与有机界物质联系的纽带。 3、生物循环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生物循环的重要作用表现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为一切生命活动奠定了能量基础,成为生物进化的原始动力,从而推动着自然地理系统不断向前发展;生物作为土壤植物大气之间的一个联系环节,成为物质与能量相互交换的一个重要通道;生物循环对于能量的贮存和消耗,对于化学元素的迁移和积累,对于碳循环、氮循环、氧循环和其他有关成分的循环等具有明显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生物循环实现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之间的转化。4、简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答:(1)区别: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消耗的能量很多,因此生态系统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能量(太阳能),只有这样,生态系统的能量才能维持下去。而物质循环,则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地进行,可以重复地利用。(2)联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能量的固定、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相反,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储藏与释放。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由此可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承,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五、材料分析题1、【答案】答:(1)山地 画图( 形态正确 ,顶点正确;地层分布正确,注意每个地层与地表高程的交点及对应图例)(2)向斜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残留成为山岭(3)有色金属矿床应位于C处,有色金属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相关;喀斯特地貌应位于A处,因为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4)发展方向:该地区有喀斯特地貌分布,可以以这一旅游资源为依托进行合理的规划,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自然要素),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经济林木等),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等,注意问题:在开发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植被的保护,以免水土流失而造成严重的“石漠化”现象;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产生;注意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2、【答案】答:(1)风力沉积 流水沉积(2)画图略(3)泥石流,原因是位于太行山区,夏季易下暴雨,植被稀少。3、【答案】答:(1)位于断层活动带 地壳运动较活跃 岩层沿断裂带断裂并释放巨大的能量(2)地震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大 发生多次余震 本次地震在山区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高山峡谷,地形崎岖(3)胶济线-京沪线-陇海线-宝成线(4)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各级政府的支持;适当的进行人口的迁移;集中安排居民点并注意避开断裂带;山区应最大限度的进行绿化,保持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对一些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地段,采取工程治理;新建建筑物应提高抗震能力;慎重发展重化工工业;减缓成都城市圈向西发展的速度;健全交通运输和通信的方式;城市规划中应有足够的绿化地;以使用清洁能源为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等。六、学做科学家1、【答案】答:(1)生存环境(2)温室(3)减少直至濒危灭绝(4)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2、【答案】答:(1)氟利昂等氯氟烃化合物及平流层内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大量的氮氧化物(2)平流(臭氧层)(3)紫外线(4)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导致农作物减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遭到破坏。3、【答案】答:(1)有影响。因为如果没有影响,种子会正常发芽。(2)酸雨会使土壤的酸性增强,导致大量农作物与牧草枯死;它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使林木生长缓慢,森林大面积死亡;它还使河湖水酸化,微生物和以微生物为食的鱼虾大量死亡,成为“死河”、“死湖”。酸雨还会渗入地下,致使地下水长时期不能利用。酸雨还会对桥梁楼屋、船舶车辆、输电线路、铁路轨道、机电设备等造成严重侵蚀。酸雨、尤其是酸雾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4、【答案】答:(1)水(2)CO2 5、【答案】答:(1)一是水分蒸发,二是H2SO3被氧化成H2SO4,酸性增强(2)S+02 点燃 S02,S02+CaO 加热 CaS03,CaC03 加热 C02 +CaO(3)CaC03块状反应接触面积小,而且先生成CaO,石灰浆Ca(OH)2呈碱性,在溶液中进行接触面积大,吸收S02更完全。6、【答案】答:(1)3、4(2)4.4(3)80% 第三章 时间演化规律学习单元1 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方向性 练习作业窗体顶端一、选择题1、原始大气中没有:( )。 A H2OB CO2 C N2D O32、根据风化发育阶段学说,土壤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物理风化阶段;富钙阶段;富硅铝阶段;富绿阶段。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面关于水圈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A 水圈中水体总量逐渐增大B 海水性质由酸性到弱碱性C 海水的含盐度逐渐增大D 海水性质基本没变4、下面关于水圈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A 水圈中水体总量逐渐增大B 海水性质由酸性到弱碱性C 海水的含盐度逐渐增大D 海水性质基本没变5、下面四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按照植物进化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6、下面四种动物:兔子;鱼;恐龙;章鱼。按照动物进化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7、关于生物进化,正确的是:( )。A 从水生到陆生B 从简单到复杂C 从陆生到水生D 从复杂到简单窗体底端窗体顶端二、填空题1、根据地洼学说,地壳构造的演化基本经历了 三个阶段。2、原始大气主要由 等所组成,现代大气以 为主。3、根据风化发育阶段学说,土壤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 。4、植物进化顺序是 5、动物进化顺序是 。窗体底端窗体顶端三、问答题1、简述风化壳的发育及土壤形成过程。2、简述大气圈发展的方向性。3、简述水圈发展的方向性。4、简述生命起源的方向性。正确答案状况1D2A3ABC4ABC5A6C7AB二、填空题你的答案正确答案状况1地槽区地台区地洼区2H2O,CO,CO2,N2,HN3 和CH43N2、O24物理风化阶段、富钙阶段、富硅铝阶段、富绿阶段5藻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6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动物人类三、问答题1、简述风化壳的发育及土壤形成过程。答:经历了四个阶段:()物理风化阶段:在风化作用初期,以物理风化为主,粗岩屑的残积层便是风化壳发育初期的代表;()富钙阶段:当化学风化作用刚开始时,主要是氯化物和硫酸盐被淋失,碳酸盐淋失较少而碳酸钙相对富集,为富钙阶段;()富硅铝阶段:随着化学风化作用的加强,不仅氯化物和硫酸盐类大量迁移,而且碳酸盐类也大量淋失,硅和铝相对富集,便进入了富硅铝阶段;()富铝阶段:最后,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分离,硅被淋失,铝相对富集,到达了富铝阶段。2、简述大气圈发展的方向性。答:大气圈的发展沿着这样一种方向:原始大气二氧化碳大气现代大气。地球现代大气就是氮、氧大气。3、简述水圈发展的方向性。答:水圈发展的方向是:)水圈中水体总量逐渐增大,35亿年前仅占现在的1/10;)海水性质由酸性到弱碱性变化,前太古代,pH=23;元古代末,近中性;现代, pH=8.4;)海水含盐度逐渐增大,原始,很少;元古代后期,10-25;现代, 35。4、简述生命起源的方向性。答:生命起源的方向性: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高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学习单元2 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节律性 练习作业窗体顶端一、选择题1、自然地理系统的进化发展主要在哪个阶段?( )A 天然生态系统B 新生代C 人类生态系统D 原始生态系统2、新生代以来的自然地理系统的演化分哪几个阶段:( )。A 新生代自然地理系统B 天然生态系统C 第四纪自然地理系统D 全新世自然地理系统窗体底端窗体顶端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系统节律的特点是: 。窗体底端窗体顶端三、名词解释题1、节律性。2、周期性节律。3、旋回性节律。4、稳定性节律。5、反馈。四、问答题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演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正确答案状况1B2CD二、填空题你的答案正确答案状况1三、名词解释题1、节律性。答:xxx。2、周期性节律。答:xxx。3、旋回性节律。答:xxx。4、稳定性节律。答:xxx。5、反馈。答:xxx。四、问答题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演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答:分两个阶段:(1)古代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分为原始状态、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四个阶段,主要变化表现为:由于构造运动而引起的全球性的海陆变迁、陆地表面起伏程度的改变以及地面物质的大规模迁移。由于气候变化而引起的全球性的或大范围的冷、暖、干、湿变化,以及与其相应的大气环流和气候带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生物界也在变化。(2)新生代自然地理系统的变化包括海陆变迁、气候变化、生物演进。学习单元3 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稳定性 练习作业窗体顶端一、选择题1、自然地理系统的进化发展主要在哪个阶段?( )A 天然生态系统B 新生代C 人类生态系统D 原始生态系统2、新生代以来的自然地理系统的演化分哪几个阶段:( )。A 新生代自然地理系统B 天然生态系统C 第四纪自然地理系统D 全新世自然地理系统窗体底端窗体顶端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系统节律的特点是: 。窗体底端窗体顶端三、名词解释题1、节律性。2、地理节律。3、耦合性。4、时间结构。四、问答题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演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窗体底端三、名词解释题1、节律性。答:xxx。2、地理节律。答:xxx。3、耦合性。答:xxx。4、时间结构。答:xxx。四、问答题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演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答:分两个阶段:(1)古代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分为原始状态、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四个阶段,主要变化表现为:由于构造运动而引起的全球性的海陆变迁、陆地表面起伏程度的改变以及地面物质的大规模迁移。由于气候变化而引起的全球性的或大范围的冷、暖、干、湿变化,以及与其相应的大气环流和气候带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生物界也在变化。(2)新生代自然地理系统的变化包括海陆变迁、气候变化、生物演进。正确答案状况1B2CD二、填空题你的答案正确答案状况1三、名词解释题1、节律性。答:xxx。2、地理节律。答:xxx。3、耦合性。答:xxx。4、时间结构。答:xxx。四、问答题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演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答:分两个阶段:(1)古代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分为原始状态、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四个阶段,主要变化表现为:由于构造运动而引起的全球性的海陆变迁、陆地表面起伏程度的改变以及地面物质的大规模迁移。由于气候变化而引起的全球性的或大范围的冷、暖、干、湿变化,以及与其相应的大气环流和气候带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生物界也在变化。(2)新生代自然地理系统的变化包括海陆变迁、气候变化、生物演进。学习单元4 自然地理环境发展演化过程及特点 练习作业窗体顶端一、选择题1、自然地理系统的进化发展主要在哪个阶段?( )A 天然生态系统B 新生代C 人类生态系统D 原始生态系统2、新生代以来的自然地理系统的演化分哪几个阶段:( )。A 新生代自然地理系统B 天然生态系统C 第四纪自然地理系统D 全新世自然地理系统窗体底端窗体顶端二、问答题1、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演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2、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基本特点有哪些?窗体底端二、问答题1、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演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答:分两个阶段:(1)古代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分为原始状态、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四个阶段,主要变化表现为:由于构造运动而引起的全球性的海陆变迁、陆地表面起伏程度的改变以及地面物质的大规模迁移。由于气候变化而引起的全球性的或大范围的冷、暖、干、湿变化,以及与其相应的大气环流和气候带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生物界也在变化。(2)新生代自然地理系统的变化包括海陆变迁、气候变化、生物演进。2、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基本特点有哪些?答:(1)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2)依次出现了三大耗散结构类型:自然地理系统、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3)物质和能量依次在三大耗散结构中流通。正确答案状况1B2CD二、问答题1、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演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答:分两个阶段:(1)古代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分为原始状态、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四个阶段,主要变化表现为:由于构造运动而引起的全球性的海陆变迁、陆地表面起伏程度的改变以及地面物质的大规模迁移。由于气候变化而引起的全球性的或大范围的冷、暖、干、湿变化,以及与其相应的大气环流和气候带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生物界也在变化。(2)新生代自然地理系统的变化包括海陆变迁、气候变化、生物演进。2、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基本特点有哪些?答:(1)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2)依次出现了三大耗散结构类型:自然地理系统、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3)物质和能量依次在三大耗散结构中流通。绪 一、选择填空: 选择填空:论1、自然地理系统不同于其他各圈层的主要特征是:ABD A太阳能集中分布 B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C自然地理环境 D存在物质的三相 和三相圈层界面 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自然地理系统: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