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捆”的表象的策略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17138214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捆”的表象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捆”的表象的策略“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计数单位“十”是该课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作为计数单位“十”的表象性材料“捆”(10根小棒捆成一捆),既是实物抽象到符号的内联中介,又是多种模式表示数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捆”的教学在计数单位“十”的建立中非常关键。 那么,对于“捆”学生有哪些认知基础和学习困难呢?又该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捆”的表象呢?这需要从“捆”的内在含义、目标定位、环节实施等视角作出思考。一、 含义感知:“捆”是什么? 对于“捆”这个称谓,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到许多一捆或几捆的说法。但日常生活中的捆是没有约定的,可以根据材质大小或个人意愿,若干根都可以称之为一捆,比较随意。而数学上的“捆”是以十为单位进行按群计数的,是一种特殊的约定.为此,“捆”的教学必须在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正确、完整的表象,以防止生活概念和数学概念的混淆。二、 目标定位:是创造还是仿造?在“捆”概念揭示中,有教师将其教学目标定位于“让学生自主创造计数单位十把10根放一堆,再借机揭示捆的概念”。 作为一种定论性知识(数学约定以“十”为计数单位),不宜开展探究发现,理应采用接受学习的方式加以开展.当然,这需要建立在学生经验激发、仿造内化的基础上,以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三、环节实施:如何激发经验和内联强化?由于小棒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制材料,在生活中并不常用,因此“10根小棒为一捆”缺乏经验积淀。但相应的以“十”为单位来计数,学生还是有生活经验基础的。例如,10个皮球装一盒、10支铅笔装一盒、10颗珠子串为一串等.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调用这些原有的生活经验,并从实物初步抽象过渡到小棒,组织学生操作感知“捆”,并针对一年级学生特点开展适当的活动加以强化。实际教学效果表明,只有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合理定位、巧妙安排,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捆”的表象,使计数单位“十”发挥应有的教学效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