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校区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17043584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新校区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校新校区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校新校区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新校区建立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高校新校区建立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的高校建立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潮。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地渴求,高校扩大招生的规模也随之高涨,在对现有校园进展就地改造的同时,也纷纷另择校址建立分校,甚至大规模的建立大学城。与建国后前两次大规模的高校建立高潮相比,这一次无论是规模上、强度上还是涉及大学的数量上,都是空前的,其社会效应也相应地扩大。 1新校区建立类型 1.1 新学校的建立 新学校的建立以各种民办高校为主。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使得各种民办高校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扩招施行前的1998年底,国家成认学历的民办高校仅有22所,而到2023年,全国共有民办普通高校超过1200所。 1.2 老校的新校区建立 近几年来,很多国内老高校的招生规模每年以两位数的比例增长,使得原有的校园及各种设施不能满足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需要,而老校园的规模又没有开展的余地,于是在城市的郊区或异地建立分校成为许多学校的选择。 1.3 老校的整体搬迁 还有一些学校,在原有校区不能满足正常使用或是其他原因的影响下,学校的全部或者主体迁出,以适应新的开展。我国的中央美术学院由王府井大街搬到东郊,吉林大学由市区搬到郊区也均属此例。老校的整体搬迁有利于土地的集中使用和高效率的发挥。 1 1.4 大学城及大学科技园的建立 1.4.1 大学城的建立 与传统办学形式相比拟,大学城具有“社区管理政府化、教育资共享化、根底设施市政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转机制市场化”等特色,“集约化”的开展道路,为我国高等教育开展注入了新颖活力,带来了蓬勃活力14。 1.4.2 大学科技园的建立 大学科技园促进大学与城市、以及它与当地科技企业的亲密联络,建立它对于城市开展的主导地位,将会使大学在国民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充分发挥作用,为大学的有机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 2 选址特征及原因分析p 2.1 多在郊区 大学在城市远郊征得新的校园用地,另建新校区,已成为当前我国校园建立的一股趋势,但同时也带来诸如新老校区联络不便,资共享难以实现,城市根底设施跟不上,侵占耕地,引起农民不满等一系列的问题。 2.2 向大规模的大学城、科技园区聚集 目前新校区的选址逐渐向大规模的大学城、科技园区聚集。这样既能保证大量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的不断培养,又能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协作,并大大进步了科研设备的利用率。 2.3 与城市开展方向相交融 许多新校区的选址和建立都顺应城市开展,有助于减少建立本钱,集中财力开展教育,从而形成与城市良性互动的开展态势。深圳大学城地处城市开展的轴线上,与城市西向开展战略相吻合,从而为大学城成功担负起培养研究型人才创造了机缘。 2 3. 用地需求的增加 根据湖北省教育事业开展“十一五”方案,到2023年,全省普遍高校在校本科生将分别到达70万人,据此粗略估计需新增校园用地20,000多亩18。由此可见,土地资的相对短缺成为大多数校园面临的难题。导致用地需求急剧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校园规模的扩大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展了大规模的扩招,导致了学校原有的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宿舍等远不敷用,师资超负荷运行,这使得许多高校纷纷选址建立分校成为必然,也使得用地需求急剧增加。 3.2 规划理念的更新 综合近年来诸多高等学校校园规划建立的工程理论,新时代高等学校的校园规划呈现出如下的开展动向:1、多元化、个性化,强调自身优势与特色;2、社会化、城市化,开放意识增强;3、整体化、模块化,进步效率与效益;4、人性化,突出 “以人为本”; 5、生态化、园林化,强化生态系统的功能;6、强调 “环境育人”,注重交往空间体系的构建与整体环境的质量;7、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采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8、动态化,提倡规划设计具备充分的应变性和弹性,可以持续开展;9、引入 “互动”观念,指人、场所、信息三者自身的互动和它们之间的互动以及院校内外之间的互动;10、规划设计中力求保持传统与文脉的延续、承传20。时代向现代大学提出新的要求,给校园规划带来了复杂性与多元性,也使得校园用地面积不断增加。 3.3 高校科技园区的兴起 高校科技园区具有集科研、开发、孵化、技术贸易和科研成果产业化于一体的功能,在土地利用上为表达高科技的含义,一般在用地上建筑密度、容积率比拟低,以强调环境绿化及自然生态条件等,这无形中又必须加大校园的规模。 3.4 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 科技的不断开展进步,特别是现代科学所面临的各种课题的复杂性,往往要求多专业、多单位的大量人才通过高效率、大范围的组织协调进展各种科研开发工程,这就促使了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和人才的聚集,以高等教育机构为中心,再集中大量的研究单位,也使得校3 园需要更多的用地面积。 4. 土地利用现状 4.1 校园容积率过低 容积率是衡量土地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在92指标中,校园的容积率应约为0.5。我国原有大学校园中容积率平均值为0.61,而新建大学的容积率那么仅有0.42,最低的安庆师范学院只有0.24。 目前我国许多新建校园占地少那么上千亩,多那么几千亩,且往往位于城市郊区环境优美的地区,其中的河湖、山坡等不适于建立的土地,造成了新建校园的容积率下降。同时,高校在规划建立决策时存在贪大求全的心态,大尺度的广场或水面,既浪费资又影响使用。所以抓紧制定高等院校建立用地定额标准已迫在眉睫。 4.2 土地变性较为严重 国土资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现有的大学城中,划拨用地总面积占实际用地总面积的83.93%,有相当局部变成了商业经营性效劳用地,大学城建立工程变成土地开发工程。导致土地变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4.2.1 社会资金办学 随着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投资教育的主体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学校对配套效劳设施的经营权普遍实行出租或承包,收取承包费、门面租金等。此外,学校还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教学和生活设施,减轻投资压力。这使得高等院校正在由原来的纯公益性机构变为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经济实体。 4.2.2 土地资管理不利 有些高校以需要扩张以及修建老师宿舍为由申请用地,又以“结合开发”的名义对土地进展转让,进展地产开发,而影响了校园的总体协调和各个校区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资共享。 5. 校园规模过大造成的不利影响 5.1 各功能区域间间隔 过长 大学校园用地规模的扩大所造成的首要问题是拉大了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距4 离,导致了使用上的不方便。校园的扩大阻碍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效劳区、办公区等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络,减少了各功能区之间人流的往来,或者迫使人们改用机动车或自行车代步,由此势必给校园的交通带来宏大的压力和对步行的舒适条件造成破坏。 5.2 资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大学校园面积过大,使得许多物质环境资和设备资只有附近一小局部的师生员工使用,各类设施无法得到高度的共享和充分的利用。因此,在校园中形成尽可能紧凑的公共空间体系和尽可能短捷的步行交通系统,才能将学生和活动有效集中起来,使校园内的环境资得到充分利用。 5.3 不利于知识交流与创新 校园规模的扩大增大了各院系之间的间隔 ,从而降低了院系间的互相合作与交流,造成学科间的隔膜。不同学科的学生之间互相交往和见面的时机减少了,富有校园气息和文化气氛的大学社团的工作与活动也会因规模的扩大而减少,这对于大学生知识构造的完善和综合才能的进步都是非常不利的。 5.4 院系增加导致效率下降 科技的高速开展和专业化的细致分工导致了高校中院系的数目不断增多。而大学是以院系为根本单位进展运作的,各个院系都具备独立完好的行政管理机构。在院系增多的情况下假设继续以原有的方式开展,必定会使教职比和生职比下降,从而造成整个学校行政管理体系过于庞大而效率低下。 可见,虽然大学校园规模的扩大是大势所趋,但是由此也会带来多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如何尽量防止和克制这些困难,需要研究制订大学开展的长远目的和规划,深化分析p 和解决不断产生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合理确定大学校园的规模和各项规划指标,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18张晓玲,高等教育开展用地对用地管理政策提出新要求 20国教育建筑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资料整理,2023 5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