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课后题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68385415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心理学课后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前心理学课后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前心理学课后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名词解释1遗传:父母依照自己的模样生儿育女,子女保持和父母亲相同的体形及生 理功能的特征,而且又按原样传递给下一代,每一代都能复制与自己相像的下一 代。这种生物通过繁殖其物种生命世代连续的现象。2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就是遗传率比较高的遗传现象,比如:双 眼皮,大眼睛,高鼻梁,大耳垂,下颚形状等。隐性基因就是遗传率比较低的遗 传现象。比如少白头,秃头,声音等。简答题1亲代的性状怎样遗传给子代?答:父母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 (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2简要回答大脑的机能发展?答: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的过程 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3母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个方面?答:母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母亲的生育年龄,母亲的营养,母 亲的健康状况,母亲的情绪和态度。第三章名词解释1视敏度:就是视觉的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2知觉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变化后人对知觉对象的感知保持不变。3记忆:指在头脑中保存个体经验和加工,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4有意识记:有预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必要时经过一定 的努力所进行的识记。5意义识记:指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找出材料之间的本质联系,因果关系或 者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之后而进行的一种识记。6再认和再现: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现次出现时,仍然可以被识别出来。叫做 再认。根据需要把经历过的事物独立地在脑中呈现出来的过程就是重现。7思维:是人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8直觉行动思维: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 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9概念:指儿童开始运用象征符号。10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 往往是对变化效应,也就是变化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的放大。我们认为情绪是情 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简答题1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阶段和种类是什么?答: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阶段:一是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二是机械识记和 意义识记,三是再认和回忆,四是自传体记忆,五是记忆恢复现象。记忆策略的 种类有:一是视觉复述策略,二是特征定位策略,三是复述策略,四是组织性策 略,五是提取策略。2思维与感知觉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感知觉都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 反映。思维是人脑结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联系:一,思维与感知觉 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思维又离不开感知觉活动所提供的感性材料,人只有在获 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概括,使人 获得更深刻,更正确的认识。二,感性认识的材料,如不经过思维加工就只能停 留在对事物的表面的,现象的认识上,而不能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本质。3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答:1.直觉行动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4皮亚杰认为婴幼儿的思维有哪些特点?答:一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又分为六个子阶段,1.反射练习时期, 0-1个月;2习惯动作时期,14个月;3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10 个月;4.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时期,10-12个月;5感知运动智力时期, 12-18个月;6智力的综合时期,1824个月。二是前运算阶段(2-4岁), 分为两个分阶段,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2直觉的半逻辑思维阶 段,4-7岁。三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四是形式运算阶段(从11岁或 12岁开始)。5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答:区别是: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在较 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则具有深刻性和 稳定性。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二者的联系是: 情感是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 现和变化又受已成形的情感的制约,所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 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6婴儿的基本情绪有哪几类?答:婴儿的基本情绪有:1微笑,2痛苦与悲伤,3焦虑和恐惧。论述题1为什么说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具体的说, 人的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人类的认识 能力不仅为我们提供有关物理世界的知识,还能使我们对人的心理状态本身形成 认识。对心理状态的认识是一个人日常生活认识的核心。2现在在有许多家长喜欢在婴儿的床头挂很多的玩具以开发智力,试用所学 的知识分析之。答:1婴儿的手心和脚心的触觉非常敏感,这样对玩具的接触有助于失去婴 儿对环境的反应;2婴儿的视觉机能较差,但是可以察觉到物体的移动,放玩具 可以帮助他们练习视觉集中的能力,而且婴儿喜欢一些五颜六色的东西,多看这 些可以促进婴儿颜色机能的发展;3可以促进婴儿的多通道知觉的发展,研究证 实婴儿出生时已经具有多通道感知的能力,视觉和触觉的联合可以让他们更快的 认识物体;4有利于空间知觉的形成,空间知觉是由视,听,触和动觉联合组 成的,经过这样的综合刺激,婴儿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说明他们 已经可以认识这些事物,积累的事物越来越多相对的表现出来的反应会让人觉得 他越聪明。3试述婴幼儿的情绪理解和情绪调控的发展如何体现心理过程的协调发 展?答:1情绪理解的发展与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相联系的。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 发展,四到五岁的幼儿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外部原因。2情绪调控能 力的发展与意志的发展相联系。婴儿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很有限的,通常两岁的儿 童能表达他们的情绪,并会采用一定的方式 来控制它们。三岁的儿童开始运用 有控制的表达快乐,惊讶等情绪。儿童学会调控自身情绪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 不断观察与学习,不断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和不断接受强化的过程。3.学前儿童的 情绪理解和情绪调控实质上就是情绪与认知,意志的关系,它们体现着心理过程 的协调发展,也体现着人际关系与儿童情绪发展的本质联系。可以让儿童更加有 效地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第四章名词解释自我中心语言:讲话都不考虑他在与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 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亲子关系:婴儿与母亲之间或与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 关系。同伴关系: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 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想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 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是一咱积极的 社会行为,它受到人类社会的积极肯定和鼓励。简答题1. 简述母爱剥夺实验。答:将一只刚出生的婴猴单独关在一个笼子里,脱离母亲的抚养。笼子里有 两个假母亲,一个可以提供食物,但是是用金属做得,一个不能提供食物,是用 温暖的,柔软的布做的。如果让这个猴子做一个选择,它们愿意选后面那个不能 提供食物但是可以温暖的一个,而不愿意选择可以提供食物但不能提供温暖的一 个。2. 简述玩具及电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答:1玩具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玩具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 究发现,儿童的活动空间过小或者没有足够数量的玩具,儿童之间打架和吵嘴的 现象更容易发生。2电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电视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给儿 童提供娱乐,提供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使孩子学习及掌握大量在课堂上学不到的 知识和信息,对儿童的反应能力及智力发育有很大的好处,但儿童较长时间地 看电视,会使儿童的活动范围变小,与周围客体交互作用的机会减少了,这种单 向的灌输形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儿童的思维活动,并且容易形成刻板的,模式 化的行为方式。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观看暴力电视节目与青少年的反 社会行为有关,收看电视节目占用了儿童大量的时间,电视中不健康的内容可以 影响孩子 的上进心。因此,对儿童看电视应加以正确的引导,家长采用一些灵 活的限制措施,如限定看电视的时间及所看的内容,电视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是有 益无害的。3. 简述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答: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0-2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7 岁),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7-12岁),第四阶段,更高水平的道德阶段 (12岁以上)。论述题试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答: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婴儿早期的依恋质量可以预测他们在幼儿至成 人期的行为。安全依恋的婴儿到有幼儿期仍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 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到小学期仍然与父母保持良好 的情感联系;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则较多的发展处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 绪不稳定等特点。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将导致 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反之,可能成为一个 缺乏来自依恋力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3对认 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儿童的认知通常也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对于相对 复杂的问题情境安全依恋的儿童能热情主动地接近问题,乐于求助,寻求合作; 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表现为对问题不感兴趣,很容易失望、放弃问题,忽视成人 的指导等消极的情绪反应。结合儿童发展的实际,论述社会化发展对儿童的意义。答:1有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语言词汇都是通过与人交往得来 的,慢慢的外部语言就会转换成内部语言;2有利于儿童认知行为的发展,儿童 在社会环境中对情境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摘及归因,可以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 么不该做,在头脑中形成一些稳定 的观念,学会帮助,分享等。3通过社会化 可以发展儿童的同伴关系,遇到事情可以互相讨论,协商,通过不同的游戏积累 不同的生活经验。4使儿童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一个过渡。案例题答:这个案例中包含的有影响儿童社会化中的同伴关系。案例中的琳琳虽然 外表漂亮,但是性格内向,外表漂亮的人一般在同伴中会受到较高的欢迎,但是 因为过度内向不爱与人交往,而且儿童的同伴关系又是建立在互相需要的基础上 的,几次过后,别的小朋友就不想跟她玩了,所以当这个活动开展的时候,别 的小朋友觉得她不经常跟他们玩,就不是她的好朋友。第五章名词解释平行游戏:指的是儿童在一起从事相似的游戏,但是彼此之间没有社会互 动。涂鸦期:1到2岁的婴儿在能够握笔的时候,就开始在纸上绘画了,由于手腕, 手指等动作技能发展水平较低,他们只能画出一些杂胶乱无章的线条,这个阶段 被称为涂鸦期。象征性游戏:指通过替代物并且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 想象游戏。简答题简述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趋势。答:1六个月到两岁儿童就有轮廓歌的能力,2两岁左右对轮廓歌的旋律和 节奏基本不变,但是音调会发生变化,3三岁以后轮廓歌向演唱成人教得标准 歌曲方向发展,4四岁到五岁掌握歌词的能力有明显进步,能较完整的唱出一首 歌的歌词。5五到六岁的儿童可以唱较复杂的歌曲,在歌词发音,咬字方面有大 的发展,音准也大大的提高。简述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趋势。答:涂鸦期(1-2岁)象征期(2-3岁)定形期(3-7岁)。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游戏的发展趋势。答:独自游戏(22.5岁)2平行游戏(2.53岁)3联合游戏(3.54.5 岁)4合作游戏(4.5岁以上)。论述题试述游戏活动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答:随着年龄的发展,儿童的社会性游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从只有一个 人玩,不参与别人的独自游戏到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但不在一起玩的平 行游戏,再到彼此关联但不合作的联合游戏,最后是为了达成同一个目标或满足 同一个要求在合作中一起游戏。这些不同的游戏都体现了儿童的社会性认知的交 往能力在增加,逐步的社会化。案例题答:案例中的小朋友的美术欣赏能力在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这一时期的小 朋友把图片看成是事物的照片,更加注重画里画了什么,而不会去考虑绘画的艺 术形式和技法。他们只关注着美术作品的内容,所以才有文中小朋友看到的都是 画里而直观表现了出来的人物和景象,看不出别的更高级的艺术形式。名词解释个性:指儿童的心理发展到达一定的成熟阶段后,所形成的一种整体的,稳 定的,有特点的精神面貌。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是表现为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的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它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 成水平的标志,也是失去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性别角色:是修配关于男性或女性各自适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简答题简述个性的特征。答:个性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简述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 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对于发展中 的学前儿童来说,其周围的成人和老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 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简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方面。答:(1)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对身体的认识: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开 始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名字 与身体联系;对自己行动的认识:区分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 支配自己的动作;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3岁儿童开始意识到愿意和应该的区 别;4岁儿童开始出现了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2)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的发 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 展。特点如下: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的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从对自己外 部行为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自我体验的发展:呈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的 特点。自我调节的发展: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论述题试述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对儿童的重要性。答:个性因素有气质,性格,自我意识,和性别化。气质很大程度受先天遗 传,在生活中都会有所表现,可以直接影响日后的生活,具有稳定,不易改变的 特点。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是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具有不稳定 性,知道了儿童的性格就可以了解他们的一些态度和行为。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 身的认识水平,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儿童的自我意识可以帮他们了解自己的 身体,了解自己的开解,慢慢有主观意识,和自我判断的能力。性别化可以帮助 儿童了解自己的性别,了解自己性别的角色特征。联系实际谈谈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关注性别化的问题。答:(1)儿童的性别概念 儿童的性别概念包括三部分:性别认同、性别 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即掌握自己的性别 属性或相应的作用。大多数研究认为,儿童的性别认同出现在1.52岁之间。 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 认识。儿童在34岁的时候开始认识到一个人的性别在一生中是稳定不变的。 性别恒常性:儿童对一个人不管外表发生什么变化,而其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2)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时个体关于男性或女性各自适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 认识。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生物取向阶段社会取向阶段一一心理取向阶段。 在生活中小朋友知道有男孩和女孩之后会奇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要分男 孩和女孩,在知道后就可以把身边的人分类,比如和妈妈一个特征的,和爸爸一 个特征的可以区分开来,准确的知道自己的性别角色,在玩角色游戏的时候选择 符合他性别的角色。案例题答:案例中体现出的是儿童个性发展中自我认知的发展问题。案例中的小朋 友在妈妈拒绝他后还自己折腾了半天,还哭闹着说要自己来之类的话,表示他此 时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有一些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了。他这个时候有独 立性,不想让大人的帮忙,想自己来动手叙事。第七章名词解释发展理论:是关于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体过程和展机制的系统理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指作为强化物的刺激出现次数增加后,行为 发生的次数也相应增加。消极强化指当刺激减少后,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反 而增加。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个体成熟原则: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面熟取决于基因决定的 时间表。成熟在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发展的过程不可能通过环境的变化面改变。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最近发展区:我们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每一种发展水平叫做儿童现有 发展水平,第二种发展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称作是最近发展区。简答题华生认为哪些因素影响动作习惯的形成?答,一是年龄,二是练习的分配。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答:消极强化 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是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的目的不同。什么叫观察学习,它与模仿有什么不同?答: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习得新行为。观察学习不 同于模仿,模仿只是学习榜样行为的简单复制,而观察学习则是通过观察从他 人的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观察学习比模仿复杂得多。观察学习有哪些模式?请结合整合简析。答:1.行为模式,2言语模式3象征模式4抽象模式5参照模式6参与 性模式7创造模式8延迟模式。格塞尔提出哪些发展原则?答:1发展方向的原则,2相互交织的原则,3机能不对称的原则,4个体 成熟的原则,5.自我调节的原则。结合实例,分析儿童的实在主义有哪些表现?答:一是表现在智力方面,比如儿童如果看到月亮,就认为月亮是跟着他走 的,只要他不走,月亮也不地走的。二是表现在道德认识中,比如儿童为了得到 表扬而说谎话。简析思维和言语的关系。答:思维是语言异源的,语言是构成逻辑思维的必要条件。高级心理机能指什么?它与低级心理机能有什么联系?答:高级心理机能就是指观察(有目的的知觉过程),随意注意,词的逻辑 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等。高级心理机能与低级心理机能的联 系是后者是种系发展的产物,前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但是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 程中,这两种不同的心理 机能却是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最近发展区指的是什么?答:我们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每一种发展水平叫做儿童现有发展水平, 第二种发展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称作是最近发展区。论述题行为主义理论对儿童早期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答:行为主义在心理学史上是一个有着浣影响的流派,它极大的推动了心理 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变革,推广了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尤其是对儿 童心理的学习和教养,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原则和方法。其中强调教育和训练 的目标和标准,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不应该实行社会统一的标 准和计划,家长和学校不要墨守成规,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教 育措施。反对体罚儿童,应从小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重视家庭护理,身心教育。 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教育万能论。通过行为主义 流派的理论演变,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不断深化和不断接近于实际情况,逐步克服 理论观点的极端性,有利于正确认识儿童心理的了展和有效运用心理学规律。今天学习格塞尔和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答:1)个体成熟的原则的含义:个体的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绝于基 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以前,处于学习的准备期。2)对我们儿童教育的借鉴及启示: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 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 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不 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 ?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皮亚杰对儿童的最大发现是什么?在儿童教育实践中有什么价值?答:皮亚杰研究的主要发现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思维 的核心特 点是自我中心。教育必须按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教育既要适 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教育对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 重要的,但又不是无限的,教育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和现有的认知结构水平。教育 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加速儿童的认知过程。皮亚杰为什么强调学习要适应儿童的发展阶段?答:1.由于儿童各年龄阶段的智慧结构有它本身的特异性。所以教育就必须 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 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2只有当教的东西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 事再创造的活动,才会有效地被儿童所同化,儿童才能学会这种知识。3.切理 智的板料并且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接受的,良好 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 的学习效能,并且能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维果茨基强调社会交往对儿童学习的价值,对幼儿教育有什么意义?答:社会交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在社会条件下,儿童通过教育,其高 级心理机能才得到充分发展。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人与人的交往 中形成越来的,最初是两人之间的动作,后来他自身的心理活动的组成方式工。 简言之,两人间的动作转化为儿童内部的心理机构。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到高级 发展的表现在:1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2心理活动的概括抽象机能增强,各 种心理机能之间关系的变化和重新组合性增强。维果茨基认为婴幼儿的“学习大纲是什么?答:这里所说的学习大纲是一种比喻性的修辞手法,指的是早期幼儿在与周 围环境相处的过程中产生的对知识,技能的需要所决定的那种教学。儿童所经历 的各阶段的次序,其延续时间的长短,不是由母亲的教学大纲决定的,而是由儿 童从周围环境中如何汲取新知识,发展新能力所决定的。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