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导学案

上传人:猪** 文档编号:167556418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劝学》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劝学》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2. 自主积累并掌握文本所涉及的重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知识。3 .体味文本的论证特点及语言特色。【学习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 探究法【知识导学】(一)作者情况:荀子(约公元前 313前 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 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 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 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 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 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二)作品简介: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 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 几段的节录。荀子一书,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荀况学问博通,对过去学者多有批 评,长于论辩 ,故其文多长篇大论 ,必发挥尽致,畅所欲言而后已。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 ,结 构谨严,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如劝学比喻层出不 穷,前半篇几乎全用譬喻重叠构成,辞采缤纷,对后世影响深远。(三)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意“劝”是“劝勉”的思。“劝”的繁体字 “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 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 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 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四)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即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 说明不容易理解的事物或道理。恰当的比喻可使文章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五)成语积累:青出于蓝:靛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语出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因以“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 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语出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跬步千里:一步一步地坚持走下去,就可以达到千里之外。比喻做事只要努力不懈,总可以 获得成功。驽马十驾:比喻才智平庸的人,若能努力不懈,也能赶得上聪明的人。积水成渊:聚积小水而成深渊,指聚少成多。比喻事情的成功是逐渐累积而来。(六)荀子名言: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3、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5、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6、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7、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8、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9、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预习检测】一、 文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字形:其曲中( )规 槁暴( ) 輮( )使之然也 金就砺( )则利 参省( )跂( )而望 舟楫( ) 蛟( )龙 跬( )步 骐骥( )( )驽马( ) 锲( )而不舍 金石可镂( ) 埃( )土 生( )非异也 蛇鳝( )2.重点文言实词:(1)劝学(3)冰,水为之(5)金就砺则利(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吾尝跂而望矣(9)而绝江河(2)学不可以已(4)木直中绳、(8)假舟楫者(10)圣心备焉 (11)故不积跬步3.重点文言虚词:青,取之于蓝( )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蟹六跪而二螯( )4.通假字:(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君子生非异也5.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6)用心一也(7)积善成德(8)故木受绳则直6.古今义:(1)輮以为轮(2)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7.特殊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固定用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8、语句翻译:(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二、文本初探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第二段:论述 。第三段:论述 ,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 人,而是 。第四 段:论述 。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 ,二是 , 三是 。第二课时【课堂学习】【学习目标】:1.落实文本所涉及的重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知识。2.分析文本的论证特点及语言特色。3.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4.背诵全文。【文本研读】1、 第一二段作者是怎么阐述学习的重要意义的?2、 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3、 在第三段中找出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4、 体味第四段中比喻的巧妙运用5、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情境默写】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_这句话印证了 这句话。2.在 文 中 用 比 喻 说 明 事 物 经 过 一 定 的 变 化 , 可 以 提 高 的 句 子 是 : _ , _;_,_。3.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 子 的 劝 学 中 , 也 有 一 句 直 接 提 到 了 学 与 思 的 关 系 的 句 子 是: , 。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 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 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5.在 文 中 强 调 学 习 应 当 专 一 , 如 果 不 专 一 , 便 会 像 螃 蟹 一 样 , 一 无 所 成 的 句 子 是: , , 。6.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 事 物 经 过 一 定 的 变 化 , 还 可 以 改 变 原 来 的 状 态 的 语 句 是: , , 。7.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 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 是: , ; , 。8.“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 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 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11.“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 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12.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 子是: , 。【拓展迁移】阅读文段,完成下面题目: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 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 ,而临百仞之渊。木 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 ,其 渐之滫(xi,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 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节选自荀子劝学)1、下列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B.而临百仞之渊C.其渐之滫,君子不近系:拴着。 临:对着。 渐:浸。D.庶人不服庶人:“庶”通“无”。无人。2、下列各句中没有省略介词“于”的一项是( )A.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D.而临百仞之渊3、下列句子中“焉”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南方有鸟焉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C.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D.犹且从师而问焉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喻人的本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B.喻人的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环境的重要性。5、翻译句子(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2)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6.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 有警示作用。例如,“学不可以已”的意思是学习不能够停下来,要活到老学到老。这则古 训提示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 ,要求语 言简明、连贯。(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 _ (2)这句古训的意思是: _ (3)推荐理由: _ (4)这句古训警示人们: _【知识拓展】荀子思想1.天道自然的思想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见于他的天论一文。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 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 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2.“天行有常”的思想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 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 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道不会因为人的 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变,对人的善恶分辨完全漠然置之。荀子对传统的宗教迷信持批判 的态度,认为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吉凶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种宗 教仪式,仅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是尽“人道”而非“鬼事”。(礼论)3.“天人相分”的思想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 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天能生物, 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礼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天论) 4.“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 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荀况强调“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甚至以对天的态 度作为君子、小人之分的标准。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 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 然世界。5.“化性起伪”的性恶论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善说直接相反。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 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 在宇宙中具有和天、地同等的重要性。古代的“劝学诗”(1 )劝其立志的“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 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神童诗 )(诗中强调立志、自强,对我们今天的青少年仍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2 )勉励刻苦勤学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 唐 代颜真卿 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代刘过 书院 ) 是说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3 )劝勉惜时的“青春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古乐府”诗长 歌行 )“盛年不再来,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东晋陶渊明 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 , 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金缕衣)(4 )劝其讲究学习方法的“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强 调读书切戒慌忙,贵“涵泳” 。(宋代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 ( 韩愈劝学诗 ) (5 )体会“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 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提出治学的四个重要方面:多读、深思、虚心、躬行。 )知识补充:常用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固定句式等。每一种句式一般都有其标志特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定语后置句式的特点。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放在中心词后。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 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 语者”的格式。例如: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 语后置。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 ,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 语者”的格式。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例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背诵指导】:理清论证思路,试着填充下图。(比喻句请用文本原句)青,而青于蓝分论点 1:学习的意义:比喻句 木直中绳輮使之然也 中心论点: _分论点 2:学习的作用:比喻句 顺风而呼而闻者彰 假舟楫者而绝江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分论点 3 : 、坚持、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蟹六跪用心躁也劝学导学案答案【预习检测】1. zhng pru lxng qjjio ku q jnqiluixng shn2.(1)鼓励(2)停止、废弃(3)变为、形成(4)合乎(5)靠近、接近(6)检验, 省察(7)踮起脚后跟(8)借助(9)横渡(10)具备(11)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3.于:介词,从 介词,表比较,比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等 连词,表递进,可译为“并且”、 “而且” 连词,表修饰,可译为“地” 连词,表结果,可译为“那么”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连词,表并列,不译4.(1)“有”通“又” “輮”通“煣” (2)“知”通“智” (3)“生”通“性”5.(1)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天天 (2)长,形容词作动词,变长(3)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快 (4)水,名词作动词,游水、游泳 (5)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6)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7)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8)形容词作动词,变直。6.(1)以为:古义是以之为,即用制成;今义是一个动词,认为(2)金:古义泛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专指黄金(3)博学:古义是广泛地学习,今义是学问广博精深参:古义是检验,今义是参加、加入(4)疾:古义是强、声音宏大,今义是病、迅速、痛恨等(5)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党羽、帮凶(6)用心:古义是因为心思;今义为多用心思或存心、居心7、(1)状语后置 (2)定语后置 (3)省略句 (4)判断句(5)判断句 (6)判断句(7)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8、(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会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2)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3)堆土成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4)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 一。二、文本初探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论述 第三段:论述 优于别人,而是学习的意义(重要性) 。学习的作用 ,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 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 。第四 段:论述 坚持不懈 ,三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 用心专一 。善于积累 ,二是第二课时【文本研读】1、第一二段作者是怎么阐述学习的重要意义的?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青出于蓝”“冰 寒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直木“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根据同样的道理推论,人只有 经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过“博学”(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 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学习对改造人的品性也起着决定作用。荀子认为 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木要改造成为 “中规”的轮,要用“輮”;金要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 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2、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 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3、在第三段中找出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 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来说明学习的作用。接着用日常生活中常见 的一些情况组成四组比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都能获得良好的 效果: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种效果的获得,并非人的本身固有条件有什 么不同: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而是因为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 的缘故,也就是“善假于物”,凭借外界条件的帮助才取得的。根据这个道理可以推论, 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 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4、体味第四段中比喻的巧妙运用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先从正面设喻: 积土成山,可以兴风雨:积水成渊,可以生蛟龙。所以有这样的功效,全赖于“积”。同 样,人如果能积善成德,就能达到“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接着从反面设喻,说 明不积就不能至千里,成江河。正反对照,说明“积”与“不积”,效果完全不同。人们 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少到多、由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次,从“舍”与“不 舍”来论述学习贵在坚持不懈的道理。先用 骐骥与驽马对比,骐骥本身条件虽好,如果止于一跃,还达不到十步。驽马本身条件虽差, 如果能前进“不舍”,也可以跑得很远。接着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 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人们学习,如果一曝十寒,时学时辍,再简单的知识也学 不会;如果能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学会。荀子认为“积”必须是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定要坚持不懈。最后,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 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5、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说明问 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 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例如将 骐骥与驽马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 读来毫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喻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 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 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情境默写】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9.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0.故不积跬步 11.故木受绳则直无以至千里 金就砺则利1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拓展迁移】1.D 解析:庶人:百姓。2.D 解析:A 项,“苇苕”前省略“于”;B 项,“麻中”前省略“于”;C 项,“滫”前省略 “于”。3.B 解析:A 项中的“焉”为兼词,相当于“于此”;C 项中的“焉”是形容词词尾,的 样子;D 项中的“焉”是代词,代师。例句和 B 项中的“焉”都是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4.D 解析:其余三项不全面,不准确。5.(1)蓬草生长在苎麻中,不用扶就可以生长直;白色的沙子混入黑泥之中,就会和黑泥一样黑。(2)兰槐的根是一种香草,若把它浸入臭水中,那么君子就不愿接近,(即使)平民也 不愿佩戴。6.例:(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自己不愿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3)这句古训教育人 们要克服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 ,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4)要换位思考,尊重他 人。【背诵指导】:青,而青于蓝分论点 1: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喻句 木直中绳輮使之然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心论点: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 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而见者远分论点 2:学习的作用:比喻句 顺风而呼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而绝江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分论点3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比喻句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反) 积累、坚持、专心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反)积累(反)坚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正)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