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6722762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文设计思想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本文教学设计指向新课标理念落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导学,学法指导,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传承。【教材分析】烛之武退秦师是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三篇课文,是教材的重点精讲篇目。单元提示中指出:“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文明之光”,意在通过单元内容的学习,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强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文化自信。这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在教材中的具体落实。而爱国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通过本文学习,应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烛之武言辞之精妙,并学习他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古文阅读数量和阅读能力,对历史故事和人物有一定的兴趣,而且对文言知识已有所了解,但基础还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还不够,针对这一学情,我抓住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故事性强的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文章内容理解为主线,在故事探寻过程中,巧妙贯穿“言”的教学。让文言文学习有一定的整体感。【课标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体会相关篇章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阅读史传文,要关注其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1、了解作者、左传知识及相关背景。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初知全文大意。3、概括各段段意及其作用拓展性目标:1、 通过文本学习,分析烛之武人物形象,感受烛之武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挑战性目标:1.分析烛之武成功退师的原因2.本文写作特色【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品味人物形象。难点:分析烛之武成功退师的原因以及本文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先秦纵横捭阖的时代早已过去,但先贤们为民请愿、为国献身的人生之路,至今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应该爱岗敬业;即使暂处逆境,也应该不断磨砺自己,以至终成大器!同时昭示我们应该心怀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那个动乱的年代,认识一位名为“烛之武”的老者。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左传知识及相关背景。2、归纳总结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初知全文大意。 3、概括各段段意及其作用。三导学过程问题组问题1:了解作者及其思想主张、了解左传知识及其相关背景。学法指导:查阅资料、概括总结、知人论世、主动积累。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补充。知识链接练习册。问题2:归纳总结文本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学法指导:参看课注并查阅古汉语词典,小组成员合作,归纳总结,小组展示交流成果学生展示:教师评价:知识链接练习册问题3:概括各段段意及作用。学法指导: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学生展示:教师评价:第一段:用简要的文字交代了秦、晋围郑的原因,渲染紧张气氛,为人物出场提供背景,是故事的起因。第二段:佚之狐力荐,郑伯力请,烛之武临危受命。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说退秦师,这是故事的高潮。第四段:晋失同盟,晋文公撤军,这是故事的结局。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很好地完成了文本的知识积累,并通过概括段意,强化了对文意的理解。五、板书设计:起因-秦晋围郑发展-临危受命高潮-劝退秦师结局-秦晋退兵六 达标检测:解释词语,疏通文意夜(在夜晚)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自言冒昧的谦辞)以烦执事。越国以鄙(把当作边邑)远(远地,指郑国),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东道主,行李(外交使者)之往来,共(同“供”,供给)其乏困(缺少的资粮),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在早上)济(渡河)而夕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满足)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从哪里)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希望、祈请)君图(考虑)之。”秦伯说(同“悦”,愉快、高兴),与郑人盟(结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七、课后作业:完成课时练中文言字词知识八、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在上节课掌握文言知识及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二教学目标:1、分析烛之武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烛之武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析烛之武成功退师的原因3、本文写作特色三导学过程问题组: 问题1:分析烛之武人物的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法指导:请同学们从文本中找依据,分析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的方法。学生展示:教师评价:志士。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难免心怀牢骚与委屈(“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但他最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营。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勇士。两方交战,成败难料;出使秦营,生死未卜。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充分展示了他的“勇士”精神。辩士。烛之武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对郑国的利益只字未提,却成功说退秦军,充分展现了他的“辩士”风采。“辩士”形象是烛之武形象的核心。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问题2:你认为烛之武成功退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阐述。学法指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生展示:教师评价:“言利”巧攻心理。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从秦穆公的利益出发,不仅消除了秦穆公的戒心,还赢得了秦穆公的好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过让步假设推出存郑的好处,以利益来引诱秦穆公.让他动心,达到劝说秦穆公与晋国毁约,进而退师的目的。“言害”巧析形势。从现实来看,如果晋国得到了郑国的土地,则“邻之厚,君之薄也”。从发展来看,烛之武先以“夫晋,何厌之有?”引起秦穆公注意,再以晋国“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巧妙分析,最后给出亡郑将“阙秦以利晋”的结论,让秦穆公真正感受到亡郑对秦国的危害之所在,从而迅速做出存郑的决定。“言史”巧妙离间。要达到“退秦师”的目的,就必须离间秦、晋两国的关系。如果说“言利”巧攻心理和“言害”巧析形势,是烛之武隐性地离间秦、晋关系,那么他提出“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这一历史事实.指出晋的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则是对秦、晋关系赤裸裸的挑拨,使秦穆公的心理产生了由亡郑到存郑的变化,最终使秦穆公背弃秦晋盟约,与郑结盟且留兵驻守。秦、晋关系被成功离间、烛之武“退秦师”大功告成。问题3:试举例分析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学法指导:学生深入文本,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学生展示:教师评价:叙事详略得当。详:烛之武推辞;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令退兵原因。略:其他经过。情节波澜起伏。大军压境佚之狐荐烛之武烛之武辞晋公平息烛之武的怨气烛之武出使退敌成功子犯建议攻秦兵晋公再晓之以理。伏笔与照应得当。文章开头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矛盾小)、驻军,为退秦军设伏笔;“夜缒而出”照应前文的“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体现出秦、晋貌合神离的同盟关系,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四、课堂小结本文主要记述了公元前630年,在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的危急形势下,烛之武临危受命,利用秦、晋两国之间的利害冲突,说服秦穆公退兵,解除了郑国的危机的故事。表现了他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赞扬了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五板书设计 起因秦晋围郑国事严峻发展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深明大义高潮劝退秦师坦言知之,动之以情阐明利害,晓之以理以利相诱,为秦着想引史为例,巧妙离间结局秦晋退兵转危为安。六达标检测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对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B.文中佚之狐的话,既可看出他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又可以看出他对秦、晋、楚三国形势的深入了解。C.作为小国使臣,烛之武在说辞中处处为秦国着想,步步深入,层层逼近,具有很强说服力。D.文章展现了烛之武在国家存亡之际不顾个人安危的品质,这正是左丘明希望褒扬的精神。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他高一等的是“公”,低一等的是“伯”。B.“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帝王的谦称,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C.“秦晋之好”是一个成语,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后泛指两家联姻。D.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B.左传的作者,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可能是鲁国的史官。C.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论述外交辞令,叙事条理清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D.左传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公羊传谷梁传都是对左传的解读。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是功劳大的分的土地多,爵位就高。B.“寡人”是古代君王、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后来为秦始皇一人专用,再后来平民也能使用。C.“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执事”指办事的官吏,也用作对对方的敬称。D.“大夫”是官职名。古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也是一般任官职者之通称。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又可以看出他对秦、晋、楚三国形势的深入了解”说法不正确,从文中佚之狐的话不能看出这一点。2.答案:B解析:“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说法错误,“陛下”不是帝王的谦称,而是敬称。3.答案:D解析:公羊传谷梁传是对春秋的解读,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被合称为“春秋三传”。4.答案:B解析:“寡人再后来平民也能使用”错误,平民不能使用。七、课后作业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后,你一定为烛之武的事迹所感动。如果烛之武被推荐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代替组委会给他写一段颁奖词。答案:示例一:在国家危难面前,你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你不卑不亢,机智善辩。你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忘我、殒身不恤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天地可鉴。岁月给了你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你的沉稳与敏锐,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得到了释放。示例二:国家有难,你深明大义,挺身而出,不计较个人得失,赴敌营义无反顾;强敌当前,你不卑不亢,措辞得体,凭借机智与勇敢,保郑国一时平安。示例三:面对秦、晋攻郑的定局,你力挽狂澜,在稳固的秦、晋联盟中找到缝隙。笃大志而不易,临强敌而无惧,凭三寸不烂之舌,智退秦师,一人抵千军,你是国家的骄傲!八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